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 书 书 犐 犆犛 犔 ? ? ? ? ? ? ? ? ? ? ? 犌犅犜 ? ? ? 犐 狀 犳 狅 狉犿犪 狋 犻 狅 狀狋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犅 犻 狅犿犲 狋 狉 犻 犮 犌犲 狀 犲 狉 犪 犾狊 狆 犲 犮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犳 狅 狉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狉 犲 犮 狅 犵 狀 犻 狋 犻 狅 狀犱 犲 狏 犻 犮 犲 狊 ? ? ? ? ? ? ? ? ? ? ? ? ? ? ?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分类 要求 试验方法 质量评定程序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规范性附录) 测试卡 附录(规范性附录) 故障的分类与判据 犌犅犜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眼神智能科技有 限公司、山西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 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师范大学、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诺君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巴塔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 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春林、高健、王文峰、秦日臻、钟陈、冷霜、朱亚军、林冠辰、陈星、陈智勤、彭程、 宋方方、刘旭东、樊磊、宁静、赵先林、王升国、王美、刘金涛、王佳楠、崔新亮。 犌犅犜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指纹识别设备通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中指纹识别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中指纹识别设备的研制、生产和检验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低温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高温 环境试验 第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和导则:冲击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振动(正弦)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部分:按接收质量限()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第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 包装 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部分:通用要求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信息技术 词汇 第 部分: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可用性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电器附件 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信息技术设备 抗扰度 限值和测量方法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包装回收标志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部分:指纹细节点数据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部分:指纹型谱数据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部分:指纹图像数据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部分:指纹型骨架数据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术语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信息技术 公用生物特征识别交换格式框架 第部分:生物特征识别注册机构 操作规程 犌犅犜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 第部分: 规范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 )的符合性测试 第部 分:生物特征识别服务供方的测试断言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样本质量 第部分:指纹图像数据 信息技术 中定义的生物特征数据交换格式的符合性测试方 法 第部分:指纹细节点数据 信息技术 中定义的生物特征数据交换格式的符合性测试方 法 第部分:指纹图像数据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嵌入式 : 信息技术 对 中定义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的 符合性测试方法 第部分:指纹型骨架数据( : ) 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指纹识别设备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狉 犲 犮 狅 犵 狀 犻 狋 犻 狅 狀犱 犲 狏 犻 犮 犲 具备指纹采集、登记、存储、比对及结果输出等部分功能或者全部功能的装置。 注:通常指纹识别设备可按用途进行分类,每类设备包含不同的功能,如:采集设备、验证设备、辨识设备等。 指纹传感器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狊 犲 狀 狊 狅 狉 指纹识别设备上感知并获取指纹信息的器件。 设备分辨力 犱 犲 狏 犻 犮 犲狉 犲 狊 狅 犾 狏 犻 狀 犵狆 狅狑 犲 狉 指纹识别设备对测试卡上等间距黑白线对或凸凹线对的分辨能力。 注:设备分辨力包括水平方向分辨力和垂直方向分辨力。 注:设备分辨力用线宽或线间距表示,单位为;也可用单位距离内的线对数表示,单位为 。 指纹特征项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犳 犲 犪 狋 狌 狉 犲 从指纹样本中提取的,用于比对的数值或标记。 指纹模板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狋 犲犿狆 犾 犪 狋 犲 已存储的、用于比对的指纹特征项的集合。 指纹登记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犲 狀 狉 狅 犾 犿犲 狀 狋 根据登记策略,采集用户指纹图像,并创建和存储指纹模板数据记录。 指纹比对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犮 狅犿狆 犪 狉 犻 狊 狅 狀 估算、计算或者测量指纹特征项和指纹模板之间的相似度和相异度。 注:指纹比对方式包括指纹验证(比对)和指纹辨识(犖比对)两种方式。 犌犅犜 指纹搜索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狊 犲 犪 狉 犮 犺 将指纹特征项与多个指纹模板进行指纹比对,返回候选者列表或比对判定的过程。 指纹比对响应时间 犳 犻 狀 犵 犲 狉 狆 狉 犻 狀 狋犮 狅犿狆 犪 狉 犻 狀 犵狉 犲 狊 狆 狅 狀 狊 犲狋 犻 犿犲 从用户手指接触指纹传感器,到设备输出指纹比对结果为止所用的时间。 注:指纹比对响应时间按照比对方式分为指纹验证响应时间和指纹辨识响应时间。 呈现攻击 狆 狉 犲 狊 犲 狀 狋 犪 狋 犻 狅 狀犪 狋 狋 犪 犮 犽 以干涉指纹识别设备的操作为目的,呈现给指纹采集模块的一种攻击行为。 呈现攻击侦测 狆 狉 犲 狊 犲 狀 狋 犪 狋 犻 狅 狀犪 狋 狋 犪 犮 犽犱 犲 狋 犲 犮 狋 犻 狅 狀 对呈现攻击的自动侦测。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块( ) :错误接受率( ) :错误拒绝率( ) 分类 工作模式 依据工作模式,指纹识别设备可分为两类: ) 主动式指纹识别设备:在待机状态下,无需外部输入指令,仅按照预先设置状态,完成指纹采 集、登记和比对等操作,并输出结果; ) 被动式指纹识别设备:在待机状态下,等待外部输入指令,完成指纹采集、登记和比对等操作, 并输出结果。 指纹采集方式 依据指纹采集方式,指纹识别设备可分为按压式、刮擦式和滚动式等。 要求 外观和结构 外观 产品应结构完整、外观洁净,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表面涂镀层应均 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接口应有通用符号或中文 明确标识,且不易被擦除。 结构 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安装可抽换部件的接插件应能可靠连接,键盘、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 犌犅犜 部件的控制应灵活可靠,布局应方便使用。 数据交换格式 数据交换格式涉及指纹图像、指纹细节点、指纹型谱和指纹型骨架种数据交换格式,分别符合以 下标准: ) 指纹图像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 指纹细节点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 指纹型谱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 指纹型骨架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 的有关规定。 功能 指纹采集 具有以下指纹采集功能: ) 应能采集指纹图像数据; ) 应能支持通过通信接口输出当前采集的指纹图像和或指纹特征项等信息。 图像质量判断 产品应按照 给出质量分数,并可给出指纹图像质量合格性判定。 呈现攻击侦测 产品应具有侦测或防止假体指纹等呈现攻击的能力。 指纹登记 产品应能登记和保存用户指纹模板。 指纹比对 产品具有以下指纹比对及输出的功能: ) 应支持指纹验证和指纹辨识中的至少一种指纹比对方式: ) 指纹验证:应能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是否与其声称的身份一致; ) 指纹辨识:应能辨识已进行指纹登记用户的身份,并能拒绝未登记用户。 ) 应能通过屏幕提示、声光提示或通信方式,输出决策结果。 指纹删除 产品应能对已经登记的指纹模板进行删除操作。 参数设置 产品应能设置控制参数,如工作模式、指纹比对方式、比对阈值、最大比对尝试次数等。 用户容量 产品宜能提示已登记指纹的用户数量,以及最大用户容量。 掉电保护 在电源掉电或者更换电池时,产品内已保存的指纹模板不应丢失或受到破坏。 犌犅犜 使用权限管理 主动式设备应具有普通用户、管理员的不同使用权限管理功能,在指纹登记、删除、查询、参数设置 等操作中应具有相关的授权机制。 日志管理 主动式设备应具备日志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 产生日志记录的事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 指纹采集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事件; ) 指纹登记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事件; ) 指纹比对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事件; ) 指纹删除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事件; ) 参数设置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事件。 ) 对于每一个事件,日志记录宜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类型、用户、事件执行结果或失败原因、 日志有效时间等。 指示显示 产品应能通过显示屏、声音、灯光或其他显示装置指示显示设备的状态。 节能 产品宜具有自动节能功能,如休眠功能。 性能 设备分辨力 产品应能分辨测试卡上线宽为 ( )的线对,宜能分辨线宽为 ( ) 的线对。根据产品能够分辨测试卡上水平和垂直线对的情况,判断传感器所达到的分辨力。测试卡应 符合附录要求。 像素深度 指纹图像的像素深度应 。 示例:当像素深度为 时,表明有多达 个灰度级,表示纯黑, 表示纯白。 指纹比对响应时间 指纹验证响应时间 当登记的指纹模板仅为一个,且使用者指纹图像质量判定合格时,指纹比对时间应达到如下要求: ) 按压式指纹识别设备:从开始采集指纹到结果输出之间的时间应小于; ) 刮擦式指纹识别设备:从开始采集指纹到结果输出之间的时间应小于; ) 滚动式指纹识别设备:从开始采集指纹到结果输出之间的时间应小于。 指纹辨识响应时间 当登记的指纹模板达到最大容量,且使用者指纹图像质量判定合格时,指纹比对时间应达到如下要求: ) 按压式指纹识别设备:从开始采集指纹到结果输出之间的时间应小于; 犌犅犜 ) 刮擦式指纹识别设备:从开始采集指纹到结果输出之间的时间应小于; ) 滚动式指纹识别设备:从开始采集指纹到结果输出之间的时间应小于。 错误接受率错误拒绝率 要求指纹识别产品的 时,。 通信接口 产品支持的数据通信的接口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软件接口 应符合 接口相关标准,包括 和 。 生物特征识别注册 指纹识别设备以及设备所采用的指纹特征提取算法、指纹特征比对算法、指纹质量算法和指纹 格式等,应按 的有关规定进行注册。 环境适应性 气候环境适应性 产品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 气候环境适应性 温度 相对湿度( ) 工作贮存运输工作贮存运输 气压 机械环境适应性 振动适应性 产品的振动适应性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 振动适应性 试验项目试验内容指标 初始和最后振动 响应检查 频率范围 扫频速度( ) 位移幅值 定频耐久试验 位移幅值 ( ) ( ) 持续时间 犌犅犜 表(续) 试验项目试验内容指标 扫频耐久试验 频率范围 位移幅值 扫频速度( ) 循环次数 注:表中位移幅值为峰值。 冲击适应性 产品的冲击适应性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 冲击适应性 峰值加速度 脉冲持续时间 冲击波形 半正弦波 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 产品的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 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 包装件质量(犿) 跌落高度 犿 犿 电磁兼容性 无线电骚扰限值 产品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 规定的级要求。 抗扰度限值 产品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 的规定。 静电放电抗扰度 产品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应符合 表中试验等级规定的要求。 犌犅犜 电源适应能力 交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 、 条件下正常工作。 直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直流电压标称值的( )的条件下正常工作。直流电压的标称 值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 电线组件应符合 的规定。 安全 产品的安全应符合 的设备安全通用要求,指示灯的安全性应符合 中 的规定。 可靠性 采用平均失效间隔时间()衡量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的犿值(的不可接受值)应大于或等于 。 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适用时,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 的要求。 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条件 本标准中除环境适应性试验外,其他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 ; 相对湿度: ; 大气压: ; 环境光照: 。 外观和结构 外观检查 用目测手动方法进行外观检查,并用蘸水和蘸酒精的棉布擦拭产品标识 。 结构检查 用目测手动方法进行结构检查。 数据交换格式 指纹数据交换格式的符合性分别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测试: ) 指纹图像数据按 符合性测试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 指纹细节点数据按 符合性测试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 指纹型骨架数据按 : 符合性测试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犌犅犜 功能 指纹采集 将受试样品与测试平台连接,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 样品是否能进行指纹图像采集,并输出指纹图像或指纹特征项、质量分数或相关提示等信息。 图像质量判断 采集不少于 名测试人员的指纹图像,分别在指纹传感器的中心区域正常按压手指,以及在指纹 传感器的边角位置处区域内按压手指,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能给出质量分数或合格性判定等 信息。 呈现攻击侦测 呈现攻击侦测的试验方法由受检方与检测机构协商确定。 指纹登记 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能进行登记用户指纹 的操作,操作完成时应有登记成功的提示。 指纹比对 进行指纹登记功能试验后,对已登记指纹的用户进行指纹验证或辨识,检查用户是否被受试样品正 常识别。 指纹删除 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步骤,对已登记的用户指纹进行删除操作,检 查受试样品操作完成时是否有删除成功的提示,然后该用户不能正常识别。 参数设置 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能查看、修改工作模 式、指纹识别方式、比对阈值、最大比对尝试次数等控制参数。 用户容量 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能查看已登记指纹的 用户数量,以及最大用户容量。如果超过最大用户容量,则不能再次登记用户指纹,并有相应提示。 掉电保护 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各项功能试验正常后,切断电源,然后重新加电启 动,检查受试样品在断电前已保存的指纹信息是否丢失。 使用权限管理 主动式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查受试样品在指纹登记、删除、参数 设置过程中,普通用户、管理员是否具有相应的使用管理权限。 犌犅犜 日志管理 主动式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查受试样品在指纹登记、比对、删 除、参数设置等过程中,是否能按规定产生日志记录。 指示显示 受试样品加电启动后,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能通过显示屏、声音、灯光或其他显示装置指示显示其 状态。 节能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设置,在开启节能功能后,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进入节能状态。 性能 设备分辨力 将测试卡平放在指纹采集窗正中,并调整测试卡方位,使测试卡上的线对与采集窗边缘线平行或垂 直。采集测试卡图像,放大测试卡图像以便于观察,在大于指纹传感器分辨率的显示器上观察测试卡上 的水平和垂直线对,根据清晰度判断设备分辨力的大小。 像素深度 采集一幅采集窗背景图像,保存为无格式位图文件,测量采集窗背景图像的水平和垂直像素数,并 计算出有效区域像素总数犘。读取并计算位图文件的字节长度犛,计算每个像素的字长犔(犛犘) ,即像素深度。 注:采集窗背景图像是指在没有手指接触指纹传感器采集窗情况下所成的图像。 指纹比对响应时间 指纹验证响应时间 清空受试样品内的指纹模板,然后登记被测试人员的个指纹模板,并且指纹图像质量经过合格 判定。 用被测人员已经登记的手指,进行次指纹搜索操作,结果提示成功则操作有效,记录操作有效时 每次开始采集指纹到输出结果之间的时间狋犻。 更换被测试手指或被测试人员,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到 次为止,并统计 次的总时间狋。 取 次操作的平均时间(狋 )作为指纹验证响应时间。 指纹辨识响应时间 构建一个指纹图像库,指纹图像来自不同的人及不同手指,数量不低于设备最大用户容量,且不包 含被测人员的指纹。 指纹图像库和被测人员的指纹图像质量合格判定。 受试样品需要按最大用户容量,预先对指纹图像库中的指纹提取特征项,并作为指纹模板下载到受 试样品。选择个被测人员,首先删除最后一个指纹模板,然后现场登记被测人员个指纹模板。 用被测人员已经登记的手指,进行 次指纹搜索操作,结果提示成功则操作有效,记录操作有效时 每次开始采集指纹到输出结果之间的时间,并统计 次总时间狋。 用被测人员未登记的手指,进行 次指纹搜索操作,结果提示失败则操作有效,记录操作有效时每 犌犅犜 次开始采集指纹到输出结果之间的时间,并统计 次总时间狋。 取 次操作的平均时间 (狋狋) 作为指纹辨识响应时间。 错误接受率错误拒绝率 构建一个指纹图像库,指纹图像来自不同的人及不同手指,且不包含被测人员的指纹,指纹图像数 量为犛。受试样品需要预先现场登记被测人员的指纹模板,指纹模板数量为犜。指纹图像库和被测人 员指纹的测试样本数量应达到评估 所规定指标的规模要求,且测试样本质量经过合格判定。 示例:指纹图像库的数量犛为 枚,现场登记被测人员的指纹模板数量犜为 个。 用被测人员已经登记的手指,各进行次指纹搜索操作,记录提示失败的次数犕,犕( 犜) 。 对指纹库中的指纹提取特征项,分别下载到受试样品做指纹搜索操作,记录提示成功的次数犖, 犖(犜犛) 。 如果受试样品的最大用户容量值不足犜,那么需要分批次登记,使登记总数累计达到犜个。同时, 在进行错误拒绝率和错误接受率测试过程中,指纹搜索操作也需要分批次的进行。 通信接口 连接受试样品的通信接口,检查受试样品是否能正常传输数据。 软件接口 检查受试样品的以下 接口: ) 如产品符合 规定的软件接口,按 的测试方法检查 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 如产品符合 规定的命令规范和接口,按规定检查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生物特征识别注册 通过检查样品资料及检测样品内部存储的数据中的注册信息是否与注册机构公布的注册信息 一致。 环境适应性 一般要求 以下各项试验中,规定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统一按 的要求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通电后受 试样品应能正常工作。 温度下限 工作温度下限 按 中“试验”进行。受试样品应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等级取表规定的工 作温度下限,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受试样品应能正常工作。 贮存运输温度下限 按 中“试验”进行。严酷等级取表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下限。受试样品 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 。恢复时间为,并进行最后检测。 犌犅犜 温度上限 工作温度上限 按 中“试验”进行。受试样品应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等级取表规定的工 作温度上限,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受试样品应能正常工作。 贮存运输温度上限 按 中“试验”进行。严酷等级取表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受试样品 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 。恢复时间为,并进行最后检测。 恒定湿热 工作条件下恒定湿热 按 中“试验 ”进行。受试样品应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等级取表规定的 工作温度、湿热上限。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受试样品应能正常工作。恢复时间为,并进行最后 检测。 贮存运输条件下恒定湿热 按 中“试验 ”进行。受试样品应进行初始检测。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 下存放 。恢复时间为,并进行最后检测。 振动 振动试验基础 按 中“试验 ”进行。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初始检 测。受试样品在不工作状态下,按表规定值,分别在三个互相垂直方向进行振动。 初始振动响应检查 试验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试验过程中记录危险频率,包括机械共振频率和 导致故障及影响性能的频率(后者仅在工作条件下产生) 。 定频耐久试验 用初始振动响应检查中记录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试验,如果两种危险频率同时存在,则不得只选其 中一种。在试验规定频率范围内如无明显共振频率或无影响性能的频率,或危险频率超过个则不做 定频耐久试验,仅做扫频耐久试验。 扫频耐久试验 按表给定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为一次循环。按表规定的循环次数进行,已做过 定频耐久试验的样品不再做扫频耐久试验。 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此项试验在不工作条件下进行,对于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样品应做此项试验。对于做扫频 耐久试验的样品,可将最后一次扫频试验作为最后振动响应检查。本试验应将记录的共振频率与初始 犌犅犜 振动响应检查记录的共振频率相比较,若有明显变化,应对受试样品修整,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试验结 束后,进行最后检测。 冲击 按 中“试验”进行。受试样品应进行初始检测,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 表规定值,在不工作条件下,分别对三个互相垂直轴线方向进行冲击,冲击次数各为三次,试验后进行 最后检测。 运输包装件跌落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 进行预处理。 将运输包装件按 和表的规定值进行跌落,任选四面,每面跌落一次。试验后按产 品标准的规定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 电磁兼容性 无线电骚扰限值的测量方法 按 规定的方法进行。 抗扰度限值的测量方法 按 规定的方法进行。 静电放电抗扰度的测量方法 按 规定的方法进行。 电源适应能力 交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按照表组合对受试样品进行试验,每种组合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表 交流电源适应能力 组合 标称值 电压 频率 直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从标称值电压向正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样品工 作应正常;从标称值电压向负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 犌犅犜 样品工作应正常。 从标称值电压同时向正负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 样品工作应正常。 安全 受试产品的安全试验按 的设备安全试验方法、 的光源安全性 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可靠性 试验条件 本标准规定可靠性试验目的为确定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试验周期内综合应力规 定如下: 电应力:受试样品在输入电压标称值( )的 变化范围内工作(直流供电产品电压变 化为) 。一个周期内各种条件工作时间的分配为:电压上限 ,标称值 ,电压下 限 。 温度应力:受试样品在一个周期内由正常温度(具体值由产品标准规定)升至表规定的温度 上限值再回到正常温度。温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 ,或根据受试样品的 特殊要求选用其他值。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温度的持续时间之比应为 左右。 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循环,在总试验期间内循环次数不应小于次,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 犿,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应同时施加。 注:犿为规定可接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试验方案 可靠性试验按 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的方案由产品标准规定。在 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运行检查程序,故障的判据和计入方法按附录的规定,并只统计关联故障数。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应持续到总试验时间及总故障数均能按选定的试验方案做出接收或拒收判决时截止。多 台受试样品试验时,每台受试样品的试验时间不得小于所有受试样品的平均试验时间的一半。 限用物质的限量测定 按 的方法进行。 质量评定程序 一般规定 产品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应按本文件和产品标准中的补充规定进行检验, 并应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 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犌犅犜 ) 定型检验; ) 质量一致性检验。 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表规定。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的检验项目时,则应将其插入至表 相应位置。 表 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 章条号 定型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逐批检验周期检验 外观和结构 数据交换格式 功能 性能 通信接口 软件接口 生物特征识别注册 环境适应性 电磁兼容性 电源适应能力 安全 可靠性 限用物质的限量 注: “”表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 “ ”表示不进行检验的项目, “”表示可选检验的项目。 在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中,安全检验仅做接地连续性、接触电流和抗电强度项。 定型检验 产品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应通过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委托通过国家认证认可主管部门认可的测试机构进行。 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样品数按表抽取或依据设备批量、 试验时间确定。其他检验 项目的样品数量为台或台以上。 表 抽样样品数 批量或连续生产台数最佳样品数最大样品数 全部全部 犌犅犜 定型检验中的各试验项目失效的判定和计入方法见附录。除可靠性试验外, 其余项目均按以 下规定进行。试验中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停止试验,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重新进 行该项试验。若在以后的试验中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在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提出故障 分析报告后,应重新进行定型检验。 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 逐批检验 逐批检验由设备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逐批检验, 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 行检验,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则判该台产品为不合格品。逐批检验中性能和外观结构检查,允 许按 进行抽样检验,如采用抽样检验,由产品标准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 通过检验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周期检验 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周期检验。 周期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或委托通过国家认证认可主管部门认可的测试机构负 责进行。根据订货方的要求,产品制造单位应提供该产品近期的周期检验报告。 周期检验样品应在逐批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 其中可靠性试验的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 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试验样品数为台。 周期检验中的各检验项目失效的判定和计入方法见附录。除可靠性试验外, 其余项目的故障 按以下处理: 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经修复后重新进行该项 检验。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试验,如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在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 告,再经修复后,应重新进行周期检验。在重新进行周期检验中又出现某一项通不过的情况时,判该产 品通不过周期检验。 经过周期检验中的环境试验的样品,应印有标记,一般不应作为合格品出厂。 检验后要提交周期检验报告。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 产品标志相关标准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 包装箱外应注明产品型号、数量、质量、制造单位名称、地址、制造日期、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包 装箱外应印刷或贴有“易碎物品”“怕雨”等储运标志,储运标志应符合 的 规定; ) 产品包装的回收标志应符合 的要求; ) 其他标志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包装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检验合格证、备件、附件及有关的随 机文件。 犌犅犜 运输 包装后的产品应能用任何交通工具进行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雨雪或液体直接淋袭和机 械损伤。 贮存 产品贮存时应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产品的仓库环境温度为 ,相对湿度为 。 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和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并且应无强烈的机械震动、冲 击和强磁场作用。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 ,距离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入口至少 。 产品若在制造单位存放超过个月,则应在出厂前重新进行交收检验。 犌犅犜 附 录 犃 (规范性附录) 测试卡 犃 测试卡规格 测试卡外形为正方形,同时,按照四象限分成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根据黑白相间或凸凹相间线 对的线宽及间距要求制作成不同规格的测试卡,规格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考公司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公司网络安全员考试题及答案
- 铁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中心
- 知识产权高层培训课件
- 嵌入式AI辅助诊断-洞察及研究
- 化学STEAM课堂活动设计-洞察及研究
- 智能媒体内容的多模态融合与生成技术-洞察及研究
- 生态补偿机制在绿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及研究
- 钳工装配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能大赛理论题及答案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护理课件)
- 合同范本税代扣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固废收购合同范本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养老院合同管理制度执行记录
- 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点16 阅读理解:词义猜测题(4大陷阱)(解析版)
- 电动高尔夫球车使用手册(中文版)
- 施工配电房设置要求
-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常识100问》题库(249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