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在我身边征文:档案是我终身的伴侣和依托.doc_第1页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档案是我终身的伴侣和依托.doc_第2页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档案是我终身的伴侣和依托.doc_第3页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档案是我终身的伴侣和依托.doc_第4页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档案是我终身的伴侣和依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档案是我终身的伴侣和依托 窗外,是车水马龙热闹喧哗的大街;窗内,是静谧安详温馨整洁的档案室。这里似乎是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却也是我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地方从 当年青春年少,到如今年逾古稀。我在这儿亲手的档案,不下几十万卷,看到这些档案,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种莫名的感情。 我和档案工作的缘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渊缘还得追溯到高考时,17岁时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却因为没有档案专业而放弃,选择了公安档案工作 。从一名普通的档案员到档案处长直至退休,一步也没有离开过档案岗位。曾经的同事,因为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纷纷转行,而我选择了坚守。对 于我来说,17岁以来就做了一件事-收集公安档案,其实更准确的年头说法应该是40+12,xx年退休后,我出于对档案工作的喜爱,不计报酬地 又整整“白干”了12年,曾经有人问我:“刘老,你早就退休了还这么干,到底图个啥?”,我答道:“我与档案有不解之缘,做档案工作就图个充实”。 为此,xx年12月24日,新华日报以她码起的档案比4座紫金山还高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 作为曾经的市公安局档案科负责人,我承担着市公安局32个科室、3个分局的文书立卷归档工作,担负着所属6个区县(市)局直至298个基层派出所 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任务,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特别繁重。每年要经我手接收档案1500余卷,核对文件14余万份,接收业务档案5000余卷。要 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搞突击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就拿南通市公安局申报晋升省公安一级先进档案室那一年的事来说吧。我清楚的 记得,1995年省公安厅开展创建先进档案活动,要强的我,提出了南通市公安局年内争创一级先进档案室的目标。目标易订,实施艰难。首先是人 员少,原本有3个人的档案科由于另2人外调、外借,科里实际上只剩下我一个“光杆司令”。其次是档案设施陈旧,空调、电脑等硬件设备一个没都 有。面对档案室人手少、硬件设施差,我信奉“心诚则灵”和“有志者事竟成”、“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向市局领导立下了“年内一定要晋升省一级先进 档案室”的军令状,软件不达标由本人负责,硬件请领导予以协调和支持。我的决心和诚心终于感动了领导,局里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款配 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用品,一下子安装了十组密集架。时任局长李志斌还把自己办公室的空调拆下来装到了档案室,硬件问题 全部解决。为了使软件达标,我铆足劲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全年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专题汇编10万余字15册、专题目录 1128条33万字、检索工具8种。为赶时间、保进度,我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发动全家人利用休息时间到档案室帮忙。材料写好叫儿子、女婿打印( 我子女全部是警察),统计材料叫女儿帮忙,装订案卷请老伴切边、装订。为节省开支,档案库房的塑料地板自己动手铺,油漆自己刷,处处精打 细算。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我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经常“大病没有、小病不离”,我就边吃药边上班。有一天,由于夜里赤脚搬档案着凉,我高烧达 40度,去医院挂水,次日退到38.5度,这时恰好省公安厅组织对南京市局的档案考评,我为了学习借鉴经验,拔掉针头连夜坐船去了南京。同室的 病友说:“你为了工作,连命都不要了,何苦呢?”我回答说“放心好了,我还没完成任务呢,垮不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南通市公安局以档 案人员跨进了省一级先进档案单位的行列,而同时晋升的另2家兄弟公安局档案科的人员都在10人以上,可以说我凭着一股干劲,不可思议地实现了 争创目标,省内同行无不称叹。96.7.15省厅给我荣记个人二等功,96.8.7号召全省公安档案工作者向刘胜华同志学习的通报。 故纸堆里来破案 由于长期从事档案工作,我对档案工作充满了感情,档案室里凡是经过我手的案卷,我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并尽可能地发挥档案服务现实斗争、 服务人民的作用。xx年4月,16年前在海门县余东镇犯下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捉拿归案。虽然,张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审判仅凭口供无 法定罪。办案民警找到了我,听了简短的案情介绍,我就准确地报出了所需档案编号,并快速调出一张当年犯罪嫌疑人遗落在现场、如今已泛黄的 留言条,为案件提供了关键的证据。为服务实战需要,我先后提供有效档案18000多次,协助侦破650多起疑难案件。听到大家称为我为“幕后神探 ”,我觉得这既是对我的肯定,更是鞭策和鼓励。 档案助人改命运 一份档案记录着时间推移的痕迹,是人生大事节点的总结,就是这一份小小的档案,不仅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更能化作一条温情的纽带。多 年来,我细心地呵护着每一份档案,并通过一纸档案,帮助许多人、许多家庭改变一生的命运。启东市向阳镇陆彩萍的父亲陆振祥,解放前入伍参 加了革命,1958年却被错判成反革命处决。1979年,和她父亲相同遭遇的人陆续平反,但陆家拿不出证明父亲身份的材料。奔走10年无望后,陆彩 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我,道出了心中多年的苦楚,不禁泪流满面。我急她所急,立即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找出了她父亲当年所在部队的花 名册,并到南通中级人民法院找到了当时判决卷宗。证据终于充分了,一场30年的沉冤终于平反,组织为姐弟俩安排了工作,其母亲每个月也有了 生活补贴。1981年11月3日,通州石港北渡村二组王宗言家,突然上演了“天下掉下个失散33年的小妹妹”的人间喜剧。原来,7岁时被送到上海当童 养媳,后辗转到大连定居的李小妹,偶然从报上看到我利用档案帮助失散亲人团聚的事迹后,就千里迢迢找上门来。因为年头太久,我心里并没有 底,但我觉得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我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埋头于档案室,犹如大海捞针,终于找到了一份关于 李小妹出生地的档案记录。然后此时,她的家人早已搬走了。一时断了线索,但我没放弃,通过追踪户籍档案并经多方联系,最终在通州石港找到 李小妹的大哥王宗言。一家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面对此情此景,我保持着一份平静,因为,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应该做的,为了他人幸福、家人 团聚,即使再苦再累,也值! 数十年的耕耘换来组织的褒奖和鼓励,我连续25年被评为南通市档案先进工作者,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其中28篇获省以上奖励。xx年10月,江苏省职称办高票破格晋升我为高级研究馆员,我也由此成为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退休多年后获得 正高级职称的档案工作者。xx年6月,被市档案局评为首届全市“十佳档案员”,收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并荣立三等功。 埋首档案工作,使人感到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