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doc_第1页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doc_第2页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doc_第3页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doc_第4页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探讨 ResearchoftheMethodsofAdaptiveAgingReformofOldCommunity 桑轶菲SANGYi-fei;应佐萍YINGZuo-ping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1231) (ZhejiangCollegeofConstruction,Hangzhou311231,China) 摘要:中国社会老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养老院的数量明显不足,大多数老人不得不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依然是目前中国养老的主要模式。但现存的大量老旧小区在建设时并没有注重老人居家养老问题,多数小区不能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进行适老化改造成为当前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小区的设备设施、信息化改造、社区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和方法。 Abstract:AgingtrendinChinaandhasbeemoreobvious,butthenumberofnursinghomesisobviouslyinsufficient,sothemajorityoftheelderlyhavetogethomecare,sohomecaremodeisstillthemainmodeofpensionatpresentinChina.Butalargenumberofoldmunitiesdidnotpayattentiontotheproblemsoftheelderlyhomecare,mostmunitiesarenotsuitablefortheelderlyhomecare,sothesuitableagingtransformationhasbeeanimportantdirectionofthecurrenttransformationoftheoldmunitiesofthecity.Inthispaper,fromthefacilities,informatizationtransformationandmunityservice,theauthorputsforwardthepathandmethodofadaptiveagingreformfortheoldmunities. 关键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Keywords:oldmunity;adaptiveaging;reform :TU984:A:1006-4311(xx)20-0040-03 1背景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根据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数据统计: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这意味着当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十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国人平均寿命逐年延长,老龄化速度加快。表1显示在xx到xx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增幅显著。 统计数据预测,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还将加速。至xx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至2.21亿,占比将达到16%;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近2.43亿,占比将超过18%;到2030-2040年间,预计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番;至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预计将达到峰值4.83亿,届时,中国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研究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在21世纪这一百年间将历经三个阶段:快速老龄化阶段(xx年到2020年);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到2050年);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到2100年)。 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当年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三千至一万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人均GNP不到1000美元的时候,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呈现了“未富先老”的显著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反观目前社会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截至xx年11月,中国市场各类养老机构近4.5万家,养老床位是500.17万张。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的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660多万张。而预计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每千名中国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只有29.86张,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千人50-70张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城乡居住形态、传统文化、家庭伦理观念等因素看,中国老百姓的亲属和家庭观念很强,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养老。从老年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希望在家里接受生活照料。因此,解决这种状况最好的对策是完善老人自己能够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适老住宅和适老住区应需而生。 发展适老性住宅和小区,无非新建与改建两条途径。但无论从建筑本身的开发周期、开发成本,还是从老年人的居住现状、经济能力来看,对现有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将是未来适应城市大量老龄人口的主要途径。 2老旧小区的适老困境 现有的老旧小区,主要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以现在的居住环境标准来衡量,显得十分简陋狭小、陈旧破败,配套设施不完善。旧式住宅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空间配置不合理、设备不全、卫生间使用不便、楼层过高、老年服务设施不健全等。无论是居住小区环境还是住宅单体结构,都无法满足老年人居住生活的需要,不能适应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尺度需求。 当前适用于城市居住区规划及居住建筑设计的规范主要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xx年修订)、民用建筑设计通则(xx年)、住宅建筑规范(xx年),其它相关的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xx年修订)、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xx年修订)、无障碍设计规范(xx年)、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xx年)等。所有这些规范均是在那些老旧小区建成之后颁布或修订的。就这些规范本身来说,也并未对住宅的适老化设计有足够充分的规定,更遑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住宅适老化意识不强的时代。 因此,无论从社会需要(家庭人口的构成)、生活水平(住房需求的细分),还是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都决定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大批老旧小区,不能适应老年人的生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住房水平的改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年轻人较多聚居在新的住宅小区,老旧小区留下了大量的空巢老人。这使老旧小区成了城市里的“空心村”。 对这批数量极大的老旧小区,大规模的拆旧建新无论从社会成本还是个人的经济支出来看,都是不现实的。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对这些老旧小区进行局部改造,以适应小区内大量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的困境在于:选取哪些设施的改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造这些设施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尽可能降低改造成本的前提下,费用由谁承担? 3小区适老化改造的路径 住宅小区的适老化设计应注意:易识别原则、易到达原则、无障碍原则、安全性原则、易交往原则、生态化原则。对现有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可以从硬件设施及软件配套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 3.1设备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住区的设备设施必须充分照顾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主要从几个要素入手:考虑老年人体力衰弱,应增加休息的设施、减少垂直交通频率;考虑较多使用轮椅、助行器等,应保证小区内的无障碍通行;考虑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应强化小区内的识别性。这些设备设施的改造,包括住宅外公共区域,和住宅内私人区域。 住区设备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具体可以着眼于以下一些方面:多层住宅的电梯化改造。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六层及以下的住宅不需要安装电梯,因此老旧小区中占最大数量的多层住宅,几乎都以楼梯作为垂直交通的通道。无论从老年人的体力还是部分坐轮椅的老年人来说,楼梯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应当对老旧小区的住宅(尤其是四层以上的住宅),进行电梯化改造。目前可采用的电梯增设方式有内部增设和外部加挂两种。增设电梯都应注意在轿箱进深、门洞宽度、按钮高度、扶手位置、防夹装置、地面平整及防滑等方面,采用适应老年人需要的设计。电梯厅及轿箱的尺寸应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的方便。小区车行道路系统。老旧小区在当年的场地设计时普遍未考虑人车分流,车位配置的比例偏低,尽管目前老年人占多数的老旧小区里,机动车保有量较低,但节假日里儿女们回家也会带来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在改造小区车行道路系统时,既要考虑这部分“候鸟式”机动车对小区的干扰,又要考虑小区内救护、消防的需要。无障碍化。小区内所有道路及公共部位均应考虑无障碍化,特别是人行通道、公共建筑的走道、住宅楼的室内外高差等部位。公共区域增加休息设施。在小区道路、公共绿地、健身场地、走廊、楼梯平台等区域,应大量增加休息座椅,方便老年人随时就近休息。强化可识别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强化小区的路径、出入口、区域的可识别性,通过标志物、建筑小品、颜色、声音、灯光等等,方便老人的识别。 3.2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小区 基于小区的智能系统,以信息化为支撑,把老旧小区改造成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智慧小区,是小区适老化改造的一个重要途径。适老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在小区室内外的公共区域(道路、走廊、楼电梯、绿地、健身场、休息区等地),增设视频监控、呼叫对讲系统、紧急呼救按钮,并且和小区的医疗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联动,使老人在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得到救护。基于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采集,在小区公共区域增设自助式健康采样终端,让老人在小区内能随时监控自己的心率、血压,在小区医疗中心定期监控各项健康指标,并形成老年人的健康数据档案。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及GPS系统,提供老人的定位服务,并和小区物管的应急中心联动,提供位置服务,预防老人发生不测。 3.3针对老年人群的社区服务 老旧小区内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自理老人(Self-helpingAgedPeople)、介助老人(Device-helpingAgedPeople)、介护老人(UnderNursingAgedPeople)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可以包括电话问候、上门探访、陪护、家政服务、小区食堂及外卖、建立健康档案等等。 3.4适合老年人的公共设施 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公共设施缺乏的问题,在改造时应当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主要从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终身学习等方面配置公共设施。 休闲娱乐设施可以通过棋牌、垂钓、养花逗鸟、舞蹈健身等设施,组织老年人参加适度的社交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医疗保健设施可以结合社区医院,强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照护服务。终身学习可以通过设立社区老年大学,使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适老化改造实证分析 调查发现,90%的城市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多层为主的老小区,适老化改造是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途径。 4.1社区概况 社区位于杭州城北,与其他150多个老小区类似,这里聚居着大量老年人。近万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4%。调查发现,老人对多层电梯化、社区道路和公共设施等改造意愿最为明显。 4.2适老化改造 4.2.1设备设施改造 社区设备设施改造主要涉及与老人息息相关的出行便利问题,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加装外挂电梯。结合城市老旧小区外立面综合整治,对5层以上多层老住宅加装外挂电梯。根据估算,一幢7层住宅楼,安装一部外挂式电梯,设备加施工费用大概在45万元左右,若3楼以上住户分摊费用,一梯两户,3楼到7楼一共10户人家,每户大概分摊4.5万元左右。另外,一部电梯一年的维护费大概在8000元到1万元,分摊到每户,一年大概1000元左右,相当于杭州普通小区一套90平方米住宅一年的物业费。同时,市区两级政府按政策予以一定比例的补贴。加装休息座椅。多层加装电梯能彻底解决年老体弱住户上下楼的不便,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旧住宅改善办法,但实行效果却并不理想。社区仅1幢楼试行,原因主要是费用和低层住户的安全担忧。介于此,社区采用在楼梯中部安装座椅,给老年人休息。在二楼和三楼中部的楼梯转角处,靠墙安装一张橙色的折叠椅,平时翻上去,不影响正常通行,有需要了翻下来就能坐,以此缓解老人上下。社区80多个有高层老年住户的单元楼道上,都安装了这样的折叠椅。 4.2.2社区道路改造 老小区大都面临车辆停放与道路狭窄等问题,安全隐患严重。为此,社区为老年人在小区小区主通道设置“绿色通道”:道路一侧的绿化带往内缩进0.8米,腾出来的路面,被刷上鲜艳的绿色。这条“绿色通道”和主路之间,还安装了齐腰高的隔离栅栏,不仅可以实现人车分离,还能给老年人当扶手。道路两旁或转角安装100余张石凳供老人憩息。 4.2.3公共设施改造 老小区基本没有娱乐休闲和相应服务设施。为配合政府“963养老模式”,社区规划建设集老年食堂、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养老日托照料中心、健康诊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满足老人学习、娱乐、交流需求。 除此之外,社区还开展了无障碍通道、消防设施、景观绿化和助老助残服务等适老化软硬件改造,更好地为居家养老服务。 5结语 xx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新法首次增设了宜居环境一章,强调“国家推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