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MT 426-1995 氯酸盐生氧起动器技术条件》是一项专门针对氯酸盐生氧起动器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发布,适用于矿用自救器中使用的氯酸盐生氧剂及其相关组件的设计、制造与检验。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 定义:首先明确了术语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氯酸盐生氧起动器”、“启动时间”等关键概念。
  • 技术要求:规定了产品应达到的具体性能指标,如反应温度范围、产氧量、启动速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 试验方法: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流程和技术参数,用于验证氯酸盐生氧起动器是否符合上述技术规范。这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检测及安全性能评估等多个维度。
  • 检验规则:设定了出厂前必须进行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每批次产品均能满足既定标准;同时也包含了型式试验的相关规定。
  •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最后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正确地标记产品信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以保护物品不受损害,并指导了正确的搬运方式及存储条件。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5-10-05 颁布
  • 1995-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MT 426-1995 氛酸盐生氧起动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MT 426-1995 氛酸盐生氧起动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MT 426-1995 氛酸盐生氧起动器技术条件.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4 2 6 一 1 9 9 5氛酸盐生氧起动器技术条件1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抓酸盐生氧起动器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隔绝式化学氧自 教器用的抓酸盐热分解生氧起动器( 以下简称起动器) 。2 引 用标 准 G B J 8 7 企业区 精密 加工车间、 计算机房噪 声限 度 要求 M T 4 2 5隔绝式化学氧自 救器 MT 6 2 煤矿许用电 雷管瓦斯安全性测定方法和判定规则 M T 1 3 7 . 1 矿井空 气中 有害 气体 一 氧化碳 测定 方法( 检测 管法) MT 2 7 9 矿井空气中有害气 体 氮氧化物测定方法( 检测管法)3 技术要求3 . 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并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文件制造。3 . 2 在一1 0 -+ 4 0 环境中, 应能正常使用。3 . 3 供氧*声 e 3 0 、 , 应不小于 2 L OO , , 应不小于4 L ,3 . 4 总供氧量: 应不小子5 L ,3 . 5 出口 氧气温度: 应不大于9 0 ,C .3 . 6 外壳温度: 应不大于3 0 0 V3 . 7 有害气体含量: 一氧化碳应不大于2 2 0 m g / m ( 温度2 0 士 2 C ) ; 氮氧化物 应不 大于4 0 m g / m ( 温度2 0 1 2 C ) : 氛气应不大于6 m g / m ( 温度2 0 士2 C ) ,I8 抗跌落性能: 起动器经跌落试验后, 保护罩、 轴销及其他部分, 应保持完好, 起动器应不起动放氧, 但引发后仍具有规定的生氧的性能不变的特性.I9 抗滚动冲击性: 起动器经滚动冲击试验后, 保护罩、 轴销及其他部分应保持完好, 起动器应不起动放氧, 但引发后仍具有规定的生氧性能不变的特性。3 . 1 0 热稳定性: 起动器经热稳定性试验, 应保持稳定, 不自 动放氧; 冷却至室温后, 仍能正常引发放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郎1 9 9 5 一 1 0 - 0 5 批准1 9 9 5 门2 一 0 1 实施MT 4 2 6 一 1 9 9 53 . 1 1 噪声: 引 发起动时的噪声应不大于7 5 d B ( A ) ,3 . 1 2 安全性:3 . 1 2 . 1 起动器引发时, 出气口 和击发触点处, 应不出现闪火。3 . 1 2 . 2 起动器进行瓦斯安全性试验时, 不应引燃瓦斯。3 . 1 3 整体密封性: 装配好的起动器的壳体和各连接处在一9 8 0 P a 压力下, 1 m i n 内水柱压力上升值应不大于2 9 . 4 P a ,3 . 1 4 有效期限: 起动器有效期限, 自出厂日 起为 6 年。4 试验方法4 . 1 供氧速度、 总供氧量、 出口 氧气温度、 外壳温度的 测定4 . 1 . 1 仪器、 设备 a 湿式气量计: 测量范围。 - 0 . 5 m / h , 最小分度值为。 . 0 2 5 L ; b . 秒表 ; c . 镍铬一 镍 铝热电 偶: 直径。 . 6 m m ; d . 高温计: 测量范围。 6 0 0 0C , 准确度士5 0C ; e 专用固 定架。4 . 1 . 2 测定步骤 测定装置如图1 所示。 图 1 测定装置示意图 I 一专用固定架; 2 一起动器; 3 -湿式气量计; 4 -热电偶高温计 首先释放起动器击发机构, 同时按秒表记时. 每 1 0 s 记录一次流量, 直至不生氧为止。 与此同时记录二台 热电 偶高温计指示的最高值, 测量外壳温度时热电 偶要放在预计的最高温度处并适当移动。4 . 2 有害气体含量测定4 . 2 . 1 器具 a . 专用固定架; b弹簧夹; c .贮气袋。4 . 2 . 2 测定步骤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2 6 一 1 9 9 5气样收集装置如图2 所示 图 2 有害气体气样收集系统示意图 1 一专用固定架; 2 一起动器; 3 -弹簧夹; 4 -贮气袋4 . 2 - 2 . 1 按图2 组装气样收集系统。引发起动器2 , 把发生的氧气, 贮存在贮气袋4 中, 夹住弹簧夹3 ,4 . 2 . 2 . 2 取下贮气袋, 按以下方法测定有害气体含量: a . 一氧化碳测定 按附录A进行。 b . 氮氧化物含量测定 按附录A进行。 c . 氯 含量测定 按附录B进行。4 . 3 低温试验 将起动器在一1 0 士 1 低温条件下恒温1 h 后, 立即引发, 观察是否能正常起动, 并测定供氧速度。4 . 4 热稳定性试验 将起动器在1 0 0 士2 高温条件下, 恒温2 h , 观察是否自 动放氧, 然后冷却,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 h后引发, 观察能否正常起动, 并测定供氧速度。4 . 5 跌落试验 将起动器装入配套的隔绝式化学氧自 救器, 按MT 4 2 5 中6 . 1 1 条的规定, 进行试验。4 . 6 滚动冲击试验 将作过跌落试验的起动器, 按MT 4 2 5 中6 . 1 2 条的规定, 进行试验。4 . 7 噪声测定 按G B J 8 7 规定, 用声级计先测定环境d B ( A ) 值, 再测引发起动器时总d B ( A ) 值, 二者之差为起动器噪声值。4 . 8 安全性试验4 . 8 门闪火试验 在暗室内击发起动器, 观察是否出现闪火。4 . 8 . 2 瓦斯安全性试验 由国家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按照MT 6 2 的 规定进行。4 . 9 整体密封性试验4 . 9 . 1 仪器、 设备 a专用固定架; b . 水柱压力计: 测定范围1 2 - 1 5 k P a ; c . 抽气装置;MT 4 2 6 一 1 9 9 5 d . 秒表。4 . 9 . 2 试验步骤试验装置如图3 所示接抽气装置 图 3 整体密封性测定装置示意图 1 一专用固定架i 2 一起动器; 3 -橡胶套; 4 一三通接头, 5 一水柱压力计; 6 一启闭开关 注: 起动器的原设计用铜膜密封出口 处, 无法检查起动器整体密封性。 现设计改在铜膜上开一小孔, 不设金属尖端, 用橡胶帽紧套在出口 管上, 保证密封, 并可用本法检查整体密封性。4 . 9 . 3 测定步骤 开启抽气装置, 使水柱压力计5 的压力指示值为一9 8 0 P a 。关闭启闭开关 6 , 并用秒表计时, 观察1 m i n 时的水柱上升值。检验规则1 出厂检验1 . 15 . 1 . 2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 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才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1 ,亡。55.表 1序号技术要求条款起动器抽样数量13 . 3抽检 2 个23 . 433 . 543 . 653 . 7单抽检 2 个63 . 1 2 . 1抽检 2 个73 . 1 3全检5 . 1 . 3 组批、 抽祥和判定规则 以氯酸盐生氧药块的一批配料所生产的起动器数量为一批, 但每批不得多于5 0 0 个起动器。 从每批起动器随机抽取 6 个试样检验, 检验结果中除3 . 1 2 . 1 条, 只要有一个起动器, 出现闪火判为全批不合格外, 其余各项中如有二个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如有一个项不合格, 则加倍对全部项目 进行复检, 如再有一个项不合格, 则判不合格。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2 6 一1 9 9 55 . 2 型式检验5 . 2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生氧药剂配方和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 性能时; c . 正常生产时, 每年应进行一次; d . 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和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5 . 22 型式检验项目 见表1 和表 2 . 表 2序号技术要求条款起动器抽样数量83 . 2抽检 2 个93 81 03 1 91 13 . 1 01 23 . 1 1和4 . 9 同时进行, 共2 次1 33 . 1 2 . 2至少 2 5 个5 . 3 抽样和判定规则5 . 3 . 1 试样应从合格品中抽取5 . 3 . 2 各个项抽检试样数量与抽检次数如表1 、 表2 所示。 共抽检3 9 个。 检验结果中如有2 个项不合格, 则判为不合格, 如有1 个项不合格则加倍抽样对全部项目 进行复检, 如仍有一个项不合格, 则判为不合格。 3 . 1 2 . 2 条瓦斯安全性, 只要有一发引燃瓦斯, 应判为不合格, 3 . 1 2 . 1 条, 只要有一个起动器出现闪火, 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5 . 4 送检要求5 . 4 . 1 型式检验应由国家煤矿安全产品检验中心检验。检验合格, 发给合格证后方能投产。6 标志、 包袭和贮存61 标志 每个产品或包装物表面应有以下清晰标志: a制造厂名称; b . 产品名称和型号, c出广日期; d . 批号; e .使 用 有 效 期。6 . 1 . 1 外包装箱表面应有以下标志: 几 产品 名 称和型号; b制造厂名称, c . 产品数量; d 包装箱尺寸、 净重、 毛重; 。“ 严禁受潮” 、 “ 小心轻放” 、 “ 远离火源” 等有关文字或符号。MT 4 2 6 一 1 9 9 56 . 2 包装 a . 单个产品应用防潮软包装; b . 外包装为木箱, 内用减振可定位泡沫塑料摆放, 层和层之间设防振隔板, c 应有搬运时防止互相碰撞造成损伤和散架的措施; d 包装箱内 应有装箱单、 合格证、 产品使用维护说明 书。6 , 3 贮存 a .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 干燥的库房内, 温度在一2 0 - v +4 5 C, 产品要远离热源、 不得同易燃物和腐蚀性物品存放在同一库房内; b . 产品 贮存有效期从出厂日 起为6 年。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MT 4 2 6 一 1 9 9 5 附录A 抓酸盐生妞起动器发生红气中一妞化碳和氮红化物含t测定方法 ( 补充件)A l 一扭化碳测定方法A l . 1 红外分析仪测定 把按4 . 2 . 2 条收集氧气的贮气袋, 与一氧化碳红外线分析仪( 测量范围。 一。 . 1 0 0 , 最小分度值。 . 0 0 2 0 0 ) 相连接, 开动分析仪上的气泵, 把气样送人仪器, 待指针稳定后, 读取指示值。A 1 . 2 检测管测定 按MT 1 3 7 . 1 规定的方法进行。A 2 撅扭化物测定方法 把氮氧化物检测管和氧化管两端切开, 将检测管下端和氧化管相接。检测管上端连接在注射器上。在2 5 s 内从贮气袋中匀速抽取气样5 0 m L ,氮氧化物即和指示胶反应生成黄绿色柱, 从色柱上端指标的刻度, 读出氮氧化合物m g / L数。 附录B抓酸盐生扭起动器发生扭气中抓含t测定方法 ( 补充件)B l 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 氛置换出澳化钾中澳, 澳破坏甲 基橙的分子结构, 使其褪色, 根据褪色程度, 比色定量。B 2 试荆 a . 甲 液贮备液: 称取约。 . 1 g甲 基橙溶于5 0 1 0 0 m L , 4 0 -5 0 0C 温水中, 冷却至室温, 加入2 0 m L乙醇( G B 6 7 8 ) , 移入1 L 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此液1 m L 相当于2 4 c g 抓含量; 甲 液贮备液的标 定: 量取5 m L 贮备液, 置于1 0 0 m L 锥 形瓶中, 加入0 . 1 g 澳化 钾( G B 6 4 9 ) , 2 0 m L水和5 m L ( 1 +6 ) 硫酸( G B 6 2 5 ) 。 用5 m L 微量滴定管逐滴加人标准溶液( 见B 2 b ) 至甲 基橙红色褪色为止。 在接近终点时滴入一滴标准溶液摇动5 m i n , 如红色尚 未褪色, 再加一滴, 计算 1 m L贮备液相当的氯含量。 b . 标准溶液: 称取1 . 1 7 7 6 g ( 精确度。 . 0 0 0 1 g ) 经1 0 5 士5 干燥2 h 的澳酸钾于烧杯中加少量燕馏水, 转人5 0 0 m L容量瓶中。加燕馏水稀释到刻度, 量取1 0 0 m L溶液, 再用燕馏水稀释至1 0 0 0 m L ,此液1 m L相当于3 0 c g 抓; c . 甲 液: 2 5 0 m L 容量瓶中 加入相当于1 . 2 m g 氛( 约5 0 m L ) 的甲液贮备液, 再加入1 g 澳化钾,用燕 馏水 稀释至1 0 0 m L , l m L甲 液相当于4 8 p g 氯; d . 乙液: ( 1 +6 ) 硫酸, e . 吸收液由5 m L甲 液与1 m L乙液混合制成。MT 4 2 6 一 1 9 9 5B 3 仪器气泡吸收器: 2 5 m L ;带玻璃磨口 塞比 色管: 2 5 m L ;湿式气量计: 测定范围。 - 0 . 5 m / h , 最小 分度值0 . 0 2 5 L ;微量滴定管: 1 0 m L , 最小分度值。 . 0 2 m L ,a.权Cd.B 4 测定步骤 将二个各装6 m 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器用橡胶管串联在一起, 吸收器进气口 连接到装气样的贮气袋接管, 出气口 接湿式气量计, 挤压贮气袋, 使气样以约0 . 4 L / m i n 流量, 通过吸收器, 通人时间3 m i n , 将吸收气样后的二支吸收器中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