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ppt_第1页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ppt_第2页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ppt_第3页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ppt_第4页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08,首届中国城市交通国际年会交流材料,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与未来 以厦门交通改善工作为例,厦门市规划局赵燕菁 厦门市规划院邓伟骥,1.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2.厦门交通改善展望 3.规划部门在交通改善工作中的作用,交流内容,1993年,厦门旧城区交通改善咨询 1998年,厦门岛近期交通改善规划(1998-2002) 2000年,厦门交通管理规划 2001年,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近期改善规划 2004年,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4-2007) 2006年,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长期坚持、及时检讨、滚动调整,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1.1 厦门旧城区交通改善咨询(1993、1994年),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中心区交通组织改善措施图,支路全面实行右进右出,主干路允许进支路;,改善背景,本岛城市人口约为34.9万人; 94年底厦门岛汽车保有量为24923辆,占全市汽车总量的83.43%,保有率达58.5辆/千人; 负荷强度最大的道路是镇海路和思明南路,均位于旧城区。,措施要点,交通秩序明显好转,通行速度提升较大;,实施效果,措施要点,1.2 厦门岛近期交通改善规划(1998),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主要交叉口交通渠化; 吕厝和莲坂二个路口的交通分流; 公交站点的改造。,交叉口改造渠化图,改善背景,1997年厦门岛城市建成区面积为55.31平方公里,人口为45.7万人 机动车高峰时段较长,峰值不明显; 南北向干道福厦路拥堵严重。,实施效果,主要路口通行状况明显好转; 中心城区交通得到了明显改善;,厦门岛近期交通改善规划(1998),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莲坂交叉口通行能力13000pcu/h,吕厝交叉口通行能力超过6000pcu/h,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改善背景,2003年厦门本岛的建成区总面积为67.3平方公里; 机动车呈现明显高峰; 交通拥挤区域特征明显(莲坂-江头),“点” “线” “面” 扩散,道路服务水平图,措施要点,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规划单向交通组织系统; 支路+主干路口“右进右出” ;,单行交通系统,货运交通组织,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所有交叉口基本完成渠化; 交叉口信号灯协调和优化; 停车系统改善。,厦禾路+湖滨南路区域交通单行系统方案研究,组织单向交通系统可改善沿线交叉口的交通运作状况。 但沿线公交逆行车道,未必能够应付高峰公交车流运作; 单向交通系统导致周边道路交通量大幅上升,也造成严重的交通延误 结论:厦门的路网系统不适合大量单行系统,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厦禾路与湖滨东路交叉口,早晚高峰饱和度从1.26和1.59 下降至0.87和0.95; 平均延误从55和118秒 下降至25和39秒; 服务水平各改善2级 排队长度缩短,解除安全隐患,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仙岳山隧道南洞口交叉口,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改善效果评价,旧城区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部分主干道的交通秩序得到改善; 通过对货车的限运管理,保证了其它车辆安全高效的运行; 通过渠化设计、交通管理控制,合理组织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流,较为妥善的解决了部分交通瓶颈问题。,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1.4 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2006),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实施背景,本岛高强度开发导致交通压力的进一步集中,地块平均容积率:2.43,拥堵时段逐渐延长、频率上升,拥堵范围逐渐扩大,出 行 时 耗,出 行 速 度,出 行 延 误,环 境 压 力,厦门交通拥堵现状,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厦门交通拥堵现状,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措施要点,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交通组织模式转变 通过交通组织方式的转变来提高通行能力,对路口适时限左,左转车辆通过街坊绕行、调头等方式实现。 方案实施前通过厦门市交通模型数据进行方案效果评价。,信号控制模式转变 改变现状的单点定时多相位信号控制模式,结合交通组织,转变为利于实现协调控制的两相位信号(保留公交左转)控制。,道路建设模式转变 改变现状的重干道轻支路的建设模式,实施路网加密,提高主要道路周边路网微循环。,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为主任的厦门市交通改善工作办公室,规划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交通规划领导小组。,1.4 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2006),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限左交通组织方案,街坊绕行,直行+调头组织,宏观分析软件transcad、中观分析软件saturn、微观分析软件 synchro和vissim对交通改善方案进行实施前效果评价,交通模型评价,1.4 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2006),将大大缩短信号周期、减少相位及绿灯损失 利于实施信号协调控制 保障行人过街通行信号 有利于实施快速公交系统(brt),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限左交通组织模式转变,利于信号灯“绿波”控制,1.4 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2006),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主要干道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图,1.4 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2006),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厦禾路+湖滨南路区域交通组织改善方案,交通模型评价结果,禁左方案如果实施得宜,不但对实施区内的交通带来改善,区外交通也能同时从中获益。,沿线车辆平均延误改善15.9%,交叉口饱和度平均下降30.4% 平均车速由原来的23.2公里/小时提高至28公里/小时 主要路口信号周期由超过150缩短至120秒以下 交通分流至周边压力较小的道路 为路口协调控制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行人过街保障,金尚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文灶路口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实施禁左(公交除外) 落实公交优先政策 相位减少至三相位(公交相位) 饱和度仅70%,由拥堵改善为畅通 信号周期缩短至120s 与文曾路口协调控制 排队长度大大减少,本岛7条干道交通组织改善方案效果评价,交叉口平均延误及改善程度,主要交叉口平均饱和度及改善程度,交通改善方案实施后大部分主干道沿线主要交叉口的饱和度都有一定程度下降,整个道路系统的运作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将主干道的部分交通分流至周边压力较小的道路; 为实行路口协调控制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行人过街安全更有保障。,完善相应的交通标志标线引导路径; 完善相关支路网; 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 公交线路整合; 路边停车整治; 实施交通诱导; 加强交通管理和宣传力度。,交通组织改善方案问题总结与配套措施,支路网不完善给交通组织带来一定困难; 交叉口右转流量增大,与行人过街干扰; 大量公交车辆的左转需求; 近年来建设的跨线桥与路口交通组织难于协调,在上下桥处引发交通拥堵;,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方案实施的配套措施,1.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2.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 3.规划部门在交通改善工作中的作用,交流内容,快速机动化 城市高强度开发 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性,路网有效容量偏差 断面通行能力潜力殆尽 交通组织与管理解术乏力 公共交通增长力度严重不足,道路饱和 车速下降 供需失衡,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近期交通拥堵发展趋势,高速增长期,城市快速机动化趋势,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下一步改善措施,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路网加密与路网模式完善; 公交系统改善; 交通需求管理;,以实施厦门市路网模式研究,各片区路网加密规划中; 已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系统规划,brt系统建设实施中,普通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实施中; 停车需求管理实施中,拥挤收费研究中;,路网加密与路网模式研究,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增加主干两侧支路网直行连通; 配合禁左,为避免街坊绕行距离过长,近期须打通主路口周边支路。,2.4.1 配套支路网建设,路网加密与路网模式研究,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与土地利用相结合; 非均质路网模式; 路网密度与道路面积比例的提高,2.4.2 路网模式研究,轨道交通为主导 的新城市中心区,常规公交为主导 的城市中心混合区,brt为主导 的新城居住区,公交系统发展,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轨道交通系统:已完成线网、沿线用地及相关设施用地控制规划; 快速公交系统:快速路和片区联系主干路,形成补充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运输通道; 按快速公交线、公交主干线和公交辅助线组织常规公交运输网络。 近期结合交通组织改善优化线网,通过出入岛换乘枢纽、“中央式”公交专用车道、“棋盘式”公交干线 “喂给式”支线模式调整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常规公交发展规划,“棋盘式”线网,公交系统发展,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 近期将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岛内外6条快速公交运营干线,全长约150公里; 1号线(第一码头经高崎机场至厦门西客站)全长32.6公里,目前已开工,预计到2008年9月,第一码头至集美大道段(约长22公里)可建成通车运营。,厦门市brt一期工程网络总图,交通需求管理,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严格调控厦门岛的交通需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调控小汽车使用。旧城区保障行人及公交优先,控制小汽车使用; 适时研究和实施中心城区的拥挤收费制度;利用跨海通道资源,合理调控进出交通;,交通需求管理重点区域,交通需求管理,厦门市交通改善展望,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提升交通信号管控的科技水平,在主干道的相邻路口实现交通信号“串联”管控,保证直行车流迅速通过。 brt线路公交优先信号系统 实施交通诱导信息系统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