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LY/T 1389-1999 森林消防头盔》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森林消防作业中所使用的头盔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各类森林消防人员在执行灭火任务时佩戴的防护头盔,旨在保护使用者免受坠落物伤害及火焰灼伤等风险。

根据文件内容,头盔应具备良好的耐冲击性能和阻燃特性,确保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能为穿戴者提供有效防护。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头盔内衬材料的选择需考虑到舒适度与透气性,以适应长时间佩戴的需求。对于颜色方面,则建议采用鲜艳色彩或高可见度的颜色,以便于识别并提高安全性。

在测试环节,本标准列举了一系列严格的方法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上述各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抗冲击实验、穿透力测试及燃烧性能评估等。只有通过所有规定测试项目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并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使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99-08-16 颁布
  • 1999-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LY-T 1389-1999 森林消防头盔.pdf_第1页
LY-T 1389-1999 森林消防头盔.pdf_第2页
LY-T 1389-1999 森林消防头盔.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LY-T 1389-1999 森林消防头盔.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C 8 5备案号: 3 9 6 3 -1 9 9 9LY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L Y / T 1 3 8 9 -1 9 9 9森林消防头盔F o r e s t f i r e ma n s h e l me t1 9 9 9 一 0 8 一 1 6 发布1 9 9 9 一 1 2 一 0 1 实施国家林业局发 布L v / T 1 3 8 9 1 9 9 9前言 森林消防头盔是森林扑火人员的主要防护用具。 本标准根据森林灭火工作需要,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基础上. 受林业部委托制定的, 并在技术内容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归门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明文、 宋庆福、 李文英、 王岳、 刘广菊、 裴建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消防头盔L Y / T 1 3 8 9 -1 9 9 9F o r e s t f i r e m a n s h e l me t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7 肖 防头盔的荃本结构、 技术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记和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消防人员佩峨的头盔。弓1 用标准 卜 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 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性 GB 2 8 1 1 一1 9 8 9 安全帽 GB / T 2 8 1 2 - - 1 9 8 9 安全帽试验方法 GB / T 5 ,1 5 1一 1 9 9 7 纺织品摊修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 森林消防头盔f o r e s t fi r e ma n s h e l me t 森林消防人员 在灭火过程中用 于保护头部安全的防护用具( 简称头盔) 。由帽壳、 帽衬、 面IY -1 和披启等组成。3 . 2 帽壳s h e l l o f h e l me t 头盔的外层结构, 包括顶筋、 插座等组成。3 . 2 . 1 顶筋 r e i n f o r c i n g s t r i p o f h e l m e t 用来增强帽壳顶部强度的凸出部分3 . 2 . 2 插座s o c k e t 帽壳与帽衬连接的插入结构。3 . 3 帽衬h e l m e t l in e r 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由帽箍、 后箍、 帽托和缓冲层等组成。3 . 3 . 1 帽箍h e l m e t lo c k 绕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带圈3 . 3 . 2 后箍 b a c k h o o p 在帽箍后部加有可调节的箍I13 帽托h o l d e r o f h e l m e t 与头顶部直接接触并能调整帽顶间隙的衬带。3 . 3 . 4 缓冲层 b u f f e r l a y e r 位干头顶和帽壳之间起吸收冲击能量的缓冲承带或缓冲垫。国家林业局 1 9 9 9 一 0 8 一 1 6 批准1 9 9 9 一 1 2 一 0 1 实施 tL Y / T 1 3 8 9 -1 9 9 93 . 3 . 5 帽衬插头 h e l m e t l i n e r b o l t p i n 连接帽衬和帽壳的接头。3 . 4下额 带 c a p s t r i n g 系在下额上, 将头盔固定在头上的可调节的带子。3 - 5 面罩h e l me t s h i e l d 安装在帽壳内可伸缩或帽壳外可翻转的面部防护罩。3 . 6 披肩 p r o t e c t i v e n e c k f l a p 安装在头盔下缘, 保护耳朵和颈部的防护层。3 - 7 水平间 距 h o r iz o n t a l d i s t a n c e 在佩戴头盔时, 帽箍与帽壳周围空间任何水平点间的距离。3 - 8 垂直间 距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a n c e 在佩戴头盔时, 头顶与帽壳内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不包括顶筋空间) 。3 . 9 佩戴高度 h e i g h t o f w e a r 在佩戴头盔时, 帽箍底边至头顶部的垂直距离。3 . 1 0 头模 h e a d s m o d e l 试验头盔时使用的人头模型。4 结构和材料要求4 . 1 帽壳 a )采用对人体无害、 抗冲击、 质地坚韧的阻燃材料制成; b ) 采用椭圆半球薄壳结构, 外表面光滑易使物体滑脱; c ) 插口 应具有稍度, 受力时通过摩擦减弱冲 击力; d ) 帽壳顶部设有加强筋, 提高承受冲击力的强度; e )有沿或卷边。4 . 2 帽衬 a )采用对人体无毒、 无害、 无过敏反应, 具有吸收冲击能量作用的材料制成; b ) 采用双层、 六根结构, 用插头与盔壳连接; c ) 帽箍应制成可调节结构, 可根据头型大小调节使用。4 . 3面罩 可透视的耐热材料。4 - 4 披肩 装卸式, 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织物。5规格5 . 1 头盔尺寸要求按 G B 2 8 1 1 -1 9 8 9第5章规定执行。5 . 2 颜色: 为桔红色。5 . 3 重量: 总 重量(7 5 0 g6 头盔技术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6 . 1 冲击吸收性能 按 G B / T 2 8 1 2 -1 9 8 9 第 3 章和第 4 章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头模所受的冲击值应(4 9 0 0 N,6 . 2 耐穿刺性能 按G B / T 2 8 1 2 -1 9 8 9 第3 章和第5 章中 规定的方法检验, 钢锥与头模不 产生电接触 2L Y/ T 1 3 8 9 -1 9 9 96 . 3 耐燃烧性能 按G B / T 2 8 1 2 -1 9 8 9 第7 章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续燃时间不超过5 秒。6 . 4 侧向钢性 按G B / T 2 8 1 2 -1 9 8 9 第8 章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帽壳最大变形不超过 4 0 m m , 残余变形不超过1 5 mm .6 . 5 阻燃性能 按 GB / T 5 4 5 4 进行检验, 披肩织物氧指数应)3 0 ,6 . 6 面1性能 采用 3 4 。 分光光度计测量, 可见光透过率)7 检验规则了 . 1 头盔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质丝监督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进行检测, 获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 销售和使 用。7 . 2 头盔出厂按 批hi 2 0 0 0 - 2 0 0 0 0 顶抽验,一 批不足2 0 0 0 顶仍以一 批计算。检 验头盔时, 侮批中抽取 9顶作为试验样品, 每项检测一顶, 其中 4 顶为备用。7 . 3 抽检时, 5 顶中有一顶不合格, 则应再取双倍样品进行复验。 如超过二顶不合格或复验后仍有 一 顶性能不合格, 则该批头盔为不合格。7 . 4 检验面罩和披肩时, 每批各抽取 5 个试样 如有 一 件不合格, 则再取双倍试件复验。如超过 2件不合格或复验后仍有 一 件不合格, 则该批面罩或披肩为不合格。7 . 5 每顶头盔出厂和销售时, 必须具有国家指定的质址监督检验部门制发的检验合格标志及生产部门的出厂合格证等。8 标记和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