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课件.ppt_第1页
杜甫登高课件.ppt_第2页
杜甫登高课件.ppt_第3页
杜甫登高课件.ppt_第4页
杜甫登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 甫,登 高,2012-12,2019/11/17,杜 甫,2019/11/17,一、杜 甫,杜甫常常自称“儒生”“老儒”“腐儒”,谈到自己的家世也说“奉儒守官”。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的忧国忧民的主旋律。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这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杜甫的内心之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杜甫展示苦难的同时歌颂生活于苦难中的人们相濡以沫的深情,以呼唤人们的良知和启沃人们的良心。 早年的志向:“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十载长安的屈辱和辛酸,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梁启超赞美杜甫是“情圣”。,2019/11/17,二、读法指导,阅读和欣赏诗歌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 要注意体会作品的构思和语言的妙处,理解深刻寓意;要反复吟诵,细细品味作品的情思和韵味。 登高于悲痛中渗透着杜甫伤时忧国的心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创造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朗诵要把诗作背诵下来,要适当运用手势、眼神、体态来表情达意。注意声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让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共鸣,做到声情并茂。 登高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炼沉着和节奏上的铿锵跌宕。,2019/11/17,三、初步感知 此诗作于什么时候?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点的景物?作者此时的状况如何?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词语?,2019/11/17,四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 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 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2019/11/17,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2019/11/17,2019/11/17,四、鉴赏诗歌意境 诗歌首联和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这些景物各给人什么感觉?,2019/11/17,首联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环境的空阔凄清,更感哀婉孤独,2019/11/17,11,可编辑,2019/11/17,颔联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气象的寥廓肃杀,更显沉郁悲凉,2019/11/17,(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急风高天 鸣猿清渚 雄浑苍茫 写景 白沙飞鸟 落木江水 沉郁悲凉,2019/11/17,五、体会诗歌情感 后四句抒情,抒的是什么情(注意关健词)? 悲”与“恨” 作者“悲”的是什么?“恨”的又是什么? 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 愁 恨:“艰难”“繁霜鬓”“潦倒”“停浊酒杯”,2019/11/17,颈联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客居他乡,这里是漂泊它乡,流浪它乡的意思。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2019/11/17,尾联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句怎样翻译?,(2)苦,是什么意思?,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所以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晚年),且浑身是病,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是自己艰难的一生。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2019/11/17,(二)“悲”与“恨” (深沉蕴藉) 羁旅异乡 晚年多病 愁苦沉痛 抒情 国难家愁 护病断酒 忧愤无奈,2019/11/17,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