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doc_第1页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doc_第2页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doc_第3页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doc_第4页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老中医李可认为补肾虚-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 个月。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 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 药名 频数 频率% 平均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合并频率% 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 2. 乌头 25 5.32 26 10 30 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 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 5. 生姜 155 33 48.8 5 125 6. 姜炭 22 4.68 36.6 5 90 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 8. 桂枝 97 20 44.9 9 120 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 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 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 频数 频率% 平均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常用量 1.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 2.大枣 157 33.40 18.2 4枚 30枚 12枚 3.白术 150 31.90 74.27 20 125 45 4.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 5.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 6.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 7.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 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 药名 频数 频率% 平均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常用量 1.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 2.当归 81 17.23 35.74 6 50 3.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 4.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 5.龙骨 76 16.47 30.13 10 45 6.山萸 74 15.74 75.40 30 120 7.磁石 63 13.4 29.90 10 45 8.葱白 61 12.98 4.57寸 3寸 10寸 9.赤芍 53 11.27 41.46 10 45 10.五味 52 11.06 27.70 6 50 11.白芍 49 10.42 42.20 10 90 45 3. 用药频率讨论 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以上从表一用药频数可以看出,附桂姜参草为用药频率超过50%的药物,单独看来,附子用药频率第一,为79.00%。如果和乌头合并为84.32%,以附子扶先天少阴之阳。炙甘草用药频率为78.00%,排在第二位,重在将将,补土伏火。干姜第三,为54.00%,如果把干姜炭和生姜合看,姜的总用药频率为91.68%,重在扶后天太阴之阳。肉桂用药频率为36.00%,如果和桂枝合并,用药频率为56.00%,重在扶厥阴之阳。以上合看,充分体现了李老用药注重扶阳的基本精神,几乎贯穿了大多数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不论外感内伤伤寒杂病,全部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 第二类表二为用药频数在2049%之间的药物,为参术芪麻桂辛苓夏之辈,重在益气、茶花滇池明珠通阳、除湿,参术芪为益气常用之品,但气之峻者为阳,气之缓者为气,参术芪比较附桂姜益气之用和缓,故也为常用之品。麻桂细辛重在通阳,阳气充足,还要阳气畅达才能发挥效应。苓夏之类重在除湿,除湿即所以通阳也,叶天士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是此意。 表三第三类为用药频数在1019%之间的药物,多是收敛潜镇阳气之品,重在收纳阳气,以防阳亡阳脱,龙牡磁石为常用之品,重则加紫石英,重在潜镇阳气。山萸五味白芍为酸敛之品,重在收敛阳气,故张锡纯以来复汤治疗阴阳气血之将亡。 4.用药剂量分析 表四:按照药物最大量和平均量进行排序 药名 最大值 100g 药名 平均量 50g 1.北芪 500 1.北芪 165 2.附子 300 2.葛根 107 3.葛根 300 3.浙贝 103.5 4.炙草 200 4.附子 81.44 5.白术 125 6厚朴 125 5.熟地 76.2 7生姜 125 6.山萸 75.4 8柴胡 125 7.党参 75 9浙贝 120 8.白术 74.27 10萸肉 120 9.炙草 70.1 11党参 120 10.茵陈 67.5 12乌梅 120 11.干姜 66.9 13茯苓 120 12.鸡矢藤 60 14.赭石 120 13.川芎 58.41 15.干姜 100 14.厚朴 56 16.海藻 100 17.红参 100 18.肾四味 100 5.药物用量讨论 李老处方用量普遍很大,470张处方全部药物共97味,平均用量为38.61克,从最大药物用量来看,100克以上共有17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17.53%,50克以上共有49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50.52%,30克以上有70味药物,占全部药物的72.16%。从平均药物用量来看,100克以上的药物共有3味,50克以上的药物有14味,占全部药物的14.43%,30克以上的药物有43味,占全部药物的44.33%。从单药用量来看,黄芪用量最大,最大用量为500克,平均用量165克,远远超过临床一般常规用量。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黄芪用量为四两,约合现在120克,每天最多可服两剂,相当于240克,但还不及李老最大用量的一半。附子最大用量为300克,平均用量为81.44克,张仲景通脉四逆汤生附子大者一枚,约合2530克,以熟附子相当于生附子用量的23倍计,最大用量也应不到100克,可见李老附子的用量是要大过仲景的,故李老将其救治心衰阳脱的著名方剂命名为破格救心汤。破格二字大概重在附子的破格用量吧,后世只有少许火神派医家用到此剂量。葛根最大剂量是300克,平均剂量也为107克,而张仲景的葛根芩连汤用量为8两,约合现在125克,炙甘草最大剂量为200克,平均剂量为70.10克,重在将将伏火,厚朴、生姜、柴胡最大用量为125克,约为汉代的8两,基本上是仲景的大剂量用法。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基本是此剂量。山萸最大用量是120克,平均用量是75.40克,主要取张锡纯来复汤之意而重用。熟地平均用量在75.40克,最大用量是90克,取陈士铎引火汤之意而用此量。干姜、红参、党参、白术最大用量也在100克以上,重在温太阴之阳,李老常言“三阴统于太阴”之意也。 以上可以看出,李老的本意就在于把握阳气,首先要使阳气充裕,达到一定的量;第二要使阳气升降出入有序通畅的运行,正如仲景所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意。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气畅达则人和,阳气郁阻则人病。阳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阳气是一切生命的根基。把握阳气,是李老之意,也即仲景之意也。 李老因其比较独特的成长经历和行医经验,故使其成为远离院校派的独树一帜的医家。如果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张仲景应是中医大剂量用药的代表和典范,李老为最接近仲景用量的医家,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疗效卓著,但因用药剂量偏大,故我们临床应更加谨慎。 老中医李可:补肾虚金匮肾气丸,养长寿就喝四逆汤 金匮肾气丸出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田原: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李老咱们就不能不谈谈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的阳气会减弱,容易出现许多老年病,请您给老年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一些简单易用的方法。 李可: 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 可以调整你的元阳,其不受损伤。 可以延年益寿。 可以延年益寿。 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 或者是用这个金匮肾气丸,但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 就把这个金匮肾气丸每次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田原: 金匮肾气丸也可以经常吃? 没有副作用?没有副作用? 李可: 没有,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 田原:现在高血压很普遍,有些高血压的人,医生诊断就是肾阳虚,也会买金匮肾气丸来吃,我听说有人吃了两三次,血压一下就上去了,就不敢吃了. 李可: 上去不要紧,继续吃。 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 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 田原:好,代表老人们谢谢您。 刚才师母谈到,说您现在接诊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 我个人理解呢,是跟现代人的生沽方式、心理压力有关系。 您在临床见了这麼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您在临床见了这么多肿瘤病人,您也给这些人一个建议。 李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病过去由于中医的意见分歧,被分成什么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什么七情.但是有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 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 所以我说啊,这个阳虚、寒湿的人啊,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所以我说啊,这个阳虚、寒湿的人啊,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 这个你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比如有的医生说你是糖尿病,要长期服六味地黄丸。这个你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比如有的医生说你是糖尿病,要长期服六味地黄丸。 错了! 要用金匮肾气丸,主要从三阳经的那个阳的方面来敛,不是你给他大量添水,那个水火就能平衡了。阴阳的不平衡啊,就是由阳虚造成的,阳永远是主导,因为阳虚才造成不平衡。 所以还是要助阳,你把阳虚扶得差不多了,阳旺了以后,阴阳自然就平衡了。 金匮肾气丸 【组成】 干地黄八两(240g)、薯预四两(120g)、山茱萸四两(120g)、泽泻三两(90g)、茯苓三两(90g)、牡丹皮三两(90g)、桂枝一两(30g)、附子(炮)一两(30g)。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6g),加至25丸(10g),酒送下,每日2次。 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注】 古代两现代30g古代两现代30g 李可老中医建议早晚各粒 ,作为保养用,剂量不必太大,大约三分之一即可。李可老中医建议早晚各粒 ,作为保养用,剂量不必太大,大约三分之一即可。 如果是散剂,也是服用三分之一的剂量。如果是散剂,也是服用三分之一的剂量。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邓宏 1:方名: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己 甘草 杏仁 各90克 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高丽参 防风 各60克 透明生石膏150克 生白术120克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2:肺心病和风心病就是按外感内伤同时发病,这两种病的症候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风心病,就是金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心病,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方子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的体质方面主要的缺陷,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用张仲景留下的方子来探索治疗的方法。 这个方子,凡是出现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我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 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 制川乌30g 黑小豆30g 防风30g 桂枝45g 赤芍45g 炙甘草60g麻黄10-45g 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 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 大枣12枚 九节菖蒲10g 3: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 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所以要用附子细辛。 麻黄10g-45g 制附片45-200g 辽细辛45g 高丽参15g(研粉冲服) 生半夏45g (说明一下,高丽参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喘症有用) 4:冠心病方 冠心病的治法有所不同,因为病机不一样,根据症候归纳分析:我认为它主要是痰、湿、瘀、浊,邪踞胸中阳位。和高血压的道理一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为诸阳之会,那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怎么会被阴邪所包围?就是阳气不到,阳气虚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绝对不是阴虚火旺等等,如果用那个方法对待这一类病,就错了!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 薤白30g 加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120g 檀香、降香、沉香各10g 砂仁泥30g 桂枝45g 桃仁泥30g 麝香0.5g 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这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 中医治病就是在保护、启动病人自我修复的功能,相反相激,调动机体自身的对抗外邪的力量。所以用附子剂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泻,那都是人的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一仗,正邪相争,这不是坏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