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支教十七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oc_第1页
记我的支教十七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oc_第2页
记我的支教十七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oc_第3页
记我的支教十七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oc_第4页
记我的支教十七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我的支教十七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记微光暑期开封爱心支教感悟 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他们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7.5-7.21,十七天的支教活动,眨眼间便成为过去。这是快乐的十七天,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这是充实的十七天,每天的时间表都被教学、宣传、后勤和家访占得满满当当,每一位队员都在不停的忙碌着,不浪费一分一秒;这是成长的十七天,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不断地向我们袭来,在一一解决它们的同时不断磨练、提高着自我;这是疲惫的十七天,每天不到七小时的睡眠,永远忙不完的工作,压得队员们有点喘不过气来;这是悲痛的十七天,看到很多孩子对学习的不重视,嘈杂纷乱的外界环境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我们痛心疾首;这是欣慰的十七天,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看到了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点点滴滴的收获;这是收获的十七天,我们收获了孩子们的认可,收获了村民们的认可,更收获了对自我的认可;这是充满友谊的十七天,我们所有的队员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一起承受困难的洗礼,我们手携手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感情;这是. 不仅是支教期间的这十七天,为支教准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支教后期的种种努力都将被铭记,所有的这些日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光暑期开封爱心支教,我们将永远铭记。 支教的重头戏教学工作,直到最后一天都是每天工作的重心,7月6日,我们开展了支教活动孩子报名工作,因为之前学校校长就已经通知过,当天就有九十多个孩子前来报名,其中三四年级人数超出预想的好多,这一情况的出现立刻打破了我们原定的班级划分计划,7日治台小学正式开学,7日下午正式开始上课。截止到10日晚,登记在册孩子143人,已经超出了学校原来的131人的规模。我们计划一共进行两个教学周,每个教学周期为六天,共进行12天的教学活动。教授的课程有国学历史、趣味数学、趣味英语、生物百科实验、手工、感恩教育、理想描绘、音乐鉴赏、诗歌朗诵等。上午八点半上课,下午五点放学,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 总体来说教学工作是取得了成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教授了孩子们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方法上给与了一定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复习了很多功课.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开始孩子上课积极性特别高,由于分班不均,一方面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人太多,另一方面孩子爱动爱玩的天性,上课纪律普遍较差。有几个已经读初中的孩子,他们的爸妈误以为我们是补习班,于是被强迫着很不情愿的参加了我们的支教活动。我们当时也很无奈,只得耐心婉拒。教学期间还不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孩子对上课不感兴趣、需要有奖励才积极、很多孩子在不熟悉的老师的课上很是沉默、一些孩子来不来上课完全随性、队员备课不合适、队员上课的技巧不强.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在想办法解决,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被渐渐化解。但一直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人数过多且不很稳定。治台小学每天的人数稳定在135人左右,太多的学生带给我们的支教管理压力很大,流动性太大,这让我们开始认真分析原因:支教时正值农家最重要的收瓜时节,很多小孩子在家没事做;我们在治台小学是第一次支教,由于开设的课程多样化,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河南省因为教育压力特别大,农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其他省的农村要高许多。其中一些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很多是我们团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在以后的支教活动中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 支教的亮点乡建工作,包括前期的学校调研、开营仪式,中期的趣味运动会和家访以及最后的文艺汇演活动。在真正下乡支教前,团队就把每一块的工作分配给相关教员负责,乡建工作是支教工作的重头戏,是十五天后给自己,给学生,给校方,给村民的一个工作汇报,也是我们支教十五天看得见的成果。开封这个支教点是电气学院郭建奇学长推荐并负责联系的,相对于其他支教地,开封的前期支教调研没有操太大的心,但也正因为如此,前期得出的调研结论相对显得有些偏颇,因为当我们支教队真的到达治台小学,不得不为这里的教学环境、教学器材以及其它的一些网络条件所震撼,难以想象一个需要支教的小学有电脑,有打印机,有窗明几净的办公室,还有WiFi,这是我们后期需要着重反思和总结的部分。 在7号、13号我们组织了两次大型的学生活动。第一次是学校的开营仪式,有奏国歌、治台村委领导讲话、学校领导讲话和志愿者代表发言;第二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趣味运动会,有夹气球跑、纸衣往返跑、牛人三项、盛水接力跑、滚雪球、拉歌比赛、海底传月等七个项目。第一次的开营仪式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支教队,第二次的趣味运动会旨在玩乐中加强了孩子的团队意识。而且两次活动大大增进了队员和孩子们的感情,活动中队员和孩子不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尤其是在游戏环节,队员和孩子完全处于同一位置,胜了欢呼雀跃、输了接受惩罚。 家庭走访一是为“郑州大学微光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反馈”调研报告收集材料;二是为了了解当地孩子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活动和对其进行引导。我们一共走访了一二年级15个、三年级8个、四年级9个和五六年级18个,一共50人规模的家访对象。家庭走访是让队员们最有感悟的工作,每次走访都有让人伤心或者感动的情景。有的孩子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有些孩子的爸妈,为了让子女能好好上学,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说到教育不少父母都有极其长远的目光,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全面发展。 7月21日,我们即将要离开的日子,20号我们组织所有的孩子和队员进行了一场大型的演出。在第二个教学周期时我们就开始筹备这场演出了,各班、各人准备各自着的节目,我们队员也早早地开始排练,近一个星期的准备就为这一天了。演出效果不说完美,但也有出乎意料的地方:一千多个气球、两盏白炽灯把原本空荡荡的操场布置成了喜庆的舞台;近一百名村民前来为我们捧场;简单装饰后的孩子一个个漂亮可爱极了. 尽管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演出时还是问题频出,组织孩子、教员和学校教师合照时出现混乱,舞台灯光问题没有得到落实,很多都是在晚会开始后才弄好,现场纪律维持的较差,由于音响和话筒的原因,某些节目的效果一般。当然这其中有些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但绝大部分是我们前期策划和现场组织经验缺乏所导致的,希望后继支教队能吸取教训。 知道我们第二天就要离开了,很多孩子都在演出时不停地要和我们合影,晚会结束后的班会时间,支教老师和孩子们一一做别,两周的时间不长,却早已在教员和孩子们之间形成了爱的纽带,“老师,您明年还会来么?”这是我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老师明年一定还会回来的,孩子们要加油,要努力! 慢慢回顾起过去的这些日子:那每天睡了不到七小时的地铺沙发,忍着被蚊虫叮咬的痛痒,盖着单薄的夏凉被,晚上时不时的被冻醒,迷迷糊糊地扯过所有的衣服,蜷缩着继续睡;每天晚上,十几个人排着队的等着洗澡;一个煤气灶,一台电磁炉,总是烧出不同口味的饭菜来;办公桌临时充当的大餐桌,桌上总是有着两盘菜,其中土豆和豆角是常客,桌边围站着十几个人,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每当下课后总相互谈论着班上又来了几个新人,走了几个旧人,还有那个谁又在捣蛋了,刚才怎么怎么整治他了;走访时,谁谁谁家的爸爸妈妈又怎么好客啦,谁谁谁家的爸妈教育观念又不同啦,总是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晚的例会,看似同样的会议内容,总有不一样的问题,每天会议总要持续一个多小时,有时候碰到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难免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还是一一解决了,十七天的生活,有苦有甜,有失意有乐趣,我们所有人都会铭记一生的。 临走前,治台村支书、学校老师都分别跟我们说道:你们的活动做得很好啊,以前我们百姓对于支教都不认识的,今年你们用实际行动改变了我们的观念,郑州大学在河南的口碑已经很好了啊。没想到在临走前能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一下子感觉这些天即使再苦再累也值了。 我们来支教的三个最大的目的:“在当地形成良好的形象效应”塑造完美的大学生形象,使孩子们、村民们向往大学。毋庸置疑,我们做到了。“带给孩子们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不敢说孩子们在我们这学到了多少多少,但他们或多或少都还是有成长的,学到了些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改变了些本难以改变的恶习。这个目的我们算是基本达到了。“给队员们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无论是前期的培训还是支教时的锻炼都让队员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虽然我们之前遇到了种种困难,遭受了种种挫折,犯下了种种错误。但到现在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在孩子、村民、自我的认可下给支教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给后继支教队的一些意见:对于教学一定要考虑周到、准备充分。教学作为支教期间最为重要的活动,必须保证它的质量,其他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真正吸引孩子上课,才能使孩子不厌倦课堂、厌倦学习,才能使孩子真正学到知识,才能是孩子真正认可志愿者。我们各方面的活动才好开展。良好的教学也使得队员们有较高的积极性,以保证整个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当地要绝对保持一个完美大学生形象。无论是哪次支教,收到的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不多,而这种给孩子以及当地人留下思想上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支教末期很多当地人都夸奖我们做得好,说郑州大学大学在这里有了一个很好的口碑。其实这不仅是我们郑州大学在当地有了一个好的口碑,更是大学生在当地有了一个好口碑。当地人对于大学生的认可提高了一个档次,自然更向往大学,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大学生。这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