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_第1页
xx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_第2页
xx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_第3页
xx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_第4页
xx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XX 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 XX 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五:散文 中考试题精编 (一)宋朝的雨 陈富强 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我建议你去苏堤。 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 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 1090 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山,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2 / 24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知州,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 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这是苏知州为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 1071 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机会终于在时隔 18 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 1089 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看到西湖湖面已有一 半成了葑田,他的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 “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 ” 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四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这篇上书,开篇就说: “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 苏东坡预言: “ 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 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3 / 24 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 运河赖西湖挹注,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九百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 “ 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 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 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 “ 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 ” 的湖上繁华之地。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他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4 / 24 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 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都留下了一世英名。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 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有删节)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苏东坡整治西湖的理由。 2标题 “ 宋朝的雨 ” 有怎样的味道? 3请你写一则不少于 200 字的 “ 推荐语 ” ,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 5 / 24 ( XX 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 (二)老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 ,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3.老屋真的 “ 老 ” 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 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 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 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6 / 24 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 再听母亲骂我一声“ 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 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7 / 24 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 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 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 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 在我的眼里 ,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 “ 小二层 ” 。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散文 海外版 XX 年第 3 期,有删改)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8 / 24 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 3) 站在老屋门口 2细读第( 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 段描写父亲的【 A】【 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 品析: “ 轻抚 ” 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 “ 我 ” 的疼爱及给予 “ 我 ” 的心灵抚慰。 4.第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 “ 奶奶的歌声 ” 落在 “ 我的梦里 ” ? 5你对结尾处作者 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 XX 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 (三)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 “ 异类 ” 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9 / 24 撒娇,鸟向你歌唱 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人不能和狼相 处,麻雀好像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至于虎、豹等凶猛的动物,人们就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了。这样,我们就格外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野百合悄悄 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都告诉我了。 茉莉、菊、栀子、玫瑰 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静静地守着昙花10 / 24 凝神注视吧,夏夜清风中的悠悠开放,是它漫长一生里难得的灿烂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捕捉了风的动静 ,孤独的仙人掌用一手的刺拒绝着轻薄的同情,青苔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 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注。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豆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却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理,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文章有删节) 【注】春墒: “ 墒 ” 音 sh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 春墒 ”即春天时节土壤里的湿度。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说说 “ 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11 / 24 在文中的含义。 3第 段画线句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作用。 4 “ 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 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 ” 中 “ 侍弄 ” 一词流露了 “ 我 ” 怎样的情感? 5请从内容和表现方法两个角度对 “ 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 ” 作简要赏析。 6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作者对人们怎样的期望?(至少说出三点) ( XX 年云南省中考试题) 专项模拟训练 (一)歌,一条无尽的路 王宗仁 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生命有各种无奈,人都应该顽强地活着,要执著地追求。我总以为在这个氧气只有内地一半的世界屋脊上,说句话都喘得像失去脚跟似的站不稳,唱歌?不敢想。 即使想吧,谁能唱出一颗心?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却是这些脸庞被紫外线照射得紫红泛黑的五大三粗的战士唱的一首歌,把我的五脏六腑搅得翻江倒海。 那歌是一条无尽的路,一半含着寂寞和思念,一半含着血与12 / 24 泪。今天的酸楚在这歌的音符中,明天的黎明在这歌的余音里。在高原的军营里不管谁唱起这首歌,都是以泪洗面,情动昆仑。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我在高原所有的感觉都是从这支歌开始的,又从这支歌结束。我坚信数年乃至数十年以后,风吹长空,闪电驰过,我耳畔仍会有这歌声 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 /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 /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 /儿却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好地方 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 /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 /儿知道娘在三月花里把儿望 /娘可知儿在六月雪里把娘想 /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 /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 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画面:在冰山雪岭间守卫国门的士兵和手扶家门思念儿子的母亲。高原军人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他们有本该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有妻室儿女。但是,他们最思念的是母亲。母亲 娘,这是一个脸上刻满皱纹饱经沧桑但 却使人青春焕发的形象;这是一支百唱不厌永远都不过时的歌;这是一个走到天涯海角都牵动着儿心的情结。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战士们被暴风雪围困在山上吃冰咽雪的时13 / 24 候,围着篝火唱;在国境线上单独执勤时,咀嚼着单调枯燥的日子唱;在被可恶的高山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望着天边遥远的星辰唱。 爱在荒原入土,情在雪山闪烁。他们投入地唱了一遍又一遍: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 唱歌的是黑脸大汉郭和奎营长,三十岁刚挂零,可看上去皮肉粗糙,胡子拉茬,要比实际年龄大多了。此刻这位营长 不在军营里呆着,却孤身一人出来顶着燥热的日头跪在唐古拉山中的一个山坡上,三叩首,两作揖,泪流满面。他在敬哪路山神?不,他在祭父。 他的面前放着三碗特地做的高原风味饭菜:手抓羊肉、凉拌野葱、酥油茶。他举起酒杯,遥对家乡四川的方向,泪水涟涟地说: “ 爸,不孝之子和奎向您请罪。在您病重时,儿没有给您送一口水,端一碗饭,喂一片药。今天是您走后的第三天,儿在遥远的西北高原上为您送行,愿您在天之灵,尝尝儿亲手做的这些饭菜 ” 温酒洒在了雪山上,郭和奎放声号哭。 父亲于三天前因患胃癌病逝,家里曾连发三封电报催他回家 ,奄奄一息的父亲不见儿面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尽管郭和奎已经三年未回家了,也难以满足父亲这情理之中的要求。世界屋脊上这个军营的天地由他撑着,执勤任务压在肩,他追日赶月地忙还觉得时间少,哪能匀出探望父亲的空儿?父14 / 24 亲等不来儿子终于去了,他是睁着眼睛走的。后来,和奎得知,老人那双眼睛一直闭不了,入殓前母亲给他揉了又揉就是不合 郭和奎是个负债者,他欠父亲的情太多了,脚下的冻土地因而显得沉重。现在,这三种风味饭菜就能抵还得清吗? 雪山上,郭和奎的哭声撞击着冰冷的雪峰,撞击着过路人的心! (选自散文百家) 1感知全文,完成填空。 ( 1)本文以为线索,记叙了的感人事迹,抒发了的情感。 ( 2)作者在文中采用了 “ 面结合 ” 的写法,首先从上落笔,概括描写了形象,然后从上着笔,重点刻画了的形象表明新时期的军人不只是铁骨铮铮,也具有拳拳柔情。 2评析形象,回答问题。 ( 1)文章刻画郭和奎营长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2)郭和奎营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品味咀嚼,分析词句。 ( 1)说说你对 “ 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 中加点部分的理解。( 2)你觉得 “ 爱在荒原入土,情在雪山闪烁 ” 在文中 起怎样的作用? 4理解感悟,鉴赏体验。 ( 1)作者说 “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15 / 24 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 ” ,你读后明白了吗?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横线上。 ( 2)作者说 “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 ,你读了本文后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二)生活如蓟 雷抒雁 有一种植物叫蓟,它以惊人的力量再生,让你感受到那种顽强和乐观一如人类的生活。 入冬,农人们的犁铧翻耕了土地,这是来年播种必备的程序。但是,对于野草,对于一切经过犁铧切割的植物,这无 异于天降的灾难,它们被突然从根部切断,那些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待来年秋后种子的播撒了。蓟却不。春天,在去年翻耕过的土地上,只有蓟类一族,旺盛地生长起来,很快地铺展、占领了那一片看上去有些单调的土地。 蓟鲜嫩、肥胖的叶子,是春天野蔬里最独特的一味,它鲜,却苦。扯开叶子,如同扯断根,会有白色的血流出。当犁铧突然切断蓟的根部时,蓟用旺盛的血流表示着那切肤的疼痛。可是,蓟会在每一个断面迅速地把血凝结成痂,你会想象到那时,蓟无声地呼号、呻吟和战栗。这应该是一切生命经历灾难时,都难以避免的。 蓟的 迅速自我 “ 疗治 ” ,让人吃惊。别的断根的植物16 / 24 都死去了,蓟的故事如同传奇,却在继续。蓟的每一个创伤的断面,都是一个新生叶芽的萌生面。它在一端生了根,另一端挺起来,以新鲜乐观的姿态,冒出地面,作为早春的象征,向太阳伸出双臂,展开绿色的旗帜。于是,先前,大地上只有一朵一朵的蓟,如今,却变成一簇一簇。 5 月,活下来的蓟会伸长自己的茎,开出一颗一颗紫红色的花朵。一种自尊而顽强的植物啊,蓟的根简直就是植物里能再生的蚯蚓。它白色的血是苦味的,它绿色的叶是苦味的,它生长的历程充满了苦难,人们叫蓟 “ 苦苦菜 ” 。 人类的生活不正如这 “ 蓟 ” 么! 一年前,当地震突如其来降临在人们的头顶,人们的脆弱,不会比蓟被犁铧切断时强多少。房倒屋塌,一瞬间,生活如同陆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消失了,残损了;哭嚎、呻吟、战栗,人们的惊恐哀伤,远远超过了蓟的疼痛。 当人们从废墟里站起来,抖掉身上灰尘的时候,就宣布了生活重新发轫,瞬间的断裂,不是生活的死灭。掩埋逝者,医治伤者;垒石立木,重造屋舍;新的爱情,重新建立;新的生命,如期诞生。生活,如同能分泌出奇异胶质的植物,断裂处被悄悄地重新弥合。 这是巨大的创伤,当然不会像 蓟那样迅速被遗忘,迅速会复苏。可是,人类的自我疗治,生命的顽强繁衍,却也不是蓟所能比拟的。否则,数以千年万年计的进化过程,就17 / 24 不会跨越冰、火、震、洪,延续至今。 生活在继续。像一个人猛然跌倒了,爬起来,会有短时间的喘息,而后,是慢步、快步,如果可能,还会跑步。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铺展()分泌() 2读完全文以后,说说蓟惊人的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章的标题是 “ 生活如蓟 ” ,你认为 “ 生活 ” 与“ 蓟 ” 有哪些相似之处? 4试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 两段中画线的句子。 ( 1)春天,在去年翻耕过的土地上,只有蓟类一族,旺盛地生长起来,很快地铺展、占领了那一片看上去有些单调的土地。 ( 2)掩埋逝者,医治伤者;垒石立木,重造屋舍;新的爱情,重新建立;新的生命,如期诞生。 5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首届 “ 语文报杯 ” 原创试题大赛参赛作品设计 /江苏单培虎) (三)不是爱酒(节选) 张晓风 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 不是人人都耽酒的,白居易爱的是一个 “ 晚来天欲雪 ”18 / 24 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 “ 红泥小火炉 ” 的约会的情趣。那位叫刘十九的朋友或赴约 ,或不赴约,我们只读到千年前那一点点的闲情雅兴,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 而元曲中的刘致也用 “ 瘿瓢,带糟 ” 去舀酒的句子来刻画村酒的:一只疙疙瘩瘩的葫芦瓢,狠狠地伸入酒缸,连糟带酒,胡乱地舀起来就喝,自有一番金杯玉盏之外的豪情。 而关汉卿的句子尤其迷人: “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 那样的饮酒情趣又岂在饮? 中国诗人好象都是如此。他们爱花,但爱的是花所能传递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他们爱月,但爱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 联想;他们爱玉,但永远不愿以克拉计算它的价值,因为它是被用来象征 “ 君子之德 ” 的;他们爱马,爱的是那种振鬣长鸣,万谷回应的雄风。 记得陶渊明吗?他幽默地给自己弄了一张无弦琴,并且题诗曰: “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他爱琴,爱的竟然是众弦寂然之后的 “ 琴趣 ” 。 生命,何尝不是这样呢?所有的垂死者几乎都恋栈生命,但我们真正深爱的,是生命中的什么呢? 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百的酒精成19 / 24 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下的深情的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 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 如果生命是琴,让我们忘记那长达一百六十厘米或一百八十厘米的梧桐木,我们爱的是音符和节拍之上的音乐 也许别人听不到,但我们知道,它在哪里。在一个小小划拨的动作里,可以触动多少音乐啊! 如果我们爱生命,也必有什么是在这血、肉、脂肪、皮肤、毛发之外的美好。我这样说,你能同意吗?我不是说酒不够美,我是说美酒之外必然有什么饮趣。 圣经 上说: “ 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 ”我们喜欢自己这健康的、有弹力的身体,但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 1似乎文人都是爱酒的,因而也诞生了很多与酒有关的名作。根据提示写出作者或名句。 2根据第三段中的提示,在文中横线处填一个能概括村酒特点的四字短语。 3请用 “/” 划出 “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 的正确停顿。 20 / 24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4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仿照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写一段话。 5文题说 “ 不是爱酒 ” ,文中又说 “ 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 动人的什么 ” ,请你仔细揣摩一下,作者爱的究竟是什么? 6有人说本文语言充满了意境美、音韵美,洋溢着馥郁的诗意之芬芳。请你试从文中选取一点加以佐证。 (首届 “ 语文报杯 ” 原创试题大赛参赛作品设计 /湖北高凤琴) 散文部分训练题答案 中考试题精编 (一) 1 西湖是杭州的眉目,没有西湖就等于一个人没有了眉目; 整治西湖可以开发和增强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五方面的功能。 2答案要点: “ 雨 ” 贯穿全文,首尾妙联,穿越时空,点出了苏轼、苏堤的年代,有厚重的历史感; 雨是西湖美景的极 致写照,开篇、结尾以美丽的伞映衬美丽的湖; 雨也暗藏着苏轼那首 “ 千古绝唱 ” ; “ 宋朝的雨 ” 还让人梦回过去,深含传统和文化之味,颇具诗情画意。 3示例:这是一朵用诗化语言编织而成的优雅伞花,这是一幅再现西湖苏堤的历史真迹,这是一21 / 24 首为伟大诗人吟诵的唯美长诗 这就是陈富强的宋朝的雨。宋朝的雨能落千年而长久清丽,今朝的苏堤能经百世而依然迷人,那是因为苏轼,因为诗人的一项治湖工程。宋朝的雨,开篇撑伞,收尾沐雨,让我们生动感知到那位充满才气的鲜活诗人,真切感动于那段造福于民的历史佳话。不仅是故事,流泻的还有魅 力和意境:西子湖畔的雨,丝绸织就的伞,美丽串成的文字,诗意洋溢的情怀 历史和今天,清新和厚重,生命和永恒,诗情和哲理,在宋朝的雨里,穿越时空,横亘古今,和谐交融,自然天成。(二) 1( 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2既蕴涵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情,又蕴涵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3示例 1: A “ 春燕衔泥 ”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示例 2: B “ 拍拍 ”“ 指指 ” ,运用叠词生动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4既指在“ 我 ” 入睡后奶奶依然为 “ 我 ” 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 “ 我 ” 童年的记忆中。 5示例: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22 / 24 (三) 1第 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 段上承第 段 与动物相处,通过转折,表现人们与动物相处中的遗憾,自然地引出文章抒写中心对象 植物,并领起后面 的文段。 2在与植物的相处中, “ 我 ” 学到了许多东西,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理解符合文意即可) 3( 1)表示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