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9-04-05 颁布
  • 1999-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7715-1999草鱼.pdf_第1页
GB17715-1999草鱼.pdf_第2页
GB17715-1999草鱼.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G s 1 7 7 1 5 - 1 9 9 9前言 为 了鉴定草鱼, 保护和保存草鱼原种优 良的性状及种质, 避免苗种生产过程中种质混杂和退化, 开展草鱼种质的有效监测,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是“ 八五” 科技攻关成果, 并吸取了“ 六五” 、 “ 七五” 科技攻关及前人的有关成果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水产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思发、 赵金良、 蔡完其、 周碧云、 吕国庆、 范兆廷、 徐忠法。 本标准从 1 9 9 9 年 7月 1日起实行。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草鱼G B 1 7 7 1 5 -1 9 9 9Gr a s s c a r p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草鱼( C t e n o p h a r y n g o d o n i d e l l u s ) 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生长与繁殖、 遗传学特性, 以及检测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草鱼的种质鉴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1 7 7 1 6 -1 9 9 9 青鱼3 名称与分类11 学名 草鱼( C t e n o p h a r y n g o d o n i d e l l u s ) o12 分类位置 属鲤形目( C y p r i n i f o r m e s ) , 鲤科( C y p r i n i d a e ) , 雅罗鱼亚科( L e u c i s c i n a e ) , 草鱼属( C t e n o p h a r y ig o d o n )4 主要 形态构造特征4 . 1 外部形态特征4 . 1 . 1 外形 体长, 前部略呈圆筒状, 后部稍侧扁, 腹圆无腹棱。 口端位 , 呈弧形, 上领稍突出于下领。 吻稍钝而圆。眼中等大小, 位于体侧中轴线之下。鳞大, 侧线完全。鳃耙短棒状, 排列稀疏。尾鳍深叉, 上下叶等长 体草黄色, 背部青灰色, 腹部银白色, 各鳍浅灰色。 草鱼的外部形态见图 1 ,4 . 1 . 24 . 1 . 2 . 14 . 1 . 2 . 24 . 1 . 2 . 3可数性状 背鳍鳍式 : D 3 . 6 -7 . 臀鳍鳍式 : A3 . 7 -8 0侧线鳞鳞式: 3 76 - 754 . 1 . 2 . 4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 1 5 .2 4 04 . 1 . 3 可量性状对于体长1 9 . 6 -9 3 . 4 c m, 体重1 5 5 . 0 - 1 2 7 5 0 . 0 q的个体, 实测性状比例值见表 1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 1 9 9 9 一 0 4 一 0 5 批准1 9 9 9 一 0 7 一 0 1实施G B 1 7 7 1 5 一1 9 9 9 图 1 草鱼外形表 1 实测可量性状比例值全长尸 体 长体长/ 体高1 厂 土0 . 0 2 7 1 4 . 2 6 2 - 0 . 5 4 5 144# K i K4671 0. 3953 313 0.4847.3711 1.310 1.7421 0.179 8.002+ 1.637尾柄长/ 尾柄高1 . 1 3 8 + 0 . 3 0 84 . 2 内部构造特征4 . 2 . 1 缥 一 室, 后室比较细长4 . 2 . 2 咽齿 2 行, 镰状. 带锯齿。4 . 2 . 3 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 3 9 - 4 54 . 2 . 4 腹膜 灰黑 色 。齿式 2 . 4 - 5 / 4 - 5 . 25 生长与盛殖51 生长 不同年龄组的鱼体长、 体重的实测值见表2 与表2 对应的不同年龄组的鱼体长、 体重平均退算值、生长方程、 体长体重关系式见附录 A( 提示的附录) 。表 2 不同年龄组鱼的体长、 体重实测值年龄 龄1 十2 3 十4 5 6 十7 8 十千实测体长 ct n3 2 .7 9 -5 7 . 8 4 1.9 0 -69 . 0 3 9.3 5 -73 . 0 6 9 .s 9 -8 5 .0 6 7 .5 2 -8 5 . 7 78 .7 0 -8 7. 0 75 .9 0 -8 9 . 0 88 .。 0 -9 0. 0实测体重 g60 0 -3 1 5 01 5 0 0- - 4 0 0 03 6 1 8 - 5 00 04 0 00 - 8 0 0 04 2 5 0-1 0 7 0 08 6 0 0 -1 2 5 0 09 00 0-1 3 0 0 01 0 5 0 0 - 1 2 5 0 0早实测体长 cm2 9 .9 2 -5 9. 7 4 0 .2 0 -6 2 . 8 5 4 . 2 -71 . 262.3 3-83 . 56 8 .9 5 -8 9 .074.3 0 -93. 58 5 .6 5 -9 6. 087.8 5 -98. 0实测体重 g4 7 5 -3 40 01 4 0 0 - 3 6 5 03 0 5 0 - 6 3 0 04 0 0 0- 9 00 06 4 5 0 -1 0 3 0 07 2 5 0 -1 2 7 5 01 1 0 0 0 - 1 5 5 0 01 2 0 0 0- 1 5 2 5 01 )年龄主要根据鳞片上的年轮数鉴定5 . 2 繁殖5 . 2 . 1 性成熟年龄: 雌鱼 4 -6 龄, 雄鱼 3 -5 龄。5 . 2 . 2 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一次, 一次产卵。7 9G B 1 7 7 1 5 -1 9 9 95 . 2 . 3 怀卵量 : 不同年龄组个体怀卵量见表 3 表 3 不同年龄组个体怀卵量年龄 , 龄别6 十7 十8 +体重, 97 9 1 6 . 7 士 7 3 6 . 09 6 7 0 . 8 士 1 1 0 7 . 11 3 3 7 1 . 1 士1 0 5 7 . 41 3 8 7 7 . 3 土1 1 9 5 . 1绝对怀卵量, 粒( 9 . 6 2 士3 . 7 9 ) X 1 0 ( 1 0 . 4 4 士4 . 0 4 ) X1 0 ( 1 2 . 3 6 士4 . 4 9 ) 火1 0 ( 1 4 . 3 1 士4 . 0 2 ) 又1 0 相对怀卵量, 粒/ 91 2 2 . 2 士 4 6 . 81 0 6 . 8 士3 8 . 19 2 . 7 士 3 3 . 61 0 3 . 6 士2 9 .6 遗传学特性6 . 飞 细胞遗传学特性6 门. 1 染色体数 体细胞染色体2 倍数, 2 n =4 86 . 1 . 2 核型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n , 组) 1 3 对;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s tn组) 7对; 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s t 组) 4对 染色体臂数( NF ) 8 8 ( 见图 2 ) .日 公 资 桩 派 舀 肠 爪 . 砚 娜 卜林朴二叭扒LDH. 越盆 万丹 吞肠 肠认书二介丹吕丹 舀 二 卜班 月. 图 2 草鱼染色体组型生化遗传学特性 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 1 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酶谱见图 3 ,. 2 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酶带扫描图见图4 , LDH,62621621621碗 纷二LDH,LDH,LDH., 图 3 草鱼肌肉L D H同工酶电泳酶谱图4 草鱼肌肉L D H同工酶酶带扫描图6 . 2 . 1 . 3 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L D H) 同工酶酶带的活性强度见表 4 e 表 4 草鱼肌肉L D H同工酶酶带活性强度%酶带L DH,L D H,L DH,L DH,L DH,活性强度47 .21 9 . 11 3 . 55 . 21 . 9G B 1 7 7 1 5 - - 1 9 9 96 . 2 . 1 . 4 群体变异范围: 草鱼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为 2 0 . 0 %- 3 3 . 3 0 0 , 平均杂合度为 。 . 0 4 5 4 -0 . 1 0 7 6 e了 检测方法了 门年龄的鉴定 按( 3 B 1 7 7 1 6 的规定执行7 . 2 繁殖力的测定 按G B 1 7 7 1 6 的规定执行。了 . 3 染色体的检测 按G B 1 7 7 1 6的规定执行。7 . 4 乳酸脱氢酶( L D I 们 同工酶酶谱分析 按( ; B 1 7 7 1 6的规定执行口G s 1 7 7 1 5 一1 9 9 9 附录A ( 提示的附录)不同年龄组草鱼体长体重退算值、 生长方程、 体长体孟关系式A 1 体长、 体重退算值与表 2 对应的不同年龄组鱼的体长、 体重平均退算值见表 Al .表 Al 不同年龄组鱼的体长、 体重平均退算值_ _ 一评 势 箭奋,飞 茹 矿- - 一 伽 舀 1 薰 铸O 十1 参2 十3 4 十5 +6 +7 退算体长 cm2 3 . 93 9 . 152 . 86 4 . 37 2 . 37 8 48 2 . 78 7 . 0退算体重 R2 6 0 . 01 14 7. 52 4 4 7 . 54 0 9 3 . 56 8 7 4 . 28 5 3 3 . 898 4 1 . 51 1 4 0 0退算体长 Cnl2 2 . 23 8 .45 1 . 56 1 . 97 0. 27 8 . 08 5 . 48 9 . 7退算体重 g2 1 0 . 51 06 6 . 02 2 9 3 . 33 0 7 6 . 55 8 7 3 . 77 8 5 6 . 01 0 0 8 8 . 91 2 1 00A Z 生长方程 雌鱼:L , = 1 1 3 . 6 1 一e - o . is c+ o . u 6 s ) W 一 2 3 9 1 6 . 1 1 一e 一 。 ” , “ + 。 u s 5 ) 13 雄鱼:L一 1 0 2 . 7 1 一e - 。 .。 23 1 7 + 0 . 1 6 4 5 ) 1 W, =1 6 3 6 0 . 8 I 一e -” 7 U + 0 . 1 6 4 5 ) , 3式中: L一 t 龄时的鱼体体长, C M; w-t 龄时的鱼体体重, 9 ; c一 自然对数 ; t 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