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XX 届高考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检测题及答案 XX 届高考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检测题及答案 内蒙古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本套试卷分为第 卷和第 卷两部分,共 150 分, 150 分钟 ) 第 卷 (共 36 分 )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劲 (jng)强劲遒劲劲头疾风劲草 B.胜 (shng)胜任胜景胜券不胜枚举 c.角 (ju)角色角斗角逐凤毛麟角 D.解( ji)解雇解决押解浑身解数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 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见复关无食桑葚搔首挠耳一劳永逸 B.无与士耽其黄而陨向隅而泣激流勇退 c.糜有朝矣躬自悼矣匪夷所思情投意合 D.总角之宴慨当以慷踟蹰不前藕断丝连 3.下列加点的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 / 21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D.哀民生之 多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干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 题。 悔相道之 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比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3 / 21 惩?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伫乎吾将反反:通 “ 返 ” ,返回 B.驰椒丘且焉止息止:居住,栖息 c.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 “ 罹 ” ,遭受 D.苟余情其信芳信:相信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步余马于兰皋兮摄提贞于孟陬兮 B.长余佩之陆离岂余心之可惩 c.余独好修以为常集芙蓉以为裳 D.延伫乎吾将反将往观乎四荒 8.“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 12 题。 李远,字万岁。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尝与群儿为战斗戏,意气雄壮,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郡守见而异之,曰:“ 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 ” 及长,涉猎书传,略知 旨趣而已。 魏正光末,天下鼎沸,贼胡琮侵逼原州,其徒甚盛。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远乃按剑而4 / 21 言曰: “ 顷年以来,皇家多难。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 ” 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乃相盟歃,遂深壁自守。 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居麾下,甚见亲遇。太祖谓远曰:“ 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辍于身。 ” 除大丞相府司马。军国机务,远皆参之。时河东初复,民情未安,太祖谓远曰: “ 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 ” 乃授河东郡守。远敦奖风俗 ,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 远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尝校猎,见石于丛蒲中,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就而视之,乃石也。太祖闻而异之,赐书曰: “ 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 ” 时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长,已有成德;孝闵处嫡,年尚幼冲。乃召群公谓之曰: “ 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 ”大司马即独孤信,明帝敬后父也。众皆默,未有言者。远曰:“ 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礼经明义 。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 ” 便拔刀而起。太祖亦起曰:“ 何事至此! ” 远乃止。于是群公并从远议。出外拜谢信曰:5 / 21 “ 临大事,不得不尔。 ” 信亦谢远曰: “ 今日赖公,决此大议。 ” (节选自周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守见而异之异:奇特 B.正是忠臣立节之秋秋:时候,时机 c.岂可暂辍于身辍:停止,离开 D.远善绥抚,有干略绥 :安抚 10.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 /作师说以贻之 B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就而视之,乃石也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临大事,不得不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李远 “ 有器局 ” 和 “ 善绥抚 ” 的一项是 () A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 /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 B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 c军国机务,远皆参之 /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D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 /于是群公并从远议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 项是 () A李远幼年时就很有器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指挥起来从容不迫,气势雄壮,符合行军布阵的方法,郡守看6 / 21 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B魏正光末年,天下动乱,贼人胡琮率党羽进犯原州,李远兄弟打算率领乡人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晓以大义,软硬兼施,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加高壁垒坚守原州。 c李远能文能武,既善于治军又精于理民;读书,并不寻章摘句;射箭,准而有力,有李广之风;理民,安抚教化,恩威并重,所以深为太祖倚重,把他看成左膀右臂。 D 在为太祖立嗣的问题上,李远不怕得罪大司马独孤信,据理力争,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独孤信也认为李远做得对。 第 卷 (共 114 分 ) 四、 (24 分 ) 13.将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旨趣而已。( 3 分) 。 (2)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3 分) 。 ( 3)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7 / 21 ( 4 分) 。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从诗的内容看,诗人的心理感受有什么变化?( 4 分) 。 ( 2)北宋诗人梅尧臣说 “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 能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请结合贾岛的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6 分) (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4),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采薇) 8 / 21 ( 6)君当作磐石,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五、( 12 分) 16.(原创题)西方基督教徒在吃饭前要祈祷一番: “ 感谢主赐给我们食物。 ” 我国的许多学校也进行 “ 感恩教育 ” ,还有人给 “ 感恩 ” 列出了 “ 菜单 ” : 3 月 5 日学雷锋日 感谢别人的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 3 月 8 日妇女节 感谢妈妈、感谢奶奶、感谢外婆,使我们懂得尊重女性 、尊敬长辈、感悟亲情 以下三项也是 “ 菜单 ” 中的内容,请任选两个节日,仿照例句各写一句感谢的话。要求突出各节日的特点,内容要有新意。 (4 分 ) 端午节 。 五四青年节 。 国庆节 。 17.( XX江苏高考)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 “ 洼地效应 ”( 不超过 30 个字 )。( 4 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 环境 ” 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 “ 软环境 ” ,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9 / 21 基础设施水平等 “ 硬环境 ” 。谁的环境 好, “ 洼地效应 ” 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就快,发展就快。 “ 洼地效应 ” 指。 18.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要有文采。 (不超过 150 字 )(4 分 ) 孔子屈原刘邦李广荆轲 示例:项羽 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扛鼎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 “ 人杰 ”“ 鬼雄 ” ;在史家眼中,他又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 的悲情英雄。 。 六、 (18 分 ) ( XX河南濮阳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922 题。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10 / 21 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 “ 丰年 ”“ 泮水 ”“ 良耠 ”“ 湛露 ”“ 鱼丽 ”“ 玄鸟 ” 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 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 “ 小雅 ” 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 家乡的柴牖边叹着, “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11 / 21 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 哀怨是氓与邶风 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 。相思是王风 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 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 “ 肯德基 ”“ 麦当劳 ” ,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 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12 / 21 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选自散文 XX 年 11 月期,有改动) 19.作者渴望回到诗经那个年代, “ 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 ” ,结合全文, “ 朴素的感情 ” 指哪些感情?( 4 分) 。 20.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6 分) 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3 分) 。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3 分) 。 21文章在描述诗经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后,说 “ 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 肯德基 麦当劳 ,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 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4 分) 。 22这篇散文在行文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语言,运用这种表达 方式有什么好处?( 4 分) 。 七、( 60 分) 13 / 21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有千种爱,只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最伟大;世界上有万种情,只有亲情最真挚、最永恒。父母之爱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没有他们,我们的精神将变得荒芜,我们的灵魂将变得无依。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人说,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我说,知父母心,报父母恩,是我们每个同学应有的良知。反思我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每天为我们的父母做点什么,那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充实,我们的心也一定会更踏实。 以 “ 感 恩父母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解析: A 劲( jn)头 ;c 凤毛麟角( jio) ;D押解( ji) ,浑身解( xi)数。解析: A 即 既 ;B 激 急 ;c糜 靡。解析: D 古、今义均为:尊贵的客人。 A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B 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惜。 c 教训,古义:教养 ;今义:教育训诫。解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 A 定语后置; B 宾语前置; c 表反问语气的疑问句; D 一般陈述句,非特殊句式。解析: D“ 勉为其难 ”指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用在 此处恰当。 A“ 洛阳纸贵 ”比喻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B“ 噤若寒蝉 ” 形容不敢作声。 c“ 不以为然 ” 应为 “ 不以为意 ” 。 14 / 21 二、解析:信:确实。解析: B 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A 介词,表处所,在。 c 介词,把。 D 语气词,表停顿。 8.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 “ 高余冠 ”“ 长余佩 ” 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三、解析:异:认为 奇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解析:A 介词, “ 用 ”/ 连词,表目的关系, “ 来 ” ; B 两句中的 “ 之 ”均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 c 两句中的 “ 而 ” 均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 “ 之后 ” 或不译; D 两句中的 “ 尔 ” 均是指示代词,可译为 “ 这样 ”“ 如此 ” 。解析: “ 有器局 ” 即有器量,有见识; “ 善绥抚 ” 即善于安抚百姓、部下等。解析:李远主张立为继承人的是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 “ 孝闵 ” ,即尚在幼年的 “ 世子 ”“ 略阳公 ” ,而不是 “ 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 ” 。 四、 13.( 1)等到成年,粗略地阅读书籍,(只求)略知大意罢了。( 2)这正是忠臣树立节操之日,义士建立功勋之时。大丈夫怎能临难逃避一时,应当在绝境中求生存啊。 (3)李远努力树立良好的社 会风气,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肃清邪恶势力,禁止为非作歹,同时整治防守御敌的设施。 【参考译文】 李远,字万岁。幼年时就有器量,气度恢弘。曾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意气雄壮,他的指挥分派,便符合行军布阵15 / 21 的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说: “ 这个小孩儿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军,不是一般的人啊。 ” 等到成年,粗略地阅读书籍,(只求)略知大意罢了。 魏正光末年,天下动乱,贼人胡琮进犯原州,他的党羽很多,气势很大。李远兄弟率领勉励乡人,打算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就手握宝剑说道: “ 近年以来,朝廷多难 。这正是忠臣树立节操之日,义士建立功勋之时。大丈夫怎能临难逃避一时,应当在绝境中求生存啊。再有异议的,请让我用这把剑砍下他的头! ” 于是众人都吓得两腿战栗,没有敢不听从命令的。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加高壁垒坚守原州。 (北周)太祖见到李远,和他交谈后很喜欢他,让他做自己的部下,很是亲近厚待。太祖对李远说: “ 我有了你,就像身体有手臂供它使唤,怎能离开一时? ” 就任命李远为大丞相府司马。军中和国家的机密事务,李远都参与谋划。当时河东刚刚收复,人心尚未安定,太祖对李远说: “ 河东是国家的重要地区,除了你无人可以安 抚治理它。 ” 于是任命他为河东郡守。李远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督促百姓种田养蚕,肃清邪恶势力,禁止为非作歹,同时整治防守御敌的设施。到任还不满一个月,就受到百姓的拥戴。 李远善于安抚人心,有才干有谋略,攻守的设施,无不精巧锐利。常常厚待、安抚境外的人,让他们做间谍,(所以)16 / 21 敌人有什么行动,都能事先知道。甚至因有事情败露而被杀的,也不因此而后悔。 (李远)曾打猎,看见丛蒲中的石头,以为是潜伏的野兔,一箭射中,箭头深入一寸多。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太祖听说后觉得神异非凡,赐书信说: “ 当年李广将军有过此事,你 如今又这样,可说是李家世代流传有这种美德。 ” 当时(北周)太祖的继承人尚未确立,明帝年龄居长,已经成年;孝闵是嫡子,尚在幼年。于是太祖召集群臣对他们说:“ 我想立嫡子为继承人,又担心大司马起疑心。 ” 大司马就是独孤信,明帝敬皇后的父亲。众人都默不作声,没有说话的。李远说: “ 确立继承人要立嫡子不立长子,礼经上说得明明白白。略阳公(孝闵)是世子,诸位还忧虑什么,如果是忌讳独孤信,请让我立刻就杀了独孤信。 ” 于是拔刀而起。太祖也起身说: “ 何至于到这种地步! ” 李远才停下来,于是群臣都附和李远的提议。李远出外向独孤信 道歉说:“ 面对大事,不得不这样。 ” 独孤信也感谢李远说: “ 今天全仰仗您,决断了这件大事。 ”14. ( 1)诗人的心理经过了由寒到暖、由恐惧到欣慰的过程。( 2)诗人选用 “ 怪禽 ”“ 旷野 ”“ 落日 ” 等具有萧条、冷落特点的景物,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写山区萧条、阴森的景象,渲染了恐怖的气氛,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旅途的辛苦和由此产生的愁思。 15.(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3)周公17 / 21 吐哺天下归心( 4)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5)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五、 16.端午节 感谢先人,为我们 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岸的风范,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志洁行廉,刚正不阿;五四青年节 感谢年轻的伙伴,让我们共同享受友爱的欢乐,永葆青春的情谊;国庆节 感谢祖国母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17.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18.荆轲: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别离;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迫。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 六、 19.“ 朴素的感情 ” 指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20. 诗经中民歌的悲伤,不仅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而且融入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不能割裂的渊源。 思妇的叹息饱含对征夫朴素而真挚的思念之情,让人们看到愤怒豪壮的劝战宣传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面前都成了谎言。 21.通过现代与古代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对比,揭示在诗经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情感丰富纯真;启示物质生活充裕的现代人应该做一点精神反思。 22.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生动地描述了诗经的主要内容,既避18 / 21 免了平铺直叙,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 色彩,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 23.提示:正确理解 “ 感恩 ” 内涵, “ 感恩 ” 是个舶来词, “ 感恩 ” 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 “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 感恩要重于感谢,两者差异在于感恩是视对方的给予为恩情,因为这种给予对 “ 我 ”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杯水、一个嘱咐 本不需要感恩,只需感谢即可,但一旦出现在 “ 我 ” 极端困难之中,这一杯水、一个嘱咐 对 “ 我 ” 产生了巨大推动力,这就可以感恩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着 “ 施恩不图报 ” 的传统美德。但也不乏 “ 知恩不报非君子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的古 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父母教导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父母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心存一颗善良、感激的心。 【例文】 母爱,爱中之至爱 朋友,当你呱呱坠地时,是谁带着满身的伤痛脸上却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当你蹒跚学步时,是谁牵着你的小手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又是谁花了那么多时间,教你慢慢地用汤匙、筷子吃饭,教你穿衣服、系扣子,教你刷牙、洗脸 对,是妈妈! 19 / 21 自从牵着我们的手迈出了第一步,母亲就没有放开过那只手,因为她要看着我们细细地走人生的每一步。 听着那首歌: “ 小时候 ,妈妈对我说,大海就是我故乡 ”不经意间,思绪便随那平和的声调在记忆的深处徜徉开来。 XX 年的汶川大地震,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在地震发生时那天崩地裂的一瞬,许多年轻的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钢筋、混凝土、砖石、瓦块把她们砸得皮开肉绽、筋断骨折,而她们的孩子却毫发未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大学《国际货运代理(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业保密协议范本及解读
- 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概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网球主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公害农产品讲解
- 提高急救药品使用合格率
- 生命只有一次讲解课件
- (2025年标准)产品定做加工协议书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技术软件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轻工大学《数据分析与可视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食品安全法试题带答案
- 2025年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食品委托加工协议书范文6篇
- 院感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六安2024九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试卷
- 人社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及答案
- 电工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云南温泉山谷康养度假运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教育时政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