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924-2005 流动式起重机 稳定性的确定》这一国家标准,主要针对流动式起重机在各种作业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估和测定提供了详细的方法与要求。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述: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流动式起重机,包括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等,规定了这些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证的准则。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与起重机稳定性相关的专业术语,如“稳定性”、“稳定性系数”、“倾覆线”等,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

  3. 基本原理:介绍了起重机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力矩平衡原理、重心与支承面积的概念,以及考虑地面承载能力对稳定性的影响。

  4. 计算条件:规定了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应考虑的各种工况,如起重机的自重、工作幅度、臂架长度、起吊载荷、风载荷等因素,以及不同地面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选取。

  5. 稳定性计算方法:详细说明了如何计算起重机在不同作业模式下的稳定性系数,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主要通过计算起重机在特定工况下的倾覆力矩与稳定力矩的比值来评估;动态稳定性则考虑了起重机操作过程中的动载荷影响。

  6. 试验验证:提出了对计算结果进行实际验证的要求和方法,包括使用载荷试验或模拟试验来确认起重机的实际稳定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 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强调了在进行稳定性测试和起重机日常操作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8. 资料提供:要求制造商需提供起重机稳定性相关的计算报告、试验数据及操作指导,以便用户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确保起重机安全作业。

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确保流动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减少作业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924-2021
  • 2005-09-19 颁布
  • 2006-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19924-2005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pdf_第1页
GB-T19924-2005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pdf_第2页
GB-T19924-2005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19924-2005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5 3 . 0 2 0 . 2 0J 8 0看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1 9 9 2 4 - 2 0 0 5 / 1 S 0 4 3 0 5: 1 9 9 1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Mo b i l e c r a n e s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s t a b i l i t y( I S O 4 3 0 5 : 1 9 9 1 , I DT)2 0 0 5 - 0 9 - 1 9发布2 0 0 6 - 0 4 - 0 1 实施中 华人民 共 和国 国 家 质量监 督 检验 检疫 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9 9 2 4 -2 0 0 5 / I S O 4 3 0 5 : 1 9 9 1前言本标准等r . 采用 I S O 4 3 0 5 : 1 9 9 1 ( 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 I S O 4 3 0 5 1 1 9 9 1为便于使用,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 I S O 4 3 0 5 1 1 9 9 1 前言;原标准引用的 I S O 4 3 1 0 : 1 9 8 1 改为相应的国家标准 G B / T 5 9 0 5 -1 9 8 6 ;原标准引用的I S O 4 3 0 2 在国家标准中无对应的等效采用的标准; I S O 4 3 0 6 - 1 , I S O 4 3 0 6 - 2与 其相对应的国家标准G B / T 6 9 7 4 . 1 , G B / T 6 9 7 4 . 6是非等效采用相应的国际标准, 因此在本 标准中予以保留。为避免出现悬置段, 在 3 . 3 中增加了“ 3 . 3 . 1 验算条件” , 使原国际标准中的 3 . 3 . 1 和 3 . 3 . 2依 次改为3 . 32 和 3 . 3 . 3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 全国 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2 2 7 ) 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曹仲梅, 李祥兰。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9 2 4 -2 0 0 5 / I S O 4 3 0 5 : 1 9 9 1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过计算验证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要考虑的各种条件, 假定起重机运行在坚实、 水平的地面上( 坡度不大于1 %) , 本标准适用于由I S O 4 3 0 6 - 2 中所定义的流动式起重机, 即: 安装在车轮( 轮胎) 或履带上, 带或不带外 伸支腿的起重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子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5 9 0 5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G B / T 5 9 0 6 -1 9 8 6 , i d t I S O 4 3 1 0 : 1 9 8 1 ) I S O 4 3 0 2 起重机 风载荷的 估算 I S O 4 3 0 6 - 1 起重机术语第 1 部分: 通用术语 I S O 4 3 0 6 - 2 起重机术语第 2 部分: 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 的计算3 . 1 总则 计算应验证起重机在下列条件下是稳定的: a ) 表I中规定的准则; b ) 表 2中规定的准则; 。 ) 后翻稳定性( 见 3 , 3 ) ; d ) 非工作风载荷时的稳定性( 见3 . 4 ) 03 . 2 稳定性准则3 . 2 . 1 见表 1与表 23 . 2 . 2 以表 1 与表 2 所规定的准则为基础 应考虑在最小风速为8 . 3 m / , 时, 起重机稳定性允许的额定起重量。在特殊情况下, 制造商应明确标明, 稳定性计算中采用的最大风速。3 . 3 后翻稳定性3 . 3 . 1 验算条件 起重机处于以下支承条件, 平衡重的质量应在以下给定的质量分布位置时, 起重机有一个适当的稳定安全系数: 放置在坚实、 水平的支撑表面( 坡度不大于 1 %) 上; 装有规定的最短主臂, 并处于该臂长的最大仰角; 将吊钩、 吊钩滑轮组或其他货物的吊具放置在地面上; 支腿离开支撑地面, 按起重机支承在车轮( 轮胎) 上计算; - 一 装有规定的最长主臂或主臂加副臂, 处于该组合臂允许的最大仰角, 并假定承受最不利方向的 工作风载荷。 起重机质量分配原则是, 在每种配重条件下, 均应满足制造商允许的起重机回转的最不稳定位置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9 2 4 -2 0 0 5 / I S O 4 3 0 5 : 1 9 9 13 . 3 . 2 安装在艘带上的起皿机 在支承最小载荷的底盘侧面或端部 倾翻线上的总载 荷应不小于 起重机总重的1 5 %a 对于装有可伸缩履带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履带装置缩回,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制造商应在起重机上为操作者提供醒目的警示信息。 裹 1 基本载荷机器结构型式/ 条件载荷应考虑的载荷值,在外伸支腿/ 胆带上在车轮( 轮胎) 上b在艘带/ 车轮( 轮胎) 上, 当行驶速度不大于。 . 4 m/ s时在履带/ 车轮 轮胎) 上, 当行驶速度大于。 . 4 m / s 时施加载荷施 加 载 荷施 加 载 荷施 加 载 荷1 . 2 5 P + O . 1 F1 , 3 3 P + 0 , 1 F1 , 3 3 P 十 O . 1 F1 , 5 P十0 . 1 F 在计算式中:P: 由起重机制造商规定的, 对不同结构形式起重机规定的额定起重ft( 总起重量) 。按 I S O 4 3 0 6 - 1 定义( 见 3 . 5 . 1 ) , 它应是起重机的总起重量。F : 换算到主臂头部或副臂头部的主臂或副臂质! r 的载荷( 见 G B / T 5 9 0 5 关于F的确定) 。该值是为了模拟正常 操作条件下产生的动态力.L 对于这些结构型式, 起重机处于非行驶状态或行驶状态 但不涉及起升、 变幅、 伸缩和回转。表 2 墓本载荷加附加载荷机器结构型式/ 条件载荷应考虑载荷的值.在外伸支腿/ 履带上“施加载荷1 . 1 P风载荷W惯 性 力D在车轮( 轮胎) 上“施加载荷1 . 1 7 P风载荷W惯 性 力D在履带厂 车轮( 轮胎) 上, 行驶速度不大于。 4m/ , 时施加载荷1 . 1 7 尸风载荷W质性力D在履带/ 车轮( 轮胎) 上, 行驶速度大于。 . 4 m/ s 时施加载荷1 . 3 3 P风 载 荷W惯性力D 在 此 栏 中 :D: 是由于起升、 伸缩、 回转、 变幅或行驶时的惯性力. 对分级控制的起重机 应采用惯性力的实际值对无级变速 控制的起重机, D的值为 。 ,尸按表 1 定义。W: 工作风载荷, 应按 I S O 4 3 0 2 进行计算6 对于这些结构型式, 起重机处于非行驶状态或行驶状态, 但不涉及起升、 变幅、 伸缩和回转。3 . 3 . 3 安装在车轮上的起皿机 当起重机回转的上部结构纵向轴线与底盘纵向轴线成 9 0 。 时, 起重机臂架下的车轮( 轮胎) 上或支腿上的总载荷应不小于起重机总重的 1 5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9 2 4 -2 0 0 5 / I S O 4 3 0 5 : 1 9 9 1 当起重机回转的上部结构纵向轴线与底盘纵向轴线重合时, 在制造商规定的工作区域内底盘轻载端车轮( 轮胎) 或支腿上的总承载应不小于起重机总重的1 5 0 0 。在非工作区域内, 则应不小于起重机总重 的 1 0肠。 除非在起重机上为操作者设有醒目的警示信息, 否则均应满足起重机在车轮( 轮胎) 上的有关限制。为了保证足够的后翻稳定性, 警示信息应标明, 要求活动支腿伸出的状态。3 . 4 非Z作风载荷时的稳定性( 见I S O 4 3 0 2 ) 制造商应规定起重机非工作状态时应采取的特殊预防措施, 以及承受风载荷的工作极限。3 . 5 稳定性的确定3 . 5 . 1 在表 1 与表 2 所规定的载荷条件下, P值应满足, 在任何情况下起重机的倾翻力矩应不大于稳定力矩。3 . 5 . 2 稳定性应按起重机最不利的位置进行计算。此外, 影响起重机稳定性的所有载荷: 固定载荷、 平衡重、 附件等, 均应取其最不利的数值和位置来考虑。3 . 5 . 3 不同型式起重机的倾翻线和计算稳定力矩相对的倾翻线见附录 A,这些倾翻线只是示意, 实际上它们取决于不同设计的特殊处理。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9 9 2 4 -2 0 0 5 / 1 5 0 4 3 0 5 : 1 9 9 1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流动式起孟机的倾翻线注: 图 A . 1 至图A . 5只是示意图, 实际上倾翻线取决于各自的设计起皿机支承在( 轮胎) 上1 车轮( 轮胎) 不带悬架或悬架装g被锁定( 见图A . 1 与图 A . 2 )倾翻线是车轮着地点的连线。对于装有双后轴的底盘, 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a ) 轮轴被固定或锁定时, 用外轮胎的着地点;b ) 轮轴安装在一个平衡梁上时, 用平衡梁的轴线。AA图 A平 衡梁可擂 动的 倾翻欣平 衡典敌领 定的 倾.组图 A. 2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T 1 9 9 2 4 -2 0 0 5 / 1 S 0 4 3 0 5 ; 1 9 9 1A . 1 . 2 车轮悬架装置未锁定( 见图A . 3 )倾翻线是悬架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