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FZ/T 90060.7-2005 纺织机械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第7部分:更改》这一标准与旧标准《FZ/T 90066-1995》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适用范围明确化:新标准更详细地界定了其适用的纺织机械类型及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明确了更改管理的范畴,使得执行时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更强。
-
更改分类细化:《FZ/T 90060.7-2005》对设计更改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错误修正、性能改进、材料替代、结构优化等方面,每类更改的处理流程和审批要求也更加具体,有助于提高更改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流程规范强化:新标准详细规定了从更改提议、评估分析、审批到实施及记录保存的整个流程,确保更改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相比旧标准,增加了更多关于变更控制的程序性要求,以减少因设计更改带来的潜在风险。
-
文档管理升级: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版本控制、标识方法以及存档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所有更改有迹可循,便于追溯和查阅。这有助于提升设计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信息化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标准可能融入了对电子文档管理、CAD/CAM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要求,鼓励或规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更改的处理和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
质量与合规性:强调了设计更改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及客户要求,确保更改后的设计仍然满足质量标准和市场要求,体现了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5-05-18 颁布
- 2006-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 C S 5 9W9 01 2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纺 织 行 业 标 准F Z / T 9 0 0 6 0 . 7 -2 0 0 5 代替 F Z / T 9 0 0 6 6 -1 9 9 5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第 7部分 : 更改T e x t i l e ma c h i n e r y -P r o d u c t d r a w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d o c u m e n t - P a r t 7 : Ame n d me n t2 0 0 5 - 0 5 - 1 8 发布2 0 0 6 - 0 1 - 0 1 实 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F Z/ T 9 0 0 6 0 . 7 -2 0 0 5月ii青 F Z / T 9 0 0 6 0在 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的总标题下包括以下 9 个部分: 第 1 部分: 总则; 第 2 部分: 编号; 第 3 部分: 图样的要求; 第4部分: 设计文件的要求; 第 5 部分: 格式; 第 6 部分: 完整性; 第 7 部分: 更改; 第8部分: 标准化审查; 第9部分: 管理。 本部分为 F Z / T 9 0 0 6 0的第 7 部分。 本部分是根据企业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 C A D) 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市场竞争等的需要, 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充分考虑了纺织机械行业的特点, 在原 F Z / T 9 0 0 6 6 -1 9 9 5 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 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修订时还参考了J B / T 5 0 5 4 . 6 -2 0 0 0 (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办法 的内容。 本部分代替 F Z / T 9 0 0 6 6 -1 9 9 5 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 。与原标准主要差异如下 : 标准名称由“ 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 改为“ 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第7 部分: 更改,; 增加了“ 重大更改” 及其要求; 增加了“ 一般更改的管理和控制” 。 本部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 中纺机电研究所、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黄鸿康、 开国宏、 林健、 沈英全、 赵关红、 徐景禄。FZ / T 9 0 0 6 0 . 7 -2 0 0 5纺 织机 械产 品 图样及 设计 文件第 7 部分 : 更改范 围 F Z / T 9 0 0 6 。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分类、 更改条件、 更改规则和方法、 更改程序、 一般更改的管理和控制等。 本部分适用于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及标注方法。其他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也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F Z / T 9 0 0 6 0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 F Z / T 9 0 0 6 0 . 4 -2 0 0 5 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第4 部分: 设计文件的要求总则3 . 1 为使产品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确保产品的先进水平及图样设计文件的正确性, 应随生产的发展及时对图样及设计文件进行合理的更改。3 . 2 更改后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不得降低产品质量, 必要时应附有试验记录、 调查报告、 检验结果等足以说明更改理由的技术资料。3 . 3 更改图样及设计文件时, 相关文件及同一代号不同介质的C A D文件应进行相应的更改, 以保证相关文件 的协调一致 。更改的分类和条件 按设计开发更改所涉及的内容和步骤的不同, 更改可分为:a ) 一般性更改。指在生产中为了适应制造、 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对某些零件、 结合件的结构 形状、 尺寸等进行的更改;b ) 重大更改。指产品在正式生产后, 为了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 或为了在产品局部使用新结构、 新原理、 新方法而对产品或部件进行的设计开发更改。 凡符合下述条件者, 应进行更改:a ) 图、 表、 设计文件有错误或表达不确切者;b ) 根据试验、 试用结果, 更改后确能提高产品质量者;c )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根据经济分析及试验、 试用结果, 更改后确能提高制造工艺性和降 低生产成本者;d ) 经调查证实, 用户更改建议对产品使用性能确有提高者,e ) 贯彻有关标准( 包括新标准和标准的修订) 必须更改者;f ) 根据用户需求更改者。 1F Z/ T 9 0 0 6 0 . 7 -2 0 0 55 更改的标记5 . 1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一般性更改5 . 1 . 1 在进行一般性更改时, 需更改的零件、 结合件的代号的处理, 一般应按以下五种情况分别进行。5 . 1 . 1 . 1 凡属更改后, 仍能与原件互换应用时, 则该零部件的代号不变, 应在图样的更改记录栏内作更改记 录。5 . 1 . 1 . 2 凡经更改后, 以新的一件代替旧的一件使用, 并体现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 并且旧件一般不能代替新件使用时, 则该零部件的代号, 应在原有代号后加注拉丁字母 A, B , C, 构成更改后的代号。第一次更改加“ A , 第二次更改加“ B , 依次选用。但其中“ D 、 I、 L , . 、 u 0 、 . . R,, 五个字母不能使用 。 需分左右式别时, 其更改字母应加在“ L , R ,之前。 示例 : F 1 2 3 4 - O I O I A , F 1 2 3 4 - 0 1 0 1 A L; F1 2 3 4 - 0 1 0 0 - 1 A , F1 2 3 4 - 0 1 0 0 - 1 AL ; F1 2 3 4 - 0 1 0 0 A , F 1 2 3 4 - 0 1 0 0 AI; F1 2 3 4 - 0 1 0 0 AMX , F1 2 3 4 - 0 1 0 0 AL MX; F1 2 3 4 - DO I O O AY , F1 2 3 4 - DO 1 0 0 ALY; F1 2 3 4 - DO O O O AU,5 . 1 . 1 . 3 带有尾注代号的设计文件及图表需修改而重新编绘时, 更改字母一律加注在尾注代号后, 并加括号以与尾注代号相区别。 示例 : F 1 2 3 4 - O 1 0 0 MX ( A) ; F 1 2 3 4 - BH( A) ; F 1 2 3 4 - DO O O O U ( A) ; F1 2 3 4 - D0 0 0 0 H ( A) ; F 1 2 3 4 - DO 1 0 0 Y( A) ; F 1 2 3 4 - DS M ( A) ,5 . 1 . 1 . 4 图样采用分图号时, 更改字母一律加注在该分图号后。 示例: F 1 2 3 4 - D O O O O U/ 2 0 A,5 . 1 . 1 . 5 凡更改的性质属于结构型式等比较大的变更时, 则该零部件应另编新代号。5 . 1 . 2 更改后, 而不需要另绘新图时, 应采用如下所示的带更改标记的方法。5 . 1 . 2 . 1 在底图上( 如图 1 ) 须将更改部位用擦刮方法除去, 然后填注更改后的内容( 如图2 ) , 并在更改栏内( 图3 ) 进行登记。 若同 一个标记有若干处( 如三处) 更改时, 可写成c 1 c 2 c 3 , 5图1图2F Z / T 9 0 0 6 0 . 7 -2 0 0 5 图 35 . 1 . 2 . 2 在复制图 上可用细实线将原尺寸或图 形划掉, 然后填注更改的内容, 在更改部位旁签署改图人姓名及改图日期( 如图 4 ) ,3 0( 签名及 日 期 图 45 . 1 . 3 凡属代号后加A, B . C . . . 等字母或另编新代号的件号一般应另绘新图和重新编制新表。5 . 1 . 4 某零部件被其他产品借用时, 该零部件的更改必须考虑对借用产品的互换性有无影响。倘有影响则该零部件更改后应按更改规则改变代号, 并另绘新图, 原有图样必须保留。5 . 1 . 5 为便于用户维修管理, 图样的更改一般应分阶段进行。但图样错误及不明确者应立即改图。5 . 2 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的重大更改 重大更改按产品设计开发的规定进行。更改程序6 . 1 一般更改的更改程序6 . 1 . 1 设计人员按规定的程序填写“ 设计更改通知单” , 设计更改通知单的格式参见附录 Ao6 . 1 . 2 “ 设计更改通知单” 应经有关部门按规定签署和( 或) 有关领导批准后, 方可进行设计更改。签署方法可以是手工签署, 也可以通过工程图档管理系统进行授权管理。6 . 1 . 3 有关部门人员按“ 设计更改通知单” 进行图样和文件的设计更改6 . 1 . 4 由负责更改人员更改底图, 并填写更改栏或更改信息。6 . 1 . 5 下述情况的更改可另行处理: a ) 联合设计的图样及文件, 由负责保管底图的单位向持有该底图复印件的企业发出更改通知单 副本, 该企业可根据更改通知单副本进行更改; b ) 单台( 件) 和一次性生产的产品的图样及文件, 有明显错误而妨碍生产时, 允许先更改复印图, 事后再及时补办手续; c ) 试制产品的图样及文件, 有明显错误而妨碍正常生产时, 允许先更改复印图并做好更改记录, 待试制产品下场后统一整改。6 . 1 . 6 “ 设计更改通知单” 的签署人员应评价设计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使用产品所造成的影 响。6 . 2 贡大更改的更改程序6 . 2 . 1 必要时, 对设计输人文件( 如调研报告) 和图样进行设计更改评审, 评审的要求按F Z / T 9 6 0 6 0 . 4 -2 0 0 5的 4 . 1 0的规定。6 . 2 . 2 设计更改申请单( 或立项报告) 按规定的权限得到批准后, 即可进行设计更改。必要时, 有关设 3F Z/ T 9 0 0 6 0 . 7 -2 0 0 5计负责人可编制“ 产品设计开发计划” , 对设计更改的各阶段等做出规定。62 . 3 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编制有关技术文件。6 . 2 . 4 对设计更改的图样和有关技术文件进行评审, 评审要求按F Z / T 9 0 0 6 0 . 4 -2 0 0 5 的 规定。6 . 2 . 5 按产品开发 计划( 通过制造、 装配) 实现设计更改。 必要时, 还应进行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7 一般更改的管理和控制7 . 了 “ 设计更改通知单” 应编号, 其原件或复印件必须存档或存于 存储介质中 备查。7 . 2 更改后的图样和文件如破坏了互换性, 应编新代号或加尾注号, 也可绘制新图样及文件, 并更改与其有关的图样及文件。7 . 3 若图样及文件的 底图因污损不能使用时, 需重绘底图, 但不得改变其代号。7 .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