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5535-2010 是一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全称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这项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旨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结冷胶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以及使用规范,以确保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不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内容概览:

  1.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以特定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多糖为原料,经提取、纯化、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结冷胶。规定了其作为增稠剂、稳定剂或乳化剂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限制和条件。

  2. 术语和定义:对结冷胶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帮助读者理解其化学本质及来源。

  3. 技术要求:详细列出了结冷胶的质量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干燥失重、灰分、pH值、铅含量、砷含量、微生物指标等,确保产品达到安全卫生标准。

  4. 试验方法:提供了检测上述质量指标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的项目、频次及判定规则,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控制。

  6.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对结冷胶的包装材料、标识信息、存储条件及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维护产品品质并提供必要信息给下游用户。

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结冷胶的监管,通过设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要求,保障了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结冷胶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遵循此标准能有效指导其合理使用结冷胶,同时保护消费者免受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标准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有利于维护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0-12-21 颁布
  • 2011-02-21 实施
©正版授权
GB25535-2010食品添加剂结冷胶.pdf_第1页
GB25535-2010食品添加剂结冷胶.pdf_第2页
GB25535-2010食品添加剂结冷胶.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25535-2010食品添加剂结冷胶.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 255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 2010-12-21 发布 2011-02-2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GB 255352010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255352010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伊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lodea)对碳水化合物进行纯种培养发酵后,经加工制成的食品添加剂结冷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 3.1 分子结构 由一分子葡萄糖醛酸、一分子鼠李糖和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基本单元重复聚合组成。 3.2 相对分子质量 41056105(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类白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组织状态。 组织状态 粉末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4.3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结冷胶,w/% 85.0108.0 附录 A 中 A.3 干燥减量,w/% 15.0 GB 5009.3-2010 直接干燥法a 铅(Pb)/(mg/kg) 2 GB 5009.12 异丙醇b/(mg/kg) 750 附录 B a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105和 2.5h 。 b仅限于非乙醇加工的结冷胶产品。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255352010 2 表 3 微生物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10000 GB 4789.2 大肠菌群/(MPN/100g) 30 GB 4789.3 沙门氏菌 0/25g GB 4789.4 霉菌和酵母/(CFU /g) 400 GB 4789.1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255352010 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按GB/T 601、 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溶解性试验 溶于水中,形成粘稠溶液;不溶于乙醇。 A.2.2 钙离子凝胶试验 在99mL水中溶解1g样品,配制成1%溶液。用一个机械搅拌器和一个螺旋浆形的搅拌叶,搅拌该溶液2h(留部分溶液在A.2.3时用),用宽孔吸管取少量溶液,将其移至CaCl2溶液(100g/L)中,立即形成一种凝胶。 A.2.3 钠离子凝胶试验 向A.2.2中配制的1%样品溶液中加入0.5g NaCl, 加热该溶液至80, 不停地搅拌并在80条件下保持1min,停止加热及搅拌,冷却至室温,形成坚硬的凝胶。 A.3 结冷胶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 a) 硅藻土:色谱纯。 b) 无水乙醇。 c) 乙醇溶液:78+22。 A.3.2 仪器和设备 a) 玻璃过滤器。 b) 干燥器(180 mm)。 A.3.3 分析步骤 称取约1.0g色谱纯的硅藻土,置于一个玻璃过滤器中,均匀铺平,105下干燥5h,在干燥器内冷却后准确称量。称取约0.2g干燥后(105,2.5h)的试样(精确至0.001g),加50mL水,在约80水浴锅中搅拌溶解30min。加入200mL预先加热至6070的无水乙醇,混合均匀,静置12h,用上述装有硅藻土的玻璃过滤器过滤,然后用乙醇溶液洗涤滤渣5次,前3次每次洗涤用量20mL,后2次每次洗涤用量10 mL。在105下将滤渣干燥5h,在干燥器内冷却后准确称量。 A.3.4 结果计算 结冷胶的含量X1按公式(A.1)计算: 100011=mmX%(A.1)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255352010 4 式中: X1结冷胶的含量,%; m1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m0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2%。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255352010 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异丙醇的测定 B.1 试剂和材料 a) 异丙醇:色谱纯。 b) 叔丁醇:色谱纯。 B.2 仪器和设备 a)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电离检测器。 b) 色谱柱: 1.8m2.3mm (内径) 不锈钢柱或等同功效柱, 内填充 0.2mm0.15 mm 的 Porapak QS填料或其他等同物。 B.3 参考色谱条件 a) 载气:氦气。 b) 流速:80 mL/min。 c) 进样口温度:200。 e) 柱温:165。 f) 检出器温度:200。 g) 进样量:5L。 h) 异丙醇的保留时间约为 2min,叔丁醇的保留时间约为 3min。 B.4 分析步骤 B.4.1 标准溶液制备 B.4.1.1 异丙醇(IPA)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500.0 mg异丙醇, 转移至一个50m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混匀。 吸取10mL该溶液,移入一个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混匀。 B.4.1.2 叔丁醇(TBA)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500.0 mg叔丁醇, 转移至一个50m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混匀。 吸取10mL该溶液,移入一个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混匀。 B.4.1.3 混合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4mL异丙醇(IPA)和叔丁醇(TBA)标准溶液,转移至一个125 mL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约100mL,混匀。每毫升该溶液约含有40 g异丙醇和40 g叔丁醇。 B.4.2 试样液制备 在盛有200 mL水的1000 mL圆底蒸馏瓶中,加入1mL合适的消泡剂(如Dow-Corning G-10或等同物),使其分散。加入准确称取的约5g结冷胶试样,摇振1h。该瓶上连接一个分馏柱,调节温度,使泡沫无法进入该柱,接馏出液约100mL。在馏出液中加入4.0mL叔丁醇(TBA)标准溶液,制得试样液。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255352010 6 B.4.3 测定 注入5L混合标准溶液,在参考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记录异丙醇的峰面积值为AIPA,叔丁醇的峰面积值为ATBA,计算出相对校正因子f(f= AIPA/ATBA)。 同样的,注入5L试样液,在参考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记录异丙醇的峰面积值为aIPA,叔丁醇的峰面积值为aTBA。 B.5 结果计算 异丙醇的含量X按公式(B.1)计算: mafaXT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