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基于CPLD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电路的设计.pdf_第1页
期刊论文基于CPLD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电路的设计.pdf_第2页
期刊论文基于CPLD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电路的设计.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EM l C0NDUCT0R 0PTOELECTRON1 CS Vo1 29 No 1 Fe b 2 0 08 基 于 C P L D的红外焦 平面阵列驱动 电路的设计 殷建 军,丁瑞军 ( 中国科学 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上海 2 0 0 0 8 3 ) 摘 要 : 红外 焦平 面阵列是新 型 的红外探 测 器 , 为 了使 其 达到 理 想 的工 作状 态, 需要 提 供 时 钟驱动脉冲和偏置电压。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重写 E E P RO M 等方式来改写驱动脉冲信号。设计 了 一 种使 用 C P D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时钟驱动电路, 其电路结构 简单 , 具有较强的器件驱动能力, 可实现 C MO S T DI 2 8 8 4红 外 焦平 面阵 列和 其他 超 长线 列 焦平 面阵 列 的驱动 , 提供 可调 偏 置 电 压 , 为红 外焦平 面 阵列的性 能调试提 供方便 。 关键词 : 线列红外焦平面阵列 ; 驱动电路 ;可编程逻辑器件 中图分类号 :TN 2 l 6 文献标 识码 :A文章编号 :i 0 0 1 5 8 6 8 ( 2 0 0 8 ) 0 1 0 1 2 0 0 3 Pr o g r a ma b l e Dr i v e Ci r c u i t f o r I RFPA Ba s e d o n CPLD YI N J i a n u n ,D I NG R u i j u n ( S ha n g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n ol o g y Phy s i c s,Ch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c e s ,Sh a ng ha i 2 00 08 3,CHN) Ab s t r a c t : I n f r a r e d f o c a l p l a n e a r r a y ( I RFP A)i s a n e w t y p e o f i n f r a r e d i ma g i n g d e v i c e To a c hi e v e b e t t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I RFPA s ho ul d be a p pl i e d wi t h b i a s v ol t a g e o ut p ut s a n d c l o c k wo r k pul s e s The t r a di t i o na l wa y f o r de s i g ni ng dr i v i n g c i r c u i t i s t o r e wr i t e t he EEPROM A ne w de s i gn o f dr i v i n g c i r c ui t wi t h CPI D i s p r e s e nt e d i n t h i s pa pe r Th e a dv a n t a ge s o f t he c i r c ui t i n c l u d e s s ma l l s i z e ,h i g h f l e x i b i l i t y ,a d j u s t a b l e b i a s v o l t a g e o u t p u t s a n d S O o n T h e s e g i v e c o n vi n i e n c e s f or FPA t e s t i n g a l l t h e d e v i c e s Ke y wo r d s : i n f r a r e d f o c a l p l a n e a r r a y ( I RFP A) ;d r i v i n g c i r c u i t ;CP LD 1 引言 随着 大 规 模 集 成 电 路 和 微 电 子 机 械 加 工 ( ME MS ) 技 术 的发展 , 红 外 探 测器 技 术 取得 了惊 人 的进 展 。它 在现 代各 系统 中的应 用 也越 来 越 广 泛 。 新一代的红外焦平面阵列( I RF P A) , 由红外探测器 阵列 和读 出电路 ( ROI C) 两部 分组 成 , 因而 同时具 有 红外辐射探测和信 号渎出及处理能力 。采用混成结 构 , 通 过铟柱 技 术将 探 测器 和读 出电路 互 连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后 , C M( ) S工 艺 不 断 成 熟 、 完 善 和 发 展 , 晶体管结 构 尺寸越来 越小 , 目前 已发展 到深 亚微 米水 平 。基 于 CMO S的读 出 电路 正 越来 越 受 到 人 们的重 视 , 用 C M( ) S技术设 计 的读 出 电路 已实 现 了 低噪声 、 高成品和高密度。C MO S TD I 2 8 8 4信号 收稿 日期 : 2 0 0 7 一O _1 1 8 读 出电 路 是 近 年 来 发 展 较 快 的 一 种 应 用 于 T D I Hg C d Te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信号读 出电路。 为焦平面阵列提供多路时钟驱动脉冲和工作 电 源 、 偏 置 电压的外 围红外 焦 平 面探 测 器 驱 动 电路 对 红外焦平面阵列的输 出信号影响较大 , 对提高输 出 信号的信噪比和调节探测器的工作状态起 了非常重 要 的作 用 。本文 针对上 海技术 物理 研究所 研制 的 中 波 C MOS TD I 2 8 8 4红外焦 平 面 阵列读 出电路 的 时序设计驱动电路时序和偏置电压 、 工作 电源 , 同时 也考虑了电路的通用性 , 在不更改硬件 电路的前提 下使该驱动电路能提供 C MOS 2 5 6 1和2 0 0 01 超长线列红外焦平面阵列读 出电路的驱动电路时序 和偏置 电压 , 为红外 焦 平 面 电路 的性 能调 试 提 供方 便 。 维普资讯 半导体光电) ) 2 o 0 8年 2月第 2 9 卷第 1 期 殷 建军 等 : 基 于 C P L D的红外焦平 面阵列驱动 电路的设计 2 C MO S T D I 信号读出电路工作原理 具有时间延迟积分功能的红外焦平面从结构上 看 是一 个两 维 面阵 , 然 而从 功 能 上 说 它 又 相 当 于 一 个焦平面线列 , 因此 , 它是一个介于面阵和线列的产 品。它的列数相 当于线列的像元 素, 它 的行数为时 间延迟 积分 级 数 。对 于一 个 积 分级 数 为 N 的 TD I 焦平面, 在相同的积分周期的情况下 , 输 出信号幅度 比一般 的焦 平面线 列扩大 了 N 倍 , 而噪声 只增 加 N倍 , 因此, 信噪比可以提高 N倍 。其原理如图 1 。 一: 惹 积 分 用 搏 I i I 第3 个 i 上 秘分周期 j J : 图 1 T D I 读出电路原理 图 D1 、 D 2 、 D 3 、 D 4是 探 测 器 阵列 中 的一列 , r为 积 分 周期 , 其 值 等 于探 测 器 的 中 心 距 除 以 扫 描 速 率 。 扫描方 向如 图所示 , 则 目标 图像依次扫过这 四个探 测 器 。图 1 ( a ) 是 同一 目标 图像 在 不 同 的积 分 时 刻 所 在 的位置 , D1 最 先得 到 目标 图像 , D 4最 后得 到 。 当 目标图像扫过一列探测器的每一个单元时, 各探测器将产生相应 的电荷信号 , 其中包含噪声 , 时 间延迟积分 的功能是将这些电荷信号叠加起来 。 图 1 ( b ) 是 完 成 这 一 功 能 的 示 意 图 。首先 将 探 测 器产 生 的 电荷 进 行 积 分 , 然 后 经 过 一 定 时 间 的 延 迟 , 与其他探测器产生 的电荷相加 , 这样, 在输出端 得 到 的是 四个探 测器 对 同一 目标 图像 而产 生 的 电荷 的总 和 。 红外探测器一般工作在负偏压情况下 , 这时无 光 照情 况下 的 动态 电 阻 R 大 , 探 测 器 的 R。 A 较 高 , 探测器与读 出 电路耦合 有较好 的线性 度和注入 效 率 。同时 , 反偏状态下还能缩短载流子的渡越时间, 减小二极管 电容, 提高响应速度。通 常探测器工作 在反偏 电压十毫伏至几 百毫伏之 间。偏置电压精度 要 求在 5 mV左 右 。 3 驱 动 电路 设计 采用常规的小规模分立元件所设计的驱动电路 体积功耗大, 时序调整缺乏灵活性 , 不利于红外焦平 面阵列的研制阶段的调试 。本 电路通过使用可编程 逻辑器件可 以同时生成多路信号 , 可以灵活地修改 逻辑电路时序 , 调整积分时间、 工作频率等探测器参 数 , 使用电压调节器方便地改变探测器偏置 电压以 利于对探测器性能的测试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输出 脉冲电平为 3 3 V, 探 测器工作脉 冲电平 为 5 0 V, 需要对脉冲电平进行转换 。同时该 电路有较强的器 件驱动能力 , 也可以使用 于其他大规模超长线列探 测 器 的驱 动 。 ( a ) 驱动电路原理框图 ( h ) 外围电路 图 2 驱动电路和外 围电路原理框 图 3 1 时序 电路设计 本文使用硬件编程语言 , 使用基 于 X i l i n x可编 程 逻 辑器 件 X C 9 5 1 4 4 XL T Q1 0 0 , 在 I S E 6 2环 境下 开发的。该时序逻辑采用常用的 8位计数器对输入 基准时钟脉冲计数 , 由于采用高频的基准时钟脉冲, 对该电路有较高的产生竞争 冒险即毛刺可能。 本 电路采 用在 逻辑 设计 时主 要考 虑如 何消 除 当 读 出电路高频工作 时引入的 同步、 异步时序 冒险竞 争 。常用的增加冗余项的方法无法消除计数器所产 生的毛刺 , 延迟法对延迟小 的线路增加毛刺宽度达 到消除毛刺的效果 , 但是对 于负载和温度的变化会 导致毛刺的重新产生。本文从硬件描述语 言人手, 找 出毛刺产 生 的根 本 原 因 , 通 过语 言 设 计 产生 满 足 要求的功能模块 , 使用带使能端的 D触发器代替原 来的触发器, 把计数器最 后的输 出接到触发器 的使 能端 , 使用统一 的计数 时钟 , 由于毛刺本 身是尖脉 冲, 不能满足数据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避免了产 生 的毛刺对 Q的输 出影响。可编程逻辑器件本身 采用专门的时钟线 , 通过寄存器对外输 出时钟脉冲, 避 免 了毛 刺 的产生 。 具体设计一个计数器 , 当有 同步信号时对其清 零 , 并 同时开 始计 数 , 根 据 给定 时 间和系统 时钟 周期 设定计数器的模数, 经过给定的时间后输出高电平 , 满足宽度后再置低 。实际要求检测时间大约 1 S , 脉 冲宽度保持在 2 0 ms 左右 计数器的输 出接 D触发 器的使能端。同步信号输入后 , 清零并开始计数, 若 不再 出现 同步 脉 冲 , 经 1 6 5个 时 钟 周 期 后 ,RC O 端输 出一个高电平, 使触发器 的 Q输 出高电平 , 再 l 21 田 困 维普资讯 S EM I C0NDUCT0R 0PT0ELECTR0NI CS V0 1 29 No 1 F e b 2 0 08 过 1 6 3 2个时钟周期后使 A, B, C, D接组合门电 路输出低电平 , 接到 D触发器 的计数器预制端 , 使 Q 输 出为零 。这样 就实现 经一定 延时 后 的一 定宽度 的脉 冲。 图 3 毛刺消除结构 3 2外 围电路设计 本文使用的探测器驱动脉冲电平需要 5 0 V, 而可编程逻辑器件输出脉冲电平为 3 3 V, 低脉冲 电平会影响探测器输 出, 因此需要经过脉 冲电平转 换 。采用缓冲器作为电平转换用 , 输 出为高阻。图 4为脉冲电平转换原理框图。采用上拉器件对将提 供 探测 器偏 置 电 压 和 栅 电压 由偏 置 电路 产 生 , 图 5 所 示 为可 调 偏 置 电路 原 理 图 。通 过 精 密 电 压 源提供 标准 参考 电压 , 经分 压 后 输 出所 需 偏 置 电 压 电压 可调范 围 、 厂 、 、 厂 。 为 0 0 3 V。 。 图 4 驱动脉冲 电平转换框图 图 5 可调偏置电压源电路原理图 4 实验结果 图 6为 I S E 6 2模拟产生 的 TD I工作脉 冲时 序。在将程序下载后 , 实际检测各脉冲信号满足时 序 关 系 。 图 6 驱动脉冲时序 使 用 S y p l i f y综 合 设 计 后 , 得 到 输 入 时 钟 CLKI N 一2 0 M 到 输 出管 脚延 时 , 如 表 1 。 表 1 输入时钟到输出管脚 延时 管脚 延时 n s STARTXA 8 9 0 0 STARTYA 8 9 0 0 CPXA 5 5 0 0 CPYA 5 5 0 0 输 出偏 置 电压 0 1 V 可调 , 精 度 2 mV。 该设计 使用 S y n p l i f y 6 2 综 合后 , 完全 实现功 能 的设计 使用 芯片 的宏单 元数 为 4 4个 , 寄存 器 4 1 个 , 功能块使用 6 4个。对可编程逻辑器件使用率降到 了比较 低 的水平 。 5 结论 本 文设计 了一种 C MOS T DI 4 2 8 8红外 探 测 器的驱动电路, 该 电路由时序电路和外围电路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