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3767-1992 纺织品 耐热性能的测定方法》与未明确指定的对比标准相比,在多个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和更新。尽管无法直接对比一个未给出的具体标准,但可以根据纺织品测试领域的一般发展和进步趋势,推测该标准可能涉及的一些变更点:

  1. 测试方法的改进: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更精确或更高效的测试方法来评估纺织品的耐热性能,比如采用先进的温度控制技术和传感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样品准备规范:在取样、预处理及测试前的样品准备步骤上,新标准可能提供了更详细或更新的要求,以适应新型纺织材料的特性,确保测试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和公平性。

  3. 耐热性能指标定义:标准中对耐热性能的具体评价指标(如变色程度、强度保持率等)可能有所调整,明确了更严格的判定标准或新增了指标,以更好地反映纺织品在高温条件下的实际表现。

  4. 适用范围扩展:新标准或许扩大了适用的纺织品类型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还可能涵盖了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以满足市场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5. 安全与环保要求: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安全的关注增加,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关于测试过程中化学品使用、废弃物处理以及纺织品在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限制规定。

  6. 标准化语言与国际接轨: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新标准在表述上可能更加规范化,力求与国际标准如ISO系列标准相协调,便于国际间的相互认可和比较。

  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在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方面,新标准可能采用了更为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统计原则,确保测试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变化仅为基于一般性行业发展趋势的推测,具体变更内容应参考实际的标准文档和官方发布的标准修订说明。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2-11-04 颁布
  • 1993-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3767-1992纺织品耐热性能的测定方法.pdf_第1页
GB13767-1992纺织品耐热性能的测定方法.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3767-1992纺织品耐热性能的测定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民 共 和 国 国家 标准纺织品耐热性能的测定方法G B / T 1 3 7 6 7 一 9 2T e x t i l e s - Me t h o d f o r t h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h e a b i l i t y o f t e x t i l e s t o h e a t r e s i s t a n c e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I S O / D I S 4 8 7 9 ( 纺织品耐热性能( 未熔融、 泛黄)的测定方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纺织品耐热性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在产生熔融、 泛黄、 胶粘或收缩等明显的损坏迹象之前, 织物对热的耐受能力。 以便了解各类纤维织物在各种因素下的耐热性能。2 原理 将试样置于一个加热装置中, 在规定温度和压力下受压一段时间后 , 检查是否出现明显损坏迹象。逐步升高温度 , 并在每个温度试验后进行检查, 直至测出试样在出现明显损坏迹象之前, 它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值。3 引用标准G B 3 2 9 1 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 纺织产品通用部分G B 6 5 2 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4 术语4 . 1 耐热性: 纺织材料、 纺织品耐受较高温度的性能。多以在高温下的强力、 形态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来表示, 见G B 3 2 9 1 中2 . 2 . 1 1 . 2 条。4 . 2 最高耐受温度 : 在规定温度、 压力和受压时间下进行试验时, 试样在出现明显损坏迹象之前, 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4 . 3 损坏温度: 在规定温度、 压力和受压时间下进行试验时, 试样出现明显损坏迹象时的温度。4 . 4 明显损坏迹象: 指由于热的作用使试样在形态方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包括熔融、 胶粘、 泛黄和收缩等 。5 设备和材料5 . 1 加热装置: 由一对表面平滑的加热板组成。加热板装有能精确控温( 士2 C ) 的电气加热系统 , 加热装置对试样可产生 4 士1 k P a 的压力 见附录 A( 参考件) 。热量只由上加热板传递给试样, 若加热装置工作时, 下加热板不能关闭, 则用一块绝热板( 见5 . 2 条) 作为隔热挡板。5 . 2 绝热材料: 为石棉、 玻璃纤维等制成的厚度为3 -6 m m的平滑板, 尺寸为1 0 c m X 4 c m,5 . 3 羊毛衬垫: 由两层单位面积质量约为2 6 0 g / m “ 的羊毛法兰绒、 类似的平滑毛织物或毛毡制成, 厚度均为3 m m左右, 尺寸为1 0 c mX4 c m.5 . 4 棉衬垫: 为单位面积质量1 0 0 -1 3 0 g / m“ 的未染色、 未丝光、 经漂白、 表面光滑的棉织物, 尺寸为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2 一 1 1 一 0 4 批准1 9 9 3 一 0 6 一 0 1 实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3 7 6 7 一 9 21 0 c m X 4 c m6 试样裁取 3 块尺寸为 1 0 c mX4 c m的试样。调湿 试 样在试验前按 G B 6 5 2 9 所规定的标准大气 ( 温度 为 2 0 士2 C , 相对湿度为 “士5 0 o ) 调湿8 2 4 h ( 视织物品种和厚度而定) 。8 试验步骤8 . 1 将石棉板( 见5 . 2 条) 、 羊毛 衬垫( 见 5 . 3 条) 和棉衬垫( 见5 . 4 条) 按从下到上的 顺序依次放在一起, 组成一个组合衬垫。 取一块试样放在组合衬垫上面, 一同放到下加热板上。 将升温至1 0 0 士2 C的上加热板放下, 使试样受压 1 5 s 。 抬起上加热板 , 检查试样是否出现明显损坏迹象。 若无 , 则继续依次进行1 5 0 士2 C , 1 8 0 士2 C , 2 1 0 士2 C . . . 等间隔为3 0 的试验, 直至有明显的损坏出现。将较低温度作为试验起始温度, 如在2 1 0 C 试样损坏, 则起始温度为1 8 0 C .8 . 2 取第二块试样放在组合衬垫上, 待上加热板升温至起始温度后放下, 使试样受压 1 5 s 后抬起, 检查试样是否有明显损坏迹象出现。8 . 3 如试样上无明显损坏迹象出现 , 则以 1 0 为间隔从起始温度开始升温 , 按 8 . 2 条重新试验, 每次试验后都要检查试样, 直至试样上出现明显的损坏 , 记下此时的温度和试样损坏的特征类型。 注: 如按 8 . 2 条试验后, 试样上出现了明显损坏迹象, 说明起始温度的测定有误, 需另取试样按8 . 1 条重新做试验。8 . 4 取第三块试样进行如下温度的试验:8 . 4 . 1 比8 . 3 条中测得的损坏温度低 t o 0C( 即试样的最高耐受温度) 。8 . 4 . 2 8 . 3 条中测得的损坏温度。8 . 4 . 3 如果试验结果与 8 . 3 所测得的结果相符, 则表示试验已完成。记录测得的两个温度值和观察到的织物损坏特征类型; 如结果不符, 则另取试样按 8 . 2 条和 8 . 3 条重新试验 。9 试验报告报告要写明试样的最高耐受温度和损坏温度值。报告要写明试样损坏的特征类型, 如熔融、 胶粘、 泛黄、 收缩等。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s / T 1 3 7 6 7 一 9 2 附录A试验设备 ( 参考件)A 1 适用的试验设备有Y S S - 0 2 型熨烫、 升华牢度仪, 详见 纺织标准通讯 1 9 8 5 年第4 期, Y G 6 0 5 升华牢度仪 , 详见纺织工业部仪器产品目 录。A 2 其他试验设备如能达到 5 . 1 条所述设备的同样效果, 亦可采用。A 3 在正常重力条件下 , 加热板质量的面积分布可用平方厘米计算, 即以加热板质量的千克数乘以系数 2 4 . 5 2 5 。如果加热板面积小于试样, 则计算所需质量( k g ) 的方法是把板的面积(( c m , ) 除以上述系数。如试样尺寸为1 0 c m X 4 c m, 则加热板装置的质量应在1 . 2 2 5 - 2 . 0 0 0 k g 之间。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