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_第1页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_第2页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_第3页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_第4页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 文 /李建树 摘 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试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可以从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品味语言、读写结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还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要构筑有效的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文本,把握主题 2 / 6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语文教师一生都必须修炼不止的看家功夫。你只有在备课的时候把教材文本吃透了,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你才能有把握驾驭这个课堂。 任何一篇文章,称之为文之 后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篇不离段,段不离层,层不离句,句不离词,词不离字,任意割裂文章中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破坏文章整体的表现力和主题表达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该首先着眼于整体感知,而不是首先就让学生去欣赏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这样的欣赏无疑是支离破碎的,是不完整的。反过来看,学生只有从整体上感知了这篇文章,才有可能更好地去欣赏文章中具体的某一处。一篇完完整整的文章如此,而许许多多节选的篇章就更是如此。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篇章都是节选的,对于节选的篇章,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整体感知原文或原著,这样才能更好地 让学生鉴赏节选部分,例如长亭送别这篇古代戏曲,它是节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是莺莺送别张生进京赶考的一折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西厢记整部戏的剧情梗概,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本折戏与整部戏的关系,3 / 6 就能很容易地知道长亭送别不仅仅是表达人物的离情别绪,还有更深层次的对封建礼俗的控诉之情。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一堂课是否体现出实效性,这与课堂的环节设计是相关联的。课堂环节不在于花样多,而在于每一步的设计都是有目的、有效的。你要明白你这 堂课要让学生收获点什么,然后自始至终围绕这个目的设计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放得开,收得回!” 如,我在上李煜的虞美人时始终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目标贯穿始终,设计“一读直觉感知”“二读理解内容”“三读体悟情感”“四读吟咏诗韵”“五读再品情感”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诗歌不断的吟诵中找出意象,描绘图景,体会感情。“读”是语文课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诗歌鉴赏课的灵魂所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与其把一首诗解读得支离破碎,不如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收获!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4 / 6 语言,是语文异于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诗歌!我们常把对语言的推敲称之为“锤炼”,其下的功夫可见一斑。语言,也是语文最基础的东西,“得意而忘言”会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消失殆尽。我们应该把“品味语言”作为语文课最实在的东西来与学生共享。 如,今年我在上周邦彦的苏幕遮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比如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个名句的品味上,我引用王国维的“此真得荷之神理者”,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品味语言的同时 也再悟了诗歌的情感,让语言形象化、情感化,一举两得!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5 / 6 如,我在上完莫泊桑小说项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你根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试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续写 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后的情形。要求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富有创意又忠于原作。”有的学生续写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后,想一想自己受的十年辛苦,一下子精神崩溃,整天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又如,在教学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我就曾让学生为流浪汉苏比实现进监狱出谋划策,并就小说“意外”的结局另辟“合理”蹊径。通过训练,学生对小说创作跃跃欲试,一试身手。如有的学生给小说这样结尾:苏比在热闹的圣诞夜被冻死。这是受鲁迅的小说祝福结尾的影响。 提高语文课 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又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