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第二章 五脏之象,概 说,藏 象,最宝贵的器物,cng,生理之象,喻指人体 的内脏,象,藏象,解剖形态之象,五脏,内脏与自然界相通 应的事物和现象,zng,藏,狭义,广义,泛指内脏,深藏于内,贮藏,神,精,狭义的脏,应象,表象,形象,病理之象,以 象 测 藏,张景岳:“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学说是中医的人体观和生理学说,其从象来概括藏,从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主要内容,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特点 论述了五脏六腑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自然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篇解,六节,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一节(六十日),六个甲子为一年,故曰“六六之节,以成一岁”。简称“六节”。 藏,有广义、狭义之分。 象,形象、表象、征象。 本篇首论天体运行以定候、气、时、岁,指出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未选) ,其次讨论藏象学说内容,故以“六节藏象论”名篇。,第一节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学习要点,掌握藏象的概念 掌握五脏的功能及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掌握五脏与五体、五华的关系 了解“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理论,原文分析 一、以阴阳作为基本理论,论藏象的具体问题,确定脏腑阴阳的标准,肝脾肾(阴),按部位划分,按功能划分,心肝(阳),肺脾肾(阴),心肺(阳),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即藏神之处。变, 太素中作“处”,当是。居处之义。,充养的器官或组织,心属火,位居膈上,主宣达阳气,故为阳中之太阳,与夏热之气相应。 前“阳”字指部位,后“阳”字指功能特性及所通应的季节阴阳之气的多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指形体固有的感觉、运动及其他本能的行为。诸如寒、温、痛觉等。,肺居胸中阳位,但其性主收敛、肃降,应于秋气,秋为少阴之气,故当为“阳中之少阴”。,昆虫伏藏谓蛰。此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当作“阴中之太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罢,通疲。罢极,疲劳之意。意为肝是产生、耐受、解除疲劳的根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肝居下焦阴位,通于春季,具有少阳生发之性,故当为“阴中之少阳”。,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比喻脾胃受纳运化饮食水谷的功能。,中空的器皿。以此比喻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像器皿一样,盛装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排泄其中的糟粕。,口唇四周的白肉,即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脾主长夏,长夏居于春夏与秋冬阴阳之交,故曰至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胆为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云“十一藏取决于胆” 。一说“十一”乃“土”字之误。“土脏”即指脾胃肠三焦膀胱等传化之腑。决,疏通。胆气疏泄,土脏则能运化调畅,故云“凡土藏取决于胆”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五脏与体表五华、五体(五充)的通应关系 3、五脏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4、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为藏神之所。 这是因为心具有主血脉,主藏神的功能。血液在心的统领下,沿脉道运行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肢体百骸。 心又是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所在,是聪明智慧的源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即“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2)“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为气的根本,是藏魄之处。 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既主呼吸之气,吸清吐浊,又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输布,故肺为气之根本。 肺为藏魄之处,魄,主要指形体的感觉和本能动作而言。故曰“附形谓之魄”。形,形体,由精而成,精由气而化,形由气而生,故魄以气为基础。肺为气之本,所以也是藏魄之处。,肾为人体摄纳、封藏功能的根本,是藏精之处。 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后天之精,为饮食水谷所化生,亦藏于肾。由于肾是全身精气归藏之所,故为“精之处”。 精为肾之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是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资源,故称之为“封藏之本”。,(3)“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是产生、耐受、解除疲劳的根本,为藏魂之所。 肝藏血,血养筋,筋连属关节而主司运动。肝血充盈,筋膜濡润,运动灵活,能够耐受疲劳;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产生疲劳,所以说肝为罢极之本。 肝为藏魂之处,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或动作,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则魂有所舍,夜寐安和。,(4)“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上述脏腑均与饮食物的受纳、贮藏、消化吸收、传导排泄有关。 饮食物被摄入后,必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输布,小肠的分清别浊,大肠的传导变化,三焦的气化作用,膀胱贮藏与排泄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 既能受纳腐熟水谷,又是化生精微(营气)之处,所以称之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5)“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2、五脏与体表五华、五体(五充)的通应关系 五脏 心 肺 肾 肝 脾 五华 面 毛 发 爪 唇四白 五体 血脉 皮 骨 筋 肌 临床意义:(1)是诊法上由五体、五华诊断内脏病变的根据; (2)是调治五脏以治疗五体、五华病变的理论根据。,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为阳中之少(太)阴,通于秋气 肾:为阴中之太(少)阴,通于冬气 肝:为阴(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为阴中之至阴,通于长夏(土)气,3、五脏与四时的通应关系,意义:体现了“五脏四时阴阳”整体观。,4、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本篇所提出的独特理论,历代解释不一。 * 李东垣:“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 * 张景岳:“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府,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决乎此也。”,对该句经文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春升之气为万物化源,胆应于春,气主升发,脏腑之气皆赖之以生,故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少阳主枢,通达阴阳。人身表里,脏腑上下的气机枢转,均有赖于少阳枢机作用。 精神活动系于五脏,而决断在胆,若胆虚,则数谋虑而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五神藏”不安。 胆贮藏胆汁,助肝疏泄,以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精神活动,从而使十一藏功能协调。,总之,十一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藏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 但并非指胆是十一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君之上,只是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 内经中类此而强调某一脏腑功能的提法并不罕见,如“肺者,藏之长”,“胃者,五藏之本”等。,1.词解:(1)藏象;(2)封藏之本;(3)罢极之本。 2.列表归纳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五体、五华、四时的通应关系。 3.背诵“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4.如何理解“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复习思考题,第二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篇解 灵兰,“灵台兰室”之简称。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所,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 秘典,重要珍秘的经典书籍。 本篇论述内容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必须把它视为值得秘藏于灵台兰室以保传下去的典籍,如文中所说“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故篇名为“灵兰秘典论” 。,内容提要,首先简述人身十二个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其在人体的地位; 说明各个脏器的互相联系,指出“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 最后感叹医学理论的博大精深,强调应该珍藏秘传(未选)。,学习要求,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 掌握十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背诵原文,一、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原文分析,一、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采用类比法,说明各脏腑在整体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并无脏腑相合表里配属之分,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官:官者,管也,即“职能、职责、功能”之意。 神明:指精神意识,聪明智慧。,心藏神 素问宣明五气篇 素问调经论 灵枢九针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 神之变也。”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 也,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 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藏神”是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心藏 神,心主血脉 血是奉养精神与形体最为重要的物质 灵枢营卫生会:“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灵枢本脏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辅佐、辅助。 治节:治理调节。 理由 心肺同居膈上; 心主血而肺主气,血行有赖气行; 肺为诸脏华盖,百脉所朝会于肺。,肺辅佐心治理调节脏腑、气血、营卫,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军:英勇果断的武官 谋虑:能深谋远虑,有防御外侮、考虑对策之功。 理由 肝性刚强,主动,主升发、条达; 肝在志为怒; 肝主筋,有捍卫身体的作用; 肝气上通心脑,肝脉上巅入脑,贯膈连心包。,4.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正直无私,不偏不倚,正确判断之意。 胆司勇怯而主决断,称中正之官。 张景岳所谓:“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即是此意。,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有三种词义 (1)胸部两乳之间正中部位,宗气所聚之处 (2)经穴名 别名上气海 属任脉 (3)心包络 膻中为靠近君主的内臣,和其它官职不同,专为君主传达命令(代君行令),故为“臣使之官”。 心在志为喜,而膻中代君行令,故心之喜乐由膻中传出。,6.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 汉书五行志 :“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统指藏粮之所。 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合称“仓廪之官”。,7.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传道:道,通“导”。传道,转运输送(物品)。 变化:将食物残渣“燥化”变为糟粕粪便。,8.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接受、盛载。盛,以器受物。 化物:从饮食水谷中化出的营养人身的精微物质,含有泌别清浊之义。,9.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指动作轻劲灵活,强于作用。 伎,同技。 理由 肾藏精、主骨、生髓充脑。 精生髓,髓养骨,则骨健力强 髓不足者力不强 精生髓,髓充脑,则多伎巧 精不足者智不多,10.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疏通水道 ,决通沟渠。决,通也。渎,水道。 三焦是最大一个腑,位于诸脏腑的外围,有主持疏通水道的功能。 类经藏象类一注云:“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11.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州都:即水液集聚之处。 膀胱位居下焦,是三焦水液所归之地,故称之为州都之官。 气化 此指以肾气(阳)为主的各脏腑之气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两方面。,二、“十二官不得相失”,“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十二官”是人体内十二个重要的脏器,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虽不同,但它们的功能必须协调统一,即“不得相失”。 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强调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失调,三、“主明则下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功能正常,即终身没有危险。殁世,终身之意。殆,危险。,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功能失调,文中以心为君主及与诸官主次的关系,强调了心为诸藏主宰的观点。 人体就象一个国家,君主英明则繁荣昌盛,君主昏庸则百姓遭殃。 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也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使人健康长寿。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常,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四、六节藏象论与灵兰秘典论的 比较,1.灵兰秘典论: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 六节藏象论: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2.灵兰秘典论:不着重在十二脏的具体功能, 而从横的角度强调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整体性,是一个脏一个脏地论述; 六节藏象论:阐述五脏的具体功能,并从纵的角度论述其与五华、五体的联系,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论述。,复 习 思 考 题,1.背诵“心者,君主之官戒之戒之!” 2.如何理解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结合原文,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4.释词:(1)治节;(2)相傅之官;(3)膻中; (4)决渎;(5)州都之官;(6)使道。,篇解 别,分别、区别之意。 本篇虽论五脏六腑的功能,但并非具体讨论某一脏或某一腑各有什么功能,而是讨论以藏泻划分脏腑的标准,因此在论述内容和方法上与其他论述脏腑的篇章有所不同,故名曰五脏别论。,第三节 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内容提要,本篇主要讨论了以藏泻划分脏腑的标准。同时,又以脏腑和经脉为基础,讨论了诊断当中观察窍(鼻、舌、肛门)及寸口脉诊察疾病的方法等问题。,学习要点,1掌握奇恒之腑、六腑与五脏的功能特点,并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2熟悉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4熟悉“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5熟记“所谓五脏者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拘于鬼神者治之无功矣。”,原文分析 一、以藏泻分脏腑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在周代指主管诉讼的官职。秦汉以后认为方士即“道士”,指求仙、炼丹、自言能长生不死之人。后泛称医、卜、星、相之流为方士。此指懂得医理的人,或医生。,谦辞,自言冒昧之意。,道理,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秉承地气所生(一是属阴,二是藏精气)。,指奇恒之府具有贮藏阴精的功能,好象大地蕴藏万物一样。,泻,输泻的意思。主藏精气,不主输泻水谷。,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意为传化之府的功能就象天体的运转不息一样,传化不已。,魄与粕,古通用。魄门即肛门。,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满,精气盈满;实,水谷充实。五脏贮藏精气,宜于盈满,而无水谷的充实。,六腑主传化物,有水谷的充实,而无精气的盈满。,1、 论述了“奇恒之府”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寻常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2)功能:“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能够贮藏阴精。,2、论述了传化之府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传化,传导消化、排泄之意。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因其功能主传化物,所以名为传化之府。 (2)功能:“其气象天,泻而不藏”,主输泻传导。,3、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作为器官分类,本篇提出“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的称谓。其分类的依据是器官的属性与功能,而非为器官的形态。,4、“魄门亦为五藏使”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指出了魄门的生理与五脏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方面五脏对魄门有支配作用。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另一方面,魄门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魄门的启闭,又影响着五脏气机的升降。五脏浊气要排泄于腑,经魄门排出体外,才能保持五脏清静。但传泻水谷不得太过,必须适当地“藏”,但又不得久藏,要保持协调统一的生理状态。,“魄门亦为五藏使”的理论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诊断预后上,通过观察大便的情况,可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甚至预后吉凶。如昏厥证,二便失禁者,为脏气衰败的“脱证”,预后多不良,治当急固其气;大便闭结不通者,多为实证,治疗需急通其便,以泻其邪。,治疗上,魄门病变,调理五脏;五脏病变,通调魄门。如魄门输泻失常所致的泄泻病,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痛泻药方等治疗;大便秘结可用济川煎、五磨饮子等治疗。而五脏病变,又可通调魄门治疗,如胃肠热结可用大承气汤,邪热壅肺可用凉膈散、防风通圣散等。,5、论述了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也”,特点是“满而不能实”。五脏主藏精气,如心藏脉,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营,肾藏精等,五脏的精气盈满,并且能够保持运行流畅,才能灌注营养全身组织器官,故其特点是“满而不能实”。只有经常保持五脏精气盈满,身体才能强壮。,6、论述了六腑总的功能和特点 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其功能特点是“实而不能满”。六腑主传化物,传导变化、输泻水谷及其糟粕,还有五脏代谢后的浊气。六腑主管消化吸收食物、排泄糟粕,应经常保持通畅状态,即腑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五脏与六腑的区别,藏 与 泻,五脏主藏(精与神)而兼泻(濡养,不向体外泻),六腑主泻(传化)而兼藏(不能久藏),满 与 实,五脏藏精气的状态,精气呈弥漫状态充满五脏。王冰:“精气为满”。,六腑汇聚水谷的状态,水谷在六腑中虚实更替,完成消化。王冰:“水谷为实”。,7、脏腑藏泻理论的临床意义 五脏主藏精气,只有经常保持五脏精气盈满,身体才能强壮。否则精气妄泄于外,就会出现五脏精亏,故五脏病以虚证多见,临证常用补益之法。 五脏主藏精气宜盈满,又要保持运行流畅,不能壅实留滞,否则即病。因此在临床上五脏病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如补脾之时配以和胃消导之品,养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补肺应配伍宣肃之品等。,六腑主传化物,输泻水谷及其糟粕,以及五脏代谢后的浊气,故应经常保持通畅状态。否则,传导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腑气壅滞,出现阳明腑实或蓄水证等,故六腑为病多见实证,临证宜通宜泻,所以后世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说法。历代医家据此创立了许多著名方剂,诸如大黄牡丹汤、承气汤、大柴胡汤等,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二、气口主五藏及察窍观神,指太阴经脉,包括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见,同“现”,表现。变见,即变化表现。,指寒、暑、燥、湿、风。,代指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状况等。,鼻塞、不通畅。嗅觉失灵,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太素作“必察其上下”,从之,即上察鼻窍,下察魄门。,观察、审视,最高明的道德,此指高明的医理。,不信任,指最巧妙的针刺技术。,“也”,太素作“能”。能,通态。病态即证候。,1、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因 本段原文从后天水谷之气和后天自然清气两个方面论述了“气口独为五藏主”的机理。 一是因为气口在肺经上,肺主气而朝百脉,诊察此处可以了解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状况。 二是因为“气口亦太阴也”。气血的来源在脾胃,五味入口,经脾胃的共同作用而化生为精微,赖足太阴脾之转输,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然足太阴脾所运化之精微,必赖手太阴肺之宣发才能布达周身。因此,气口为手太阴之经脉,亦为足太阴脾之所归,可以反映脾胃后天之本的盛衰状况。 可见,气口是全身状况的一个缩影,可以反映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全身气血的盛衰。,2、察鼻窍诊心肺病变的原理及意义 原文指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说明察鼻窍可以诊断心肺病变。 察鼻窍诊肺脏病变,是因为鼻为肺之窍,肺主气司呼吸,主自然清气之吸入;肺藏魄,与感知活动有关。因此,肺脏功能失常则鼻塞呼吸不利、嗅觉失灵,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 但鼻并非心之窍,察鼻窍何以能诊心的病变呢?,其一,是因为心脉系于肺。灵枢经脉云:“心手少阴之脉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鼻为肺之窍,心之经脉系于肺,所以心有病通过经脉影响于肺进而波及其鼻窍,出现鼻息不利、鼻窍失灵的症状。,其二,是因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居于胸中,经脉相连,自然清气通过鼻窍进入上焦胸中,与水谷精气结合,赖心肺两脏的共同摄藏,共同作用,化生气血,布达周身以维持生命。故心有病也可以影响精气的纳藏,导致鼻窍阻塞不利,嗅觉失灵。临床常见心功能衰竭病人呼吸困难、鼻息不利、嗅觉失常即是其症。,其三,与心主神志的功能有关。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为任物的器官,外界刺激首先作用于心,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感觉思维活动,而鼻之嗅觉为人的感知觉之一。故心有病不能感觉任物,可见嗅觉异常。 临床实践证明:嗅觉失灵或幻嗅之症有时是心功能失常的先兆,一些精神疾患出现的此类症状,从心论治,常有疗效。,心肺有病而鼻不利案,李某,女,60岁,1990年6月29日诊。胸闷痛10年,先在左侧,近年牵及右胸亦痛。原在冬季吸入冷气时发作,近年无论冬夏经常发作胸痛,其痛放射至左肩臂。胸闷,嗳气则略缓,大便偏干,二日一行。睡眠不实。自今年春季发生鼻不闻香臭,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数。 即做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证属痰湿内停,瘀血阻滞。治以宣畅气机,祛痰活血。,上肉桂2克 炒枳壳12克 郁金10克 浙贝母10克 云茯苓15克 荷梗10克 杏仁泥10克 生苡仁5克 茜草10克 红花10克 旋复花10克(包) 炙甘草6克 沉香粉1克(冲服) 10剂水煎,每日服一剂。,7月16日二诊:服药期间有数日胸痛未作,近两天来发作又频,别无变化。上方加减。 云茯苓15克 杏仁泥10克 生苡仁15克 浙贝母10克 广郁金10克 泽兰10克 茜草10克 红花10克 旋复花10克(包) 紫苏梗10克 台乌药10克 丹参15克 砂仁5克(后下) 川芎10克 炙甘草6克 10剂,煎服法同前。 7月20 日电话云:胸痛缓解,鼻已能闻知香臭等气味。嘱其原方再服。 选自黄帝医术临证切要121页,3、上下察观,全面诊病 本段原文在分别论述了上察鼻窍、中察气口、下察魄门的原理及意义后,进一步指出:“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强调上下察观,全面诊病。 诊察疾病,必须全身上下细致全面,还要切其脉,观其志意神志状态,如此才能把握病情,准确诊治。此已寓含有四诊合参的思想。,4、重视心理作用,反对迷信鬼神 原文“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具有明确地提倡医学科学,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并且强调了心理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临床治疗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针对病人形体的具体状况辨证施治的手段,另一方面取决于病人的心理神志状态。积极的精神心理状态,可以充分调动机体的反应性,增强疗效,促进疾病向愈;消极的精神心理状态,则会降低机体的反应性,降低疗效,甚至使疾病恶化。 如灵枢本神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正所谓“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故临床用针药等手段施治时,特别要重视心理作用对疗效的影响,正如灵枢本神所强调的“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要使病人相信医学科学,消除恐惧心理,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否则忌医讳疾,神不能发挥对形的积极作用,只能延误病情,使疾病难愈。,复 习 思 考 题,1.背诵“所谓五脏者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拘于鬼神者治之无功矣。” 2.如何理解脏腑藏泻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如何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4.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篇解 本篇主要讨论了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内容。由于专论脾胃,故以“太阴阳明论”名篇。 马莳注:“太阴者,足太阴脾也;阳明者,足阳明胃也。详论脾胃病之所以异名异状等义,故名篇。”,第四节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学习要求,掌握“阳道实,阴道虚”的涵义及意义; 掌握脾胃关系的内涵及意义; 掌握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 掌握脾不主时而四时皆主的内涵及其意义; 熟悉“阳受风气,阴受湿气”的意义。,一、从脾胃生理、病理上的差异论述太阴阳明互为表里,生病各异的理由,(1)阴阳异位:脾胃经脉循行部位不同。 (2)更虚更实,更逆更从:随四时阴阳消长,虚实逆从不同。 (3)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太阴阳明感邪途径、感邪性质不同。,原文分析,(4)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以自然界天地类比说明脾胃的生理特性不同(阳明胃主动为阳,太阴脾主静为阴)。 (5)阳道实,阴道虚:太阴阳明的病理特征不同(阳明多实,太阴多虚)。 (6)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进一步解释发病,太阴阳明感邪不同(阳明多外感,太阴多内伤)。,(7)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病邪的传变规律不同(阳明有病六腑;太阴有病五脏)。 (8)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不得眠),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即痢疾):太阴阳明所患病证不同(阳明多实证、热证临床表现为喘呼不得眠等;太阴多虚证、寒证临床表现为满飧泄等)。,(9)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由上述规律总结上升为一般发病规律,进一步回答了太阴阳明生病各异的原因。 生理上外界不同的物质进入人体,接受的部位不同(天气喉肺;地气即水谷之气 咽胃)。 病理上邪气的性质不同,伤犯人体的部位有别。,(10)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虽然太阴阳明所患病证性质不同,但病证在体内是动态变化的,疾病传变和转化的途径就是经络,故进一步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交接规律及病证的转化和传变规律。,1、生理上:“阴阳异位” 太阴(阴经) (足太阴)从足上行至头而(手太阴) 下行循臂至指端。 脾(脏,阴) 属里, 主内, 通于地气, 有藏有虚的特点。 阳明(阳经) (手阳明)从手上行至头而(足阳明) 下行至足。 胃(腑,阳) 属表, 主外, 通于天气, 有盈有实的特点。,2、病理上:“生病而异”、“阳道实,阴道虚” 阳明(胃) 太阴(脾) 病因 犯贼风虚邪,受风气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受湿气 病机 属阳,其病多实 属阴,其病多虚 病位 由阳经入六腑 由阴经入五脏 邪从外入 病由内生 病证 阳热有余 里阴不足,或阴阳两虚 病候 身热,不时卧, 满闭塞,下为飧泄, 上为喘呼 久为肠澼 传变情况 上行极而下 下行极而上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阳道实,阴道虚”是对以阳明胃为代表的六腑(及其络属的阳经)、以太阴脾为代表的五脏(及其络属的阴经)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 道,发病规律。属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3、不同性质的邪气,伤犯人体的部位有别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 “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说明不同性质的邪气,对人体部位的侵犯有一种趋向性。这种趋向性表现为以类相从、同气相求的规律。,病因中外感六淫属阳,多侵犯人体阳经、阳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属阴,多侵犯人体阴经、阴脏 即属阳的邪气,多侵犯人体属阳的部位,属阴的邪气,多侵犯人体属阴的部位。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邪伤害人体,往往上部先受到侵袭,如伤风感冒等。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所以湿邪易先伤害人体下部,常见如下肢痠痛、带下、尿浊、便脓血等。,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不能随意运动,禀受,得到,太素中作“径至”,当是。义为直接到达。,凭借,此指饮食水谷的精气、精微物质,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主,主宰、掌管。时,此指春夏秋冬四季。,治,主、旺也。明张介宾:“五脏所主,故肝木主春而旺于东,心火主夏而旺于南,肺金主秋而旺于西,肾水主冬而旺于北,唯脾属土而蓄养万物,故位应中央,寄旺四时各一十八日。”,寄治,寄旺,分别在(四季中)各旺或曰各主时令。由于土之气并不独主一季,而是在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主十八日,故曰“寄治”。,常使胃中水谷精气布达昭著于全身。著,昭著。,取法,合于,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应届生(1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甘肃金昌市金川区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12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安徽宣城市中心医院第一批次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机织革基布和针织革基布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磺苄西林钠原料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湖南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招聘教师4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度延吉市中小学教师专项招聘116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赴高校现场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中国环保涂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甘肃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室负责人竞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11月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专业能力考试精益现场管理工程师复习题及答案
- 印刷厂生产报表编制细则
- 幼儿防触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仪表阀门培训课件
- 校园活动摄影技巧
- 《诗经·卫风·淇奥》课件
- 2025年Oqc上岗试题及答案
- ULK1:细胞代谢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自噬与糖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功能解析
- 麦克白完整版本
- CB/T 3686-1995电汽热水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