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铝锂制备工艺设计.doc_第1页
氢化铝锂制备工艺设计.doc_第2页
氢化铝锂制备工艺设计.doc_第3页
氢化铝锂制备工艺设计.doc_第4页
氢化铝锂制备工艺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氢化铝锂制备工艺设计 朱改博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根据Schlessinger法制备LiAlH4的工艺原理及其物料性质,设计了工艺路线,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备选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该工艺路线可行,设备安全可靠,产品品位达到了98%以上,产品可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schlessinger法;lialh4;制备;工艺;设计 引言 LiAlH4以其优良的还原性能在医药、香料、农药、染料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并在其它精细有机合成中用做还原剂。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和宇宙探索的需要,作为运载火箭的固体燃料,由于其燃值高,占用体积小,倍受青睐。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以下四种生产工艺: 1)施莱兴格(Schlesinger)法 将高纯粉状氢化锂加入到反应器中,在乙醚存在下,加入氯化铝和少量LiAlH4引发剂到反应器进行反应,生成LiAlH4溶解在乙醚中,过滤除去氯化锂沉淀,过滤得到清液经蒸发至干的白色结晶状LiAlH4,经真空干燥得产品。蒸发出来的乙醚可回收利用。 2)循环利用氯化锂法 1982年,申泮文、张允什等人利用金属还原氢化的方法生产LiH,将LiAlH4生产的副产物LiCl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LiAlH4的生产成本,这个循环法的反应如下: 金属还原氢化反应 首先利用金属还原氢化方法,用LiCl代替金属锂,与金属Na和H2气在(500600)直接进行还原氢化反应,得到LiH和NaCl的混合物。 合成LiAlH4 将还原氢化产物LiH和NaCl混合物直接与无水AlCl3在乙醚中合成LiAlH4。 3)溶剂、催化剂法 此法用金属锂和氢气作为主要原料,以(+)作催化剂(其中可以是奈、1-甲基奈、2-甲基奈、2,7-二甲基奈、2,3-二甲基奈、1,6-二甲基奈、联奈、蒽;可以是四氧化钛或四氧化钒),其重量比:锂=32:0.77:3.5,使用四氢呋喃作溶剂,于常温常压下合成氢化锂,后者在乙醚、苯或甲苯溶液内与无水AlCl3反应制备LiAlH4。 4)可溶性铝盐、锂盐原料法 此法以可溶性铝盐、锂盐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Al3+,Li+共沉淀;沉淀物经干燥高温分解得其氧化物;该氧化物经加氢还原得铝锂混合单质,将混合单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氢化得LiAlH4。 不论是以上哪种生产方法,在生产过程中都涉及到高温、易燃、易爆等方面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技术含量较高、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安全风险很大。因此,世界上生产该产品的企业非常有限,而我国生产LiAlH4的方法采用的是Schlessinger法。生产单位很少,一年中的生产时间较短,产量很有限。 1工艺原理 合成LiAlH4采用施莱兴格(Schlesinger,美国)法:令氢化锂同无水三氯化铝在乙醚中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4LiH+AlCl3LiAlH4+3LiCl+77.9kcal/mol(3) 2主要物料性质及质量指标 该反应过程中所用原料主要有LiH、AlCl3、LiAlH4引发剂、乙醚、高纯氩气等,以下是各主要物料质量技术标准及指标。 2.1LiH的物化性质及质量指标 LiH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结晶块状物或粉末,立方晶体。工业品常微带蓝灰色,密度0.78g/cm3,熔点688.7,沸点在950以上。可溶于乙醚。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高温则分解为氢和锂。块状者较粉状者稳定。粉状者与潮湿空气接触能着火,遇水分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在乙醚中与氯化铝反应生成LiAlH4。是有机合成反应中的重要还原剂。 2.2AlCl3的物化性质 AlCl3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分子量为133.34,相对密度为2.44(25),熔点190(0.25MPa),升华温度为177.8,易溶于水、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乙醚。微溶于苯,吸水性强,极易潮解,露置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并水解产生氯化氢,遇水后会发生热而引起爆炸,有很强的腐蚀性。 2.3乙醚的物性 乙醚(分子式:C2H5OC2H5),无色易挥发的流动液体,易燃,有芳香气味。具有吸湿性,味甜。沸点34.5,凝固点-116.3。相对密度0.7145(20)。蒸气压(20)58.9283kPa。乙醚是一种有毒物质,长久呼吸乙醚气体能使呼吸器官受到刺激,发炎,记忆力减弱,产生颓伤情绪等。燃烧时产生毒物,可使人昏迷,甚至死亡,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200mg/L。乙醚为一级易燃品,爆炸极限1.85%36.5%(-45+13),极易燃烧,遇明火即爆炸,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与过氯酸或氯作用也发生爆炸。 2.4LiAlH4的性质 LiAlH4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多孔的微晶性粉末,相对密度为0.917,125分解,易溶于乙醚,市售有LiAlH4固体、LiAlH4的乙醚溶液(1.0mol/L)等,常温下在干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在潮湿空气中剧烈水解,释放出大量的氢气并引起燃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还原剂,通常在室温就能进行,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极广。但毒性较大,遇水和醇发生剧烈反应,一般需在无水乙醚和四氢呋喃等惰性溶剂中使用。 3工艺流程的设计 3.1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采用Schlessinger法生产LiAlH4,根据反应原料的相关性质,关键是要解决易燃易爆问题,为此,我们在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3.1.1反应散热问题的解决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考虑到其安全性,对反应的散热进行了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LiH与AlCl3反应所释放出的反应热,该热量若不及时带走,会引起爆炸;AlCl3溶解于乙醚所产生的溶解热;AlCl3与乙醚中的水分反应会产生反应热。该热量会促使乙醚温度上升并且挥发,从而引起AlCl3溶解效果减弱,大大影响反应效率;为此,对反应器、手套箱、蒸发器等设备进行冷却设计以满足其工艺要求。 3.1.2系统水分问题的解决 由于LiAlH4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所以反应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原料中的水分,对用来溶解AlCl3的乙醚中的水分就必须严格控制。乙醚原料中水分含量约为3%,必须进行除水后才可使用,经过多种除水方法试验,得知乙醚经4A分子筛除水后水分含量可降至200ppm以下,可满足试验要求。采用4A分子筛是一种干燥剂,溶于强酸或强碱,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有效孔径为0.42nm,能吸附H2O、He、Ne、O2、N2、H2等。对含水量低、温度高、流量大的气体和液体均有很高的干燥能力。 3.1.3LiAlH4产品与乙醚分离问题的解决 为获得LiAlH4产品,必须将LiAlH4与乙醚分离。由于乙醚的沸点比较低,为34.5。因此,我们采用了旋转蒸发器对乙醚进行蒸发,将旋转蒸发器水浴锅的温度控制在4045时,可满足工艺要求。 3.2工艺过程的设计 在解决以上关键技术问题的前提下,设计工艺过程:将乙醚经4A分子筛除水后加入手套箱中的反应器及AlCl3溶解器中,向反应器中缓慢地加入LiH,直到全部溶解。在手套箱中将AlCl3粉末研磨后加入溶解器中溶解,溶解后缓慢地加入反应器中,一边加入一边进行搅拌;再将少许引发剂LiAlH4(23g)缓慢加入反应器中,并进行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停止搅拌静置约24h,在反应器底部有白色沉淀物出现。用真空抽滤器过滤反应器中的溶液,反复过滤几次;将滤液加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蒸发结晶,可获得LiAlH4产品。试验中必须加强通风和反应设备降温。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4主要设备设计计算及选型 4.1反应器的设计及选型 该反应是一放热反应,考虑到反应过程中必须冷却,选择BC-S212系列双层玻璃反应器,有以下几个特点:可用普通自来水作为冷却剂接入夹层玻璃之间,以迅速散热;电子变频调速器,电机无火花;PTFE下出料截止阀,毫无泄露;结构合理,反应器内绝无搅拌死角,确保反应充分。 主要参数为,反应器的容积:10L、电机功率:120W。加热温度为:室温250。额定转速:50600rpm(可调),额定转矩为:1.2Nm。 4.2制冷设备设计 该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计算如下: 4.2.1LiAlH4合成反应生成热的计算 LiH与AlCl3在乙醚中反应生成LiAlH4时,会放出化学反应热,根据化学反应式可以计算出生产100gLiAlH4所释放出的热量为Q1,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4LiH+AlCl3LiAlH4+3LiCl+77.9kcal/mol 3877.9 100Q1 故有:Q1=77.9100/38=205(kcal) 4.2.2AlCl3溶解于乙醚产生的溶解热 AlCl3溶解在乙醚中时AlCl3将与乙醚结合成AlCl32Eto,据相关资料表明,会形成以下结构: AlCl3与乙醚在结合的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产生,从相关资料上查知,该部分热量大约为15.07kcal/mol。因此可以计算出356.7gAlCl3溶解于乙醚中产生的热量为Q2: 因此,有Q2=15.07356.7/133.5=40.27(kcal) 4.2.3乙醚中的水分与AlCl3反应释放出热量的计算 设计中对乙醚中水分含量严格控制在200ppm以下。本次试验按照每生产100gLiAlH4计算乙醚总量,所用乙醚总量为1933.7ml,其中所含水分质量为m。 因此,有m=VC=0.71351933.7200/1000000=0.276(g) 乙醚中的水与AlCl3进行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热。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AlCl3+3H2OAl(OH)3+3HCl+303.24kcal/mol 318303.24 0.276Q3 因此,有Q3303.240.276/(318)1.55(kcal) 4.2.4合成过程中总热量的计算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合成反应所释放的总热量由三部分组成,即:LiH与AlCl3反应所释放的热量Q1;AlCl3溶解于乙醚中时所产生的溶解热Q2;乙醚中的水分与AlCl3反应释放出的热量Q3。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设总热量为Q: Q=Q1+Q2+Q3=205+40.27+1.55=246.82(kcal) 4.2.5单位时间内制冷量的初步计算 根据以上的计算,可以初步计算出进行合成反应和溶液配制所需要的制冷量q。该值将作为选择制冷设备的重要参考值。 qQ/t,反应时间为1721h 故有:qQ/t246.82/(1721)11.7514.5(kcal/h) 4.2.6制冷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 根据工艺过程中所涉及冷却量的初步计算,可初步确定制冷设备的性能参数。为确保所选设备性能满足试验要求,假设反应热在瞬间产生。因此,初步确定制冷参数如下: ()设备制冷介质:水; ()冷却水进口温度:10; ()冷却水出口温度:15; ()冷却水流量:m(kg/h)。 4.3蒸发器的设计 为获得LiAlH4产品,必须将LiAlH4与乙醚分离。由于乙醚的沸点比较低,为34.5。采用水浴法对乙醚进行蒸发,选择带有双收集瓶的旋转蒸发器,配有立式冷凝器,采用特殊全PTFE复合阀,可任意控制气液流,可连续工作。带进口变频无级调速;加热浴锅可手动或电动升降,可精确设定其加热温度。蒸发乙醚所需总热量Q的计算: 1)乙醚体积总量为:V=1933.7m 乙醚质量为m,mV0.71351933.71379.7(g) 乙醚物质的量为n,nm/M1379.7/7418.64(mol) 2)乙醚蒸发热为Q1,乙醚的蒸发潜热为:Qevp26.02(kJ/mol) Q1Qevpn26.0218.64485.01(kJ) 3)乙醚升温所吸收的热量为Q2,其中C=2.29KJ/kg 4)乙醚蒸发所需总热量为Q Q=Q1+Q2=(485.01+77.4)4.18=134.5(kcal) 5)蒸发乙醚的加热功率为N 若设上述乙醚在2小时内全部蒸发完成,则所需蒸发设备的加热功率为N, NW/t134.5/0.86/278.2(W)0.08(kW) 所以,蒸发器功率至少应大于0.08kW 5试验验证 通过多次试验,采用该工艺所制备的LiAlH4达到以下标准,试验结果见表1所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该产品品位达到了98.2%,杂质含量均满足标准。 6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LiAlH4制备工艺技术的设计,本文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