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从整体上把握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原因。2.辩证地分析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利弊。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1.进程(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2)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2.原因(1)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3.表现(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4.意义(1)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3)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知识点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3)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2.认识(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无法改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误区警示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高阶段,经济一体化必须有共同遵守的协定,参加国受一体化规则的制约,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其他国家并不受某种特定协定的限制,当然也不能享受一体化中的排他性权利。名师点拨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近代史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图示巧记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误区警示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金融风险增加,环境问题凸显等等。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特点及表现史料探究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史料“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个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注:例如,1992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思考据史料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答案科技发展;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史料“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思考史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本质问题: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原因:二者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或科技水平的差异)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史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以上资料均摘自孙颖、黄光耀编的世界当代史注:说明跨国公司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思考史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答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史论形成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本质1.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根本的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发展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泉。(2)新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解体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5)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6)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2.本质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主题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史料探究1.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史料图一2001年8月8日,数以千计的墨西哥农民在首都游行示威,抗议墨西哥总统福克斯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和亲“美国”的农业政策。图二2004年11月19日,近5万名智利民众在首都圣地亚哥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反对经济全球化和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智利。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弊端。思考墨西哥和智利人民反对经济全球化有何代表性?他们为什么反对经济全球化?答案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落后,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向发展中国家倾卸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破坏了环境,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2.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史料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注: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思考结合史料中作者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答案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趋势,应积极参与,顺应潮流。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使全球化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行进,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趋合理。史论拓展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1.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2.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3.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4.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名家论史 观点: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罗伯特赖克国家的作用导读:史料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地理扩张,使经济活动集中到便于生产获得高额利润的地方,从而使各国的主权属性弱化。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但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只有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课中思考题提示: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使民族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所以,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解析与探究提示:19世纪的世界贸易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是靠发达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来实现的;现代世界贸易主要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资源配置。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成熟。1.(2017安徽合肥八中月考)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C.世界市场一体化D.国际分工日趋明显解析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据“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可知A项正确。答案A2.(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读下图,该图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C.全球化趋势 D.单极格局解析材料体现了美国通用汽车的生产由很多国家共同完成,这体现了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趋势,答案为C项。答案C3.(2016江苏学业水平考试)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下侧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B.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解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信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由中国倡议设立”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分析得知,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并非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这一现象反映了()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美国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适应了日本文化,说明经济全球化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现象,故D项正确;A、B、C与题意不符合。答案D5.(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图漫画描绘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等的“赌局”,它最能反映的是()A.金融风险日渐削弱 B.恐怖主义日益猖獗C.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D.两极格局对峙加剧解析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化的主导权,由于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占有优势,这也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故答案为C。答案C6.(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A.巩固区域集团化 B.消除国际竞争C.推动贸易自由化 D.促进国际合作解析巩固区域合作化要推进区域合作,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故A项错误;国际竞争无法消除,故B项错误;“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表明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国际合作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C7.(2017山东烟台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孙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麻黄、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材料二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材料三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程度为基准的。”(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3)二战后初期,为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成立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解析第(1)问,结合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材料相关叙述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过程来作答。第(3)问,结合二战后国际经济中体现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内容来分析。答案(1)因素:工业革命(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3)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相互联系与交往,达到了一种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的状态。促使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的政治因素是()A.科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B.两极格局结束消除了障碍C.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推动D.各国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解析A项属于根本动力、科技因素,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日益走向一个整体,属于政治因素,故B项正确;C项属于科技、交通通讯因素,故C项错误;各国对市场经济普遍认可并实行市场经济,属于思想、经济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据统计,世界区域性贸易协定实施的数量在19501989年间共有75个,而在19901998年间则有82个。这一变化反映了()A.美国经济霸权衰落B.经济区域组织广泛建立C.第三世界国家崛起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解析根据材料“据统计,世界区域性贸易协定实施的数量在19501989年间共有75个,而在19901998年间则有82个”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山东枣庄联考)下图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 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解析题中信息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与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成正比,归根结底是与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有关。答案A4.(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非常迅速,大大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把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此外,跨国公司在解决东道国就业问题、促进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增长、推动全球贸易的扩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跨国公司()A.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缩小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C.消除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D.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解析材料中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5.(2017辽宁六校联考)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解析材料表述的意思是,先经过局部区域间的联合,在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渡阶段。答案A6.(2017辽宁六校联考)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由于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D.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故排除A;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但在本题中没有反映,故排除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排除D;根据“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可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B项正确。答案B7.(2017海南文昌中学期末)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解析材料说明全球化势不可挡。但作者重点并不在此,作者强调的是:“那个浪冲过来”,要想不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作者所说的土壤意即在全球化中还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 答案B8.(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99年底,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反全球化运动者掀起“西雅图风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世贸组织违背多数国家意愿B.在多数国家全球化弊大于利C.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