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XX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导练文言翻译复习教案 m 第 6 课时 文言翻译 典例导练 【解析】 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 项, “ 苦 ” 应为意动用法, “ 以 为苦 ” 。 B项, “ 纵 ” 的意思是 “ 放 ” 。 D 项, “ 抵 ” 的意思是 “ 到达 ” 。 第 6 课时 典例导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解析】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 “ 其 ” ,都是代词,他的。 B 项 “ 以 ” ,介词,凭;连词,表顺承。 c 项 “ 之 ” , 都是代词,他。 D项 “ 且 ” ,都是副词,将要,几近。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 “ 足智多谋 ”的一组是( 3 分)( )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乃改行,投身军营 2 / 26 罗曰: “ 围久师怠,贼必遁。 ”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 B c D 【解析】 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交代了罗提督所做的事情,不能表现其足智多谋。 说明罗提督改邪归正。 表现罗提督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均不符合题意。做这 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是否是写的这个人; 能不能体现该种精神,如不能,即可排除。做题时,可用排除法,先找出最不能体现该精神的一句,即可排除两项,然后再找出剩余两项的区别,进行分析,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 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解析】 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3 / 26 能力。 D 项, “ 罗提督功成名就后 ” 错误,原文 “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 ” 并没有功成名就的说法。 “ 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 属无中生有。该题常见的设错角度有如下三个: 不是这个人做的事说成是他做的; 不是这一时间做的说成是这一时间做的; 不是在这个官位上做的说成是在这个官位上做的。 5断句和翻译。 ( 10 分) ( 1)用 “/”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 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3 分) 译文: _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3 分) 译文: _ ( 1)【答案】罗既官游击 /乃遣人访其妻 /以重金赎还 /为夫妇如初 /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此事不足训 /然以视少共艰苦 /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 /其厚薄之区 /殆不可以道里计 /天生豪杰 /磊磊落落 /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这段话是对罗提督的评价,4 / 26 以议论为主,所以找出一些虚词和固定短语,就容易断句了。如: “ 乃、然、其、安 ” 这几个虚词应在句首, “ 以重金赎还 ” 是固定结构。 ( 2)【答案】 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 (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句中要注意 “ 募 ”“ 匿 ” 等词的翻译。 句中要注意“ 历 ”“ 其事 ”“ 洵 ” 等词的翻译。 【参考译文】 东乡人罗提督的作战功劳,在圣武记中记录得详细。他的智慧和能力也可以隐藏起来,并不仅仅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部队进入南山,搜查残余的叛贼。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每天清晨一定要用火枪吓唬它们。罗提督问其中的原因,让村民捕捉一只猴子,剃掉了它身上的毛,画它的脸成为大眼等各 种各样丑怪的模样。第二天等猴子们来到后,放那只猴子离开,猴子们都很恐惧逃跑。以后再也不来了。 罗提督做官担任夔州游击大将军,夔关紧邻峡谷,山中水流迅速很急,一泻千里,盐枭到了这里鸣金叫喊,越过夔关,船上都安装了炮械,两边系着长长的竹,弯如弓箭。别的船追来,砍断系的绳子发射,船一定会翻,人们不敢触犯他们。 5 / 26 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等船经过时,靠在船边锯船的舵,到达夔关恰巧锯断,船不能前行,碰上礁石船被撞坏,就把那些盐枭全都抓住。 罗提督年轻时行为恶劣, 多次偷窃,县令抓住了他,用杖刑将他打死,把他丢弃在野地里。他半夜苏醒过来,爬到一位老妇人家里,老人救济他。于是改过自新,投奔军营,骁勇善战超过同辈。正当赵金龙发动叛乱,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公坤前往平乱。叛贼已经困顿,将要被擒住。这时宣宗让皇室禧恩尚书前来督军,还未到,其他人都商议等禧恩到来,罗提督说: “ 围困叛军时间久了,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 ” 于是违背众人建议,打了一仗,把叛军几乎全部歼灭。 罗提督常常对别人说起自己平生做贼的事情,从不隐讳,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 的男人。改过自新后,才娶妻子,突然得了奇怪的病,用了各种药方都没有治愈,一个道人来到他家说: “ 有个药方可以救你,只是需要三十千钱才能配药。 ” 罗提督自己考虑家里贫穷,哪里有三十千钱,告诉他的妻子说: “ 我有病,将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了你,得到钱买药,我们两个都能活下来。 ” 妻子哭着答应了,病果然好了。 罗提督做了夔州游击将军后,于是派人寻找他的妻子,6 / 26 用重金把她赎回,像当初一样做夫妻,报答她卖身救丈夫的大义。这件事不值得作为典范,然而拿他和那些年轻时共患难,富贵后讨厌抛弃他们妻子的人相比,谁的品行高 谁的品行低,大概不可以用道学来衡量。天生豪杰,襟怀坦荡,怎么能用道学家之规范来拘束他呢? 2XX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9分)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 刘 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 “ 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 ”张释之进曰: “ 使其中有可欲,虽锢 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 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 “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 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7 / 26 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 ,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埠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 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 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 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8 / 26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解析】 D 顾:反 而,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在平时的复习中积累,还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推断。 7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3分)( )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A.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B.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以北山石为椁 c. 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D.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9 / 26 【解析】 B 本题题干要求选择符合 “ 薄葬 ” 与 “ 厚葬 ”的两项。 A.第一句是用棺椁进行丧葬的历史,第二句是 “ 厚葬 ” 。 c.两句均属于 “ 厚葬 ” 。 D.第一句是 “ 薄葬 ” ,第二句是 “ 厚葬 ” 与 “ 薄葬 ” 的后果。只有 B 项符合要求。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筛选信息,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明确筛选的范围;其次要根据要求,仔细比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 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解析】 A 张释之向文帝进言的目的,并不是说 “ 厚葬 ”10 / 26 容易被发掘,而是讲明厚葬的危 害 劳民伤财,让人们产生怨气,造成国家的不安定。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是文言文阅读中能力层次最高的一项,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着眼于 “ 推论 ” 和 “ 概括 ” 。 9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4 分) 译文: _ (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3 分) 译文: _ (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3 分) 译文: _ 【答案】( 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 (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 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11 / 26 (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解析】( 1)句注意 “ 厚衣 ”“ 封 ”“ 树 ”“ 以 ” 等词语 , 以 及 介 词 结 构 后 置 等 句 式 。( 2 )句注意“ 亡 ”“ 凿 ”“ 藏 ” 等词语。( 3)句注意 “ 以 ”“ 安神 ”“ 则 ” 等词语。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层级为B 级。高考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实词、虚词),以及重要文言句式。同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留、换、补、删、调、变。 【参考译文】 我 听说贤圣的君主,广泛地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 唉!用北山石头做椁,哪里能动得了它? ” 张释之进言道:“ 如果里面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伤的? ” 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亡,所以释之的话,是为无穷的未来作打算。孝文帝感悟,便实行薄葬,不建山坟。 易说: “ 古代下葬,用薪覆盖,藏在原野中,不做坟堆,不种树,后世圣人改变这种习惯用棺椁。 ” 制作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 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品微薄。文、武、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12 / 26 的打算。到吴王阖闾,违背礼节厚葬,十多年后,越人挖开了他的墓。秦始皇帝葬在骊山的阿房,下面铸塞三泉,上面加建山坟,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水银做成江海,黄金做成凫雁。天下人深受其劳役之苦而造反,骊山的建造未完,而周章的百万军队已兵临其下了。项籍烧了他的宫室建筑,到那儿的人都去挖掘。以后牧童丢了羊,羊进入始皇陵的洞穴,牧童举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葬椁。 从古到今,丧葬没有比始皇 更盛大的,几年之间,外遭项籍之灾,内受牧童之祸,不是很可悲吗?所以德行越笃厚的人埋葬越微薄,智慧越深的人埋葬越简约。没有德智的,葬得越厚,坟冢越高,宫庙越华丽,被挖掘得越快。由此看来,明暗的征验,丧葬的吉凶,显而易见了。 陛下即位,亲身从事节俭,开始建第一个陵,形制约小,天下没人不称赞贤明。到迁徙昌陵,把低处填高,积土成山,打开百姓的坟墓,总共数以万计,修建城邑,时间紧迫,耗资一亿多钱。死者怀恨于地下,活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动了阴阳,又加上饥馑,死去和流 陛下非常仁慈笃厚,聪明通达盖世,应弘扬汉 家美德,发扬刘氏善行,光大五帝、三王,但却和暴秦乱世的君主竞争奢侈,攀比坟墓,违背贤智者的意愿,失去万世的安宁,我私下替陛下感到羞愧。孝文皇帝削坟薄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效仿;秦始皇增山厚葬,因奢侈产生忧患,足以为13 / 26 借鉴。最初陵墓的规模,应听从公卿大臣的意见,来使百姓安定。 点拨提升 一、文言文翻译的四个步骤 (一)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二)切。将文言文句以 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三)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 “ 信 ”“ 达 ”“ 雅 ” 的标准去要求它。 (四)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 “ 三清 ”“ 三不 ” 。 “ 三清 ” 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 三不 ” 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二、文言文翻译需关注的六个采分点 (一)句子大意。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二)关键实词。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三)重要虚词。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 18 个虚词,也14 / 26 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 (四)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五)固定结构。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 习惯句式 ” 。 (六)特殊句式。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 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易错提示 文言文翻译的十点失误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释古义。 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 1)是女子不好 得更求好女。 15 / 26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 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这两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1)中的 “ 好 ” 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 “ 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 。( 2)中的 “ 让 ” 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 “ 辞让、谦让 ” 之意,又可表 “ 责备 ” 之意,而现在只用于 “ 辞让、谦让 ” 的意 思。译句中的 “ 辞让 ”应改为 “ 责备 ” 。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 “ 以 ” 译出来,应当译成 “ 因为 ” ,也没有把“ 拜 ” 译出来,应当译成 “ 任命 ” 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 “ 爱 ” 译成 “ 爱惜 ” 不当, “ 爱 ” 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 “ 吝啬 ” 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6 / 26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 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 “ 也 ” 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 也 ” 是句中的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 译 。 比 如 表 示 判 断 的 “ 者 ” 和 “ 也 ” 或 “ 者也 ”“ 者 也 ” ,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 “ 是 ” 。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 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例如:臣语(之)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例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译句中在数词 “ 三 ” 后加上量词 “ 次 ” 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17 / 26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 “ 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 ” 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 例如: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译成:孔子说: “ 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 译句把 “ 时 ” 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 “ 复习 ” 前加上 “ 按时 ” 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 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新题精练 一、文言语段断句并翻译 18 / 26 1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为现代文。( 5 分) 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 _闻 _而 _浅 _识 _者 _固 _文 _之 _陋 _也 _然 _而 _世 _有 _言 _义 _理 _之 _过 _者 _其 _辞 _芜 _杂 _俚 _近 _如 _语 _录 _而 _不 _文 _为 _考 _证 _之 _过 _者 _至 _繁 _碎 _缴 _绕 _而 _语 _不 _可 _了 _当 _以 _为 _文 _之 _至 _美 _而 _反 _以 _为 _病 _者 _何 _哉 _其 _故 _由 _于 _自 _喜 _之 _太 _过 _而 _智 _昧 _于 _所 _当 _择 _也。 译文: _ 【答案】寡闻而浅识者 /固文之陋也 /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其辞芜杂俚近 /如语录而不文 /为考证之过者 /至繁碎缴绕 /而语不可了当 /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 /何哉 /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 /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参考译文】 现今学问渊博记忆力强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他们的)文章本来就精深;孤陋寡闻并且学识疏浅的人,(他们的)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却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并且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分,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上面智性 变得愚钝糊涂了。 19 / 26 2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为现代文。( 5 分)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 _之 _讽 _谕 _诗 _兼 _济 _之 _志 _也 _谓 _之 _闲 _适 _诗 _独 _善 _之 _义 _也 _故 _览 _仆 _诗 _者 _知 _仆 _之 _道 _焉 _其 _余 _杂 _律 _诗 _或 _诱 _于 _一 _时 _一 _物 _发 _于 _一笑 _一 _吟 _率 _然 _成 _章 _非 _平 _生 _所 _尚 _者 _但 _以 _亲 _朋 _合 _散 _之际 _取 _其 _释 _恨 _佐 _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取材于白居易与 元九书) 译文: _ 【答案】谓之讽谕诗 /兼济之志也 /谓之闲适诗 /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者 知仆之道焉 /其余杂律诗 /或诱于一时一物 /发于一笑一吟 /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者 /但以亲朋合散之际 /取其释恨佐欢。 【参考译文】 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 想。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我的杂律诗,有的是为一时一物所引起来的,有的是为一笑一吟所激发出来的,都是随20 / 26 意成章,并不是我平生所重视的,只是在亲戚朋友聚合离散之间,用它排除离别之苦,增加聚会的欢乐的。现在选编之时,未能删去。将来有人替我编辑这些诗文,把它们略去就可以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2 分)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 “ 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 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 熊率且比曰: “ 季梁在,何益? ” 斗伯比曰: “ 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 “ 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 公曰: “ 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 对曰: “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 博硕 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 洁粢丰21 / 26 盛 ,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 嘉粟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 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 ,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选自左传 桓公六年) 【注】 慝( t):恶念。 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五种伦理规范。 3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随人使少师董成 董:主持 B楚之羸,其诱我也羸:疲弱的样子 c今民馁而君逞欲逞:炫耀 D君姑修政修:治理 【解析】 c 逞:放任,放纵。 4下列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少师得其君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22 / 26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祝史矫举以祭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解析】 D A代词,他的 /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B.代词,他们(指百姓)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c.连词,表并列,并且 /连词,表转折,却; D.都是介词,表目的,用来,来。 5下面给文段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随张必 /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 /请羸师以张之。 B随张 /必弃小国 /小国离 /楚之利也 /少师侈 /请羸师以张之。 c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 /师以张之。 D随张 /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 /利也 /少师侈请羸 /师以张之。 【解析】 B 根据句末标志词 “ 也 ” 和名词(随、少师)作主语来判定。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楚武王准备攻打随国,假意派了薳章去随国谈判。作为外交礼节,随国也派少师来楚营谈判,楚武王采纳斗伯比的建议故意在少师面前示弱。 23 / 26 B在对待神、人的问题上,季梁更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君王应该致力于农事,发展生产,教化百姓。如此,百姓和睦,神灵也自然就会降福给他们。 c文章以 “ 季梁 ” 为中心,先借敌人之口道出季梁,又借少师的愚蠢来反衬,末尾又点出 “ 随侯惧而修政 ” 和“ 楚不敢伐 ” ,展现了季梁的沉毅、睿智。 D从文章来看,春秋时期,宗教神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不占主导地位,所以随侯在听了季梁的劝谏后,马上加强了政事。 【解析】 D “ 宗教神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不占主导地位 ”理解有误。从文章来看,随侯认为只要用很多好祭品来祭祀神,就能取信于神,得到神灵的佑护,这足见神灵思想在人们心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功能性运动饮料与装备组合销售市场效果评估报告
- 2025-2030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调研及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2030共享洗衣机消毒标准制定与卫生信任度构建分析报告
- 音乐产业未来趋势报告:2025年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科技驱动策略
- 2025年煤矿安全检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中的金融服务创新报告
- 2025年气候变化与应对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废物管理知识院感防控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 2025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高三励志课件
- 河南省人民医院2025年护士规范化培训招生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防消联勤课件
- 绿色交通系统无人驾驶车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国庆中秋节前安全教育
- 东北三省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考单元检测示范卷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 第1章)(含答案)
- 读书的力量课件
- 输电线路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