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颂 我的老师荣茂根 文/刘平 荣茂根老师是我们在固原中学上学期间的第二任班主任,那时他带着好几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他的一笔字写得特别漂亮。 荣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时,经常选讲古今名家如曹雪芹、吴敬梓、鲁迅、郭沫若、老舍的作品,讲写作、讲修文,名言警句接连不断。他要求学生记周记、写作文,并教学生们怎样才能文通字顺。 荣老师站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学生们坐在课堂里细心倾听,我们师生之间,真的是其乐融融。荣老师由此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引发了学生的阅读、作文兴趣。还记得我的作文、周记还曾被荣老师点评过、赞许过。 荣老师是江苏无锡人,生于1934年8月,1958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66年6月又获得了甘肃师范大学的函授中文本科毕业证书。 我和荣老师虽说相处的时日不算太长,但我深知他的为人,他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学生的好老师,一位自省自律、精读广揽的学迷书痴。他为人不苟言笑,却至真至诚,是一位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 离开固原中学十多年后,1974年的某一天,我在与人闲聊中得知,荣茂根老师在固原中学遭人迫害,被发配到开城公社三十里铺大队接受监督改造。我匆忙赶去那里探望,想在思想上心灵上给老师一点安慰。 到了三十里铺,经过打听寻问,我找到了荣老师的住处。猛一见面,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荣老师瘦骨嶙峋,蓬头垢面,形容憔悴,穿着一身邋遢的灰色衣服,纵横的皱纹中都是浮土,表情也显得很是呆滞,活脱脱一个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我简直不能确认这就是我尊敬的荣老师,但又无法否认眼前的事实。我的心里感到极度的憋闷、难受,眼胀鼻酸,眼泪禁不住落下来。 生于水乡无锡,长于闹市上海,学成于文府复旦,从教于山城固原的一位真正的文化人,一位修文读史、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一位吃了多年粉笔末而令众多学生敬仰的好老师,遭受如此待遇,让人看着怎能不悽惶呢? 荣老师简要说了一下他的生活情况,知道他与当地人相处得还好,我的心里总算踏实了一些 荣老师是一位学问精深的有识之士,在那个“越穷越革命,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特殊年代,遭人嫉妒,被人陷害,也是见怪不怪的事。 自此,荣老师由一个受人爱戴的好老师变成了地道的固原山区农民,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及农民。黝黑粗糙的脸上,看不出一点儿知识分子的印记,只有无情岁月留下的痕迹。最关键的是,他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又不会做饭,常常把面做成了浆糊,往往是生一顿熟一顿、有一顿没一顿。 刚到队里时,他人生地不熟,啥事都不懂,啥活都不会干,队长派他去耕地,他不会套牛,别人帮他把牛套好,他又不会使鞭子。他扶不稳犁把,左摇右摆,常常连人带牛绊倒在犁沟里,让犁碰伤不说,还被牛踩到身上。后来,队上干脆让他锄地拔草,可他却分不清苗和草,拔了苗留了草,粮食割不断,倒让粮食先把自己的脚和手割伤了。 固原农村人睡的是土炕,南方人没见过,自然不会煨炕,常常只能睡冷炕。在冰冷潮湿的土炕上睡久了,免不了要得皮肤病和风湿病,荣老师患上了严重的湿疹。多亏有位菩萨心肠的老奶奶,见他日子过得实在艰难,经常过来帮他做饭、煨炕,他这才睡上了热炕、吃上了热乎饭。这里的社队干部都很同情他,常常睁一眼闭一眼,并不干涉老奶奶对这个“反革命分子”的帮助。 荣老师在学校时每月28斤面粉,还有副食,而他来改造的这个生产队生活特别艰苦。这里的农民每月只有十几斤粮,社员们过的是半糠半菜半饥半饱的日子。队上给他指定了一间有门无窗的烂塌房,一口锅、一个水罐、一双筷子、一只碗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由于荣老师什么农活都不会干,队长只能安排他给队上拾粪积肥,整天与屎尿打交道。 那些年每个社队都搞积肥运动,社员们在做完饭的灶膛里垒上土疙瘩,经过熏烤而成“肥”。每天,他们将自家的粪、肥准备好,放到指定的地方,等第二天荣老师去收。荣老师挑着扁担,一头挂一个笼子,另一头挑一只铁桶,张家出来李家进去,把人家家里的肥装到笼中,再把粪便倒进铁桶里,转上几家,笼子和桶装满了,就挑到队上的粪场去。就这样,荣老师来来回回,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 荣老师的悲剧还在于他精神上的失落。 荣老师的爱人徐凤英老师是上海人,1958年北师大毕业,被分配来固原工作,是一位标准的江南才女。徐凤英老师在固原中学曾给我们上过俄语课,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位温婉善良又十分敬业的好老师。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夫荣妻贵”。他们夫妻自结合以后,荣老师没做过官、没掌过权,没有怎么“荣”过,徐老师自然也就没怎么“贵”过。但他们志同道合、夫妻恩爱,过着夫唱妇随的简单日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荣老师被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发配到乡村之后,徐老师受牵连历尽欺凌,饱尝了“夫辱妻贱”的苦辣辛酸。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与丈夫相濡以沫、生死与共。 尘世间的人,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她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她的人生道路从此走向低谷,工作也从固原一中被下调到南郊小马庄中学。她遇到的人多数都以一种白多黑少的眼光看她,她含恨忍辱,真正体验了人生道路上异乎寻常的坎坷与辛酸。 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无辜的,她对丈夫的信任和爱是始终不渝的。作为妻子,她要为丈夫分担痛苦与忧愁,而实际上她本身的忧愁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她深知丈夫内心的痛苦,她怕他想不通,有个三长两短,每隔两三个星期她都要到三十里铺去,给丈夫拆拆洗洗、缝缝补补。她的精神负担过重,思想压力过大,身体素质本来就差,此时更是每况愈下。丈夫的蒙冤受屈,再加上很多人用“左”的眼光看她,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态度对待她,要她与丈夫划清界线,甚至逼她离婚,由于她坚持不离开丈夫而多次挨批挨斗。长时间的郁郁寡欢,忧愤纠结,终于积郁成疾,她患上了肝坏死,最后到了卧床不起的境地。 荣老师是戴罪之人,无法照料自己的妻子,咫尺天涯,却连一句宽慰的话都说不上。与他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徐凤英老师于1974年3月终究离开了他,那年徐老师只有三十八岁。他在政治上失去了自由,生活上又痛失相依为命的伴侣,这对荣老师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紧接着,他们可爱的儿子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人祸比天灾更可怕,荣老师的心此时已是千疮百孔,丧妻丧子的双重打击,让荣老师几乎活不下去了! 一位风华正茂的有为青年,一位温婉善良的南国才女,命运却对他们如此不公。好在这里的人虽然很穷但却不坏,干部都比较宽容,村民都很厚道,荣老师本人也想得开,看得透。黑夜过去是早晨,他觉得远离尘嚣,离开政治的漩涡、风暴的中心,身居山野,随遇而安,反而是一种解脱,当个蹩脚的陶渊明未尝不可。想通了,面对磨难,他倒甘之若饴了。 时间长了,荣老师也学会了一般农活,吆牛犁地,赶驴驮粪,锄草垫圈,还能赤着脚板割麦子。渐渐地,他与大家打成了一片。这里的人们没有歧视他,都与他相处得很好,张家央他写封信,王家找他教孩子认字,李家请他写个借条赵妈妈悄悄塞个麸子饼饼,李大娘暗地里端碗菜糊糊。劳动休息时,王大爷卷个旱烟棒递过来,张大哥掰半个菜坨坨往他手里塞村里的老人还时常劝解他,要看远些,想开些,困厄和苦难总会过去,春光明媚的日子一定会等来。 淳朴憨厚的农民,心里自有几分明白,知道他犯的错误八成是被冤枉的,没有把他当“阶级敌人”看,他们只当他是一个可怜的落难书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荣老师终于从苦难中被解救了出来,得以为党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继续报效国家。 荣老师反以后,于1983年调到固原师范专科学校工作,担任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文学讲师,1989年又晋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副教授。 重新登上讲台,荣老师还是那么得心应手,他给学生们讲授过好几门课程,其中有中国通史、大学语文、古代文学、阅读与写作、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以及与大学生漫谈文化等。 除了传授知识,荣老师还教学生毕业后怎样当好老师,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他非常重视言教加身教。他认为,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良好的自育才可以育人。 对于失而复得的工作机会,荣老师格外珍惜,教学之余,荣老师还夜以继日地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撰写古代文学方面的论著。 1985年我在固原卫校进修中医时,卫校聘请荣老师给我们讲医古文,荣老师再一次成为我的老师。已到了不惑之年,还能亲耳聆听荣老师的教导,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他朴素、文雅、忠厚的长者风范,机敏、幽默、大方的学者气质,再一次折服了我,他讲课时思路还是那么清晰,语言还是那么风趣。他的古文讲得特别好,可是我们这些乡村来的赤脚医生的文化水平实在是太差劲儿了,尽管都很努力,无奈接受能力有限,要灌输的知识与接受者的能力很难一致,每次考完试,及格者寥寥无几,但荣老师仍然孜孜不倦,认真讲授,批改作业、判阅试卷一丝不苟 荣老师爱书成癖,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莫逆之交。他以为,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位好朋友或拜了一位好老师,他时常把读书当成是与高人对话,把广览群书看成向圣人求教。他终生与书为伍,以书为伴,把读书看成人生最大的乐趣、最大的享受,也把给学生批改作文,看成是与学生对话交流。 1994年退休后,荣老师曾担任固原地区史学学会秘书长、自治区政协委员。著有陶渊明的人情物理等学术著作。现在,他已南迁去了老家无锡。 xx年秋,我通过荣老师的外甥,固原市公安局的沈先生将自己所著的平民与稗史暮年忆往事、平民与稗史特殊十年亲历记、平民与稗史散文杂记一套三本书转送给了荣老师。xx年春节期间,我收到荣老师从无锡寄来的贺年卡,话说得好字写得更好:大著三册,心血铸成,胆识令人感佩,拜读之余,感慨良多。对这三本书,老师的评语是:离骚无韵,掷地有声,黄土珠出,光耀乡云。 最后想说的是,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应该多抽点时间,去三十里铺替老师拜望一下那些教会他做饭煨炕、给他灸过肚子治过病的人,那些曾经暗中保护、偷偷地从门缝给他递过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要求
- 台球俱乐部球房消毒规定
- 财务专业毕业论文公司简介
- 二零二五年瓷砖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工伤保险赔偿协议书制定指南
- 二零二五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堰塘承包合作协议
-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与分流改造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转让三方合作中的尽职调查与信息披露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散装货物海上运输保险合同文档全文预览
- 培训设施建设与设备安装计划
- 城市韧性建设研究-洞察及研究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上册)
- 牛奶面包食品配送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小学教育类论文选题方向
- 公司药品退货管理制度
- CJ/T 527-2018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
- 学校代收书款管理制度
- 无人机课题研究报告
- T/CAPA 1-2019脂肪注射移植
- T/BJWX 001-2023物业服务企业等级评定规范
- DBJ50T-330-2025 建筑楼地面隔声保温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