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熹理解的止于至善”及其可能内涵研究 吕箐雯 (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文章从朱熹理解的“止于至善”出发,论证“止于至善”可以被理解为将国家治理到“全然之极”,使整个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态等各方面均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并且,还从逻辑的贯通性、全书义理的一致性、与传统思想的契合性三个角度,论证了此种解释的合理性。 关键词: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治理国家;尽善尽美 :H13:A:1673-2596(xx)07-0078-0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大学开篇就谈及“止于至善”。对此,有些学者持朱熹的观点,即将“止于至善”理解为“明明德”与“新民”的最终目标1。笔者认为,“止于至善”的内涵是将国家治理到“全然之极”,使整个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态等各方面均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 一、朱熹对“止于至善”的理解 对“明明德”的理解。朱熹的解释是:“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聚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秉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1“明德”是每个人生而就具有的认知能力,能够指引人们“聚众理”、“应万事”。朱子云:“惟人之生乃得其气之正且通者,而其性为最贵,故其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理咸备,盖其所以异于禽兽者正在于此,而其所以可为尧舜而能参天地以赞化育者,亦不外焉,是则所谓明德者也。”2人人生而有的“明德”是“气之正且通者”,其“万理咸备”。正因“明德”的存在,人们才有认识天理的可能。结合朱熹“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思想,可知在朱熹处,天理外在于人心。人心只是“气之灵”,我们无法向内求得至善至纯的天理,但人人天生就有“明德”,即认识万物之理的能力,这种能力一直在发挥作用,却会因为我们的气秉与人欲而受到遮蔽。故我们须向外用力,用“敬”的工夫先涵养心气之灵,去掉人心种种的活动与欲念,使心智察识世间之理,然后通过格物的工夫求得万物之理。而“理一分殊,月映万川”,天理作为整体分摄万事万物,乃至每一具体事物,每人每物都具有普遍的天理,故我们可以通过“格物”求得众理,而后获得天理。故“明明德”就是去掉气秉之拘,使明德彰显,从而指引我们认识万物之理,为求得天理做好准备。对“亲民”的理解。朱熹遵从程伊川的观点,认为“亲民”即“新民”,即在自明其德后推己及人,帮助他人去除掉种种心的欲念与活动,使人天生的认知能力彰显。 在上述两个命题基础上,朱熹给出“止于至善”的解释。“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1。即“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与“新民”的标准,这就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一,按照朱熹的说法,“明德”是人认识能力的发挥,但“明德”的功用会受到限制,人心又无法向内求理,所以就要用“敬”的功夫,去掉心中种种错误的活动,从而使“明德”的认知能力得到彰显,达到“止于至善”,即“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这样便有可能产生“以理杀人”的问题。人正常的物质生活欲望是自然而然的,正常的心上活动,不能不顾一切地去除,也无法去除。毕竟,“无一毫人欲之私”的社会是极其可怕的。其二,退一步讲,假设我们允许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能摒除“人欲之私”,那“明明德”能够做到“止于至善”吗?按照朱熹的思想,“明明德”做到“止于至善”,人的认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尽到“天理之极”,而后就可通过“格物”获得万物之理1。然而人的认知能力与范围都是有局限的,不可能做到物之表里精粗皆至,王阳明早年格竹子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笔者认为,我们只有秉承苏格拉底“自知自己无知”的态度认识这个世界,保持一种客观谦逊的求知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认知潜能。其三,朱子的“三纲领”亦存在着逻辑问题。主体是统治者,若按“新民”做推己及人的理解,“止于至善”是“新民”的标准,那“新民”的“止于至善”是统治者的“止于至善”,还是统治者通过“新民”,使百姓的认知能力达到最大的程度,达到“止于至善”?据笔者所知,朱熹对这一点也没有解释。若是统治者将“推己及人”这件事情做到最好,那侧重点就在于统治者,人们是否文明开化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行为;若按照第二种理解,那么侧重点就在于结果,而人们的认知方式则不做具体固定。而且两种解释不论何种,都会进入“存天理、灭人欲”的弊端中。 二、“止于至善”应理解为整个社会的尽善尽美 对“明明德”的理解,笔者认为,朱子的解释与孔孟的思想不是一贯的。孔孟认为,性体是每个人生而就有的善性与感知能力,它一直在发挥功用并通过心的活动表现出来。不过,因为人们错误欲念的遮蔽,性体的功用会受到局限,人会出现错误的行为。但人们可以向内用力,在心的活动上体悟到性之功用,通过善行的教化去掉心中的遮蔽,从而使性体彰显,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在这里明德就是性体,就是至善至纯的成分,它指引人们做出符合善的行为。正如孟子强调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3人们性体中包含着纯善的因素,并且如“牛山之木”般可以不停地发挥其功效,指引人们做出符合明德的善行。孔颖达在十三经注疏大学中说:“在明明德者,言大学之道,在于章明己之光明之德。谓身有明德,而更章显之。”4每个人(包括统治者)都可以明明德,都可以使自己的善性彰显,指引自己行为向善。对“亲民”的理解,这里“亲民”的主体为统治者。不过,笔者认为,“亲民”就是“亲民”,而非“新民”。汉唐之前我国古典学有“亲民”,却没有“新民”5。此外,明代王阳明从儒家传统经典出发,论证“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6。大学中“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与尚书尧典中“以亲九族”皆取“亲”字意,言统治者应爱护、亲近民众。“亲民”即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在保证百姓物质生活的同时得到教化,使明德彰明,“亲民”可包括“新民”。 “止于至善”应该是指整个社会的治理状况达到“止于至善”,是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处于事理当然之极”的状态,从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统治者明其明德是亲民的必要条件,而亲民又是止于至善的必要条件。人人都有明德,都应通过后天的工夫使其彰显,而统治者亦有其明德,不过,其明德包括自己个人道德修养的“私德”和治理天下的“公德”。对于统治者而言,明其明德既指个人私德的完善,亦指其公德的发挥,而公德的发挥就就是国家治理,也即“亲民”。“亲民”包括富民、教民,既使百姓有充分的物质生活保障,又有丰富先进的精神生活。“亲民”的标准就是“止于至善”,是整个社会的治理最完满的状态,即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处于事理当然之极”。 三、此种理解的合理性 此种理解的合理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论证:(1)逻辑的一致性。此种理解的逻辑结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明明德”是每个人天生善性的彰显,当然包括统治者。统治者善性的彰显除了个人道德修养的“私德”外,还有社会治理方面“公德”,这就要靠“亲民”来实现,以使社会各方面趋于完善,这也就是“止于至善”。这样理解“止于至善”,与“明明德”和“亲民”的解释相贯通。(2)与全书义理的一致性。首先,从“明明德”到“亲民”到“止于至善”,体现了统治者由内圣向外王的扩充过程,这与大学首章的意思相一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1“明明德于天下”让统治者的明德泽被天下,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处于全然之极的状态,也即“止于至善”;而要将天下治理好,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要有一颗爱民、亲民之心;要治理家国天下,就要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己明德”。由此可见,对“止于至善”的解释,与后文的义理相照应。其次,在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的第三章,亦可以找到对“止于至善”的解释。“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憟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1这里讲的是君子“止于至善”的方法,君子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德行,多做益于百姓之事,“盛德至善”,将国家治理好,民才不会相忘,才会爱戴、尊敬统治者。因此,将“止于至善”理解为使整个社会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这与全书的义理相一致。(3)与历史文本与传统思想相契合。如前文所述,“明明德”的解释符合传统的儒家思想,“亲民”的解释也符合大学的历史文本,故由“明明德”与“亲民”推理得到的“止于至善”的解释,也应符合儒家传统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曾两度提及“尧舜其犹病诸!”意即连尧舜都觉得难以做到的事:一是“修己以安百姓”7;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7。这两句话的意思都为希望统治者能够爱民,将国家治理好。在孔孟的思想中,尧舜是圣人的典型,那连尧舜都觉得难以做到的事情,不正是“止于至善”的最佳说明吗?还有一个论据,就是孔子本人的志向。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7其中的“老者,朋友,少者”可以说涵盖了天下百姓。孔子作为圣人,其最大理想就是国家得到最好的治理,百姓得到最好的照顾,这不就是“止于至善”所要实现的“至善至美”社会吗? 注释: 牟宗三.二程全书(卷十九)伊川先生语四A.中国哲学十九讲C.长春:吉林出版集团,xx.338.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3. 2朱熹.朱子全书(第六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xx.507-508. 3杨伯峻译注.孟子尽心章句上M.北京:中华书局,xx.233. 4郑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放射性核素远距离治疗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26届高三上化学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供暖收费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气动元件、系统及装置合作协议书
- 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下职业转型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升研究
- 供应链贸易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电力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6届云南省昆明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音视频互联互通平台需求说明
- 电梯转让协议书范本
- 牛仔裤廓形趋势报告
- 年产2000吨电子级超高纯石英晶体材料制造项目环评报告表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讲话-:想为、敢为、勤为、善为
- 2025年圣经神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佳木斯市郊区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37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基孔肯雅热医院感染防控
- 2025至2030年中国脚踏板总成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船舶吊臂维修方案(3篇)
- 信息平台造价管理办法
- 2025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