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_第1页
xx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_第2页
xx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_第3页
xx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_第4页
xx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XX 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 2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文言虚词用法(下)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文言虚词用法(下) 二 .教学重、难点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 视 情 况 译 为 “ 用 ”“ 拿 ”“ 凭借 ”“ 依据 ”“ 按照 ”“ 用(凭)什么身份 ” 等。 例如: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 (曹刿论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五人墓碑记) (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 “ 把 ”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 因 ”“ 由于 ” 。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2 / 20 (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 于 ” ,可译为 “ 在 ”“ 从 ” 。 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 西南夷传) (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 “ 与 ” ,可译为 “ 和 ” 、“ 跟 ” ;有时可译为 “ 率领 ” 、 “ 带领 ” 。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周策) 2.用作连词。用法和 而 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 “ 而 ”“ 又 ”“ 而且 ”“ 并且 ” 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 2)表示承接关系, “ 以 ” 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 “ 而 ” 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3 / 20 (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 而 ” ,或省去。 例如: 舟摇摇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特:( 4)表示目的关系, “ 以 ” 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 “ 而 ”“ 来 ”“ 用来 ”“ 以致 ” 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 因为 ” 。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复音虚词 “ 以是 ”“ 是以 ” ,相当 “ 因此 ”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4 / 20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4.(附)动词,作谓语。常用义项如下: ( 1)认为 例释:自以寿不得长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2)用、使用 例释:贤俊失在岩穴,大臣 怨于不以。汉书 ( 3)率领、带 例释:(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因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 “ 因为 ”“ 由于 ” , “ 趁着 ” (趁机)、 “ 凭借 ” ,“ 经过 ”“ 通过 ” 。 例如: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 “ 于是 ”“ 就 ” 。 例如: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鸿门宴 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 颇蔺相如列传) 3.附:动词。今译为:沿袭、顺着。 5 / 20 如: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于 “ 于 ” 通常用作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 况 可 译 为 “ 在 ”“ 在 方面 ”“ 在 中 ”“ 向 ”“ 到 ”“ 自 ”“ 从 ”“ 跟 ”“ 同 ”“ 对 ”“ 对于 ”“ 给 ”“ 由于 ” 等。 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 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 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 1)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 “ 比 ” ,6 / 20 有时可译为 “ 胜过 ” 。 例如: 良曰: “ 长于臣。 ” (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 2)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 “ 被 ” ,有时动词前还有 “ 见 ”“ 受 ” 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 “ 于是 ” ,用法与现代汉语的 “ 于是 ” 不完全相同。 (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 用。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 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 “ 于是 ” 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 “ 于 ”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 “ 在7 / 20 这 ”“ 从这 ” 等。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 在这职业上 ” ) 与 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 跟 ”“ 和 ” 。如: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2.连词,表并列,相当于 “ 和 ” 。如: 夫六国与 秦皆诸侯。(六国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过秦论) 3.语气助词,通 “ 欤 ” 。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弈秋) 4.固定结构 “ 孰与 ”“ 与 孰 ” ,相当于 “ 跟 相比,哪一个 ” 。如: 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5.(附)动词。作谓语。今译为: ( 1)亲附、跟随 例释: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2)给予 例释:与斗卮酒。(鸿门宴) ( 3)交往 8 / 20 例释: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 ( 4)对付 例释:一与一,谁能惧我。(淮阴侯列传) ( 5)允许、赞许 例释:吾与点也。(论语) ( 6)帮助 例释: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论语) ( 7)参加、参与 例释:蹇叔之子与师。左传 ( 8)称誉 例释: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 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 “ 就 ”“ 便 ” ,或译为 “ 原来是 ”“ 已经是 ” 。 例如: 项王曰: “ 壮士!赐之卮酒。 ”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 “ 假使 ”“ 如果 ” ;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9 / 20 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 “ 那么 ”“ 就 ” 。 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 则 ”连用,每个 “ 则 ” 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 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 “ 就 ” ,或不译。 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 学而) (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 “ 则 ” 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 “ 可是 ”“ 却 ” ;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 “ 则 ” 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 虽然 ”“ 倒是 ” 。 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 是 ”“ 就是 ” 。 例 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0 / 20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者 1.助词,主要有以下用法。 ( 1)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 者 ” 字结构),通常翻译为 “ 的 n.(人、事、物等) ” 或 “ 的 ” 。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仲尼之徒无能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 2)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 “者 ”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逍遥游) ( 3) “ 者 ” 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曩者辱赐书。(报任安书) ( 4) “ 者 ” 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 “ 个 ”“ 样 ” 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 5)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11 / 20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 6) “ 者 ” 字在句中停顿,引出判断,不译。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 “ 他 ”(他们)、 “ 它 ” (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 “ 这 ” ,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 的 ,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 “ 得 ” 。如: 12 / 20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即 “ 有何厌 ” ) 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 “ 之 ”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寡人之于国也) 3.(附)动词,作谓语。今译为:到、往。如: 吾欲之南海为学 理解虚词的原则: 1.一定要将每个虚词的最基本的用法和意义(上述的)牢牢13 / 20 记住。 2.上述 18 个重要的虚词都有很多用法和意义,如何准确进行翻译是难点。因此,一定要结合对所在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来理解。词在句子中。 3.在阅读古文时,很有可能遇到不常用的、甚至没见过的词义。(既包括虚词,也包括实词。)因此,有一个灵活的头脑是很重要的,当然,灵活来源于对语境的把握。一定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词在篇章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5 分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7 题。 李若水字清卿 ,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眼举哀。若水言: “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 章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 : “ 必使李侍郎无恙。 ” 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 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 若水叹曰: “ 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 其仆亦来慰解,曰: “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14 / 20 若水叱之曰: “ 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 “ 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皿血骂愈切 ,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 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 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跻:超级升官。 扈从:随从护驾。 粘罕:全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 皿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 “ 以 ” 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俅以幸臣跻显位 得全首领以没 扈从以行 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 和 相同, 和 相同。 B. 和 相同, 和 不同。 c. 和 不同, 和 相同。 D. 和 不同, 和 不同。 15 / 20 3.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 以下 4 5 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 其罪当与童贯等 帝殊有难色 A. 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 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 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 一样 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 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5. 汝归勿遽言 奈并累若属何() A. 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 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 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 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16 / 20 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B. c.D.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 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试题答案】 第 1 题:(答案 B) 解题思路: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阅读文言文,应当有整体意识。读完17 / 20 全文可知,这段文言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李若永:一是他的籍贯、官职;一是高俅死后他不顾列代朝制,劝阻皇帝按 “ 幸臣躐跻显位,败坏 军政 ” 的罪责论名分;一是在强敌金人面前不顾生死,大义凛然的胆识。这样,为解答以下几题就打下了基础。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意,能力层级是 B 级。除了 A 中的 “ 靖 ” 字作 “ 平息 ” 义解释课本没学过,其他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都学习过。但只要将 “ 非所以靖公议也 ” 的前后文字认真读一遍, “ 靖 ” 作 “ 平息 ” 讲是能够确定的。 c 和 D 项中的 “ 觐 ” 字和 “ 职 ” 字在谭嗣同和出师表中分别出现过,作 “ 拜见 ” 和 “ 职分 ” 解释在文中是正确的。 “ 金人曳出 ” 中的 “ 曳 ” 字,中学课文也学过,作“ 拉 ” 或 “ 拽 ” 解释,这是容易判断的。即可断定正 确选项是 B。 第 2 题:(答案 c)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也是 B级。 句 “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 中的 “ 以 ” 字是介词,有 “ 凭借 ” 的意思。 句 “ 得全首领以没 ” 中的 “ 以 ” 字是连词,相当 “ 而 ” 的用法。 句 “ 扈从以行 ” 中的 “ 以 ” 作连词用,也相当 “ 而 ” 字的用法,连接状语 “ 扈从 ” 和中心词18 / 20 “ 行 ” 。 句 “ 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 中的 “ 以 ” 字是介词,是 “ 用 ” 的意思。由于选项的设置是将 和 作比较, 和 作比较,可断定 和 是相同的,据此排除 B、 D 两项。 两句中的 “ 以 ” 字虽然用法相同,都是介 词,但意义不一样,即可排除 A 项。 第 3 题:(答案 B)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和 16 题一样,也是实词在文中的意思。但区别是: 16 题是单音词, 18 题是复音词。考查的能力层级为 B级。 A 项中的 “ 故事 ” 是古今义实词,高中课文六国论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中的 “ 故事 ” 意思与它的意思一样,都当 “ 先例 ” 的含意。 c、 D 两项容易,不难排除。只有 B 项 “ 全首领 ” 有一定的干扰,如果不加分析,讲成 “ 保持高位 ” 似乎还可以。但只要细读全文,可以发现李若水是在向皇上劝谏,说高俅 “ 其罪当与童贯等 ” ,意思是对他的判罪应当和童贯一样 。稍有知识的考生知道,童贯是北宋的宦官,徽宗时与蔡京互相勾结,钦宗时被处死。由此可见, “ 全首领 ”是说他保全头没有被杀。其实 “ 全首领 ” 的用法与五人墓碑记中的 “ 保其首领 ” 的意思一样。 第 4 题:(答案 D) 解题思路: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