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T 536.3-2005 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第3部分:易于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是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之一,旨在为易于自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估和分类体系,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这份标准主要关注于那些在常温常压下,无须外部火源即可自行发热并可能引发燃烧的物质。以下是该标准内容的详细介绍: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判断和划分易于自燃固体和液体物质的火灾危险等级。这些物质因其化学性质或生物作用,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能够产生足以引发自燃的热量积累。

分级原则

标准将易于自燃的物质根据其自燃的难易程度和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不同的级别。具体的分级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自燃点、堆积时的自热特性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活性等。

试验方法

  1. 自燃点测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测定物质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以此作为评判物质自燃倾向的一个基本指标。

  2. 堆积试验:模拟物质在实际储存或运输中的堆积状态,监测温度变化,评估因内部热量积聚而导致自燃的风险。

  3. 加速自热试验:在加速条件下测试物质的自热速率,评估其在短时间内达到自燃温度的可能性。

  4. 化学反应性试验:针对某些能与空气、水分或其他常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物质,进行专门的反应性测试。

结果判定与分类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易于自燃的物质被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火灾预防措施和储存、运输要求。高等级意味着物质自燃风险高,需采取更为严格的安全管控措施。

文件与记录

标准还强调了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试验报告的编制以及结果的归档管理,确保试验的可追溯性和科学性。

实施与监督

适用于所有涉及易于自燃物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单位,要求这些单位依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管理,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5-03-17 颁布
  • 2005-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A-T 536.3-2005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第3部分易丁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pdf_第1页
GA-T 536.3-2005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第3部分易丁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pdf_第2页
GA-T 536.3-2005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第3部分易丁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pdf_第3页

文档简介

I C SC 8 01 3 . 2 2 0 . 0 161 . 1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G A / T 5 3 6 . 3 -2 0 0 5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 3 部分: 易于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G r a d i n g a n d t e s t me t h o d o n f i r e h a z a r d f o r f l a m ma b l e a n d e x p l o s i v e h a z ma t s -P a r t 3 : T e s t m e t h o d o f g r a d i n g f o r s u b s t a n c e s l i a b l e t o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2 0 0 5 - 0 3 - 1 7 发布2 0 0 5 - 1 0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安部发 布GA / T 5 3 6 . 3 -2 0 0 5前言 GA / T 5 3 6 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 共分 6 个部分: 第 1 部分: 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 第 2部分: 易燃固体分级试验方法; 第 3部分: 易于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 第 4部分: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分级试验方法; 第 5 部分: 固体氧化性物质分级试验方法; 第 6 部分: 液体氧化性物质分级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 G A/ T 5 3 6的第 3部分。 本部分主要参照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一 试验和标准手册( 第3 修订版) 第皿部分 3 3 . 3 . 1 的技术内 容进行制定, 其结构与编写规则符合G B / T 1 . 1 -2 0 0 0 的规定 。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1 1 3 / S C l ) 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 :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河北省公安厅消防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晋、 王钢、 盛文克、 高强、 郑端文。GA/ T 5 3 6 . 3 -2 0 0 5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 3 部分: 易于 自燃的物质分级试验方法范 围G A / T 5 3 6的本部分规定了易于自燃的物质的分级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需要确定火灾危险性分级的易于自姗的物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5 3 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 G A/ T 5 3 6 . 1 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 部分 : 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术语和定义G A/ T 5 3 6 . 1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G A / T 5 3 6的本部分。仪器和器具4 . 1 发火物质试验用仪器和器具 a ) 有柄瓷质蒸发皿, 外径 7 0 mm; b ) 定量分析滤纸, 直径9 0 mm; c ) 无机隔热板( 不渗透, 。 下导热系数不高于0 . 2 3 W/ m K ) ; d ) 标准网筛, 网眼直径。 . 3 mm; e ) 装有干燥用硅胶的干燥器; f ) 秒表( 最小分度不大于0 . 1 s ) ; 9 ) 移液管或注射器; h ) 不锈钢药勺。4 . 2 自热物质的升温发热试验用仪器和器具 a ) 烘 箱 容积9L以上, 控温精度不大于 1 0 C , b ) 试样容器 边长2 5 mm, 1 0 0 mm的立方体试样容器各一个。容器用不锈钢网制造, 网眼直径 0 . 0 5 3 m m, 上部开 口。 c ) 试样容器罩 边长分别稍大于 2 5 mm, 1 0 0 m m的立方体试样容器罩各一个。试样容器罩用不锈钢网制造, 网眼直径0 . 5 9 5 m m , d ) 试样容器吊篮 ;GA/ T 5 3 6 . 3 -2 0 0 5 尺寸为 1 5 0 mmX1 5 0 mmX2 5 0 mm的试样容器吊篮一个。试样容器吊篮用不锈钢网制造, 网眼直径0 . 5 9 5 m m , e ) 热电偶 精度不低于II级, 外径不大于 1 m m的恺装镍铬一 镍硅热电偶一支。 f ) 温度采集、 变送、 显示系统一套 系统的不确定度为士1 C,5试验样品及派纸 的预处 理固体样品试验时, 应采用粉状或颗粒状的试验样品;用于试验的滤纸应在( 2 0 士5 ) C温度中保存 2 4 h以上;对于保存在保护液中的样品, 应用滤纸吸掉保护液, 并立即用于试验。a)b)c)试骏条件温度为( 2 0 士5 ) 0 C; 湿度为( 5 0 士1 0 ) %RH,7 试验 方法7 . 1 发火物质试验方法7 . 1 . 1 固体发火物质7 . 1 . 1 . 1 试 验 1 a ) 将调整好的滤纸放在有柄瓷质蒸发皿上; b ) 取 。5 mL的试验样品, 放在滤纸中间, 观察 5 m i n以内是否出现自燃或炭化现象; c ) 重新制备试验样品, 重复上述试验 5 次, 如果其中有一次出现自然或炭化, 则该试验物质属于 发火 物质 。7 . , . 1 . 2试验 2 经过7 . 1 . 1 . 1 的操作, 均不能认定为发火物质时, 应对试验样品进行下列操作: a ) 在周围没有可燃物的通风橱内, 放置无机隔热板; b ) 取 1 mL的试验样品, 使其从 1 m高的地方落到无机隔热板上, 观察其在落下途中及落下后 5 m i n 以内有无 自 燃现象; c ) 重新制备试验样品, 重复上述试验 5次, 如果其中有一次出现 自燃, 则该试验样品属于发火 物质。7 . 12 液体发火物质7 . 1 . 2 . 1 试 验 1 a ) 用移液管或注射器抽取 0 . 5 m L的试验样品; b ) 用 3 0 s 的时间以均匀的速度, 从 1 0 mm-2 0 mm的高度使试验样品滴落到燕发皿中, 观察从 开始滴落起 5 mi n以内是否出现自燃现象; c ) 重新制备试验样品, 重复上述试验 5次, 如果其 中有一次出现 自燃, 则该试验样品属于发火 物质 。7 . 1 . 2 . 2 试验 2 经过 7 . 1 . 2 . 1 的操作, 均不能认定为发火物质时, 应对试验样品进行下列操作: a ) 将调整好的滤纸放在蒸发皿上; b ) 用移液管或注射器抽取 0 . 5 m L的试验样品; c ) 用 3 0 s 的时间以均匀的速度, 从 1 0 m m-2 0 m m的高度使试验样品滴落到滤纸的中间, 观察 从开始滴落起 5 mi n以内是否出现自燃或炭化现象;GA / T 5 3 6 . 3 -2 0 0 5 d ) 重新制备试验样品, 重复上述试验 5 次, 如果其中有一次出现 自燃或炭化现象, 则该试验样品 属于发火物质。7 . 2 自热物质的升盆发热试验 对在 7 . 1 . 1 试验中没有出现 自 燃或炭化现象的固体试验样品进行下列操作:7 . 2 . 1 边长 2 5 mm立方体容器的试验 a ) 将粉状或颖粒状的试验样品装人边长 2 5 mm的试样容器, 墩实装满; b ) 将试样容器用容器罩罩住, 并将其放人试样容器吊篮中, 在试验样品的中心部位插人一支热 电偶, 然后将试样容器吊篮挂在烘箱的中心; c ) 将烘箱的温度升高到 1 4 0 并保持 2 4 h , 通过观察确定是否出现自燃, 或试验样品温度是否超 过 2 0 0 0 C。如果出现 自 燃或试验样品温度超过 2 0 0 0C, 该试验样品属于n级易于自嫌的物质。 否则进行 7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