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C/T 146-2001 烟叶 打叶复烤 工艺规范》相对于《YC/T 18-1994部分废止》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与改进。在技术要求方面,新标准更加详细地规定了打叶复烤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控制、湿度管理以及叶片处理的具体步骤等,旨在通过更为严格的工艺流程保证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对于设备的选择与使用,《YC/T 146-2001》也给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强调了采用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的重要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在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方面,新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合理利用资源,体现了绿色生产的理念。

关于检验方法,《YC/T 146-2001》增加了更多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和技术指标,确保能够准确评估烟叶经过打叶复烤后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同时,该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成品进行抽样检查的重要性,以确保每批次产品都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YC/T 146-2010
  • 2001-04-23 颁布
  • 2001-04-23 实施
©正版授权
YC-T146-200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pdf_第1页
YC-T146-200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pdf_第2页
YC-T146-200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YC-T146-200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1 4 6一 2 0 0 1前言本标准 与Y C / T 1 4 7 -2 0 0 1 打叶烟叶质最检验 配合使用。人标准 自发布之 日起实施, 同时废止 Y C / T 1 8 -1 9 9 4 烟叶复烤生产工艺规程 中有关打叶复烤的f内Y本标准的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木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术标4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 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术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尚勇、 李晓红、 冯茜、 屈剑波、 毕继华、 周延坤、 宋惠涛。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Y C / T 1 4 6 - - 2 0 0 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L e a f t o b a c c o -T h r e s h i n g a n d r e d r y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r u l e s代替 Y C / T 1 8 1 9 9 1 中 有关打叶复烤的内容, 范 围本标准规定 r 打叶复烤各工序主要工艺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烤烟和白肋烟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2 6 3 5 - - - 1 9 9 2 烤烟 G B 8 9 6 6 1 9 8 6 白肋烟 Y C / T 1 4 7 -2 0 0 1 打叶烟叶质量检验 Y C / T 1 3 7 . 1 -1 9 9 8复烤片烟包装瓦楞纸箱包装3 定 义具体的定义见附录 A( 标准的附录)。4 打叶复烤工艺4 . 1 备料4 . 1 . 1 工艺任务4 . 1 . 1 门烟叶原料进入生产车间应全部计量 , 并作好详细记录4 门. 1 . 2 每批次投人的烟叶原料, 质量、 数量应符合生产规定要求; 配方叶组打叶应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准备原料。4 . 1 . 1 . 3 烟叶原料按批次有序堆放; 批次之间的间隔不小于 l m, 不得错堆、 混堆、 超高堆放( 限高 三包)4 . 1 . 1 . 4 烟叶原料分批次投人, 按顺序或配比均衡供料4 . 1 . 2 来料要求4 门. 2 . 1 烟叶原料的等级质量、 含水率和自然砂土率应符合G B 2 6 3 5 和G B 8 9 6 6 技术要求4 . 1 . 2 . 2 烟叶原料的产地、 类型、 品种、 数量符合生产要求4 . 1 . 2 . 3 烟包无严重破损, 包内无霉变、 异味、 污染、 水浸、 雨淋及未经处理的虫蛀烟叶。4 . 1 . 3 技术要求4 . 1 . 3 . 1 备料场地应具有存放生产周转所需烟叶用量的空间。4 . 1 . 3 . 2 备料场地清洁, 无杂物, 远离污染源4 . 1 . 3 . 3 烟0 t 一 来料应有送料单, 送料单上应注明烟叶的年份、 产地、 数量、 等级、 类型、 烤别4 . 1 . 3 . 4 原烟精选处理工序( 见图 1 )国家烟草专卖局2 0 0 1 一 。 4 一 2 3 批准2 0 0 1 一 0 4 - 2 3实施Y C / T 1 4 6 一 2 0 0 1( 分类 )接 收验收, 堆放 仓储( 计量)精选分级( 计 量)一量计 丫霉坏、 混杂、 含水率超限升降级( 计量)不 合格暂 仓储量计一V量处理 、 返 回 分类存放图 1 原烟精选处理工序投料4 门. 3 . 5 烟叶精选区应具备精选烟叶所适宜的温度、 湿度、 光照强度和除尘装置, 具有充足的挑选场地 适宜的挑选设备和足够的精选力量4 . 1 . 3 . 6 根据原料情况和合同要求, 确定对原烟进行选包、 选把, 并制定样品。4 门. 3 . 7 挑选的合格烟叶要循序渐压地放人专用器具. 烟把向外4 . 2 真空回潮4 . 2 门工艺任务4 . 2 . 1 . 1 增加烟叶的含水率, 提高烟叶的温度。4 . 2 . 1 . 2 回潮后的烟叶应符合表 1 规定的工艺质量指标。 表 1 回潮后的烟叶工艺质量指标烟叶等级潮后包芯温度, 潮后含水率, %回透率 %1 二 等烟5 5 6 51 弓 . 5 一 1 6 . 5李9 8中等烟6 5 7 51 6 1 7李 9 8卜低等烟一6 5 8 0要 9 84 . 2 . 2 来料要求 在气温低于25 C 或烟叶含水率低于 16%时, 应采用真空回潮。4 . 2 . 3 技术要求4 . 2 . 3 . 1 蒸汽压力、 水压、 压缩空气压力等均应满足工艺条件要求; 各种仪表工作正常, 数字及表盘显示准确无误4 , 2 . 3 . 2 真空回潮周期, 应视烟叶产地、 类型、 等级、 品种、 含水率、 烟包粘结程度等情况而定4 . 2 . 3 . 3 烟包及其载体与真空柜内壁、 柜门之间应留有间隙, 不得接触; 烟包堆码整齐4 . 2 . 3 . 4 真空回潮后的烟叶不得封存在真空柜中, 出柜后的烟包存放时间不得超过 3 o ml n 。如遇设备故障, 应采取措施散包。4 . 2 . 3 . 5 回潮后的烟叶应松散柔软, 保持原有色泽, 叶片无潮红、 水渍现象4 . 3 铺叶、 切尖 、 解把4 . 3 . 1 工艺任务4 . 3 门门将来料按生产规定要求, 连续、 均匀、 整齐一致地铺在摆把台输送带上。4 . 3 . 1 . 2 切尖打叶时, 切下烟梗直径小于 1 . s m m的叶尖部分4 , 3 . 1 . 3 解把率)80%。4 . 3 . 2 来料要求4 . 3 . 21 同4 . 2 . 1 . 24 . 32 . 2 烟叶等级质量符合生产要求4 . 3 . 3 技术要求4 . 33 . , 摆放在铺叶台 上的烟把与流向垂直, 叶基朝外, 无重叠把, 流量均匀。4 . 3 . 3 . 2 剔除杂物和劣质把烟。Y C / T 1 4 6 2 O D I4 . 3 . 3 . 3 叶尖含梗率钱3 . 5 %, 合格率妻 85熟 . 。4 . 3 . 3 . 4 全叶打叶时, 应及时将切尖刀提起4 . 3 . 3 . 5 配方叶组打叶时, 定时检查原料投人配方的比例情况, 及时调整每台面的摆把数量4 . 3 . 3 . 6 及时处理本工序范围内的散碎烟叶。4 . 3 . 3 . 7 更换烟叶等级时, 两等级之间应有 充分的间隔时间, 以保证不混级4 . 4 润叶4 . 4 . 1 艺任务4 . 4 . 1 . 1 “ 一次润叶” , 提高烟叶( 叶基) 的含水率。4 . 4 . 1 . 2 “ 二次润叶” , 提高烟叶( 叶基) 温度 , 提高烟叶( 叶基) 的松散程度。4 . 4 门. 3 “ 润尖” , 松散粘结叶尖, 提高叶尖含水率4 . 4 门. 4 润后烟叶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 润后烟叶工艺质量指标 . 、 等级 _项目 上等烟中等烟下 低 等 烟一 润二 润润 尖一 润二 二润润 尖一 润二 润润 尖温度 , 5 0 5 55 5 6 55 5 6 0一 5 。 一 5 85 5 一 6 85 5 6 05 0 6 0一 5 5 7 0一5 5 二 ( )含水率, 环一1 6 1 8 一1 7 2 0一1 6 1 81 7 1 91 9 2 11 7 1 91 8 2 01 9 2 21 7 1 9散把率, 洲姿9 5妻9 5)9 5注1 配方叶组打叶, 参照本表执行2白肋烟润叶 尖)参照烤烟中等烟润叶( 尖) 执行。4 . 42 来料要求4 . 4 . 2 . 1 烟叶含水率( 16一18) %。4 . 4 . 2 . 2 烟叶解把率妻80%。4 . 4 . 2 . 3 叶尖部分的烟梗直径5 2_1 2 . 7 m m叶片率, %) 8 7多 8 5弃8 1_ _ 6 . 3 弓 mm叶片率 ,%) 9 63 . 18m-叶片率, %) 9 9 . 5 d . 1 8 . m叶片率, %2 5 . 4 m m叶片率指标下调 2个百分点。2 本表指标为掺人叶尖后的指标Y C / T 1 4 6 - 2 0 0 14 . 8 . 2 来料要求 同 4 . 4 . 1 . 4中的 二 润4 . 8 . 3 技术要求4 . 8 . 3 门压缩空气的压力符合设备设计要求。4 . 8 . 3 . 2 根据不同类型、 等级、 品种烟叶的具体情况, 合理控制烟叶的进料流量, 做好框栏、 打棍转速 、风 6 t 、 风速、 抛料辊转速等的技术调整4 . 8 . 3 . 3 保证打叶机烟叶布料均匀。4 . 8 . 3 . 4 合理调整打叶线各级打叶风分量, 一级打叶风分出片率占全线叶片出片率的比例为: ( 6 5 - -7 0 ) %左4 l ; 二级打叶风分出片率占全线叶片出片率的比例为 2 。 %左右4 . 8 . 3 . 5 根据梗中含叶率及时调整回梗系统的风量。4 . 83 . 6 除尘设备运行效果良好。4 . 8 . 3 . 7 生产结束或调换烟叶等级时, 应清除机内残留物料4 . 9 叶片复烤4 . 9 . 1 C艺任务4 . 9 . 1 . 1 将打叶去梗后的叶片( 叶尖) 经过干燥、 冷却、 回潮, 有效地控制其含水率4 . 9 . 1 . 2 冷却段叶片含水率: 上中等烟( 8 -1 0 ) Y , , 下低等) l ( 8 - 1 0 . 5 ) ; 机尾叶片含水率( 1 1-1 3 . 5 ) %. 含水率标准偏差( 5 I ) ) (0 . 5 %4 . 9 . 1 . 3 机尾叶片温度: ( 5 0 .5 5 ) C,4 . 9 . 2 来料要求4 . 9 . 2 . 1 来料含水率和流量均匀口4 . 9 . 2 . 2 叶片部分, 其叶片结构和叶中含梗率标准同4 . 8 . 1 . 2 中的“ a ) , d ) , e ) e4 . 92 . 3 叶尖部分同 4 . 4 . 1 . 4中的“ 润尖” 。4 . 9 . 3 技术要求4 . 9 . 3 门投料前进行设备预热, 夏季提前 2 0 mi n预热, 冬季提前 2 5 m i n预热。4 . 9 . 3 . 2 蒸汽压力、 水压、 压缩空气压力符合设备要求; 各种仪表工作正常, 显示准确。4 . 9 . 3 . 3 加温、 加湿系统及传动部件完好, 网板孔不堵塞。4 . 9 . 3 . 4 蒸汽、 水、 压缩空气的管道及喷嘴畅通, 喷嘴雾化效果 良好。4 . 9 . 3 . 5 各种阀门及管道接头无跑、 冒、 滴、 漏现象; 冷凝水回路畅通。4 . 9 . 3 . 6 喂料刮板、 喂料输送带、 匀叶辊速度要根据烟叶流量及时进行调节; 网板的速度根据烟叶含水率及厚度进行调节4 . 9 . 3 . 7 根据叶片含水率, 设定烤房温度, 采用弧线定温法, 低温慢烤, 烤房温度不超过 l 0 0 (; 冷房温度( 3 5 -4 5 ) C; 潮房温度 : ( 5 0 - v 6 0 ) C o4 . 9 . 88 机尾叶片含水率要求均匀一致, 叶片不得有水渍、 烤红、 潮红现象。4 . 9 . 3 . 9 “ 烤后、 烤前” 1 2 . 7 m m叶片率之差: 上等烟小于 4个百分点; 中等烟小于 5个百分点; 下低等烟小于6 个百分点。白肋烟在此基础上上调 1 个百分点4 . 1 0 烟梗复烤4 . 1 0 . 1 工艺任务4 . 1 0 . 1 . 1 将打叶分离出来的烟梗进行干燥去湿。4 . 1 0 . 1 . 2 烟梗含水率: ( 1 0 -1 3 ) /,4 . 1 0 . 1 . 3 将烟梗筛分为长梗( 2 0 mm) , 短梗两个规格( 或根据合同要求)4 . 1 0 . 1 . 4 筛分后, 烟梗符合下列工艺质量指标: 长梗率)s 0 % 。4 . 1 0 . 2 来料要求4 . 1 0 . 2 . 1 长梗率: 上中等烟)7 0 0 ; 下低等烟6 0 %Y C / r 1 4 6 -2 0 0 14 . 1 0 . 2 . 2 来料流量均匀、 无杂质。4 . 1 0 . 3 技术要求4 . 1 0 . 3 . 1 蒸汽压力满足设备要求。4 . 1 0 . 3 . 2 投料前, 设备进行预热( 1 5 2 0 ) m i n ,4 . 1 0 . 3 . 3 将烟梗均匀地分布在烤梗机网带上, 进人烤梗机干燥。4 . 1 0 . 3 . 4 根据烟梗流量及含水率, 合理设置网带速度、 烤房温度。4 . 1 0 . 3 . 5 烟梗振筛的筛孔不得堵塞, 筛后物流输出通畅。4 . 1 0 . 3 . 6 加温系统及传动系统完好, 网板孔不得堵塞。4 . 1 0 . 3 . 7 各种阀门及管道接头无跑、 冒、 滴、 漏现象; 冷凝水回路畅通。4 . 1 1 碎叶片处理4 . 1 1 门工艺任务4 . 1 1 . 1 . 1 将生产线产生的碎叶片单独烘烤, 并将烘烤后的碎叶片按所要求的规格进行筛分。4 . 1 1 . 1 . 2 将筛后大于 3 m m的叶片均匀掺入烤后叶片中, 小于3 mm的叶片单独包装或另行处理4 . 1 1 . 1 . 3 烤后碎叶片含水率( 1 1 -1 3 ) Y -4 门1 . 2 来料要求 来料流量均匀。4 . 1 1 . 3 技术要求4 . 1 1 . 3 . 1 碎叶片复烤温度,1 0 0 c, 烤后含水率均匀一致。4 . 1 1 . 3 . 2 碎叶片含梗率X0 . 5 0 0 ,包装5 门叶片包装5 门. 1 工艺任务5 . 1 . 1 . 1 将复烤后的松散叶片, 按照一定的包装规格和质量( 重量) , 经过计量、 预压成型、 复称, 进行打包捆扎、 标识。5 门. 1 . 2 叶片包装技术要求见表 4 表 4 叶片包装的技术要求包装方式外形尺寸( 长x宽x高) , m m净重, k gft Akg叶片含水率 %烤烟白肋烟烤烟白肋烟纸箱1 1 1 5只 6 9 0冰 7 2 51 1 1 5 X6 9 0 火7 2 52 0 01 8 0士0 . 51 1 - 1 31 0 01 1 3 6火 7 20冰 7 2 51 1 1 5 X6 9 0 火4 0 05 . 1 . 2 来料要求5 . 1 . 2 . 1 叶片含水率( 1 1 1 3 ) 0 0 05 . 1 . 2 . 2 叶片松散, 水分均匀, 无任何杂物。5 门. 3 技术要求5 . 1 . 3 . 1 均匀喂料, 确保箱内密度偏差 ( D V R ) 2 0 m m) )8 0 % 。5 . 2 . 3 技术要求5 . 2 . 3 . 1 标签清晰、 齐全, 称重准确。5 . 2 . 3 . 2 包装好的烟梗, 按指定位置堆码整齐。5 . 2 . 3 . 3 严禁露天堆码。5 . 3 碎叶片包装5 . 3 门 工艺任务5 . 3 . 1 . 1 将烘烤后小于3 mm的碎叶片, 按照一定的包装规格和质量( 重量) , 进行包装标识。5 . 3 门. 2 碎片包装符合下列规格标准( 或根据合同要求) a ) 麻片包装: 碎片净重( 2 5 士0 . 2 5 ) k g ; b ) 纸箱包装: 碎片净重( 1 3 。 士。 . 5 ) k g5 . 3 . 2 来料要求 同 4 . 1 1 . 1 . 3 ,5 . 3 . 3 技术要求5 . 3 . 3 . 1 称量准确, 标识清晰、 齐全5 . 13 . 2 包装好的碎叶片, 按指定位置堆码整齐。5 . 13 . 3 严禁露天堆码。5 . 13 . 4 同 5 . 1 . 3 . 9 06 车间环境条件6 门除尘 除尘后, 车间空气含尘浓度应小于3 m g / m 6 . 2 车间温度 冬季( 2 2 士5 ) C。Y C / T 1 4 6 - - 2 0 0 16 . 3 车间相对湿度 选叶区、 贮叶区( 7 0 -7 5 ) %; 其他区域( 6 5 -7 0 ) %06 . 4 噪音 噪音要求小于 8 5 d B ( 分贝) 。6 . 5 光照强度 选叶区 1 5 0 I x ( 勒克司) ; 其他区域 l o o l x ( 勒克司)7 在线质t检测 原烟检测原烟接收时, 烟叶的品质、 含水率、 砂土率和等级纯度的检测方法按GB 2 6 3 5 和G B 8 9 6 6的规定进Z行7 . 2 解/ 散把率检测7 . 2 门取样7 . 2 . 1 . 1 铺叶解把后解把率取样 在铺叶解把后叶基传送带的整个皮带宽度上, 随机截取( 3 0 0 0 士3 0 0 ) g 样品; 每生产班次至少取样2次7 . 2 . 1 . 2次润叶后散把率取样 在二次润叶机出口处的皮带/ 振槽上, 随机截取润后( 2 5 0 0 - 3 0 0 0 ) g样品; 每生产班次2 h取样1次。7 . 2 . 2 检测方法7 . 2 . 2 . 1 检测仪器和设备 电子秤, 感量1 9 。7 . 2 . 2 . 2 操作及计算 记录样品质量( 重量) , 从样品中将扎把部分未解散开的烟把挑出, 称重并记录。解/ 散把率按式( 1)进行计算 :, ( % ) 一 a - aa/ 1 0 0 . . . . 。 1)式 中 : 八- 一 解/ 散把率; 样品质量( 重量) , g ; a 上 一 一未解/ 散开烟叶质量( 重量) , g o7 . 3 含水率检测7 . 3 门取样7 . 3 . 1 . 1 真空回潮后烟叶含水率取样 从真空回潮后的烟包中任意抽取 1 包, 由包芯与侧边部位抽取( 3 - 5 ) 把样品, 每把抽出( 3 -5 ) 片完整叶片, 放人密闭的取样容器中, 封闭加标签, 送检测室粉碎; 每生产班次2h取样 1 次。7 . 3 . 1 . 2 一次润叶含水率取样 在 t 次热风润叶机出口处, 随机抓取润后( 1 0 0 - 1 5 0 ) g样品, 迅速放入塑料袋中, 封闭加标签, 送检测室粉碎; 每生产班次2 h取样 1 次。7 . 3 . 1 . 3 二次润叶含水率取样 在二次热风润叶机出口处, 按一次润叶含水率取样方法 7 . 3 . 1 . 2 取样。7 . 3 . 1 . 4 润叶尖含水率取样Y C / T 1 4 6 -2 0 0 1 在润叶尖的热风润叶机出口处 , 按一次润叶含水率取样方法 7 . 3 . 1 . 2 取样。了 , 31 . 5 冷房叶片含水率取样 在冷房取样间, 从烤机横向左右两侧及中间取样, 垂直取样( 1 0 0 -1 5 0 ) g, 迅速装人塑料袋中, 封闭加标签送检测室粉碎 ; 每生产班次 2h取样 1 次。7 . 3 . 1 . 6 机尾叶片含水率取样了 , 3 . 1 . 6 . 1 机尾水分仪探头处叶片含水率取样 在叶片复烤机机尾处的水分仪探头处, 随机取( 1 0 0 1 5 0 ) g 样品, 迅速放人塑料袋中, 封闭袋加标签, 送检测室粉碎; 每生产班次 1 h取样 1次。7 . 3 门. 6 . 2 机尾处左、 中、 右部位叶片含水率取样 在叶片复烤机机尾处网板宽度方向上, 分左、 中、 右三个部位各取 ( 1 0 0 1 5 0 ) g 样品, 迅速放人不同的塑料袋中, 封闭袋口加标签 , 送检测室粉碎; 每生产班次2 h取样 1 次。7 . 3 . 1 . 7 热箱叶片含水率取样 在叶片打包机处, 用液压管状取样器仔4 0 m m X6 6 0 m m) 取样, 样品质量( 重量) ( 1 5 0 - 2 0 0 ) g , 取出的样品装人玻璃瓶或塑料瓶中, 盖紧瓶盖, 不得用手触摸样品, 加标签后送检测室粉碎; 每班的第 1 箱取样、 以后每 3 箱取样 1 次。7 . 3 . 1 . 8 装箱烟梗含水率取样 在复烤后的烟梗包装落料处, 用玻璃瓶或塑料瓶接取, 盖紧瓶盖, 不许用手触摸, 加标签后送检; 每生产班次 工 h取样 1 次。7 . 11 . 9 装箱碎叶片含水率取样 在碎叶片烤后出口处, 用玻璃瓶或塑料瓶分 3 次接取, 每次接取瓶中三分之一容量 迅速盖紧瓶盖,不应用手触摸, 加标签后送检; 纸箱包装: 每箱取样 1 次; 麻片包装: 每生产班次 1 h取样 2次。7 . 3 . 2 检测方法 按Y C / T 1 4 7 -2 0 0 1 中第4 章进行。 注: 含水率样品粉碎, 先粉碎含水率小的样品, 后粉碎含水率大的样品吞 冷房叶片含水率、 机尾叶片含水率、 装箱烟 梗含水率、 装箱碎叶片含水率样品, 应用专用粉碎机粉碎。了 . 4 叶片结构检测7 . 4 . , 取样 在烤前输送带上, 先清扫传送带上的杂物, 然后把取样斗置于传送带下端 , 按倒转键, 自动取样, 取样质量( 重量) 为( 3 0 0 0 士3 0 0 ) g 。取样时应一次取够, 如果取样质量( 重量) 不在允许范围内, 应倒掉重取, 绝不允许添烟或去烟; 第 1 次取样在开始上烟后 3 0 mi n , 以后每 l h取样 1次( 或根据合同要求)7 . 4 . 2 检测方法 按 Y C / T 1 4 7 -2 0 0 1 中第 5 章进行7 . 5 叶中含梗率检测75 门取样75 门门打叶去梗后叶中含梗率取样 按烤前叶片结构取样方法7 . 4 . 1 取样。75 . 1 . 2 烤后碎叶片叶中含梗率取样 在烘烤后碎叶片 包装落料处, 用塑料袋完整接取碎叶片( 1 0 0 0 1 5 0 0 ) g; 每2 箱检测1 次( 或1 次/ 2 h ) .7 . 5 . 2 检测方法 按 Y C / T 1 4 7 -2 0 0 1 中第 7章进行。 7 . 6 叶尖含梗率检测 了 . 6 . 飞 取样V C / T 1 4 6 -2 0 0 1 在烟叶叶尖挑选后的汇总皮带上, 用取样盒随机接取传送带上的叶尖, 样品质量( 重量) 为( 1 5 0 0 -2 0 0 0 ) g ; 取样时, 应一次取样在质量( 重量) 允许范围内, 否则倒掉重新取样。 每生产班次按所打叶等级( 或配方) 取样 2 次。了 . 6 . 2 检测方法7 . 6 . 2 门检测仪器和设备 电子秤, 感量。 . 1 9 。7 . 6 . 2 . 2 操作及计算 用手抽出叶尖样品中直径超过 1 . 5 mm 的烟梗. 并称重, 按式( 2 ) 计算叶尖含梗率:I ( % ) =互X 1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式中: 了 一 一叶尖含梗率; ; 一 一样品质量( 重量) , 9 ; 仃 一 烟 梗质量( 重量) , 9 。7 . 7 梗中含叶率检测了 . 了 . 1 取样 在打叶去梗后的烟梗输送带上, 用取样盒接取输送带上的烟梗样品( 5 0 0 - - - 1 0 0 0 ) g ; 每生产班次取样2次 。7 . 了 . 2 检测方法7 . 7 . 2 . 1 检测仪器和设备 电子秤 感量0 . 1 g e7 . 7 . 2 . 2 操作及计算 将烟梗样品充分混匀, 用四分法缩分成四份, 挑出混人烟梗 中的游离叶片并撕下烟梗上连带的叶片, 合并称重, 按式( 3 ) 计算梗中含叶率:J ( %)二五 X 1 0 0I。 . . . . . . . . . . . . . . . . . . . (3)式中: .I 一 一 梗中含叶率; J 样品质量( 重量) , g ; J - 一 叶片质量( 重量) , 9 。7 . 8 长梗( X2 0 m m) 率检测7 . 8 . 1 取样7 . 8 . 1 . 1 打叶去梗后长梗率检测取样 按梗中含叶率取样方法 7 . 7 . 1 取样。7 . 8 . 1 . 2 装箱长梗率检测取样 在烤后烟梗包装落料处, 随机接取烟梗( 1 0 0 0 1 5 0 0 ) g ; 每生产班次1 次/ 2 h .7 . 8 . 2 检测方法 按 Y C / T 1 4 7 -2 0 0 1中第 1 1 章进行。了 . 9 温度检测了 . 9 . 1 取样7 . 9 门. 1 真空回潮后烟叶包芯温度检测取样 从真空回潮机出口处的烟包中任意选取 1 包, 在烟包的侧面中心位置开孔, 作为测温点; 每生产班次 Zh取样 1 次了 . 9 . 1 . 2 一次润叶温度检测取样V C / T 1 4 6 -2 0 0 1 在 一次热风润叶机出口处取样 , 每生产班次 Z h取样 1 次。7 . 9 门. 3 二次润叶温度检测取样 在 二 _ 次热风润叶机出口处取样 , 每生产班次 2 h取样 1次口7 . 9 . 1 . 4 润叶尖温度检测取样 在润叶尖热风润叶机出口处取样, 每生产班次 2 h取样 1 次7 . 9 门. 5 烤后叶片温度检测取样 在叶片出复烤机后的输送带上取样 , 每生产班次 2 h取样 1 次。7 . 9 . 1 . 6 箱芯叶片温度检测取样 用扎针插人打包压制后的叶片箱中央开孔, 作为测温点 ; 每 9 箱检测 1 次7 . 9 . 2 检测方法7 . 9 . 2 . 1 检测仪器和设备 水银球温度计或点温计7 . 9 . 2 . 2 操作程序 将温度计( 或点温计) 迅速插人测温点, 待温度读数不再升高时, 读数、 记录温度测定值。 注 1 温度检测应在设备正常运转 3 0 mi n后进行。 2 使用点温计测定时, 应经常用水银温度计校正7 门0 装箱密度偏差( D V R) 检测 每班每台打包机各检测 I 箱。按 Y C / T 1 4 7 -2 0 0 1中第 8章进行。7 . 1 1 杂物检测7 门1 . 1 取样 在挑选台尾部汇总输送带上, 随机截取( 6 0 0 0 士2 0 0 g样品并称重; 每生产班次检测2 次7 . 们. 2 检测方法 按Y ( 丫T 1 4 7 -2 0 0 1中第 1 0 章进行。7 . 1 2 质量( 重量) 检测7 . 1 2 门取样7 . 1 2 . 1 . 1 片烟净重检测取样 在打包处 , 随机抽取 1 0 套片烟包装物 ; 同时, 随机选取 5 箱 ; 每班次每台打包机各取样 1 次7 . 1 2 . 1 . 2 烟梗净重检测取样 在烟梗包装处, 随机抽取 1 0 套包装物; 同时, 随机选取 5 箱( 5 包) 烟梗; 每班次取样 I 次7 . 1 2 门. 3 碎叶片净重检测取样 在碎叶片包装处, 按烟梗净重检测取样方法 7 . 1 2 . 1 . 2 取样。7 . 1 2 . 2 检测方法 按Y C / T 1 4 7 -2 0 0 1 中第 1 3 章进行。了 . 1 3 包装外观检测7 . 1 3 . , 取样7 . 1 3 门门片烟包装外观检测取样 在叶片打包处取样, 样品为质量( 重量) 检测时所选定的样品。7 . 1 3 门. 2 烟梗包装外观检测取样 在烟梗包装处取样, 样品为质量( 重量) 检测时所选定的样品。7 . 1 3 . 1 . 3 碎叶片包装外观检测取样 在碎叶片包装处取样, 样品为质量( 重量) 检测时所选定的样品。7 . 1 3 . 2 检测方法Y C / T 1 4 6 -2 0 0 1按 Y ( 刀T 1 4 7 -2 0 0 1 中第 1 4章进行 化学成分检测. 1 取样原烟化学成分的检测为每产地烟叶每批次侧定 1 次。叶片的化学成分检侧取样为装箱后, 打包前刊刊:.每 5 箱取 1 箱7 . 1 4 . 2 检测方法 按 Y C / T 1 4 7 -2 0 0 1中第 9 章进行。Y C / T 1 4 6 -2 0 0 1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术语A l 工艺管理A l . 1 工序 p r o c e s s 工艺过程的 个组成部分。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所完成的一切连续活动的总合。A 1 . 2 工艺规范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r u l e s 生产应遵守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技术法规或标准。A l . 3 工艺流程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将烟叶原料和辅助材料加工制造成合格的产品所应经过的全部工艺过程。A l - 4 工艺制造能力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1 : 艺流程经综合平衡后, 可以达到但不一定应实现的加工能力。A 1 . 5 2艺任务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t a s k 定量与定性描述的加工目的。A l . 6 设备性能f u n c t i o n o f e q u i p m e n t 为实现工艺任务, 从工艺角度考虑要求设备达到的技术性能A l . 7 技术要求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序特有的加工要点和要求。A 2 工序工艺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c e d u r e )A 2 . 1 真空回潮v a c u u m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首先通过抽真空排除烟包内的空气, 再予以增温增湿的方法A 2 . 2 切尖 t i p p i n g 烟叶在打叶之前, 用切尖机把烟梗直径小于 1 . 5 m m的叶尖部分切下。 从而实现叶尖与叶基分离。A 2 . 3 叶基回潮l e a f b l a d e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对切尖解把后的叶基进行加温加湿, 增强叶基韧性和耐加工性, 以适应打叶工艺要求。A 2 . 4 叶尖回 潮l e a f t i p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对切尖后的叶尖部分进行加温加湿, 增加叶尖的含水率, 提高叶尖的温度, 使之与打叶后的叶片保持 一 致, 确保叶片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