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看古“龙”之变 摘 要:“”、“”、“”、“龙”等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含有的图腾信息,揭示出中国古龙在原始的蛇型龙之后,经历的从火蛇型龙到阴阳双构型龙,由从阴阳双构型龙再到兼具“日月之明”的独体龙的形义演变过程。后三种类型之龙皆为具有相对广泛认同基础的共祖性质之龙。三种形态祖龙不同程度的阴阳属性,是将其与其它形式的龙区分开来的标志。关键词:古龙字;图腾;龙变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谜一样的神物。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龙是以蛇为主干和基调,由不同图腾糅合而成的虚拟生物。部落联盟的图腾为“混合”图腾,部落融合后的图腾为“化合”图腾。在图腾未合并以前,龙只是一种大蛇;蛇与龙从来纠缠不清,也不必将蛇与龙分清11921。但其又认为混合图腾中的各子图腾,在部落“融化”(部落)过程完成之后,各自的原始意蕴最终消失,彼此融合、质变为“一个新的大单位”120。然而,只要承认龙是以蛇为基调,由不同图腾组合、演化而来,龙都应是一个“化合”之物,它必然和蛇有着本质的区别。甲骨文、金文中的古龙字,是由特定氏族的图腾符号构成的。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古龙字,大体包括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及汉代楷体“龙”四种形态 2612。这些龙字中图腾符号的混合、“化合”意蕴,反映了龙是一个从类型到性质都有所演变的文化现象,蛇与龙是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区别大于共性的不同之“物”。一、伏羲氏原始形态的蛇型之龙传说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3三皇本纪,龙似是伏羲氏族的专有图腾。如果龙是伏羲氏族的专有图腾,那么龙字也和龙图腾一样,应是伏羲氏族的专有符号。传说伏羲氏“蛇身人首” 4卷一自开辟至三皇,甲骨文“”字就似一蛇形之龙。甲骨文“”形龙字2612,就更具蛇形之象。金文中又有一图画性较强的龚字2152,如图1,其中“”部的蛇形表征更为明显。闻一多认为这一形态的龙的本质,即为一条大蛇不无道理。这应当是存留至商代的一个龙的认知观念。许多部落经历过非部落联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氏族图腾应是独体形态的图腾,即闻一多所言的未与其它图腾合并以前的图腾。“”字的字形相对原始,当象原始的伏羲氏族的图腾之形。图腾是氏族的标志,氏族图腾与氏族互为表里。那么,“”的本义是指伏羲氏的图腾,并代表伏羲氏族之义。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也是建立在这种图腾形象之上的。或者说,伏羲的形象,就是蛇形龙图腾的人格化。商代甲骨文“”形龙字,应是原始的伏羲文化在商代的历史延续。然而,除伏羲氏族之外,远古传说中的北山诸神、轩辕国之人、钟山之神及相柳等也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5 95、226、277、280。如果这些同伏羲氏图腾一样的“人首蛇身”之蛇也为蛇形之龙,那么远古以蛇形之龙为图腾的部落是普遍存在的。此氏族的蛇形之龙并不为其彼氏族所认同,因而史料记载有蛇形之龙被他族所食的现象。如延维为二首之蛇,“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5518。就此而论,这一发展阶段的伏羲氏的“”形龙图腾,尚未获得广泛的氏族认同并拥有共祖图腾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蛇型之龙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的伏羲氏仅是各部落中的一个普通部落,其文明的发展程度和其它氏族部落相差不大。那么,商代甲骨文“”形龙字,可能并非仅是伏羲氏的图腾符号。但以相似的蛇型之龙为图腾的众多部族,可能为后世以伏羲氏为主力的蛇龙氏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诸多伏羲氏族与其它图腾类型氏族关系的发展,以其与燧人氏部落联盟的建立为转折点,原始的蛇形之龙出现混合发展的趋势。二、伏羲氏蛇型之龙与燧人图腾的混合随着部落或联盟或融合的发展,氏族图腾的符号必然日趋复杂。“”型龙字结构复杂,其出现时间应晚于“”形龙字,它首先应是氏族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反映。“”的意蕴体现在“”和“”的关系之中。如果“”是伏羲氏或其它氏族的早期蛇形之龙,那么“”又是什么图腾符号呢?有学者认为这一“”字中的“”,与甲骨文凤(“”)头之首略同61260。凤首之“”“象头上丛毛冠”6427。那么“”字中的“”似也是“丛毛冠”。然而,这种观点对“”的解释是需要商榷的。金文“龚”()字的龙部,龙首之“”写作“辛”2152。“”字中的“”其实有其明确的含义。那么,“”形龙字中的“”,就应该释为“辛”而非“丛毛冠”了。甲骨文之“辛”作“”、“”, 金文之辛作“”、“”、“”2751 。郭沫若认为“”字之形,“殆如今之圆凿而锋其末”61561。汉代人释“”中之“”为阳,因而辛有“愆阳”之意7741。中国传统文化以火为阳,“”中之“”即象火的形状。那么,“”的本义应是用尖状器凿击或钻物所起之火。在远古传说中,燧人氏是钻燧取火的发明者,“遂人以火纪”8第一虞书三五传即以“火”为图腾,“”应是燧人氏图腾的文字符号。部落联盟的图腾为“混合”图腾,部落融合后的图腾为“化合”图腾。如果“”为伏羲氏初始形态的图腾,“”为燧人部落的人工火图腾,那么“”就是这两个图腾的“混合”符号。它代表的不是一个图腾,也不是一个虚拟的生物,而是两个不同的图腾,两个不同的部落。这一意义上的“”字,并不具有传统观念上的龙的义蕴,也应不是一个成熟意义上的龙字。假如这种混合图腾是客观存在的,那就说明在当时广大的地域范围内,至少存在以“”、“”为图腾的两大部落,大范围内的华夏共祖认同观念仍未建立起来。古史有伏羲氏生于燧人氏时代,并最终取代燧人氏而“王”的传说423。伏羲氏生于燧人氏时代并代燧人氏而王,说明伏羲氏曾与燧人氏共存,并以燧人世为其纪年标准。甲骨文“”与“”(凤)皆以为“”首,说明以燧人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确曾广泛存在过。如果商人玄鸟图腾是凤之一种的话,那么商人虽以玄鸟为图腾,但与伏羲氏的联系并不过于疏远。“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9卷七十八皇王部三女娲氏引遁甲开山图燧人氏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古人认为这是使人“异于禽兽”、成为人的重要标志。燧人氏在伏羲、燧人联盟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应是建立在燧人氏文化贡献基础之上的。三、新伏羲氏时代火蛇型龙但伏羲氏最终代燧人氏而王,燧人、伏羲的部落联盟关系解体,伏羲氏族繁荣发展起来,“凡十五代” 9卷七十八皇王部三女娲氏引遁甲开山图不下数百年。伏羲氏取代燧人氏,应是两部落的文化融合。伏羲氏代燧人氏而王,伏羲成为两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我们称其为新伏羲氏。“燧人以火纪。火,阳也。阳尊,故讬燧皇于天。”8第一虞书三五传伏羲氏取代燧人氏地位,拥有了燧人氏“阳尊”的地位,后世伏羲氏“日月之明” 4卷一自开辟至三皇的形象,应是由“阳尊”形象演变而来的。原伏羲氏、燧人氏两大部族融合的完成,伏羲氏“阳尊”形象的确立,“”为燧人氏图腾的意蕴消失,成为“”的指示性符号,与原“”融合为一体,“”演化为一条具有至阳之性的火蛇形龙,即具有阳尊性质的龙的符号,并成为新伏羲氏族图腾的象征。这是原燧人氏、伏羲氏组合图腾的历史性巨变。原燧人氏人工之火“”引申为“愆阳”之义,可能就是在伏羲氏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龙就由原蛇形之龙,质变为一种至阳之性的、完全神化的、虚幻的、观念上神物,从而将伏羲氏之龙与其它形态的蛇形之龙区别开来。据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考证,伏羲是北方地区的帝王1031。那么新伏羲氏的出现,就是北方地区部族融合大发展的产物,以新伏羲氏为共祖、以火龙为图腾的先祖认同在北方地区开始形成。伏羲氏代燧人氏而王,应是发生在远古时期的一次大规模的氏族融合事件,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燧人氏发明的取火术,引起了食物来源的变化。社会对畜肉需求增加,伏羲氏驯养了牲畜,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被称为庖牺氏、伏羲氏:“取牺牲以供庖厨,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4卷一自开辟至三皇“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服牛乘马,亦曰伏羲”11 卷十一帝王三皇引(晋)张辑字诂。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在进步,八卦、历法、书契开始出现。伏羲氏取代燧人氏王有天下,应是伏羲氏在燧人氏的基础上,势力发展壮大的结果。 四、周汉阴阳双构之龙与兼日月之明的龙甲骨文龙字形义的演变表明,部落联盟或部落融合引起的氏族图腾的变化,是影响龙字形义变迁的根本原因。传说伏羲、女娲蛇身人首,二者本身就是图腾的形象。据研究,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崇拜,战国时期已变为“伏羲”、女娲双祖崇拜了12。但龙字构成的相应变化,却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伏羲、女娲双祖、双图腾崇拜的出现,必然要使龙字的构成产生相应的变化,这里仅对其“化合”意蕴加以探讨。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演变为左右结构之“”2612,如图2。“”字左侧仍保留着新伏羲氏的火蛇形象。神话传说中女娲蛇身人首,在山西吉县发现的女娲岩画,女娲头梳双髻,双乳下垂,充满乳汁13。汉代同样存在头梳双髻的女娲塑像14。那么“”应是头梳双髻、胸有巨乳、身形如蛇的女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至迟在西周而非战国时期,新伏羲、女娲部族的融合就已经完成了。古龙字发展到“”的阶段,前代火龙的单体形态,已演化为阴阳双构之龙。汉代伏羲、女娲各自头顶日月的画像14,马王堆汉墓帛画中头顶日月的双龙,与西周龙字的意蕴也是一致的。这是华夏文化发展史上龙的形义的又一质变。西周大力推行的分封制度,促成了广大范围内的部族融合。传说女娲创立了婚姻制度。婚姻制度注重人伦礼法。孔子言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周代礼文化空前发展。周代礼文化相对发达,可能就是在分封制的影响下,伏羲与女娲文化融合深化的结果。伏羲象阳,女娲象阴,金文“”又有阴阳结合、生化后代之意。这与伏羲、女娲为夫妻的意蕴也是一致的。西周金文“”形双构龙字,在汉代变为由立(辛)、月及蛇形物构成的龙字,如汉印中的“”、汉金的“”、楷体“龙”等2612。如果可以认为“立”代表日,并将蛇形物视作伏羲氏的图腾符号,那么,伏羲氏就具有了象“日月之明”的形象,龙又从西周阴阳合体的双龙演变为兼具阴阳之性的独体形态的龙。这是龙的特质的第三次变迁。西汉封建政权实行大一统政治,儒家学说确立了其在文化上的独尊地位,三纲五常成为社会名教,具有无上的道德审美导向。汉代具有象日月之明的楷体龙字的出现,一则可能是书写形式的变化影响到字形构造,使西周龙字构造特点发生历史性演变;二则可能是龙字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华夏先祖之龙归于独享至尊的结果。五、结语总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部族融合及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形成了蛇形之龙、火蛇形态之龙、阴阳双构之龙及兼具日月之明的独体之龙四种类型。具有广泛认同基础的祖龙,仅仅出现在伏羲氏取代燧人氏之后。但即使是具有华夏共祖性质的祖龙,也有火蛇形态之龙、阴阳双构之龙及兼具日月之明的独体龙之别。具有至阳之性或阴阳之性是祖龙的本质特征,这也是使祖龙区别于其他蛇龙的内在标志。中国封建社会自汉代以来虽然实行大一统政治,却一直实行着相对自由宽松的文化政策,加以中国古代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的长期共存性,多种类型的龙在古代典籍中混杂出现,这些都是使龙象混杂、龙物成谜的重要原因。注释: 徐中舒认为,“甲骨文龙字乃综合数种动物之形,并以想象增饰而成”。甲骨文龙字中的数种动物,其实就是几种图腾之物的象形。闻一多也指出金文龙字中某些图腾符号的表征。不论这些说法是否可以商榷,二者都指出了龙字的图腾符号组合的特点,也指出了龙字的象形特点。象形字是汉字发展的基础,较其它形态的文字更能揭示文字的本义。甲骨文、金文中的龙字,象形意蕴颇浓。这无疑是我们展开龙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参见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427页;闻一多:神话与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页。甲骨文“”字中的“”与凤头之首略同,说明以鸟为原始图腾的部落,可能也在燧人文化的影响下,其图腾经历了由“鸟”到“火鸟”的质变历程。新伏羲氏应是众由子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这些子部落虽皆为龙族但其图腾即“氏”有别,当然会形成各种类型的子“龙”,以马、狗、鱼、鹿为图腾龙氏族,可能就称为马龙、狗龙、鱼龙、鹿龙。但中华祖龙只是具有至阳或阴阳之性之龙,扰龙、驯龙、御龙、食龙中的龙及原始形态的蛇形之龙,应当皆非华夏祖龙之属。蛇形之龙以其龙形态的原始性,应该也不是华夏共祖之龙。关于龙的类型,见闻一多:神话与诗伏羲考,第1921页。参考文献1 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 王延林编着.常用古文字字典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3 唐司马贞.补史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2005.4 东晋皇甫谧.帝王世纪M.济南:齐鲁书社,1998.5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增补修订本)M.成都:巴蜀书社,1993.6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7 汉许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金属制品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连锁书店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跑步机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贵金属合金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察重点与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电工陶瓷市场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生姜油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牛皮纸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煤气行业风险投资及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汽车复合材料市场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生产线技改后效果对比
- 五年级美国大联盟计算和几何专题讲义教师版(含题目翻译答案解析)
- 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古诗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Premiere视频制作初体验》说课课件
- 农村供水建设和运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铁路货车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原理的作用课件
- 汽轮机DEH简介和SGC顺控启动
- 辽沈战役课件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有关太阳能跟踪器中英文翻译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