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9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9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9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9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红”(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缴纳租税的需要商品交换的需要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B.C.D.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4.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五耕五褥,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嗅域。”材料主要反映了A.作技术的进步B.溉技术的发展C.作制度的变革D.产工具的进步5.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6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小农经济,淇形成的条件有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推动牛耕技术的推广铁农具的使用秦朝时铁烨犁的推广A.B.C.D.7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牛耕逐渐普及铁制农具大量使用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A.B.C.D.8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直接反映了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B.唐朝兵役和摇役沉重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9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猳(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10.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导致农民*频繁发生1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12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注重门第家世13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A内外朝制、察举制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内阁制、科举制1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15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直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材料中的“内外诸司”是指()丞相六部内阁三司A.B.C.D.16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A.“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17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A.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18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19在古代希腊、罗马,贵族与平民的长期斗争促成了A全民民主政治的繁荣B法律制度的缜密完善C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D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20古希腊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下列不能作为其民主政治产生条件的是A完善健全的法律B小国寡民的城邦C宽松自由的环境D公民素质较高21.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22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代写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2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24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法律是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C.拿破伦法典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5德意志统一的基本方式是A革命B改革C王朝战争D独立战争26英国历第一任内阁首相是A沃尔波尔B威廉c汉诺威D约翰弥尔顿2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主要意义在于A、使议会获得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C、宣告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D、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8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B国家的统一C法律的公正性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29美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而是选择了独具特色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以下有关美国“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邦联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C确立共和政体D逐步形成了两党制30在世界近代,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这个国家指的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二、材料题31(15分)下面是某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雍正皇帝:军机大臣跪接旨意,整理下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省执行。请回答:(1)剧本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清朝雍正皇帝设立的处理国家大事的机构是什么?(9分)(2)这种中央官制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一一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之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一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法中所体现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10分)(2)根据材料二,提炼自然法的观念,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西塞罗自然法观念?(10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乡参,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答案】1-5CADAC6-10BABAC11-15CBCDB16-20AACCA21-25AAADC26-30ABDAD31.(1)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清设军机处(9分)(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最终大臣沦为皇帝的奴仆。(6分)32(1)原则或观念:无罪推定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罪名不继承的原则;尊重传统的观念:轻视妇女的观念:反对刑讯逼供的倾向:等等。(10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2)观念:自然法源于自然,人人平等、公正至上,世俗和宗教都无权制约法律的公正。(4分)认识:自然法观念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的司法实践和操作中不可能真正实现;任何法律都具有阶级局限性,存在一定得缺陷,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3分)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人们对自然法所提出的理想的不懈追求,宗教不能禁止,我们也不能违背它(3分)33.(1)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常因水旱灾害急征暴敛或土地兼并而破产。【篇二】第卷(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3.与宗法制适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5.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7.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实质上表明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主义的加强C.行政效率的提高D.选官制度的成熟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尺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9.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B恩泽贵族C实现民族交融D增加税收10.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2.“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A汉代B唐朝C宋初D元朝1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收入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避免了地方官吏的贪污D.使北宋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议和14宋太祖在各州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与汉武帝时期类似的官职是()A.尚书令B.侍中C.刺史D.郡守1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6.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征辟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17.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即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的是()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C.公民政治的盛行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18.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人民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19.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A看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主张实行直接民主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D主张恢复君主制20.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第卷(综合题,共1题,共40分)2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图1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