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第1页
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第2页
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第3页
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第4页
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XX 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莲山课 件 mXX 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史实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表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 2)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 3)面对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要求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组织不同观念的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符合规则的辩论,以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要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善于选择要认识的事物和2 / 11 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事业,这样才能使自己 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教师在设计课型、把握教育重点、发掘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启发和引导学生体验历史知识中蕴涵的思想精华,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全面、客观、公平评价等方面起到组织、设计、示范和实施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材料 “ 战时民族工业的西迁 ” ,师生共同体验战时民族工业西迁过程中的艰辛、牺牲和顽强、不屈与仇恨,感受强烈的情感震摄和精神升华,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 “ 短暂春天 ” 的原因和表现; 1935 年国民政府的 “ 币制改革 ” 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资本对民族资3 / 11 本的控制与压迫。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思考:清末至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 19 世纪末( 1895-1913)初步发展 20 世纪初( 1913 1919)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 1927 1936)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 1937 1945)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 1946 1949)日益萎缩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 1912 1919) -短暂春天 1、原因 ( 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 2)政治环境: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3)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等) ( 4)外部条件:一战的影响 4 / 11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就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首先,曾给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压力的外国商品倾销有所缓和。如: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 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 1/3,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进口。 其次,大战期间,由于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肆扩军备战,民用工业削减,日用品不足,于是急需进口大量面粉和其他货物,这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概况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纺 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 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特点 -“ 春天 ” 短暂,昙花一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 1)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 2)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 3)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 4)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5 / 11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927-1936) -发展较快 1、原因 ( 1)法币政策的实 施 (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 3)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概况 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认识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巨额财富 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艰难的 知识链接: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 ,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思考:官僚资本侵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 1927 年资本扩大到 2000 万元,全盛时职工6 / 11 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官僚资本于 1937 年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控制股权,进行掠夺。这是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的一个典型例子。 说明: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膨胀;而民族资本遭到萎缩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的困境( 1946-1949)日益萎缩 1、原因 ( 1)法币政策的影响( 2)外贸逆差影响 ( 3)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 4)官僚资本的压迫 ( 5)繁重的捐税负担( 6)美国的经济侵略 2、结果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思考: 1882 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 “ 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者中国国旗 ” ,想一想他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庇护;说明民族工业力量弱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不能正常独立的发展。 五、学案 (一)、选择题 1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7 / 11 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2一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北洋军阀政府的扶植 c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下表是 1915 1919 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 “ 实业救国 ” 新思想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币制改革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组织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A B c D 8 / 11 5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官僚资本的压迫 美国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 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 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 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 1913 年 10 月) 材料三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9 / 11 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 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 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 ,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 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 1 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 2)根据材料 2、 3 说明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 3)根据材料 2 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问答题 7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 “ 实业救国 ”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 观点认为, “ 实业救国 ” 是直接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 实业救国 ” 只是一种幻想,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可能救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评述。(此题为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 【答案】 1 D2 D3 D4 B5 c 6( 1)动机为实业救国。 10 / 11 ( 2)主张停办 “ 官业 ” ,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 “ 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 。 ( 3)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7答 案一:同意第一种观点。( 1) “ 实业救国 ” 是直接针对着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都意味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 2)“ 实业救国 ” 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3)实业救国论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活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活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 抵制洋货,使用国货 ” 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 4)在 “ 实业救国 ” 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头面的人物,如张 謇、周学熙等,他们乐于投资于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5)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6)当然,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包含有幻想的成分,这自然也是事实,但绝不是主流。 答案二:同意第二种观点。(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首先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业11 / 11 是振兴不了的。即使艰难地办起了若干新式工业,也改变不了中国贫穷屈辱的面貌。( 2)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它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但同时又不能不依赖和妥协于对方。这种致命的弱点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