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与反思_第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与反思_第2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与反思_第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与反思_第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 6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 朗读课文。 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3.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 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2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 产生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情景导入1.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 , 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预设 :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2 . 这是老师拍摄的 几张 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播放照片)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 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预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 . 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 一 首 描 写 秋天 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4 . 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 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5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秋晚的江上)二 、 初读感知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1 .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2 .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 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圆4 . 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5 . 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6 . 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7 . 多音字 :尽 :( jn )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 jn ) 尽力 山穷水尽三 、朗读品味(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 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 边读边想象画面 ; 注意断句 。( 二 )品味朗读。1 .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看到了 , 凌江飞渡,江边的 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预设: 倦鸟归巢 、 驮着斜阳 、 芦苇 。2 . 齐读第1小节, 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预设:鸟儿 斜阳(2) 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从“ 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方面进行考虑。预设: 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3) 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一小节里哪个字写出了鸟儿的状态?预设:“倦、驮” 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倦鸟驮斜阳 ,想象 自己就是鸟儿,进而 就能 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朗读时,表现出对鸟儿的怜惜之情。3 . 自由读第2小节,画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1) 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预设:斜阳、芦苇、倦鸟。(2) 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 3 ) 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掉” 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预设: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4)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芦苇的变化过程。是谁让芦苇由 “ 头白 ” 成了“ 红颜 ”?预设:夕阳。从“头白”到“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给图画增加了色彩。“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5) 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朗读提示: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2小节。朗读时 要 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后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4.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课文与下面这首诗有什么异同?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二课时一、 游戏 导入1. 同学们 , 上课之前,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 。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 吨 粮,只把草当饭。预设:牛。同学们见过牛 吗 ? 你印象中的牛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 可以仿照老师这个句式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这是一头 的牛。预设:这是一头壮硕的牛,这是一头勤劳的牛,这是一头任劳任怨的牛 2 . 我们来看看牛在作者徐志摩的眼中,又有什么不同?汇总你搜集到的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花牛歌 )二 、 课文赏析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篇二教材 分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教学准备: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 搜集关于秋天的诗。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节。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3思考问题:(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4配图配乐齐读。(三)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2小节。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4思考问题:(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6指名诵读、赛读。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六、自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板书设计: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斜阳 美景白色的芦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2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板书设计: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篇三目标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课件出示2)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 牛歌)【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课件出示3)2.分小节读诗文。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 (课件出示4)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课件出示5)(1)读诗歌,品诗意。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课件出示6)(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 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4.生谈自己的发现。【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设计意图: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比一比,组词语。渡( ) 倦( ) 坐( )度( ) 卷( ) 座( )二、读一读,想一想。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2. 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三、我会填。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2.花牛在草地里坐, 。【答案】一、渡河 温度 疲倦 试卷 坐下 座位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 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