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单元测试题2份(附答案)_第1页
xx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单元测试题2份(附答案)_第2页
xx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单元测试题2份(附答案)_第3页
xx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单元测试题2份(附答案)_第4页
xx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单元测试题2份(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XX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第 1章单元测试题 2 份(附答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山课 件 m 单元检测 (一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50 分 ) XX 年 2 月 15 日约 9 时 20 分,一道亮光划过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留下粗大的白色尾迹。俄罗斯航天局当天下午确认,一颗陨星以每秒大约 30 千米的速度坠落。据此回答 1 2 题。 1该陨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 该流星体成为陨星时,已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其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答案 A 2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光迹,被称为流星现象。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虚线箭头表示流星进入大气层的方向。在流星体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地球上2 / 17 观看流星现象更为明显的情况最可能是 ( ) A aB b c cD d 解析 流星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大气层时,摩擦一般更强烈,如果处于夜晚特别是黎明时分,流星现象会更明显,故a 情况最符合题意。 答案 A 我国 XX 年发射 “ 嫦娥三号 ” 卫星,实现 了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读太阳系局部图, m 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分析完成 3 5 题。 3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 ) A 1 级 B 2 级 c 3 级 D 4 级 解析 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和太阳系 2 个层次。 答案 B 4 “ 嫦娥三号 ” 卫星考察的天体是 ( ) A mB N c PD Q 解析 N、 P、 Q、 m 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月球。 答案 A 5与 N、 P、 Q 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3 / 17 ( )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B c D 解析 和 的条件 N、 P、 Q 行星都具备,只有 的条件是地球独有的。 答案 B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 6 8 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 B图中角 a 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其大小约为 ,其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 答案 D 7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 A 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解析 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4 / 17 小。 答案 A 8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解析 B 项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 c 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D 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答案 A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9 10 题。 9在地球由 D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 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 D 为春分日, A 为夏至日, B 为秋分日, c 为冬至日,进而可判断四个选项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答案 B 10在地球由 B 向 c 运动的过程中 (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5 / 17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解析 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 答案 B “ 天宫一号 ” 于 北京时间 XX年 9 月 29日 21时 16分 3 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此完成 11 12 题。 11 “ 天宫一号 ” 发射时,美国华盛顿 (西五区 )的区时是( ) A 9 月 28 日 8 时 16 分 3 秒 B 9 月 29 日 8 时 16 分 3 秒 c 9 月 29 日 18 时 16 分 3 秒 D 9 月 30 日 10 时 16 分 3 秒 12 “ 天宫一号 ” 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 A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11 12.解析 第 11 题,题干中给出了东八区的区时,西五区区时比东八区晚 13 个小时,其区时应为东八区区时减 136 / 17 小时,故 B 项正确。第 12 题, “ 天宫一号 ”9 月 29 日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 13 14 题。 13图中 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 A B c D 14图中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 A B c D 13 14.解析 第 13 题, 地全年昼长都为 12 小时,位于赤道; 地冬至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值,位于南半球; 地冬至日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南极圈上; 地在春分至秋分期间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点。 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地。第 14 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知 、 两地都位于南半球,但 地纬度低于 地。地球自转线速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 B 项正确。 答案 15下列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 (阴影部分为堆积物 ),若河流由西向东7 / 17 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 解析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北半球南岸受冲刷,北岸堆积; 在南半球北岸受冲刷,南岸堆积。 答案 B 如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A 点在北极圈上且出现极昼,据此完成 16 17 题。 16此时角 应该等于 ( ) A 2326 B 30 c 45 D 6634 17 B 点的时间可能是 ( ) A 6 月 22 日 3 时 B 6 月 22 日 6 时 c 12 月 22 日 15 时 D 12 月 22 日 18 时 16 17.解析 从图和题干可知,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此时的晨昏线应偏离经线 2326 ,故 为6634 。图中黑夜与白昼的分界线为晨线,所以其与赤道8 / 17 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应为 6 时。 答案 日本地震学家于 XX年 9月 13日乘坐 “ 地球 ” 号深海钻探船深入海底,探寻地震的起源。如果 “ 地球 ” 号停泊在水深2500 米的海洋上进行深海钻探作业,它可以从海底向下钻探7000 米。据此回答 18 19 题。 18关于 “ 地球 ” 号深海钻探船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钻探地壳内部 B可能钻探到莫霍界面 c可能钻穿古登堡界面 D能钻探到地心 解析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大陆部 分较厚,约 33 千米,大洋部分较薄,约 6 8 千米。 “ 地球 ” 号深海钻探船可从海底向下钻探 7000 米,因此可能到达莫霍界面,故选 B。 答案 B 19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 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 岩石圈的土壤层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9 / 17 答案 B 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 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 为该交接线上一普 通点。读图回答 20 22 题。 20若太阳直射点位于 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 18 时 36 分,则 点的经度为 ( ) A 30EB 159W c 21ED 无法确定 解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 点时,即 点地方时为 12 时时,其比 120E 的地方时 (即北京时间 )晚 6 小时 36 分钟。由此推算, 点的经度应为 120E 99 21E 。 答案 c 21已知 点的纬度为 15N ,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时的日期恰好为 5 月 1 日。据此推测,这一年 11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 ) A SB 15S c SD 24S 解析 5 月 1 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 11 月 1 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 11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也与 5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相当,由此可知 11月 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15S 。 10 / 17 答案 B 22若太阳直射点由 点向 点移动,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地中海北部正值雨季 B东非高原上的角马向北迁徙 c安第斯山南部的雪线升高 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 解析 太阳直射点由 点向 点移动,即太阳直射点北移,则东非高原的雨带北移,导致高原上的角马向北迁徙,故选B。 答案 B XX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下表示意本次会议召开期间全球四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读表回答 23 25题。 11 月 9 日 11 月 10 日 11 月 11 日 11 月 12 日 甲 365140363610362054360539 乙 820131821641823258824814 丙 7857597842137 82656781141 丁 894428900000894503892933 23.表中甲、乙、丙、丁四地,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 乙 丙 丁 B丁 丙 乙 甲 11 / 17 c乙 甲 丁 丙 D甲 丙 丁 乙 解析 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约 , 11 月 10 日太阳直射点约在 12S ,这也是丁地的纬度位置;乙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应位于丁地以南;甲、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少,应位于丁地以北,经计算可知甲地约为 42N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小,其位置最偏北。故四地由 北向南的排序是甲 丙 丁 乙。 答案 D 24甲、乙、丙、丁四地,全年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 丙 乙 丁 B丙 乙 甲 丁 c甲 乙 丁 丙 D丁 丙 乙 甲 解析 根据 11月 10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并结合第 1题分析可知,丙地位于丁地北边,靠近赤道,纬度最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甲地纬度最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 答案 c 25在巴西留学的某同学收看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幕式。表中四地,最可能位于里约热内卢市附近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 丁 解析 里约热内卢市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议召开期间其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日增大, B12 / 17 选项正确。 答案 B 二、综合题 (共 50 分 )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 材料一 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XX 年 8 月 16 日,记者由三亚市有关部门获悉,近日,编号为 5537 号的小行星荣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 “ 三亚星 ” 。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_,B_, c_, D_。 (4 分 )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_的特点,即都是自_向 _公转。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3 分 )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_级天体系统,其 中 最 高 一 级 天 体 系 统 是 _, 其 中 心 天 体 是_。 (3 分 ) (4)“ 三亚星 ” 属于 _(字母 )范围内的一颗小行星,其内侧的大行星为 _,其外侧的大行星为 _。(3 分 )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关系密 切,此图能反映出来的有哪些? (2 分 ) 13 / 17 解析 第 (1)问,根据太阳系各主要天体的分布即可正确判读。第 (2)问,太阳系八大行星均自西向东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第 (3)问,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 (如地月系 )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为太阳。第 (4)问, “ 三亚星 ” 属于小行星带 (c)中的一颗小行星,其内侧 (距太阳较近的 )大行星为火星,其外侧(距太阳较远的 )大行星为木星。第 (5)问,读图可知,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得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同时,地球与太阳 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答案 (1)太阳 哈雷彗星 小行星带 天王星 (2)同向性 西 东 图略 (逆时针方向 )。 (3)2 太阳系 太阳 (4)c 火星 木星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27图 1 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 ) 图 1 14 / 17 图 2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此时正处于 _季。 (2) 此 时 晨 昏 线 的 位 置 是 _ ,其中_是晨线, _是昏线。 (3)将图 1 利用图 2 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4)写出 B 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 A 点的地方时是 _时, c 点的昼长是_小时,北京时间是 _。 解析 第 (1)题,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和东半球的中央经线 (70E) ;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秋季。第 (2)题,此时晨昏圈与 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相重合, 20W 是晨线, 160E 为昏线。第 (3)题,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第 (4)题, B 点所在经线为西半球中央经线,经度为110W 。第 (5)题, A 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 18 时, c 点昼长为 12 小时,北京时间可通过 A 点 (160E) 为 18 时,计算出 120E 的地方时。 答案 (1)(0 , 70E) 秋 (2)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3)见图 (4)110W 。 见图 15 / 17 (5)18 12 15 时 20 分 28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 (1)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样的关系? (2) 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又是什么?说明在 东侧地区发展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条件。 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曲线中,较符合从 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分布及成因和利用状况。我国太阳能主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