《斜坡的科学》教学实录与反思.doc_第1页
《斜坡的科学》教学实录与反思.doc_第2页
《斜坡的科学》教学实录与反思.doc_第3页
《斜坡的科学》教学实录与反思.doc_第4页
《斜坡的科学》教学实录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坡的科学教学实录与反思 张景蕊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是五年级简单机械单元的第四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杠杆、轮轴的基础上,又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课让学生了解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斜面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初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周围的各种斜面及相关器械的性质与功能。本课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环节后,认识斜面,了解斜面。 对于斜坡,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发现斜坡、感受斜坡省力比较容易,重点是怎样运用已知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斜面能省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图片)要想把很重的油桶搬进卡车中,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绳子拉。 生:在卡车和地面之间搭一块木板。 (教师演示动画:把油桶滚进卡车中。) 师:(课件出示中国古塔、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古代人们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是怎样将大块的石头送上去的呢? 生:肯定是搭一个土斜坡。 师:(课件出示古埃及人修建古塔时的模拟施工图)从古到今,人们在生活中经意或不经意间都在利用着斜坡,斜坡也叫斜面,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坡的科学。 意图:引用古今最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熟悉的事实,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后面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打下基础。 二、提出自己的猜想 师:(出示动画)用三种方法把小球提升到相同的高度,一种方法是直接提起,第二种方法是从比较陡的斜面上提起,第三种方法是从比较缓的斜面上提起。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猜一猜,使用斜面可能会怎样?斜面在什么状态下更省力?之后,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通常很容易猜想到,利用斜面会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师:斜面与地面的夹角是斜面的坡度,夹角越小,坡度越小,斜面越平缓。 生:不是斜面越长越省力,是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师:你脑子来得真快。这是大家根据经验猜到的,真的吗?需要实验验证。 意图:教师的动画演示直观具体,方便学生理解。这里提出的几个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猜想做了良好的铺垫,也为后面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思路。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师:既然要实验,就要保证实验的合理性,得先设计实验,有了计划,实施起来才更科学、更完善。请根据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来做实验呢? (课件出示探究计划) 意图: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根据教师给出的一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验证假设。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闪烁出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实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设计的实验计划。 (找一个小组汇报探究计划,略。) 师: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很高,实验设计得非常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请大家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实验方案:将装载着钩码的小车直接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然后慢慢提升到盒子的顶端,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用盒子、木板在桌子上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斜面,沿着斜面把装载着钩码的小车慢慢提升到盒子的顶端,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用盒子、木板在桌子上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沿着斜面同样提升到盒子的顶端,观察并记录,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 师:请大家把这个方案和自己小组设计的比较一下,看还有哪些要补充或完善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 师:在开始实验之前,希望大家弄清楚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实验目的是什么?第二,每件仪器都有使用的规范,桌子上的这些仪器你们都会用吗?老师给大家一点特别的提示。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略。) 意图:学生设计的方案虽然各具特色,但多少都有不太完善的地方。教师给出一个特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对于不太完善的地方,知道向哪个方向修改。对科学仪器的使用规范做出明确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随心所欲,防止不必要的干扰发生。学生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做到分工明确,共同探究。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四、汇报实验结果 师:大家一起来交流汇报实验记录情况,哪个组愿意先谈一谈? (两组学生分别上台汇报实验数据。) 师:小车上升的高度为什么是一样的? 生:都是盒子的高度,测量一次就可以了。 师:因为我们做的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特点是“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这三个装置中,我们改变的是哪个条件? 生:斜面的坡度。 师:小车抬高的高度、小车的重量、斜面的光滑程度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提升小车时,高度一定要保持不变。小车走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次最短、第三次最长。 生:直接提起走了1.7厘米,第三次最长,是18.5厘米。 师:走的路程最长的斜面,坡度有什么特点? 生:坡度最小。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斜面坡度越小,斜面越平缓,但需要走的路程最长。 师:只测一次力够吗?为什么? 生:不准确。 师:因为我们拉动小车的速度不均匀,力的大小会出现误差,故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数值分别为1.8牛、0.9牛、0.3牛。 生:第一次用的力最大,第三次最小。 师:为什么第一次力最大?第三次最小? 生:因为第一次没有使用斜面,第三次斜面坡度最小。 师:什么规律? 生:使用斜面会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师:谁能联系前面的分析说一说坡度、距离、力的关系? 生:使用斜面会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但费距离。 意图:汇报实验结果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数据、比较现象、综合事实进而形成规律,过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综合,发展了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实际应用,演绎事实 师:我们再来看看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埃及人为了省力,搭建的斜面一定会很平缓,但一定会很长很长,这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吗? 生:他们不会建造一个斜面,他们会环绕古塔修建很多个平缓的小斜面。 师:你很聪明,现在我们也环绕高山修建很多平缓的小斜面,那是什么? 生:盘山公路。 师:(出示图片)斜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举例,略。) 意图:斜面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师:拧钉子时,普通钉子和螺丝钉相比,哪一个更省力?螺纹细的螺丝钉和螺纹粗的螺丝钉相比,哪一个更省力,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意图:课堂教学应该“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且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整堂课的教学,问题呈螺旋式递进并层层深入,同时尽可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教学一开始就出示“工人叔叔搬运油桶”的画面,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帮工人叔叔想想办法,很自然地引出斜面的话题,拉近学生与研究主题的距离,使他们更主动、更直接地投入到斜面的研究活动之中。 接着,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研究斜面的作用。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推理出斜面能省力,但是推理和假设并不一定是真理,必须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表格统计每组实验的数据并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