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doc_第1页
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doc_第2页
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doc_第3页
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doc_第4页
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 谢庚全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学派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拟以“目的论”为指导,对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现状展开调查和分析,并尝试提出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文本;预定功能;交际翻译;功能对等 :H315:(5)0710005 :xx-05-15 基金项目:本文为xx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软实力提升视角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编号:HNSK(QN)15-116)、xx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世界城市理论视角下海南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编号:Hnkyxx-8)和xx年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汉英翻译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国际化研究”(编号:qnjj14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庚全(1984-),女,湖南益阳人,海南大学海南省南海法律研究中心兼职英语副研究员,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学派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等值或等效的翻译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译学界的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异化与归化的二元对立1(P111-112),”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拟以“目的论”为视角,对海南省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现状展开调查和分析,试图深入探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一、“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的预定功能 “目的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莱斯(K.Reiss)和诺德(C.Nord)等学者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目的论”的核心内容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过程应遵循的三大规则:目的规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2在这三大规则中,“目的规则”是核心原则,“目的一词主要指译文文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规则要求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规则要求译文和原文之间应具有连贯性,相当于传统翻译理论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这三条规则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规则,而这二者都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3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手段。”4而译文的目的也就是预期功能又与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息息相关。莱斯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论,将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功能分为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5(P109-112)。旅游文本作为应用文体,“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6(P39-42)其在向旅游者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向他们施加影响,“引诱读者产生某种形式的反应”4(P29)。“从文本类型和功能方面来讲,根据现代翻译学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召唤型文本的结合体,同时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呼唤功能”。6(P86-88)因此,根据“目的论”,旅游文本的预定功能应该是:通过提供足够的信息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的兴趣,并诱导其前往旅游。 二、海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问卷调查 为了解国内外游客对当前海南的旅游文本资料(包括景区内的景点介绍、公示语、宣传手册、旅游指南、旅游网站等提供的文本信息等)英译文的理解度、满意度和接受度,我们于xx年1-3月在海南省按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二位的景区内,随机邀请100位英语国家游客、特定邀请100位具有一定英语基础或精通英语的中国游客进行问卷发放调查。我们实际发放问卷2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摒弃无效问卷13份。经SPSS19.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其中部分分析结果如下: 总的来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游客对于海南旅游文本英译文的关注度很高,但是认为其理解度、接受度和满意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对译文的总体评价也不高,原因主要是:英译文中不自然的英文表达和复杂累赘的句子结构、使用不恰当的词语、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英译文中缺失、中文文本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在对应的英译文中有缺漏等。可以说由于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导致海南旅游文本英译文的预定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海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错误和不足梳理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接受问卷调查的游客认为海南旅游文本英译文理解度、接受度和满意度均较低的原因,我们实地考察了xx-xx年海南省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二位的天涯海角等景区以及其他热门景区和景区所在市县的旅游指南、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等旅游文本的英译文本,对这些英译文中存在的主要错误和不足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其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分为语用类错误、文化类错误、语言类错误和文体功能类错误。 (一)语用类错误 1.翻译不忠实于原文 一些译文在表达原文的内容时要么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要么是译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但对读者却产生了相反的理解效果。如蜈支洲岛的旅游指南在对托伞的描述为:可2人共乘,比翼双飞!译文为:Itcanholdtwopeopleaordingtheweather,toflytogether!此处“2人共乘”是指拖伞的容纳量,属拖伞自身性质,与天气状况无关。所以这里的“aordingtheweather”是多余的,而且是不忠实于原文的,会造成一定的歧义,让游客觉得拖伞运动一般只适合一个人,只有在特定的天气状况下才能2人共乘。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所以应该将“aordingtheweather”删除。 2.累赘 在南山寺旅游介绍中对八角经幢的英文描述:TheyareakindofBuddhistconstructionintheshapeofoctagon.出现octagon即知道是在描述某物形状,不可能是inthecolorof或inthesoundof八角形,intheshapeof画蛇添足,对句意并无意义。可考虑改为:TheyareakindofoctagonalBuddhistconstruction. (二)文化类错误 1.佛教名词翻译错误 1拼音音译 神佛的名字源起巴利文或梵文的经书,在向各国传播过程中翻译也采取了音译的策略,将佛教中文文本译为英文时,不应采用拼音和单词拆单字的字字对应翻译,拼音直译只有在外国人能够阅读拼音的情况下才能被理解,梵文的发音反而更易被西方接受,因此以国际公认且发音易为外国读者辩识的梵文或巴利文字母更为恰当。如:南山佛教文化介绍文本中出现的拼音直译包括将如来翻译为Rulai,佛教乐神紧罗那和乾达婆分别翻译为Jinluona和Qiandapo,神鸟迦楼罗翻译为Jialouluo,妙善翻译为Miaoshan,弥勒佛译为MileBuddha。根据佛教文献,如来即是佛,采用国际公认的翻译Buddha即可,紧罗那、乾达婆、迦楼罗和弥勒佛分别有巴利文名为Kinnara、Gandharva、Garada和Maitreya,妙善即为中国文化演变后的观音菩萨,梵文为bodhisattva。佛教文献各个语言主要以音译为准,比较接近于梵文的发音,采用拼音加梵文的翻译应该更易理解。 2译不达意 佛教具有严密理论和系统,对佛教理论理解的差别、修行方法差异也形成了上部座教、大乘佛教(梵文Mahyna)、小乘佛教、密宗、禅宗等不同教派,在对佛教理论等的翻译中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力求少偏移原文,利于理解,不确定如何准确翻译时,则可以采用补充梵文或巴利文的保守翻译策略。如:在南山介绍中提及佛教“六字真言”将其译为thesix-wordedtruth,六字真言在佛教中的地位十分神圣,其发音“唵嘛呢叭咪吽”广为人知,在东南亚各国的发音也是大同小异的,已有固定音译为OmManiPadmeHum或称ManiMantra,原译文为thesix-wordedtruth反而让人不明白所云何物,不论是源语读者还是译入语读者都无法理解其意思,达不到翻译传递文意的目的。 2.历史文化术语翻译错误 在翻译中国历史文化专业术语以及年号、地名、人名、物名等名词时仅仅停留于让读者知道读音的层面,没有辅之以必要的解释,将历史背景或事物性质描述清楚。例如在五公祠景区和海瑞墓景区的翻译中,即使标注了年份,将“民国四年”和“万历四年”分别翻译为MinguoFourthYear和Wanli17也是错误的,按中文汉字对等音译,对中国历史中的年号制度并不了解的译入语游客无法理解,应该意译为thefourthyearoftheRepublicofChina(AD1915)和The17thyearofEmperorWanli(AD1589)才准确。 3.民族文化术语翻译错误 在翻译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的名词时采取直译的方法,没有给予必要的解释,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例如,在黎族文化介绍中将黎族特色舞蹈“钱玲双刀舞”仅以拼音翻译为QianlingshuangdaoDance,外国游客既无法知晓其读音,也不能明白是何种舞蹈,应在其后说明舞蹈的特色是DancewithCoin,Bellandapairofswords,钱铃双刀这一名字本身并非民族语言,是以舞蹈所用道具命名的,因此英文翻译中有详细的特点解释才能让不明白Qian,Ling,shuang,dao四个读音在中文里的意思的外国读者理解其指代的物体,进而明白舞蹈特色,真正达到宣传的效果。 (三)语言类错误 1.漏译 漏译指对原文需要翻译的内容遗漏,如:在南山寺内导词中介绍三门殿的护法神时有这样一段话:大日经疏载有八大夜叉,他们是北方毗沙门天率领守护众生的八大部将,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汉文化的融合,夜叉由佛教的护法神又变成了阴间的鬼卒,并且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DariSuttacarrieseightYaksas,whoaretheeightgodsunderleadershipoftheguardiangodofnortherngateofheaventoprotectalllivingbeings.Theyimposeacertaininfluenceinthefolkmunities.这段译文中漏译了“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汉文化的融合,夜叉由佛教的护法神又变成了阴间的鬼卒”这句话,夜叉在古印度传说中为护法神,而在“中国化”之后变为丑陋的地狱恶鬼,这一区别是很重要的信息,不应省略。 2.用词不当 翻译中词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将直接影响着受众对文本的理解,用词不当很容易产生歧义,会使受众觉得不知所云。如蜈支洲岛在宣传其迷人风光时有这样一段话:您在品尝美味餐点的时候,点点渔火,阵阵涛声,海风徐徐吹来,聆听轻柔的乐队伴奏,嗫一杯椰青酒,品一口原汁原味海鲜烧烤,放逐心灵到蔚蓝的大海,唤起久违自在感觉。译文为:Atthetimeyousampletheyummyflavors,thesparklingfishingboatswithineyesight,thesoundofwavesandthebeautifulmusicwillenhanceyourexperience.Sippingaglasscoconutwine,tastingaskewerofgrilledseafood,youwillfeelthefreedomofheartandsoul,andfindthelong-awaitingrelaxation.在这段文字中可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觉得用“food”这样普通的词展现不出美味餐点的意味,所以选择了“flavor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flavor”的解释中并没有“餐点、食物”的意思,所以将这个词放在这里指代美味餐点实在是有些牵强了。而这句中的“sample”虽然译为中文是“品尝”的意思,看似与原文一致,但“sample”的英文解释为“ifyousamplefoodordrink,youtasteasmallamountofitinordertofindoutifyoulikeit”,就可以了解它并不是原文所要表达的那个“品尝”意思。可考虑翻译为“whileyouareenjoyingthedeliciousfood”。 3.语法错误 搭配错误是翻译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类型,尤其是在句型比较复杂的长句子中。如:蜈支洲岛有一段译文为:Therean47speciesofcoralontheseabedaroundWuzhizhouIsland.Thecoverageoflivecoralsis80%oftheseabed,withrichmarinebiodiversity,beingoneofthebestpreservedareasofcoralreefecosystemsofChina.”该句经过分析后可以得知“中国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指的是“蜈支洲岛”。而在译文中,由于语法的错误,这句话的主语便成了“Thecoverageoflivecorals”,很明显是与原文相悖的。这句话的翻译关键是要为译文找出主谓,即“蜈支洲岛”和判断动词“是”;但又由于主语“蜈支洲岛”和谓语中间有一系列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在翻译时重在理解和重组句式。可考虑翻译为“WuzhizhouIslandhas47speciesofcoralinthesurroundingseaarea,alivecoralcoverageof80%andrichdiversemarineresources,whichmakesitoneofthebestpreservedareasofcoralreefecosystemsofChina.” (四)文体功能类错误 中西方存在迥然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心理、思维习惯和审美意识,英汉在文体上有着巨大的风格差异。汉语旅游文本的语言表达多属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结合,更多借助重言辞的渲染去烘托一种“诗情画意”,“常常伴有大量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音、形、意的和谐统一”9。英语表达则主张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分离,更多的强调再现和摹仿,“语言上追求一种自然理性之美,行文用字最忌重复堆砌;另一方面,十分讲究句式结构的逻辑层次和有机组合”10。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需表达准确、直观和通俗,将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即可。如福山咖啡文化馆介绍手册中对咖啡减肥功效说明的译文为:Weightlossmechanism.Ibelievethatmanypeoplehaveheardthatdrinkingblackcoffeecancontributetoweightloss.Actually,thisisonlyoneofthefactors.Caffeinecanindeedspeeduplipolysis.But,concurrentmusclemovementisneededtoconsumethesurplusfatacidbyturningitintoheartenergy.对题目“咖啡减肥功效”翻译为weightlossmechanism,mechanism一词显得非常书面,而下文的说明又以Ibelievethat发表看法显得十分随意,整体风格极不协调,介绍手册对咖啡的功效说明带有一定的科普性,语言略为正式更为合适。 四、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选择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包括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语际转换。根据“目的论”,翻译“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11(P111)而从文本预期功能的角度看,“在确定翻译策略时,最重要的是选择翻译的角度,是从原文作者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5(P110)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应用文本,其预定功能除了担负信息功能,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外,还担负着呼唤功能,引导游客做出反应,劝导他们参加旅游活动。因此,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将自己放在译文读者的位置上,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10“应坚持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文化为取向,在忠于原文创作意图和翻译目的的前提下”11(P68-69),采取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灵活运用释义等方法对译文进行调整,以弥补词汇与意义分离的不足,解决语用冲突,补充文化缺省,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国外游客的文化和心理需求。“旅游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为国际旅游者提供旅游文化信息,主要以国际旅游者、译入语语言和文化为取向”12(P12-13)。同时,“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信息功能或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法”13(P257)。为此,建议: (一)对旅游景区文化宣传文本、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广告宣传用语、导游词等文本主要以交际翻译策略为主 旅游景区文化宣传文本、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广告宣传用语、导游词等作为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具有明显的功能和目的。纽马克认为:“以目的语文化为依归的信息型和呼唤型的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注重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反映,在表达方式、格式或措辞等方面尽可能符合该文体在译入语中的习惯”。6(P39-42)为此,“译者应设法化解英汉这两种语言在逻辑、语体风格、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读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14(P75-78)。具体方法包括: 1.简化翻译。即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通过简化原文中多余的或不重要的信息,使译文更为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符合英语语篇用词简练、直奔主题等特点。如:在亚龙湾热带雨林森林公园官方网站对亚龙湾饮食介绍“流云轩餐厅坐落在主峰之上,可谓是山之巅、海之边的特色养生餐厅”,整句如省去从句,修改为Situatedinthemainpeak,Liuyunxuan(Cloudy)Restaurantisreallyonthetopofmountainandfacingbeautifulbeach可能效果会更好。 2.增译。主要通过补充和解释原文中无需直接说明但又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主要是“为了补足语言表达、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缺陷”,15旨在译出源语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目标语的读者却不甚了解,感到诧异的意义”。16(P345)特别是在翻译中国历史文化专业术语时,需要补充历史背景,以帮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理解,例如对年号、地名、人名、物名等名词的翻译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让读者知道读音的层面,而应该辅之以必要的解释,可通过增加字、词、句,对原文作进一步的解释,或根据字面意思再略加注释,将历史背景或事物性质描述清楚。 3.释译。对于一些具有鲜明文化色彩的词语,如果直译或者音译会使人感到难以理解其意,加注又会使译文啰嗦,可以直接解释出原文的意思,“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17这样可以在使译文使用符合英语的用词习惯、使读者能够读得懂的情况下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 4.替代。通过使用英语与汉语中相同的文化概念的词和短语等来相互替代,“在TT中用甲形式替代乙形式,并起乙的作用;在ST中用甲的文化概念,代替TT中乙的文化概念”,15(P394)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用词习惯和文化审美观念。“可以把中文资料中有关的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的内容18(P54-56)。”如:可将“东方夏威夷”(TheOrientalHawaii)替代海南岛,更加突出海南岛“热带天堂”的特色。 5.重组。通过对句式结构和上下文之间衔接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模式和语言规范。“主要涉及针对长句、多句和段落为单位的翻译。有关技巧的重点是英汉表达的不同语序、逻辑关系,即不同的话语模式”。19(P118) (二)对旅游公示语主要以功能对等翻译策略为主 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英语公示语也要与国际接轨,并采用功能对等的翻译策略,“必须符合国际上英语公示语使用的语言规范,应该首先考虑和使用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旅游公示语和旅游公示语标识,同时确保其英语译文与国际语境相符”。20(P101)具体方法包括: 1.回译。即“把已经翻译成某一语言的文本再译回至源语中”。21(P14)目前我国使用的许多旅游公示语本来首先就是从英语译入汉语的,因此,“从公示语的传播、转化、回译全过程来看,译入语的接受者也是译出语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最原始的源语信息传播者,回过头来,将汉语公示语回译为功能相同、情景对等、对象一致的英语公示语,要远比进行复杂的读者研究、语境分析、文化导向来得精确,可操作性也更强。”22(P16-17) 2.借用。通过借用英语中使用场合和语境相似的旅游公示语来英译与之相对应的汉语公示语,“借用目的语中相似的语言成分来取代源语中的成分”21(P14),可以达到原文和译文在功能上包括语义、文体和文化上的最佳对等。比如:“禁止吸烟”可直接采用“NoSmoking”。 参考文献 1操时尧.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J.商业时代,xx,(18):111-112. 2VERMEER.AFrameworkforaGeneralTheory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xx. 3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19. 4NORD,C.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xx.29. 5邹燕.不同功能文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哈尔滨学院学报,xx,26(2):109-112. 6NEWMARK,PETER.ATextbook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