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pdf_第1页
PCB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pdf_第2页
PCB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pdf_第3页
PCB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pdf_第4页
PCB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PCB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0 卷第1 期 微电子学V 0 1 4 0 ,N o 1 2 0 1 0 年2 月 M i c r o e l e c t r o n i c sF e b 2 0 1 0 P C B 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李贤云,余兴六,吴鹏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重庆4 0 0 0 6 0 ) 摘要:针对P C B 版图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匹配的问题,基于M e n t o rG r a p h i c sE x p e d i t i o n 版图 设计软件,分析了P C B 版图设计中版图与结构协同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结构建模的一般方法; 以实际应用为例,阐述了三种典型结构的具体建模方法。对平面近似分割法产生的曲面空间结构 模型进行了精度和可信度分析。 关键词:印刷电路板;结构建模;平面近似分割法;结构匹配 中图分类号:T N 4 0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 3 3 6 5 ( 2 0 1 0 1 0 1 0 0 9 8 - 0 5 S t u d yo n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 i n gf o rP C BL a y o u tD e s i g n L IX i a n y u n ,Y UX i n g l i u ,W UP e n g ( S i c h u a nI n s t i t u t eo fS o l i dS t a t eC i r c u i t s ,C h i n aE l e c t r o n i c sT e c h n o l o g yG r o u pC D 印,C h o n g q i n g4 0 0 0 6 0 ,P R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o fm e c h a n i c a lm a t c h i n gi nP C Bl a y o u td e s i g n 。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o fP C B l a y o u td e s i g na n ds t r u c t u r ec o - d e s i g nw e r ea n a l y z e db a s e do nM e n t o rG r a p h i c sE x p e d i t i o n ,a n dg e n e r a lm e t h o d sf o r 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 i n gi nl a y o u td e s i g nw e r ep r e s e n t e d W i t ha na c t u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e x a m p l e ,as p e c i f i cm o d e l i n g p r o c e s sf o rt h r e et y p i e a lm e c h a n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sw a sd e s c r i e d F i n a l l y ,a n a l y s i sw a sm a d eo np r e c i s i o na n d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t h ep l a n ea p p r o x i m a t ed i v i s i o nm o d e l i n gm e t h o d K e yw o r d s :P C B ;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 i n g ;P l a n ea p p r o x i m a t ed i v i s i o nm o d e l i n g ;M e c h a n i c a lm a t c h i n g E E A C C :1 1 3 0 B 1 引言 在P C B 版图设计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 P C B 上的任何元器件都要占用空间,最终设计并完 成装配的P C B 组装件多数情况下要安放在一个固 定的空间内,比如塑料盒、金属外壳,或者是某台整 机或设备预留的装配空间。如何使设计出的P C B 组装件与其放置空间匹配是一个合格的版图结构设 计r T 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先 用i 维机械C A D 软件设计外壳,再将机械设计图 导入版图设计软件,用人工方式在版图设计过程中 回避外壳装配位,最后将完成的版图元件高度信息 导人三维机械C A D 软件进行匹配性检查。这是一 种检查结构匹配性是否合格的方法,其操作是半自 动的。本文提出的平面近似分割法旨在建立一种 P C B 组装件装配空间建模方法,在进行P C B 设计前 收稿日期:2 0 0 9 0 7 1 4 ;定稿日期:2 0 0 9 - 0 8 1 5 设定好P C B 结构约束,应用版图设计软件的规则驱 动,直接设计机械结构匹配的P C B 组装件,而无需 在版图完成后才进行结构匹配性检查。 2 平面近似分割法的软件基础 在M e n t o rG r a p h i c sE x p e d i t i o n 版图设计软件 中,可以放置限高框( P l a c e m e n tO b s t r u c t ) 。限高框 必须是封闭形状,可放置在顶面、底面或双面;可定 义允许放置器件的最高高度,如果高度值为零,则该 区域不允许放置任何器件。对特定高度的限高框, 其限定区域允许放置高度等于或小于限高框高度的 器件 1 | 。 通过绘制器件限高框,可设定某区域是否允许 放置器件,或限制可放置器件的高度,利用此功能实 现P C B 组件允许放置空间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只 要对P C B 组件上各处空间进行限定,通过软件的规 万方数据 第l 期 李贤云等:P C B 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9 9 则交互功能,在放置器件时,版图设计软件将禁止超 高的器件放置在限高区域。由此设计出的元器件总 会放置在P C B 上适当的位置,占据合适的空间;最 终设计出的P C B 组件可保证符合空间匹配要求。 3 平面近似分割法原理 3 1限高框的相互作用 如图1 所示,两个限高框限定高度分别为 1 和 2 ,设 1 J 1 2 ,则A 区域和B 区域可放置器件的最 高高度为 1 ,C 区域可放置器件的最高高度为 2 。 该结论呵推广到多个限高框的相互作用,即不同限 高框交叠区域限定高度取较小值。 图1 限高框相互作用 F i g 1 I n t e r a c t i o no fp l a c e m e n to b s t r u c t s 3 2H m 组件放置空间的属性 P C B 组件放置空间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为了保 护P C B 组件产品而专门设计加工封装,该封装可使 用金属或非金属固体通过机加T 得到安装P C B 组 件产品的空间,也可使用铸模得到安装P C B 组件产 品的空间;另一种是在整机系统中为直接安装P C B 组件产品而预留的空间。上述空间可归结为两种: 机械加工得到的空间和减去机械加工得到的空间后 剩余的空间。根据机加工特性,在不考虑机加工表 面粗糙度的情况下,铣刀连续加1 = 出来的表面是连 续曲面或平面,两种空间均可抽象为分区连续曲面 围成的空间,如图2 所示。面A 、B 、C 上各点到 P ( 强表面的距离是连续变化的,即a 区域、b 区域、 C 区域开区间内器件限高高度是连续变化的;在区 域分界处,该距离是突变的。根据实际的应用要 求,分界处的限高高度取相交两个区域限高高度 中的较小值。 假设描述曲面A 、C 的函数F 1 ( z ,Y ,z ) = 0 、 F 3Q ,了,2 ) = 0 分别在a 区、b 区具有连续的偏导 数,则函数F l ( z ,y ,z ) 一o 、F 3 ( z ,Y ,z ) = 0 可 转化为z = ( z ,y ) 、z 兰 ( z ,y ) 2 | 。对图2 所 示P C B 组件产品的布局空间,其限高高度可以用下 面的函数描述: H ( x ,y ) 2 2 2 f ( z ,j ,)( z ,y e a 区) r a i n ( ( z ,y ) ,五( z ,y ) )( z ,y a b 区分界线) ( z ,y )( z ,y E b 区) ( 1 ) m i n ( 五o ,y ) , ( z ,y ) ) ( z ,j ,b c 区分界线) 【 ( z ,y )( z ,y E c 区) 图2P C B 组件放置空间 F i g 2R o o mf o rP C Bm o d u l e 3 3 利用限高框表示P C B 组件放置空间 考虑P C B 板为硬板的情况,P C B 的元件面可考 虑为一平面。由前述分析可知,P C B 组件放置空间 为一个曲顶柱面围成的空间,其限高高度是由多个 限高平面或曲面的组合面到P C B 表面的距离H ( z ,y ) 确定的。在P C B 布局区域内,H ( x ,y ) 是一 个变量;而在M e n t o rG r a p h i c sE x p e d i t i o n 版图设 计软件中,限高框中限制高度的参数是一个常数;为 了比较准确地用限高框来表示P C B 组件放置空间 限高高度,采用一系列与z 轴垂直的平面截取限高 面,将平面与限高面各交线之间的小曲面用小平面 来代替 z 3 。这样,就将高度为变量的限高面转化为 很多高度为常数的小平面的集合。 小平面的求解按下述过程: 1 ) 选取基准面,一般选择P C B 基板表面; 2 ) 以基准面为X o Y 平面,布局空间高度为z 轴,建立限高面方程,并转化为z = f ( x ,y ) 形式; 3 ) 求z 的最小值z 。、最大值z 一及该最小值动 对应的- T O 、Y o 坐标( 在某些情况下,z 最小值或最大 值对应的可能不是一个点,而是直线、折线或曲线) ; 4 ) 将限高面方程转化为Y f ( z ,z ) 形式,将 z 视为参变数z 。( 劫 ) ,则Y = f ( z ,Z c ) 表 示平面z = 磊与限高面的交线方程; 5 ) 以最小值Z O 对应的坐标( z 。,Y o ,Z O ) 为起始 万方数据 1 0 0 李贤云等:P C B 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2 0 1 0 年 点,或交线为起始边界,次第增量敏,形成一系列 交线Y 。= 厂( z ,Z o + m A z ) ,P C B 布局空间近似为 一系列高度为孙+ m A z 的等高小平面( z = z 血,y = f ( x ,Z o + m A z ) ,z X r m ,Y2f ( z ,Z o 十 ( 优+ 1 ) A z ) 围成的区域) 为顶,P C B 元件面为底 的柱面空间; 6 ) 根据上述区域绘制限高框,其高度为Z O + 仇 A z ;若交线方程Y 一,( z ,Z c ) 不表示矩形、圆、圆 弧、折线框,限高框将无法绘制,还必须将交线方程 转换为折线,限高框的绘制则依据折线各转折点的 坐标进行。 4 几种典型结构建模 4 1 模块组件电路中金属外壳的结构建模 高可靠模块组件电路通常采用金属外壳进行封 装,其内部的P C B 组装件限高面一般是多个不同高 度的平面组合而成,利用金属外壳的机加工图,做适 当的修改设置,得到金属外壳的限高结构模型。图 母y V y 中弋 om oo 。 囤 一、 自 囤 l 、_ 淑 Z 义周9 宝襄勺风么: 图3 管壳及对应结构模型 F i g 3 C a s ea n di t s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m e c h a n i cm o d e l 背面限高结构模型。为了看到实际结果( 为0 将不 显示) ,将限高为0 的区域设定为0 0 1 ,不影响模型 的使用。 4 2 锥形空间的结构建模 图4 给出片j 户要求的布板空间,基板正面布局空 间为一局部锥面与基板平面围成的空间,采用第3 3 节所述的方法,首先以顶点为原点,中轴线为z 轴,与 基板平面垂直的方向为z 轴,求出锥面的方程: X 2t a n 2 口一Y 2 2 2 0( 2 ) 式中,a 表示圆锥母线与基板平面的夹角。 将z 一代人( 2 ) 式,得到等高线方程: _ 匕一:1( 3 ) 一:= :_ ( g ,t a na ) 2z ; 1 、。7 图4 锥形空间示意 F i g 4 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p l o to ft a p e r e ds p a c e 由( 3 ) 式可知,这是一条双曲线,布板空间可以 用多个相邻两条双曲线和z z 幽及z = 直线 围成的等高区域进行近似。为了在E x p e d i t i o n 版 图设计软件中描述该区域,需要将双曲线折线化,用 多个折线围成的封闭等高区域来描述布板空间。 为了加快版图设计软件处理限高模型的速度, 使模型更实用,需要优化模型,减少模型的数据量。 减少模型的数据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 根据限高框限制元件超高的作用,对于超过 最高元件高度的区域,不需要限高框进行高度限制。 根据模型的实际使用情况,舍弃超过版图中最高器 件高度的限高区域,可明显减少模型数据量,同时不 会影响模型精度。 2 ) 基板内进行限高建模,基板外不进行限高 建模。 3 ) 基板内提高建模精度,基板外降低建模精度。 图5 所示为一个实际项目的锥形空间的结构模 型。锥形面母线与中轴线夹角为4 0 ,基板右边缘距 万方数据 第1 期李贤云等:P C B 版I 冬I 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1 0 1 锥面顶点5 3 5 5m m ,基板左边缘距锥面顶点 4 0 9 5 1 6m m ,基板上表面与x 、o 、Y 平面距离1 9 3 6 r n m ,基板内x 方向对等高双曲线进行3 0 等分折线 化,基板外仅留双曲线顶点,版图中最高器件8 4 3 m m ,模型中最高限高区域高度为8 6 4m m ,相邻限 高区域高度差为0 1m m 。 图5 锥形窄问结构模型 F i g 5 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o ft a p e r e ds p a c e 4 3 多层布局中层间元器件冲突结构建模 多层布局结构中经常遇到图6 所示的情况,在 有限的高度下,上基板下表面元件需要与下基板上 表面元件高低交错放置。在结构设计之初,将两板 上关键元器件定位后,需要先布局空间紧张的那块 基板,再布局另一块基板,在布局第二块基板时,其 元器件布局位置会因为第一块基板元器件的高度限 制而受到限制。本节讨论将第一块基板元器件高度 转化为第二块基板布局的限高模型。 图6 多层布局截面示意图 F i g 6 T r a n s v e r s es e c t i o no fm u l t i l a y e rl a y o u t 以图6 为例,上基板装配好元器件后,下表面高 度可表示为: f h 。( z ,Y a 元件区) h ( x ,y ) 一l 饥( z ,Y b 元件区) ( 4 ) 【0 ( z ,Y 无元件区) 两块基板配合安装时,上基板下表面与下基板 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 是下基板上表面元器件允许 的最大高度,下基板上表面限高模型函数表示为: H ( x ,y ) = H 一矗( z ,y ) ( 5 ) 为了获得h ( z ,y ) 的数据,需要从上基板的版 图数据中分离出所有安装在基板背面的元器件的 p l a c e m e n t 框线的坐标数据和高度信息,对坐标数 据不做改动,对高度进行( 5 ) 式的运算,形成限高 框线高度。图7 所示为某基板背面元器件布局及其 转化过来的对下基板的限高模型,I C l 、I C 2 、I C 3 、 I C A 、I C 5 、L 9 高度分别为3 1 5 、3 3 2 、3 3 2 、3 3 2 、 4 3 3 、2 5 5 。 图7 多层布局结构模型 F i g 7 M e c h a n i c a lm o d e lo fm u l t i l a y e rl a y o u t 5 结构模型的应用及其精度和可信度 前面介绍了版图设计中结构模型建立的通用方 法,并以实际项目为例进行了建模;在设计中应用良 好,能有效地约束元器件的布局,设计的电路都能进 行良好的装配。实际上,上述金属外壳的结构模型 和多层布局中层问元器件冲突结构模型因为不存在 近似简化,都是精确模型。锥形空间的结构模型由 于进行了平面近似分割和曲线的折线化近似,对结 构模型进行了简化,属于简化模型,模型的误差来源 于这两次简化。下面具体分析简化对模型的影响。 5 1 结构模型的精度 首先,从前面对布板空间属性的分析可知,实际 的空间最终都与机械加工有关。在机械加工中,不 可避免地存在表面粗糙问题和加工公差。其次,一 般认为基板表面是平面,实际上,基板通常存在翘 曲。最后,元器件在装配中对高度控制存在偏差。 考虑到这些因素,只要平面近似时高度级差控制在 与前述加工偏差相当的水平,结构模型的精度就可 以接受。从工程应用角度考虑,为了保证安装可靠, 往往还需要考虑设计裕量,有意识将限高高度再减 少某个尺寸,包括前述金属外壳结构模型和多层布 局中层间元器件冲突结构模型,都应如此考虑。 曲线的折线化近似算法对结构模型的精度有较 大影响,同时还必须考虑模型的数据量。二者必须 进行综合权衡,才能建出实用的模型。通常,除遵循 基板外不进行限高建模或降低建模精度的原则外, 需要重点对曲线特性进行分析,找准特征点,在Y 随z 变化剧烈的区域多设点,在Y 随z 变化缓和的 区域少设点,从而优化折线化近似算法,兼顾模型的 万方数据 1 0 2李贤云等:P C B 版图设计中的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精度和数据量。 图5 给出的结构模型采用基板内3 0 等分折线 化近似算法,可以推出Y 轴方向误差。 由于Y 关于z 轴对称,为求得最大误差,可以 只考虑Y 为正值的情况下折线化误差A y : Y 一石丽i 再 一竽 警( x - - x i ) 一Y ; ( 5 ) 令垃c 边= k f ,学一0 ,得: 函x 2t 瓣a n 4 a = k ;2 解得: z :土丝兰一 ( 6 ) t a n 晓琵i 2 - - t a n 2 住 负值无意义,当z 取正值时,A y 取极大值,也是 该区间的最大值,对各双曲线各区间的A y 求得最 大值,就是双曲线折线化最大误差。对于图5 示例, 可以计算出其双曲线折线化最大误差结果为y 一 一0 3n 2 n 2 。这个结果有点偏大,但在元器件布局 不是特别紧张时可以接受。 5 2 结构模型的可信度 金属外壳结构模型和多层布局中层间元器件冲 突结构模型都是精确模型,其可信度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分析锥形空问结构模型的可信度。 由双曲线的表达式Y = 士 z 2 t a n 2 口一可求 得凯0 时,盟d x z 一万卷警矛 0 。 这说明,z 轴上半部向上凸,z 轴下半部向上 凹,z 轴上半部任意两点的弦位于双曲线下方,下半 部任意两点的弦位于双曲线上方 4 。对所研究的右 支双曲线,近似的折线总是位于双曲线右方。模型 中一系列平面所截的双曲线对应的高度从左到右递 增。由于模型中每两条近似折线首尾端分别连接形 成的等高区域对应的高度采用的是左边折线对应的 双曲线对应的高度,因而可以保证该限高区域里放 置的元件在实际装配中不会超出限高锥面。 6 结论 只要版图设计软件支持基于限高区域与元器件 高度的冲突实时检查,在版图设计的同时,考虑其空 间结构的合理性是可能的。 介绍了常用的金属外壳结构建模、多层布局中 层间元器件冲突结构建模。以实例说明这两种情况 完全能够在版图设计时进行空间匹配;对锥面布局 空间进行了探索性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