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XX 届高考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莲山课 件 k 届高考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阐释 考点 12: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3)具有历史性、继承性 传统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紧密联系2 / 14 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思维拓展: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这个民族社会实践的反映,必然深深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成为维系该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纵观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古老文明,大都发生过中 断和衰落,唯独中国文化即未中断过,也未停止过,它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型的文化。这种形态的文化,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使得农民形成了重农、尚农的思想,而且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开放型文化。它总是能够积极地吸纳和融合异己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应付。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 “ 和 ” 文化。这种 “ 和 ” 主要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 2影响(作用):具有双重性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3 / 14 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温馨提示】 第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一个民族身上,就成为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第二,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民族性表现为传统文化的作用及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第三,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 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温馨提示】文化、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 ( 1)内涵不同。 “ 文化 ”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也是个人的一种素质。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4 / 14 神动力,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 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2)外延不同。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 【温馨提示】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1)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潜在的推动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予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 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 2)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蕴涵在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 ( 3)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 “ 负效 应 ” ,弘5 / 14 扬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或者是一种利益驱动的经济。与其他事物一样,它具有双重性。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中的负效应,将对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如何消除这种影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典题例题】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 “ 和为贵 ” 思想,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构建 “ 和谐社会 ” ;古代传统文化崇尚 “ 浩然正气 ” ,今天,中国共产党强调领导干部要 “ 讲正气 ” ; “ 勤俭节约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创建 “ 节约型社会 ” 。以上事实说明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思想的全部继承性 传统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迁 A B c D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全部继承和全部抛弃,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因此说 “ 全部继承性 ” 是错误的。本题用淘汰法排除 ,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考点 1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6 / 14 1正确态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 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 移风易俗 ”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出。 4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温馨提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全盘照搬或全部抛弃,应 “ 扬弃 ” 。 同一传统文化内容,可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面对这种状况,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 取其精华 ” 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 去其糟粕 ” 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 极因素即糟粕,才能使民族文化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成为拖累社会进步的包袱。 辨析: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和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一回事 第一,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是指要辨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则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 / 14 第二,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言。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侧重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主要是对 文化创新而言。二者都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过程。 考点 1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 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温馨提示】第一,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第二,理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8 / 14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断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新的空间,而且在探寻规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凝结成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以及所汇集的智慧结晶,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引导人类走向更为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 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 传道、授业、解惑 ”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 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第一,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 人类文化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如果人类的繁殖过程是人类种族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那么,教育则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 9 / 14 教育对人类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将储存 形态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文化。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这种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第二,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 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内容;二是精心选择教师;三是精心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在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它同样也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得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其精华得以继承。 第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 的途径很多,如移民、战争、贸易往来、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积极的途径。 通过教育来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们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文化模式。 【温馨提示】 第一,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第二,不是任何思想运动都能促进文化发展。 第三,不能把教育排除在影响文化的因素之外,也不能把10 / 14 “ 教育 ” 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应是广义的教育。 第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发展影响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运动 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巨大。而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义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应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考点 1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应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2.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 【温馨提示】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之间的 关系 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11 / 14 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子元宵 节看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北京菊儿胡同京剧、武术、诗歌、散文、书法等 “ 大同 ” 世界 “ 天下为公 ” 的社会理想 辨析: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解析: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既有民族文化的精华,也存在一些文化上的糟粕,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必须辨证的分析。 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的关系: 第一,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而落后文化是指代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 第二,落后文化通常以 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优秀文化。 思维拓展: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古希腊产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产生释迦牟尼的12 / 14 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和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中国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与孔子等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密不可分。 春秋战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造就了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在秦汉大一 统国家建立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思想统治地位;汉唐时期佛教东来和本土道教相继兴盛,既与儒家思想相互碰撞,给儒学的统治地位带来挑战,又与儒学互补,注入新的文化成分,在回应佛、道挑战的过程中,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以 “ 理 ” 或 “ 天理 ” 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即 “ 理学 ” ,对理学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是“ 二程 ” 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明中后期开始,新经济因素萌发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没落,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和思索,他们在无情揭露封建专政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 的君主批判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奇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2)在继承的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7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0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安全培训教学竞赛课件
- 2025河北保定市雄安新区雄县事业单位招聘89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河北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旅游大类】模拟练习
- 居间协议打印版本5篇
- 广播体操课件铃声
- 2025安徽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3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医疗康复器材项目合作计划书
-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
- HY/T 0404-2024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海试过程控制规范
- 设备维护服务方案(2篇)
- 基本乐理(师范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手术前术前准备未执行的应急预案
- JJG 270-2008血压计和血压表
- 《解剖学基础》课件-上肢骨及其连接
- T-CARM 002-2023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 轻质燃料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
- 毕业设计(论文)-水果自动分拣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