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益糯369’的选育.doc_第1页
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益糯369’的选育.doc_第2页
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益糯369’的选育.doc_第3页
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益糯369’的选育.doc_第4页
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益糯369’的选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产优质杂交糯玉米益糯369的选育 岳青1,武江1,苗如意1,田明会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太原030031;2重庆市鹏益种子有限公司,重庆400039)摘要:为了满足鲜食和籽粒加工兼用糯玉米品种的市场需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自交系BN23-1为母本、自交系BN51为父本育成糯玉米单交种。益糯369出苗至采收鲜穗100105天,叶片浓绿,半紧凑型,株高227.3cm,穗位高96.6cm。穗长18.8cm,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7.2粒,穗轴白色,籽粒洁白,糯质硬粒型,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强,皮薄,香甜,商品性好。平均产量每公顷14210kg。xx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渝审玉xx009),适宜在重庆市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糯玉米;益糯369;杂交一代 :S513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xx-0777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甜糯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甜糯型玉米创新育种”(xx0311002-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优质糯玉米新品种选育”(11yzgc067)。 第一作者简介:岳青,女,1963年出生,山西应县人,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瓜菜和甜糯玉米育种研究。通信地址:030031太原市许坦东街2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TelE-mail:jyseed163.。 通讯作者:苗如意,男,1964年出生,山西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甜糯玉米和瓜菜育种研究。通信地址:030031太原市许坦东街2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TelE-mail:df2128163.。 :xx-08-07,修回日期:xx-09-02。 0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糯玉米鲜食市场持续增长,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糯玉米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中国糯玉米杂交育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烟单5号2。20世纪90年代以来,糯玉米育种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每年有约20个新品种通过审定3,如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苏玉糯系列,其中苏玉糯1号是第一个国家审定的糯玉米品种4;重庆市农科所选育的渝糯系列,烟台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烟糯系列等5。京科糯2000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鲜食糯玉米品种6,也是第一个通过国外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糯玉米在中国以鲜食为主,常因采收期集中或区域种植面积过大、鲜穗滞销而导致效益下降7,种类单一,产量和品质两者难以兼顾,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糯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8。针对糯玉米产量(特别是干籽粒产量)普遍偏低的问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了中早熟、半紧凑、大穗型、高产杂交糯玉米新品种渝科糯1号9。笔者开展本研究,以期为农民提供干籽产量和品质两者兼顾的糯玉米品种,降低生产风险,满足市场需求。 1选育经过 1.1育种目标 选育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宜鲜食和籽粒加工兼用的糯玉米新品种。 1.2亲本选育 1.2.1母本BN23-1是利用中糯一号严格套袋自交,F2代中的第2自交单穗播种,选第3株自交后代,按育种目标定向选择,每年播种第1单株,又经4代连续自交,于xx年选育成性状稳定的白粒糯质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苗期长势弱,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为细长叶。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节间短,叶片较密,叶片中宽,穗上部叶片上冲,株高150cm,穗位高70cm。雄穗一级侧枝78个,长约9cm,与主轴夹角小,颖片黄绿色,花药黄色。果穗长约14cm,穗粗3.6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24粒,穗轴白色,穗型锥形,排列较整齐。干籽粒为中等圆粒,硬粒型。 1.2.2父本BN51是1994年利用从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引入的一个白粒、糯质杂合基因种质材料白51与中国农大选育的白糯一号F1杂交种为材料,选单株套袋杂交,收获后选留2个果穗分别脱粒(S0代)。经8代自交,于1999年育成遗传性状稳定的白粒糯质玉米自交系10。 特征特性:苗期长势弱,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为细长叶。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细,叶片较窄,有卷曲现象,对旱情较敏感,但水分充足时叶片自然平展。株高170180cm,穗位高85cm,花柱浅黄色,配合力高。果穗长1315cm,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28粒,圆粒大籽,硬粒型。 1.3选育过程 xx年在山西省农科院园艺所试验地用30多份遗传性状稳定的糯质玉米自交系,根据其特征特性,父母本合理选择搭配11,测配组合80个。xx年冬季海南加代,对80个组合进行杂交组合筛选鉴定,其中BN01综合性状好,产量排名第一。xxxx年在山西省太原市园艺所和忻州市播明村两地种植,进行小区品比试验。组合BN01仍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xx年和xx年参加重庆市特用玉米区域试验。xx年通过重庆市审定,审定后定名为益糯369,审定编号为渝审玉xx009。 2选育结果 2.1丰产性 xx年春,该组合分别在山西省太原市园艺所和忻州市播明镇两地种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小区面积66.7m2,2次重复,管理同当地一般水平。该组合平均每公顷产鲜穗16380.0kg,对照品种玉糯一号每公顷产鲜穗14550.0kg,比对照增产12.6%,增产极显著。xx年品比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鲜穗14025.0kg,对照品种玉糯一号每公顷产鲜穗12915.0kg,比对照玉糯一号增产8.6%。 xx年和xx年参加重庆市糯玉米区试,在海拔180720m的浅丘、平坝设置6个试验点,对照品种为渝糯7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重复间走道宽0.5m,小区面积13.3m2,4行区,均收中间行记产。667m2植3200株。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各试点均为营养钵育苗移栽。2年的产量结果见表2。 BN01xx年平均每公顷产鲜穗11844.0kg,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9.27%,产量居该组8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6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4点增产极显著,1点增产显著。xx年平均每公顷产鲜穗12238.5kg,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5.68%,产量居该组11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6个试点中有5个点增产,其中4点增产极显著,1点减产极显著。2年区试结果,平均每公顷产鲜穗12042.0kg,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7.5%,增产点比例为91.67%。 xx年参加重庆市糯玉米区试的同时,还在山西和重庆开展了该组合的生产示范。xxxx年在山西省忻州市播明村示范种植1.33hm2,平均每公顷产一级鲜穗(穗长16cm以上)43200个,比对照玉糯一号增收10.6%;曲沃县示范种植0.87hm2,平均每公顷产鲜穗14100.0kg,比对照玉糯一号增产8.6%;阳曲县示范种植1.53hm2,平均每公顷产一级鲜穗(穗长16cm以上)40200个,比对照玉糯一号增产7.6%。xx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石塔村示范种植0.21hm2,每公顷产鲜穗13650.0kg,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7.2%;在垫江县龙凤村示范种植0.19hm2,每公顷产鲜穗13275.0kg,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7.0%。根据在山西、重庆等地xxxx连续3年多点试验结果,“益糯369”平均每公顷干籽粒产量7420.0kg/hm2,比对照玉糯一号增产14.6%;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16.0%。 2.2熟性 在太原地区春播种植出苗至采收100105天。在重庆市区域试验中,2年春播出苗至采收均为101天,比对照渝糯7号晚1天,吐丝至采收22天。 2.3品质 2.3.1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BN01果穗大小均匀,籽粒白色,排列整齐,饱满,外观性状好。蒸煮后品尝打分评定12,口感好,品质优良。 参加重庆市糯玉米区试过程中,经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品尝鉴定,对外观品质、气味、色泽、风味、糯性、皮厚等性状进行了评分13,xx年品质品尝综合评价为84.5分,对照渝糯7号综合评分为85.0,xx年评分为85.7分,对照渝糯7号综合评分为85.0。2年区试结果,食用品质综合评价为85.1分,优于对照渝糯7号。 2.3.2营养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含粗蛋白(干基)11.45%,粗脂肪(干基)4.51%,粗淀粉(干基)70.81%,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干基)99.08%。 2.4抗病性和抗倒伏情况 xx年和xx年的区域试验,田间种植表现抗倒伏,xx年倒伏、倒折率为0,和对照品种相同;xx年倒伏、倒折率为1.4%,对照品种为0,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14,结果见表3。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2年的表现为中抗-感大斑病,高感-感小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感茎腐病,中抗-感纹枯病,中抗玉米螟。具体结果见表4。 3特征特性 3.1生育期 春播出苗至采收鲜穗100105天,全生育期115120天,属于中早熟品种。 3.2植株性状 3.2.1苗期生长势较强,第一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3.2.2成株期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半紧凑型。雄穗发达,花粉量充足,花药绿色,颖壳黄色。株高227.3cm,穗位高96.6cm,花丝浅粉色。 3.2.3果穗穗长18.8cm,穗粗4.8cm,秃尖长2.1cm,穗行数14.2行,行粒数37.2粒,穗轴白色,籽粒白色,苞叶浓绿,千粒重330.6g,出籽率70.1%,商品性好。 3.2.4籽粒糯质硬粒型,排列整齐。蒸煮后糯性强,皮薄,香甜。 4适应地区 根据试验及示范结果,益糯369适宜在重庆市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5栽培技术要点 5.1隔离种植 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玉米隔离种植,采用时间、空间隔离的方法,防止串粉影响品质。 5.2适时播种,育苗移栽 春播宜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播种,在重庆春播以3月初为宜,保护地栽培可提早播种;秋播最迟须保证鲜穗采收期日平均气温在18以上。采用拱棚育苗,培育壮苗,叶龄二叶一心时移栽,不栽老苗,做到苗齐、苗全、苗壮。 5.3种植密度 每公顷植4200051000株为宜。 5.4合理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无机肥施用,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追施2次。 5.5适时采收 鲜穗采收应在吐丝后2225天进行,保证甜粘可口、鲜香脆嫩的食用品质。 6制种产量及技术要点 制种一般每公顷产籽37504500kg,制种技术采取一般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其播种期调节、父母本行比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5:(1)父母本应错期播种,先播母本,母本顶土播父本。或先播母本,7天后播父本,过5天再播二期父本。(2)父母本行比为1:5为好。(3)母本每公顷植6750075000株,父本每公顷植15000株。 7结论与讨论 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难在选系,重在组配。利用成熟的杂优模式,采取单交、复合杂交等方法16创新种质,扩大了种质变异范围,聚合了多个种质的优异基因,选育出具有配合力高、品质好、产量高等优点的自交系。并根据育种目标与适应性等性状,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自交系组配育成了高产、优质兼顾,适宜鲜食和籽粒加工兼用的糯玉米品种。 研究印证了自交系间的血缘越远,它们间的杂种优势就越大的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自交系的选育方法证明,二环系、多元复合杂交分离选择法是糯玉米育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多优聚合、高配合力自交系选育效率。 该品种xx年参加重庆市糯玉米区试,组织单位因故xx年区试暂停1年,试验结果为xx年和xx年,参试时间延长1年,对试验结果结论没有影响。 益糯369采用糯质硬粒型自交系间组配杂优模式,杂一代干籽粒容重高、品质好,与糯质硬粒型改良马齿粉质型糯系杂优模式选育的杂交种比较,适采期较短,不易运输和保存,适宜城市周边自产自销农民种植或鲜食和干籽利用兼顾地区种植。为了达到营养品质高、口感风味好的市场要求,今后应加快选育早、中、晚熟、白、紫、黄、花色搭配各具特色的甜糯型品种,满足生产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既甜又糯是消费者追求的理想品质,通过选育适采期长、货架期长、品质好的甜糯型玉米品种17,满足鲜食市场需求;通过将甜质基因导入糯玉米,创新选育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糯玉米自交系,选育口感甜味浓的鲜穗加工型糯玉米品种,满足鲜食玉米加工产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晓莹.我国糯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xx(6):4-5. 2郑洪良,龙丽萍.双穗高产糯质玉米烟单5号的选育和利用J.山东农业科学,1986(3):47-49. 3王小强,李占林,武建凯,等.我国特用玉米生产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园艺与种苗,xx(10):58-61. 4黄小兰,胡加加,薛林,等.特色糯玉米新品种研究进展及育种方法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xx,40(12):7024-7026. 5于维忠,刘述和,赵明.丰产型糯质玉米杂交种烟丰糯4号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xx(22):43-56. 6卢柏山,赵久然,史亚兴,等.糯玉米新品种京科糯2000的选育J.长江蔬菜,xx(2):44-45. 7沈新芬,姚明军,沈渊.优质糯玉米新品种不同采收期影响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xx(6):62-63. 8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等.京科糯2000等系列糯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A.xx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