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_第1页
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_第2页
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_第3页
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_第4页
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 德育工作要从“天上”降到“人间”,回到现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在“真”字上下功夫,做文章。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 反思传统德育,一些积重难返的弊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青少年实际,那些纯而又纯、高而又高的理念与孩子们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 二是未能有效地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性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 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一些学校的德育往往在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未能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后,很难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冲突。 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自然、真实和内化的状态下进行,坚持在情感的参与中渗透,走向真实化、生活化,焕发2 / 6 出生命的活力?有关方面需要做出不懈努力。 体现时代性、层次性和可行性 制定各年龄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总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应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 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制定各年龄段相应层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逐步奠定学生的道德基础,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循序渐进、逐步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良好品格。德育目标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道德教育,应该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学校教育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从小培养、塑造和完善学 生的健康人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代著名教育专家吕型伟先生也认为,学3 / 6 会做人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他提出做人的四个涵义是:做一个文明人、现代人、中国人、社会主义的人。 变被动为主动,变自发为自觉 在德育策略的选择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为内力,变自发为自觉。因为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主体充分参与,尊重主体的需求,双向互动,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心里去。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体现多样化、人性化和情感化 道德教育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中,存在于孩子与教师的交往中,存在于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中,靠单向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是难以深入心灵的,其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新形势下,德育的途径应该体现多样化、人性化、情感化,张扬个性,善于创新。 由单项灌输转向多向互动 以情感为纽带,实现道德教育方式和观念的根本改变。苏霍姆林斯基曾处理过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4 / 6 麻雀。为教育学生,他把学生带到鸟巢旁,里面几只雏雀 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他们”。这情境使学生非常懊悔。很多年后,学生仍然记忆犹新。可见,人性化的德育可以震撼人的心灵,使人终身受益。 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德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生活是道德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只有经历了百味人生,经历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才是完整的人生。美国的中小学除公民课外,还组织学生到警察局、法律事务所等地方去实地考察,亲自体验现代公民的责任。欧洲一些国家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旧址或战争遗址,缅怀战 争时期的英雄业绩,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感。陶行知先生竭力反对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认为它是为教育而教育,用“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的办法,把读书人引入伪知识的圈套,而成为废人。 因此,真实的德育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5 / 6 自然的关系,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转变 德育形式以 思想政治课为主,辅之以报告、演讲、辩论、参观、心理咨询等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德育教材要以书本教材为主,辅之以声像教材、计算机软件教材和实物教材等;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橱窗、校刊校报、黑板报、团 (队 )室等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特别要善于使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辅助德育教育。 促进主体道德品质的自然建构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建构逐步形成的。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把具有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6 / 6 生用整齐划一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加工”为千人一面的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