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案_第1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案_第2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案_第3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案_第4页
xx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X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 10 讲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锋面与天气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 降雨区分布在锋线两侧,侧重在冷气团一侧(多锋后降水)分布在冷气团一侧(多锋前降水) 图示锋图 天气图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 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2 / 15 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等;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例 1(XX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图 1为某天气系统图,回答 、 题。 此时图中 A城 市被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 B a 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 c c 地刮西北风 D b 地雨过天晴 图 2 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为冷锋,雨区在锋前为暖锋。 探究点二气压系统 3 / 15 例 2(XX烟台模拟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A 处吹西北风, B 处吹东北风, c 处吹东南风, D 处吹西南风。据此回答 题。 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判断 E 地的天 气是 ( )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难度中等。 解析: 根据 A、 B、 c、 D 四处的风向可知,它们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由此可判断该气压系统为北半球的低压。 北半球的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多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 BA 探究点三锋面气旋 1在锋面气旋中,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 5.对于锋面气旋的天气特征判断,可以借助锋面的天气特点判别。 4 / 15 例 3(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是 A B c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不同季节锋面气旋的判断及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与应用。 解析:图 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有一准静止锋存在,右边为暖锋,应该为春季;图 中海洋上形成的是高压,陆地上形成的是低压,应该是夏季;图 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为冷锋,右边为暖锋,且亚欧大陆为强大的高压,应该为冬季;图 中的海洋上有气旋存在 ,台风活动频繁,应该为秋季。 答案: c 探究点四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由其形成因子所决定,对此问题的分析关键是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太阳辐射决定了热量带的分布,在地球表面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五大类型;大气环流中的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决定着降水和气温的差异;下垫面状况的不同影响着一些局部地区特殊气候类型的形成,如非洲马达加斯加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等。从整体上看,对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的把握应从气压带和5 / 15 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性质入 手加以分析(详见下图)。 例 4(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表 1 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 - 题。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 大兴安岭西侧 D. 西经 130度附近 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下列关于 、 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 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地较 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地较 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命题意图:通过特定区域确定气候类型,是考查气候知识所采用的最直观的考查方法。通过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形成要素分析,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和对比分析能力。 【解析】 根据表中资料, 地纬度较低,且雨热同期,年降水量超过 1500mm,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为温带气候,选6 / 15 项 A 错误; 地最冷月气温在 0c 以下,且夏季多雨,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而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 B 错误; 地最冷月气温在 0c 以上,且一月、七月降水相差不大,可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气候,选项 c错误; 地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结合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北美西海岸较高纬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选D。 根据上题判断, 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 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 根据第 题判断, 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 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地更适宜多汁牧 草生长。 答案: DAB 探究点五根据气候特征图、表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 最常见的气候特征图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判别一般分三步走: 1根据气温最高月、最低月或气温曲线形状,确定南、北半球。 2根据最冷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 在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气候中,根据降水的季节变化即可判断,雨热同期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不同期的为地中海7 / 15 气候;降水均匀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温带和极地气候中,气温全年较低的是极地气候;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判别可以 根据月降水量100mm 的月份数: 2 个月,年总降水量在 200mm 左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 个月,年总降水量在 500mm-1000mm 左右为温带季风气候。 例 5 据下表数字,判别 A、 B、 c、 D 四地的气候类型 (利用上述方法 ) 地点月份 123456789101112 全年 A 气温6 97 910 613 71821 824 724 421 216 511 78 215 5 降水 797777726144182565132122107882 B 气温 -13-10-3 44 49 313 517 520 116 49 4-l-114 2 降水 10 552247718113 5169112572412739 c 气温 24242628292827272727272526 降水 333330465617351267561031793 D 气温 3 13 87 210 31417 11918 515 911 16 84 1l0 9 降水 544332385250556251495049585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这里采用的是探究点五提到的判读方法逐步说明,以便让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气候类型判别的一般方法。 解析:以 B 为例,第一步:根据一月份气温低于七月份气温8 / 15 可以判别是北半球 第二步:观察一月份平均气温 t= 13 ,属于 to 的行列,故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三种中的一种;再观察各月气温并非都很低,可排除极地气候;到底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呢 ? 第三步:再看月降水量 loomm 的月份,得知为 3 个月 (7、8、 9 三月 ),据判别方法知其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XX沈阳联考 )下表为韩国不同季节气象统计资料,阅读相关信息,完成 1 2 题。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 可能分别是 ( ) A干热风 台风 梅雨 B沙尘 梅雨 酷暑 c干旱 台风 伏旱 D沙尘 梅雨 台风 2与表中 的成因相关的是 ( ) A冷暖气团交锋 B东北信风 c空气旋转辐合上升 D副热带高压 (XX南昌调研 )下图是长江流域冬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 (单位: hpa)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3 4 题。 9 / 15 3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与长沙相比,南昌的天气特征 ( ) A冷且干 B暖且干 c冷且湿 D暖且湿 4下图是上图所示日期南昌的气温日变化图,南昌气温的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可能是因为这一天的午后 ( ) A太阳高度变小 B受冷气团控制 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逆辐射变弱 5若该天气系统东移,受其影响南昌的风向变化是 ( ) A东南风转西南风 B偏南风转西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 D西南风转东北风 (XX湖北联考 )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6 7 题。 6若图中 m 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 向流动,则等值线 m 的数值可能为 ( ) A 1005B 1010 c 1015D 1020 7近年来,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图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 ( ) A L1附近 B L2附近 10 / 15 c L3附近 D L4附近 (XX中山模拟 )图中 a、 b、 c、 d 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 11 12题。 8图中甲地 (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天气晴朗 D昼夜温差增大 9下图中与 a、甲、 b 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 (XX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下图为 “ 某年 4月 17 日 02 时 20 日 02 时我国西北某地气象要素变化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0、 11题。 10根据图中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得知,该天气系统与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的正确组合是 A反气旋、冻雨天气 B.气旋、大雾天气 c.冷锋、暴雨天气 D.冷锋、大风沙暴天气 11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农牧业设施受到了损坏 B.附近山区易出现泥石流 c.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D.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 (XX安庆模拟 )图甲和图乙表 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11 / 15 向变化。读图,回答 12 13题。 12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3图甲所示季节里 ( )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XX青岛检测 )下表是 36N 38N 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 (多年平均,单位:小时 )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 14 15题。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12月 地 地 14 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5关于 、 两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 A 位于大陆东岸 B 位于大陆东岸 12 / 15 c 深居大陆内部 D 、 均位于大陆西岸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及某天气系统图 (图甲 )。 材料二 A、 B 两城市部分月份气温、降水量图 (图乙、图丙 )。 (1)从图甲中分析,该地的地形主要以 _和 _为主,地势由 _向 _倾斜。 (2)乙、丙两城市气候图中,属于图甲中 A 城市气候类型的是 _,判断依据之一是 A 位于图甲中天气系统的_(冷、暖 )空气一侧,气温偏 _(高、低 )。此季节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_洋。 (3)甲图所示天气系统在该区域持续时间较长,据图分析其原因。 (4)甲图中两城市,受图示天气系统控制,容易形成冻雨的是 _城市。请解释该城市容易形成冻雨的原因,并在下图内绘制该天气 系统简略示意图。 (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 B 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13 / 15 (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 18 (XX盐城调研 )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 两 地 的 气 候 类 型 分 别 是 :_、 _。其成因分别是_ ;_。 (8分 ) (2)图中 、 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 生 这 种 差 异 的 主 要 原 因 是_。 (2分 ) (3) 、 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 (8分 )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读图可知,此时南昌位于低压中心 (或者是一个低压区域 )的东部,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 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盛行偏南风,随着该天气系统的东移,南昌将位于该天气系统的西部,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将盛行偏北风 (西北风 ),所以若该天气系统东移,受其影响14 / 15 南昌的风向变化是偏南风转西北风。 位于亚欧大陆上的 m 所在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这是一个高气压,其外侧的气压值应与左侧高气压外缘等压线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