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 1第 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 X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 1 第 4 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 1 第 4 单元 考点 7 辛亥革命 课前自主学习 一、背景: 1经济:清末 “ 新政 ” 和 “ 预备立宪 ”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 章炳麟 、邹容、陈天华等以 上海 和日本的 东京 为阵地,宣传西方的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 3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团体 兴中会 ,后 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成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4军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2 / 7 其中最著名的是 广州黄花岗 起义。 5时机: 1911 年,四川的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疑点 1】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指点迷津:同盟会的成立,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活动不再分散。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和指 导思想 三民主义。 二、爆发: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 三、高潮: 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 五色旗 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1)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2)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 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3)意义: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 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 / 7 四、结局: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果实。 1过程: (1)帝制的终结: 1912 年 2 月 12 日, 宣统帝 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2)1912 年 2 月 13 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 (3)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 北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2原因: (1)列强以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 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2)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3)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4)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段。 五、功绩: 1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 影响。 4 / 7 【疑点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指点迷津: 目的: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912 年 3 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课堂精讲精练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 (至少是在观念上如此 )。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另外,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想凭一纸空文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 【例 1】 (XX广东单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5 / 7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一特别规定,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当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答案: 变式训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民主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颁布的,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将要把政权移交给袁 世凯,这时资产阶级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 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 ,其实际意义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B 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1)成功: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政权 中华民国。 思想上:辛亥革6 / 7 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袁世凯的 “ 皇帝 梦 ” 和张勋的拥戴清室复辟之举,都被这一历史大潮席卷而去,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浪潮准备了前提。 (2)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没能够保住政权,政权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篡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没有结束,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例 2】辛亥革命 “ 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 ,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动摇了封建制度根基 c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 D进一步 瓦解了自然经济 解析: B 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项与题目所说的 “ 照旧统治 ” 无关。 D 项说法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大部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就开始逐渐解体。 答案: A 变式训练: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7 / 7 A宣统帝还未退位,农民坚决拥护 B清末 “ 新政 ” 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解析: A 选项与史实不符,宣统帝已退位;选项 B,清末 “ 新政 ” 加重了人民负担; D 项不符历史史实; c 项准确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答案: c 特别提示 1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