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_第1页
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_第2页
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_第3页
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_第4页
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XX 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XX 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考点解读 0、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以及诸要素之间的、和。 注意: 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理解为生活中的 “ 联系 ”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 1)联系的普遍性 表现: 都处在联系之中(即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的。 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不等于 “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 或 “ 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 ,因为联2 / 10 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普遍联系是的,的,具体联系是的,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2)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的。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 我们要从事物的中把握事物,切忌。 注 1: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注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的。人有,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 3)联系的多样性。 原因:世界上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也是的。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联系和外部联系、联系和非本质联系、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意义:对我们正确有重要意义。 3 / 10 原理及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为转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 ( 2)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整体 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 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和整体。 相互联系: 两者: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反之,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反之,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系统优化的方法 ( 1)含义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4 / 10 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整体与系统的关系: “ 一定意义上 ” 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但又有区别,不能等同。 ( 2)系统的基本特征 、内部结构的。 (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 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二、结构体系 三、疑难解析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所谓 “ 总特征 ” 指的就是 “ 基本观点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三者都是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5 / 10 点。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 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不完全等同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使用 “ 一定意义上 ” 就是说这两对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这里讲的 “ 一定意义上 ” 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两对关系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 四、基础训练 1、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是: 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 / 10 刻舟求剑 A B c D 2、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 蝴蝶效应 ” 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B.c.D. 4、下列说法中,与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5、管子 形势解说: “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 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 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坚持适度原7 / 10 则 A.B.c.D. 6、 “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 这告诉我们 A、事物 是变化发展的 B、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c、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7、下列成语中与 “ 见微知著 ” 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8、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 有其规律的 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B.c.D. 9、 “100 1 0” 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 1的错误导致 100的失败。 “100 1 0” 蕴含的哲理是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整体决定8 / 10 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 B c D 1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球孕 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l 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2 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今年政府工 作报告编列的 XX 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 “ 清单 ” :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 1076 亿元增加到 1562 亿元,增长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XX 年的 %提高到 %。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 832亿元,比上年增加 167亿元,增长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XX 年的 %提高到 %。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 2762 亿元,比上年9 / 10 增加 458 亿元,增长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XX 年的 %提高到 %。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 “ 民生财政 ” 。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 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8 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AcBBcBAcc 10、 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 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