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I C S 2 9 . 0 6 0 . 2 0x 1 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c i ; / T 1 8 8 8 9 - - 2 0 0 2额定电压 6 k V ( U m = 7 . 2 k V) 到 3 5 k V( U m -4 0 . 5 k V) 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El e c t r i c c a b l e s - t e s t me t h o d s f o r a c c e s s o r i e s f o r p o w e r c a b l e s w i t h r a t e d v o l t a g e s f r o m 6 k V ( U m =7 . 2 k V ) u p t o 3 5 k V ( U . =4 0 . 5 k V)( I E C 6 1 4 4 2 , MOD)2 0 0 2 一 1 1 一 2 5 发布2 0 0 3 0 6 一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r 1 8 8 8 9 -2 0 0 2H 11舀 本标准修改采用闰际电丁 几 委员会( I E C ) 标准 I E C 6 1 4 4 2 ( 额定电压 6 k V ( U . l =7 . 2 k V) 到 3 0 k V( 酷 =3 6 k V) 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 ( 1 9 9 7 年英文版) 。 本标准与I E C 6 1 4 4 2 的主要差异是将额定电压范围从“ 3 o k V” 延伸到 3 5 k V气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 起原标准J B / T 8 1 3 8 . 1 - - 8 1 3 8 . 6 - - 1 9 9 5 作废。 本标准的附录 入、 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木标准由中国电器 毛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日。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 葛光明。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I/ T 1 8 8 8 9 - - - 2 0 0 2额定电压 6 k V( U . =7 . 2 k V) 到 3 5 k V( U, =4 0 . 5 k V) 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 . 6 / 6 ( 7 . 2 ) k V到2 6 / 3 5 ( 4 0 . s ) k V电力电缆附件型式试验的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适用于符合G B / T 1 2 7 0 6 . 2 , G B / T 1 2 7 0 6 . 3 的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附件和符合G B / T 1 2 9 1 6 的纸绝缘电力电缆的附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9 5 1 . 2 -1 9 9 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 1 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第 2 节: 热老化试验方法( i d t I E C 6 0 8 1 1 - 1 - 2 : 1 9 8 5 ) G I3 / T 3 0 4 8 . l 3 电线电缆冲击电压试验方法( n e q I E C 6 0 2 3 0 ; 1 9 6 6 ) G 1 3 / T 7 3 5 4 局部放电测量( e q v I E C 6 0 2 7 0 : 1 9 8 1 ) G B / 丁1 1 0 2 2 一 1 9 9 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e ( l v I E C 6 0 6 9 4 : 1 9 9 6 ) G B / T 1 2 7 0 6 . Z 额定电从 1 k V( T =1 . 2 k V) 到 3 . k V ( t , 、 二t o . 5 k V) 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i 1 第2 部分: 额定电压6 k V ( U % , =7 . 2 k V) 到3 0 k V( L , = 3 6 k V ) 电缆 、 G IR / T 1 2 7 0 6 . 2 - 2 0 0 2c c i v I E C 6 0 5 0 2 - 2 : 1 9 9 7 ) G B / T 1 2 7 0 6 . 3 额走电压1 k V ( U , =1 . 2 k V ) 到3 5 k V( ( 7 , =4 0 . 5 k V ) 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州 第3 部分: 额定电压3 5 k V ( t ? , =4 0 . 5 k V ) 电缆( G B / T 1 2 7 0 6 . 3 - 2 0 0 2 . n e q I E C 6 0 5 0 2 - 2 : 1 9 9 7 ) G 1 1 / 1 - 1 2 9 7 6 额定电压3 5 k V及以下铜芯或铝芯纸绝缘金属护套电缆 G B / T 1 6 9 2 7 一 9 9 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 1 部分: 一般试验要求( e ( j v I E C 6 0 0 6 0 - 1 : 1 9 8 9 ) I E C 6 0 8 8 5 - 2 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 2 部分: 局部放电试验 I E C 6 0 9 8 6 额定电压1 . 8 / 3 . 6 k V到1 8 / 3 0 ( 3 6 ) k V电缆允许短路温度导则3 试验安装和试验条件3 . 1 本标准所述的试验方法规定用于型式试验。3 . 2 试验布置和试样数量由相关的标准给定,3 . 3 第4 章一第 i s 章规定了试验条件。特殊要求的条件应在相关标准中规定。3 . 4 除非另有规定, 试验参数和要求由相关标准给定。3 . 5 过渡接头( 不同种类挤包绝缘或挤包绝缘对纸绝缘) 的试验参数( 电压和导体温度) 按较低额定值电缆的参数3 . 6 除非制造方另有规定, 应在附件安装到电缆试验回路中至少经 2 4 h以后开始试验, 该时间间隔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3 . 了 电缆屏蔽和恺装( 若有) 应连接在一起 , 并在一端接地 , 以防止环流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8 8 8 9 - - - 2 0 0 23 . 8 附件上正常接地的所有部件都应连接到电缆屏蔽 f - , 所有支撑的金属制件也应接地3 . 9 环境温度应是( 2 0 士1 5 ) 。4交流耐压试 验4 . 1 干态试验4 . 1 . 1 安装 附件组件应与所有相关的金属制件和配件一起装配。施加试验电压前附件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呜 门. 2 方法 除非另有规定,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 下 进行, 应按 G B / T 1 6 9 2 7 . 1 -1 9 9 7 第 6 章规定的程序施加电压4 . 2 湿态试验4 . 2 . 1 安装 除按运行状态和制造方说明书特定的安装方位和相对间距外, 应将终端安装在垂直位置.4 . 2 . 2 方法 除非另有规定, 湿态试验应如 G B 门 1 6 9 2 7 . 1 所述, 并在环境温度下进行。5 直流耐压试验5 . 1 安装 附件组件应与 所有相关的金属制件和配件一起装配。施加试验电压前附件应保持清洁和于燥。5 . 2 方法 应对电缆导体施加负极性电压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应按 G B / T 1 6 9 2 7 . 1 规定的程序施加电压。6 冲击电压试验6 . 1 安装 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包括金属罩壳和终端盒的试验安装的准备 对于 几 相电缆的附件( 例如在一个金属罩壳内有三个单芯终端) , 一次试验一相, 其他两相接地62 方法 应按G B / T 3 0 4 8 . 1 3 进行试验。6 . 3 提高温度下试验 附件安装和温度测量在第 8 章中给出。 冲击试验之前及试验中, 应对电缆导体加热并在下列温度下至少稳定2 卜 : 一对 于 挤包绝缘电缆, 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 ( 5 -1 0 ) C; 一对于纸绝缘电缆, 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 t ( 0 -5 ) C.7 局部放 电试验 仅要求挤包绝缘单芯电缆和有分相半导电屏蔽芯的二芯电缆附件进行本项试验, 对与纸绝缘电缆连接的附件不要求进行本项试验7 门方法 应按G B / T 7 3 5 4 和1 H C 6 0 8 8 5 - 2 的规定进行本项试验 应在相关标准给定的试验电压下测量局部放电了2 在提高温度下试验 附件安装和温度测量在第 8 章中给定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C B i T 1 8 8 8 9 - 2 0 0 2 局部放电试验之前和试验中, 应对电缆导体加热并在电缆it 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l . c ,) 一1 0 ) (至少稳定 2h8 提 高温度试 验的一般要求8 - 1 安装和接线 应安装和架设( 若有必要) 好附件, 并配备用以接通加热电流的连接件 对终端或可分离连接器试验时, 端子或套管之间连接件的电气截而应与电缆导体的相同。 在分支接头试验时, 仅在十线电缆里接通加热电流。 泣 芯附件可接通单相或三相加热电流。按要求应将单相或三相电压叠加在加热电流 卜 。外壳情况下, 应施加三相加热电流, 带绝缘电缆附件应承受三相电压。B . 2 温度测惫8 . 2 . 1 电缆导体温度 推荐附录 A中描述的一种方法用于测定实际导体温度8 . 2 . 2 热电偶的位置 两个热电偶) n 像图 飞 一图 5 所示附着在电缆护套 卜在有磁性汁 热星图 1 在 空气 中试 验的终端图 2 在空气中试验的接头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8 8 8 9 -2 0 0 2决乙、尹尽听0在空气中试验的可分离连接器八/ 、夸酬OJ朴任的0注田0三的0里 。001查 贤图 4 在水中试验的接头5 7 魂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c s i T 1 8 8 8 9 - - 2 0 0 2升万 几 尸Ee月 丫 电1lSOr 热电偶 O蓝 二 多一毛多二毛二二呈 g 二一一 毛二士 “ 桂 毛 二 弃图 5 在水中试验的可分离连接器9 热循环试验9 . 1 安装 在空气中或水中的试验布置应如第 吕 章规定二 应将在水中作热循环试验的接头或可分离连接器安放在水箱中. 应使水面高出所有被试附9 I( 1 . 0 0 , ; I I ) m 水温应为环境温度。 对带有密闭的金属外壳, 并搪铅或焊接到电缆金属护套1 _ 的接头, 不必作浸水试验9 . 2 方法 应按第s 章规定测量温度。 在空气中或水中进行的每个热循环, 时间应为8 卜 , 并在 下 列温度下 至少稳定 之 卜 : 一 对于挤包绝缘电缆, 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 体最高温度以士 _ ( 5 一 。 ) (; 一 对于纸绝缘电缆, 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休最高温度以1 - . ( 0 - v 5 ) (o 然后自 然冷却全少 3 h 至与环境温度相差不超过 i o c( 见图6 ) 组合试样应经受相应标准中给定的规定次数热循环, 并施加规定的电压。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I 3 / T 1 8 8 8 9- - 2 0 0 2温度加热时间冷却时间- 卜规定温度一一 洲 一环境派度起始最少Zh最少3 h时间总共8 h 图 6 热循环1 0 短路热稳定试验( 屏蔽) 本试验仅适用于能直 接或通过适配件与电缆金属屏蔽相连接的电缆附件1 0 . 1 安装 本试验回路应山电缆与 附件组成。 试验回路两端屏蔽连线应与地断开, 并连接到i ,t. 路发生器 卜1 0 . 2 方法 应由制造力 一 与 i t 户商定按电网的实际短路条件而确定试验电流( I) 和持续时间( r ) o 附件安装和温度测量在第 8章中给定 短路试验之前, 应对电缆导体加热并在 卜 述温度下至少稳定 2 h 一对于 挤包绝缘电缆, 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上( 5 -1 0 ) C; 对于纸绝缘电缆 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上 ( 0 - - 5 ) (。 在进行知路试验前后, 应采用热电偶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测量屏蔽层温度 应按商定的试验电流和持续时间在屏蔽层 卜 进行两次短路试验, 应允许两次短路之问电缆屏蔽层温度冷却至不超过第次短路前温度 1 0 (1 1 短路热稳定试验( 导体)1 1 . 1 安装 本试验回路应山电缆 J 附件组成 对于三芯附们, 可 将电缆回路的一端与短路发生器相连接, d i1 5 i一 端接到短路排述进行试验也可选用另一 种方法, 将 , 个线芯串联起来. 如同单芯附件一样试验1 1 . 2 方法 本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应用交流或直流电流将导体温度升到电缆最高允许短路温度( 氏)时间不超过5 s两次短路之I可试验回路冷却到超过试验开始时睁体温度( (1 , ) ( r, 一 1 0 ) C o I E C 6 0 9 8 6 1 卜 给定了 电 缆学 体的最高允许短路温度 应采用 I E C 6 0 9 8 6的下列公式计算按相关标准所. 短路两次 允i 1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8 8 8 9 - - 2 0 0 2对于铝导体氏 十 2 2 80 2 2 8n洲1 = a= 2 月 9 X 创 火 s对于铜 导体1 2, 一5 . 1 1 、1 0 0 、 S 2 X In l十 9 3 4 . 5千 2 3 4 . 5氏一民式中:I - 一 短路电流有效值, A; ,短路时间, 5 ;S - 一 导 体截面积, m m ;0 .一 允许的导体短路温度, C;O ; - 一 试验开始时导 体温度, C;I n - -一 一l o g e ,如果短路期间电流不恒定, 推荐采用 G B / T 1 1 0 2 2 -1 9 9 9 的附录1 3 来确定短路电流的有效值1 2 短路动稳定试 验 本试验为对于要求设计用于峰值电流大于8 0 k A的单芯电缆附件和设计用于峰值电流大于6 3 k A的三芯电缆附件进行的三相试验。1 2 门安装 本试验回路应山三根单芯电缆或一根三芯电缆与附件组成。 如相关标准所述试验电缆回路的一端应与短路发生器相连接, 另一端应接到短路排 卜 L 对于终端、 可分离连接器和接头, 电缆与附件的固定方法及附件之间的间隔应按制造方推荐确定另外。 单芯电缆接头应按三角形排列进行试验1 2 . 2 方法 应按下列规定以合适的时间和电流值施加短路电流. 短路电流: I ,1 =2 . 5 X 几 I : 按 I t - 2中t =1 s 时计算得出的短路电流值; 持续时间; 至少 1 0 M S ; - 一 应记录波形。1 3 潮湿试验和盐雾试验1 3 门设备 要求采用单相或一 , 相交流电压源。 试验中在泄漏电流为 2 5 0 mA时. 电源高压侧的最大电压降应小于 5 %。 潮湿试验室应装备喷雾嘴或其他可排出雾化水的加湿器. 喷雾速率为( 0 . 4 f 0 . 1 ) 1 . / ( h ,u )整个试验期间雾水的电导率, 对于潮湿试验应为( 7 0 士1 0 ) m S / m, 而对于盐雾试验应为( 1 6 0 0 1 2 0 0 ) m S / n ;试验室应能满足在试验期间没有水直接滴落到附件上 的要求 附录R中给定试验室及喷雾设备的导则说明1 3 . 2 安装 应按照制造方的说明书, 并以与运行状态 F 附件相同的安装方向和相对间距将试验附件安装在潮湿试验室内。 三个非屏蔽可分离连接器或几个护罩式终端应安装在试验终端盒内, 且经受 二 相电压试验 砚芯电缆终端也应经受三相电压试验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8 8 8 9 一2 0 0 2 应采用连接到测量电源电流的自动断路器来保护变压器的各相, 没定当流过高月侧的瞬时电流达( 1 . 0 f0 . DA时, 在5 0 m s -2 5 0 m 、 时问内令电路断开1 3 . 3 方法 试验期间, 潮湿试验室内温度应为环境温度, 试验的时间和电压值应在相应标准中给定。 允许试验中断时间不超过试验时间的 5 厂. 在试验期间不允许清洗附件或进行任何其他类似的 干 扰 在试验开始前和完成试验以后, 至少应在两个相反的方向摄 卜 被试附件的彩色照片. 照片应清晰地展示泄漏途径的状况。试验结束后应注明试样的状况试验结果应记录发生的任何闪络、 附件状态的描述和照片. 尤其是仟何电痕、 电蚀或机械损伤1 4 屏蔽电阻测蛋 本试验的目的是保证手触及到运行中的可分离连接器不会有触电感觉 本试验仅在没有金属外壳或不装在金属防护罩内的屏蔽可分离连接器 f 几 进行1 4 . 1 安装 本试验应在可分离连接器上进行, 该连接器不必安装在电缆 卜 或与 其配合的套管 卜 , 可分离连接器的每个端部应安装缠绕或涂银的电极1 4 . 2 方法 在环境温度下测量两个电极间可分离连接器的屏蔽电阻。本试验回路中的功率报耗应不超过1 0 0 mw , 应按G B / T 2 9 5 1 . 2一 1 9 9 7 中8 . 1 所述条件. 将试样置于空气烘箱经受( 1 2 0 上2 ) C , 1 6 8 h的热老化试验。 如 卜 所述, 在环境温度下再次测量可分离连接器的屏蔽电阻1 5 屏蔽泄漏电流测贵 木试验的目的是保证手触及到运行中的可分离连接器不会有触电感觉 本试验仅在没有金属外壳或不装在金属防护罩内的屏蔽可分离连接器 卜 进行1 5 . 1 安装 应将可分离连接器安装在 一 段电缆 卜且与它的配套套管相连接1 5 . 2 方法 本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应将 2 5 c m ( 即5 c mX5 c m) 的金属箔固定在口 1 一 分离连接器的尽可能远离接地点的外屏蔽 卜 . 在金属箔与 外屏蔽间) )V 无任何空气隙: 一 带有接地金属法兰的可分离连接器( 见图7 a ) , 金属箔应置于 金属法兰和电缆屏蔽接地连接点 中间; - 对于没有接地金属法兰的可分离连接器( 见图 儿) , 金属箔应置于与电缆屏蔽接地连接点相反 方向的可分离连接器的末端。 如图7 所示, 在两种情况下. 将金属箔通过毫安表和艺 0 0 0 d 2 电阻接地 在导体与地之间施加交流试验电压U 。 以测4泄漏电流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 T 1 8 8 8 9 - - 2 0 0 2金属格接地金h k 祛兰图 7 日 图 7 卜图 7 测,屏蔽泄漏电流的试验接线1 6 屏蔽故障电流引发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 。 ) 在直接接地系统中, 验证当可分离连接器的绝缘损坏时, 其屏蔽是否有引发足以使电路保护动作的对地故障电流的能力。 b ) 卜 在不接地或阻抗接地系统中, 证明已损坏的可分离连接器能被明显地识别已失效 本试验仅适用于 屏蔽可分离连接器. 且以按运行状况安装的连接器进行试验。 对带有金属外壳的屏蔽可分离连接器的试验正在考虑之中。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s 1 T 1 8 8 8 9 2 0 0 21 6 . 1 安装 应按照制造力说明书 将川分离连接器安装在电缆 仁 。 可分离连接器 几 正常接地的所有部件应 J 电缆屏蔽相连接, 包括套管的屏蔽。 对用于h : 接接地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的试验, 故障棒应是直径约为 沁 m m的耐腐蚀余属棒, 一 端通过所钻的孔嵌人附件的金属连接件里, 故障棒应与内外屏蔽相接触, f 1 . 应不伸出外屏蔽表面, 如图8)听示 _ 对用于不接地系统或阻抗接地系统的可分离连接器, 应采用直 径约为0 . 2 m n 、 的铜丝代替故障棒铜扮应与内外屏蔽相接触. 且应不伸出外屏蔽表面, 如图8 所不一一一 花 犷甲 图 8 屏蔽故障电流引发试验的试验接线1 6 . 2 方法1 6 - 2 . 1 直接接地系统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应调整电路使施加在试样上 的电压为该可分离连接9 9 相对地电压t l , 短路电流( 有效值) 为! 。 k A,试样应经受两次引起对地故障起始电流电弧试验, 每次操作流过电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 . 2 5 , 两次试验之间。 试样允许冷却到不超过第一次试验之前的温度 t 0 C。1 6 - 2 . 2 不接地或阻抗接地系统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应调整电路使施加在试样上的电压为该可分离连接器相对地电压t 路电流至少为 1 0 A 短路试验电流山制造方和购买方考虑电网的实际短路条件共同确定 应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连续记录试验电压和试验电流。试验顺序应如下: 。 ) 接通电1 1 ;. 持续 1 、 ; b 断1 t e 包 压持续 2 mi n ; 。 ) 接通电1 t l: 持续 2 m i n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7 1 8 8 8 9 2 0 0 2断开电) 1 持续 2二. , 飞 ;接通电压持续 1 mi n :断汗电) 仪、一)、尸def.1 7 操作力试验 仅对装有滑动接触的屏蔽可分离连接器要求进行本试验1 7 . 1 安装 应按照制造方说明书 安装叮分离连接器, 并采川制造方 提供的润滑4 1l 将4k - 人 。 之配女的介竹1 7 . 2 方法 将可分离连接器组合件r - 一 一,土2 ) (F 处理至少1 : h ,应在从该低温处理r 1 1 移出后 在m”内进行试验 采川合适的 卜 具夹住叮分离连接器. 使之能沿着可分离连接器 J 配套套管界面的轴线进行操作 应沿轴线力向将力逐渐施加到可分离连接器 I . . I 卞 测最叮分离连接器 , 配合套管界IN 打汗和闭合的力。1 8 操作环试验 仪对装有滑动接触的屏蔽可分离连接器要求进行本试验-1 8 门安装 应按照制选方说明书将叮分离连接器安装在电缆回路中, 并采用制造方提供的润r ; 刊将r l = 接八与之配套的套管。)u l 采用机械方法沿界面将可分离连接器夹紧。1 8 . 2 方法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应采用合适 C 具沿套管轴线方向将拉力逐渐施加到操作环 卜直到所施加的力达到州I n 1 小 r f k 的给定值并维持到规定的时间。 应采用合适的 卜 具, 先以顺时针方向逐渐施加扭矩 达到相应标准给定的规定价然后再以逆11 ,1. 针方向+: 复进行 随后, J 分离连接器应经受局部放电试验飞 9 电容测试点测试 仅对带有电容测试点的屏蔽可分离连接器要求进行本试验1 9 . 1 安装 应按照制造方说明书将可分离连接器安装在电缆_卜并将外屏蔽接地 可分离连接器小需要与 配 1 的套管相连接。推荐采用尽川能短的电缆1 9 , 2 试验方法 应在环境温度下测量 卜 列电容值 C l,试验点与电缆导体之问电容; c : 试验点一与 地之问电容 囚为被测量的电容很小、 为消除杂散电容的影响, 推荐使用差接电桥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s / T 1 8 8 8 9 - - 2 0 0 2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电缆导体温度的测定A. 1目的 将电缆学体温度升高到给定值对于某些附件试验来说是必要的, 当对电缆施加 L 频或者冲击电压时. 典J !, 的条件下温度高于正常运行最高温度. 例如对挤包绝缘电缆为高于 正常运行最高温度( 5 一1 0 ) C. 因此不可能用导体直接测量温度 另外导体温度必须维持在限定范围( 5 C) 内, 而环境温度会在很宽范围内变化。 因而, 在附件试验期问, 考虑到在环境温度允许的变化条件下, 有必要为测定导体实际温度而在试验电缆 仁 进行预先校准、 以下给出对通常所使用方法的导则。A . 2 试验电缆导体温度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为了以直接测量所施加的给定电流来确定导体温度. 使其在试验要求的温度范M I 内。 用作校准的电缆应与被用作附件试验的电缆相同。A . 2 门电缆和热电偶安装 应在至少2 m长的电缆上进行校准, 如图A . 1 所示. 热电偶应安装在距电缆末端。 . 5 n 、 处 侮一处应固定两个热电偶: 如图 A. 2 所示。 一个在导体 上( ) . 另 1 个在外表面上( b ) 注如果采用 八 . 32 的方法, 则仅需安装在外表面 L 的热电偶( h 推荐采用机械方法将热电偶固定在导体上, 因为电缆异体加热期间的振动可能使热电偶移动。 如果实际试验回路包括相互紧靠的几个单独电缆段, 这些电缆段将经受邻近热效应。 因此应考虑在实际试验布置情况 进行校准, 在最热的电缆段( 通常是中间段) 上进行测量。A . 2 . 2 方法 应在( 5 - - 3 5 ) 温度日 . 不通风的情况下进行校准 用温度记录仪测量导体、 护套和环境温度。 应将电缆加热到图A . 1 中柳和汤处热电偶( a ) 指示的异体温度达到并稳定在下列温度:详见圈 A. 2陈少 二OE比口热电偶0电统回娜长度:最少 Zm图 A 门控温基准电缆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r 1 8 8 8 9 2 0 0 2( 层铜带 F l 层半搭盖胶粘带( a ) 和( h ) 一l . ,热电偶 图 A - 2 热电偶的设置对于挤包电缆为电缆E 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 _ ( ,一 1 0 ) ;对于 纸绝缘电缆为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以 _ ( 0 一 5 ) C如果田和处热电偶( a ) 读数在 Z h内末出现大于 Z C 的变化, 即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当达到稳态后, 应记录以下数据:导体温度9 , . 一( u布u , )门厂一 护套温度 环境温度一 加热 电流0 卜 、a ,- , 、 ;1 ,., , 。A - 3 附件的加热X z , 2 0 C 下导体单位长度上的电阻( 见( i B 八 ,3 9 5 6 ) ;n _ ;, , 2 0 C下的电阻温度系数( 见U B / T 3 9 5 6 ) ;T : 导 体与周围介质( 包括空气热阻了 、 ) 间的热阻;了: 导体与电缆外表面( 不包括空气热阻了 ) 间的热阻;注: 根据 1 1 i / r 1 0 1 8 1 , T 一I ; 十 。 2 z 1, 7 式中: 对于单芯电缆, 材 7= ; 对 F 芯电缆一3 :一B , 1, 。 :) 。 、附件试验期问环境温度;, : 附件试验期间电缆护套外表而温度;1 - 1 : 附件试验期间电流。A. 3 . 1方法 1 : 基于测母环境温度的试验假设绝缘、 金属护套和恺装损耗可以忽略电缆校准时0 1 , 1一夕 . 卜=L t I .厂 7一 a , ( 0门 、一2 0 ) T 。 ( A. 、附件试验时: B l.( ( 没 定 丁, 尤其T 没有变化)0 , 、 =凡L, , r 一a ( 0 一2 o T , ( 八 . 2、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8 8 8 9 - - 2 0 0 2联 立式( n 功和式 A. 2 ) 给出:月口一月I=In . 3 . 2 方法2 : 基于测t电缆护套外表面温度的试验 电缆校准时: 比 L 一0 , 卜 L = 尺附件试验时: 0 . 一认 一 。 = K Z w J 1十a z a ( O w 。 一2 0 ) - 7 I 1, 一 a . ( H , 一2 0 ) , 1 . ,(A. 3 )(八. 4 A气 、联立式( A. -I和式( A. 5 ) 给出:/ _/鲍 一 二 夕 也 业 一 N 0 , 一0 - , 。 一 八. 6应沮意, 从方程式( n . 4 ) 可由温度和电流读数来确定电缆的内部热阻 了可将力程式( A S ) 写成下列形式:o., - E,- 业 上 舟 毕 r2 ()aR .,I ; 7 兰 补 1二 , . . . , . . . ,( 八 . 7 )因此有可能将该公式转换为曲线形式. 如图 A . .7 所示 对于不P J 的加热电流值 1 11 1 1 1 1 7 , 一, 按甄ll读 数给出先 值如果不是自动控制的试验, 采用这样的曲线是可取的。 口 , , 汽 一 、几1 1 几、 L口 . M : e 6 图 A. 3 电流 尹 温度曲线A . 3 . 3 方法 3 : 采用控温基准电缆的试验 在该方法中, 控温基准电缆IJ 试验电缆相同, 用与 试验回路相同电流加热 该电缆不加 日- + 因此热电偶可以装在导体 卜 , 如 . z . i 推荐的那样 应如此安排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