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7_第1页
xx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7_第2页
xx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7_第3页
xx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7_第4页
xx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XX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7 诗三首复习资料: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饮酒 一、拓展阅读: 泰戈尔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正像所有的爱情悲剧一样,彼此深爱着对方,但却不能长相厮守。这是一种惘怅,伤心,凄凉的意境。人世间最悲哀之事莫过于此。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另外一首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1.诵读: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 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说说诗文大意: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星, 2 / 15 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星。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 一扎一扎地穿梭织布。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 相思的眼泪零落成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 相隔的距离又能有多远? 隔一条清清的银河, 只能含情注视脉脉无语。 3.诗歌浅析: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 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 思路结构(板书) 牛郎织女两星相隔 神话织女相思基调哀怨 分离之痛情景交融 3 / 15 现实相爱受制 人间男女不能欢聚 (视教学时间可选讲下述内容) 4.探究性学习: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 ” ,写出了遥远; “ 牵牛星 ” , 俗称扁担星,在银河南岸;这是从织女星的角度看的。 “ 河汉 ” ,银河; “ 河汉女 ” ,织女星,在银河的北岸,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由两颗星隔银河相对的天相,先用 “ 迢迢 ” 二字将牵牛星推远,以下就织女星写出许多情致。这是从远景写起的。 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秋夜星空寥阔明净,对幽闺思妇来说,最容易触动她们的别绪离愁,把她们引入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而银河两旁的牛女双星的方位和有关双星的故事传说,更使得眼前景物和离人的现实心情很自然的结合起来,丰富了这一梦幻世界的内容,也给诗作渲染上了一层凄丽的悲剧色彩。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是一首思妇词,所以就从女方着笔。诗意是:织女星摆动着她一双细嫩柔长的手,札札地一刻不停地穿引着织布机上的梭子。景象由远渐近,并由此而生情。织女是织神,在神话传说中,天上绮丽的云霞,都是她手指下精巧的成品,可4 / 15 见人们对于她一双纤手有着如何美妙的幻想,而诗人通过想象把她形象化的表现了出来,并且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富有诗意。那诗意的美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是一层转折。为什么她在终日“ 札札机杼 ” 声中却织 “ 不成章 ” , “ 泣涕如雨 ” 呢?下面一句回 答了这个问题。情感的相思与现实的阻隔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那银河又清又浅,相距也不很远,可就是不能相会。怎么理解 “ 相去复几许? ” 到底 “ 相去 ” 远不远?“ 河汉清且浅 ” ,空间距离上理应相去不远;然而情感的相思却又因无法传递显得非常邈远,因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盈盈 ” 是水清且浅的样子; “ 脉脉 ” ,写含情相视的样子;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揭示出现实与相思的尖锐矛盾。景情并生,哀怨而动人。这是最后两句,水到渠成地鲜明地提示出矛盾,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 脉不得语。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 盈盈 ” 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 “ 盈盈 不是形容水,它和下句的 “ 脉脉 ” 都是形容织女。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5 / 15 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 “ 盈盈一水间 ” 的意思。 “ 脉脉不得语 ” 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句诗用了 “ 盈盈 ”“ 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 佳句。 二、诗歌知识链接: 1、五言诗古诗的兴起 西汉至东汉 400 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 “ 古诗 ” 、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 ,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 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 “ 居文词之要 ”( 钟嵘诗品 ),成为最盛行6 / 15 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 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 古诗 ” 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 “ 古诗 ” 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 ,产生了近体诗 ,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 “ 五言古诗 ” 或 “ 五古 ” 。 离骚 汉赋 杂言四六文(骈体文)汉末、魏、晋诗歌 长于抒情长于抒情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文人创作文人有意识向 诗经 汉乐府民歌学习,创作 四言五言五言抒情诗,五言 长于叙事长于叙事诗走向成熟 ,同 民间文学时出现七言诗。 汉魏晋诗的主要诗人和作品: 汉末文人诗最成熟的五言诗作品古诗十九首 7 / 15 曹操短歌行龟虽寿(旧题乐府) 曹丕燕歌行(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曹植白马篇。 建安七子:嵇康赠秀才入军 西晋的正式诗人:左思咏史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饮酒归园田居系列 东晋末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 汉魏晋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2、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 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清代沈德潜说:“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 ,或显言 ,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说诗 语)近代梁启超根据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 “ 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 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 ” ,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帝年间 ,约公元 2 世纪的作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取得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 团垄断仕路,8 / 15 上层士流结党标榜,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 “ 游子 ” 的乡愁和 “ 思妇 ” 的闺怨。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和离别相思之情,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喟。这些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 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身逢乱世的中下层文人在仕途碰壁后对短促而苦难的人生的深刻思索,在对现世人生的怀疑和否定的同时,也标示着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蕴含着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不满。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大抵属于中下层文士,熟悉本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诗歌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 “ 古诗 ” 中得到广泛运用。有的作品还在题材、语言、意境等方面 ,表现出诗经的影响。如 “ 迢迢牵牛星 ” ,写织女星 “ 终日不成章 ,泣涕9 / 15 零如雨 ”, 发展了诗经 大东 “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 的想象 ;“ 明月皎夜光 ” 中 “ 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 的比兴 ,提炼大东 “ 维南有箕 ,不可以簸扬 ” 等语而成 ;“ 东城高 且长 ” 中 “ 晨风怀苦心 ,蟋蟀伤局促 ” 的感慨,更直接引用诗经作品。而 “ 涉江采芙蓉 ” 则显然受到楚辞 九歌的影响和启发。但 “ 古诗 ” 与乐府民歌的关系最为密切,其间并无鸿沟。 “ 古诗 ” 形式原是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许多作品留有乐府四句一解的痕迹。有的 “ 古诗 ” 作品本属乐府歌辞,如 “ 生年不满百 ” 来自乐府西门行古辞。不少 “ 古诗 ” 作品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如 “ 行行重行行 ” 回环复沓,排比重叠; “ 青青陵上柏 ” 晓喻通俗; “ 迢迢牵牛星 ” 以民间传说为题材; “ 客从远方来 ” 用双关隐语表相思; “ 冉冉孤生竹 ” 、 “ 凛凛岁 云暮 ” 等抒情诗都采取叙事方式倾诉衷情,运用比兴手法渲染烘托,使作品增强了民歌情趣。但 “ 古诗 ” 的形式、技巧较之乐府民歌更为细致工整。 刘勰概括 “ 古诗 ” 的艺术特色是, “ 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 。以古诗十九首而言 ,它把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富于形象的比兴手法 ,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 ,融合一炉 ,形成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其中的游子诗多属感兴之作,寓有哲理,意蕴深长,耐人寻味;而思妇诗意在动人,所以形象鲜明,感10 / 15 情含蓄。前一类如 “ 青青陵上柏 ” ,它以 “ 陵上柏 ” 、 “ 涧中石 ” 起兴, 而后如同闲话,却有层次,有对比,在描写小民适意娱乐和王侯穷奢极侈的情景中自然流露褒贬,结语“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 稍加点破,引人思索。 “ 明月皎夜光 ” 则以悲秋起兴,铺排秋夜明月繁星及时节物候变化,渲染炎凉气氛,然后直截指责朋友不相提携,结语点破不讲交情, “ 虚名复何益 ” ,借以警世。后一类如 “ 行行重行行 ” 通篇倾诉别离相思之苦,似乎脱口而出,信口絮叨,实则从追叙远别到强作自慰,随感情发展,波澜起伏,结构精致,衔接自然,而以直白为主 ,穿插比兴 ,语言精练,形象明快,确是 “ 古诗 ” 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他如 “ 冉冉孤生竹 ” 、 “ 凛凛岁云暮 ” 等篇也都具有同样的艺术特点。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它为 “ 五言之冠冕 ” ,钟嵘称它 “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学习、摹拟、继承发展 “ 古诗 ” 手法、风格的诗歌创作,始终不绝如缕,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 3、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11 / 15 武 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其它备课资料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注释】 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轮鞅 (y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 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 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霰( xi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12 / 15 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 ,此语真不虚。人生似 幻化,终当归空无 。 【注释】 去:离开。 浪莽:联绵词,广大貌。 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 “ 偶尔有一次 ” 。 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 丘垄:坟墓。 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焉:何。如:往。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 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 ,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 ,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 策:策杖,拄杖。 遇:焦本作 “ 可 ” 。 漉:过滤。滤掉酒糟。 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13 / 15 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 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是 “ 何陋之有 ” ?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 “ 浩浩 落落 ” 的精神世界。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 “ 大济于苍生 ” 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