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eek 3Week 3 History of translation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in Chin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1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1 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是按照中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是按照中 国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国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 ,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四个部分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四个部分 : : 古代翻译史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古代翻译史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 ,至至 清干隆初年番清说为止清干隆初年番清说为止 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 古代佛经翻译的四个阶段古代佛经翻译的四个阶段 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 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 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 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 1949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远在原始社会远在原始社会, ,各氏族或部族之间各氏族或部族之间, ,就应该有双语人或多语人的翻译活动就应该有双语人或多语人的翻译活动, , 然而已无文献可查。在夏、商两代然而已无文献可查。在夏、商两代, ,现存的史料记载也很简单。如册府现存的史料记载也很简单。如册府 元龟 元龟 . .外臣部 外臣部 . . 朝贡有下列记载朝贡有下列记载: :夏后即位七年夏后即位七年, ,于夷来宾。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少康即位三 年年, ,方夷来宾。“ 于夷”、“方夷”与夏、商王族并非同一部族方夷来宾。“ 于夷”、“方夷”与夏、商王族并非同一部族, ,语言有语言有 殊殊, ,遣使“来宾”遣使“来宾”, ,必然需要翻译必然需要翻译, ,否则无法进行活动。只有到了周王朝否则无法进行活动。只有到了周王朝, ,才才 留下翻译机构和译员职称的记载留下翻译机构和译员职称的记载, ,见周记和礼记。见周记和礼记。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周王朝以及后面的各个政权都设置了配有翻译人员的外事机构。周王朝以及后面的各个政权都设置了配有翻译人员的外事机构。 周 周: :大行人下属的象胥大行人下属的象胥 秦 秦: :典客和典属国典客和典属国 两汉 两汉: :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 魏晋南北朝和隋 魏晋南北朝和隋: :大鸿胪或鸿胪寺和主客司大鸿胪或鸿胪寺和主客司 唐 唐: :鸿胪寺、客省和礼部主客郎中鸿胪寺、客省和礼部主客郎中 宋 宋: :鸿胪寺、中书省和礼部主客郎中鸿胪寺、中书省和礼部主客郎中 元 元: :礼部下属的会同馆礼部下属的会同馆 明 明: :鸿胪寺和礼部下属的主客清史司鸿胪寺和礼部下属的主客清史司 清 清: :鸿胪寺、理藩院和礼部下属的会同四译馆以及后来改设的总理鸿胪寺、理藩院和礼部下属的会同四译馆以及后来改设的总理各国各国 事务衙门事务衙门 民国及现在 民国及现在: :外交部外交部, ,配有译员配有译员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我国翻译史上有文本的笔译我国翻译史上有文本的笔译, ,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 (公元 公元 148 148 年年) )印度佛印度佛 经的翻译。因此一直到东汉桓帝建和二年经的翻译。因此一直到东汉桓帝建和二年, ,都是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口译阶段。我国历史上的口译阶段。 从公元 从公元 148 148 年至今应是口笔译并行的阶段。年至今应是口笔译并行的阶段。 从东汉末至北宋初的佛经从东汉末至北宋初的佛经 翻译翻译, ,将近千年将近千年, ,其时间之长其时间之长, ,可以视为中国翻译史上的可以视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特色。一大特色。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佛经翻译是古代印度文化郁中华固有文化之间的互补性的平等交流。虽佛经翻译是古代印度文化郁中华固有文化之间的互补性的平等交流。虽 有抵触但最终融合有抵触但最终融合,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 原因原因: : 1. 1. 印度佛教在传入时即依附和迎合本土文印度佛教在传入时即依附和迎合本土文化化 2. 2. 印度佛教本身也具有郁中华文化相近或相通的因素印度佛教本身也具有郁中华文化相近或相通的因素, ,而且包含可以补充而且包含可以补充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定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定内容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末年的佛经翻译大致分为四个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末年的佛经翻译大致分为四个 阶段阶段: :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是草创期是草创期 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 ,是发展时期是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在唐朝第三阶段在唐朝, ,是全盛时期是全盛时期 第四阶段在北宋第四阶段在北宋, ,是基本结束时期是基本结束时期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公元 公元 148-316148-316 年年) )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翻译主要翻译主要靠直译靠直译, ,甚至是“死译”、“硬甚至是“死译”、“硬 译”译”, ,采取口授形式采取口授形式, ,因此可信度不高。因此可信度不高。 最早的译家有两个最早的译家有两个: : 安清 安清, ,字世高字世高, ,西域安息人西域安息人, ,原是安息王国太子。原是安息王国太子。从公元 从公元 148 148 年到 年到 172 172 年年 ( (灵帝建宁五年灵帝建宁五年), 20 ), 20 年间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年间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 支娄迦谶 支娄迦谶( chen) ,( chen) ,简名支谶简名支谶, ,西域月支人。他西域月支人。他通晓华语通晓华语, ,到灵帝中平年到灵帝中平年 ( 184-189 ( 184-189 年年) )为止为止,“,“传译梵文”传译梵文”, ,译出若干部佛经。译出若干部佛经。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但在当时但在当时, ,以上译者的译作都没有产生大以上译者的译作都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的影响。 原因原因: : 汉代的佛教始终被视为当时社会上所汉代的佛教始终被视为当时社会上所盛行的神仙方术迷信的一种。汉代盛行的神仙方术迷信的一种。汉代 人对佛教的理解人对佛教的理解, ,可以说就是道术可以说就是道术, ,他们总是把他们总是把“浮屠”和“老子”并称。浮屠”和“老子”并称。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这一段时期佛经翻译的特点有四这一段时期佛经翻译的特点有四: : 第一第一, ,翻译佛经的主要力量是外籍僧人和华籍翻译佛经的主要力量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胡裔僧人, ,而以汉族知识分子而以汉族知识分子 僧徒为辅助力量。此时期的翻译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僧徒为辅助力量。此时期的翻译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 ,而是在民而是在民间信徒们间信徒们 的自主下分散进行的。的自主下分散进行的。 第二第二, ,古代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古代印度佛经原无写本, ,之是师徒口耳相传之是师徒口耳相传, ,所以早期翻译佛经所以早期翻译佛经, ,全凭全凭 口授口授, ,即由外即由外僧背诵某一经僧背诵某一经, ,由一人口译成汉语由一人口译成汉语, ,叫做“传叫做“传言”或“度语”言”或“度语”, , 另一人或数人“笔受”另一人或数人“笔受”, ,即录成汉字即录成汉字, ,再进行修饰。再进行修饰。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第三第三, ,从翻译方法来说从翻译方法来说, ,犹豫当时处于佛犹豫当时处于佛经翻译的草创时期经翻译的草创时期, ,译经僧侣对佛译经僧侣对佛 经经典抱有虔敬的态度经经典抱有虔敬的态度, ,惴惴然唯恐违背经旨惴惴然唯恐违背经旨; ;另一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经验不足, ,语言学语言学 知识贫乏知识贫乏, ,不懂得重视于原文的条件不懂得重视于原文的条件, ,是要合乎译文语是要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言的全民规范, ,因此因此 一般都采用直译法。一般都采用直译法。 佛经是外来唯心主义神学 佛经是外来唯心主义神学, ,大搞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国统治阶级与之一拍大搞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国统治阶级与之一拍 即合即合, ,是乐于加以利用的。是乐于加以利用的。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 (公元 公元 317-617 317-617 年年) )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 ;隋朝隋朝, ,上林上林 园里设置了翻经馆。园里设置了翻经馆。东晋前秦时朝廷设置了译场东晋前秦时朝廷设置了译场, ,由高僧释由高僧释道安道安( 313-( 313- 385 )385 )为译场主持。在他的监译下翻译了四阿含、阿毗昙等。为译场主持。在他的监译下翻译了四阿含、阿毗昙等。 后秦时则请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来中国译后秦时则请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来中国译经。经。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这一阶段的佛经翻译有以下四个特点这一阶段的佛经翻译有以下四个特点: : 第一第一, ,苻坚和姚兴开始组织译场苻坚和姚兴开始组织译场, ,选拔大批人选拔大批人才参加翻译活动才参加翻译活动, ,由前一阶段由前一阶段 的私译转入官译的私译转入官译, ,由个人翻译转入集体翻译。由个人翻译转入集体翻译。 第二第二, ,此阶段的翻译原本往往不止一种此阶段的翻译原本往往不止一种, ,这就便于相互校勘这就便于相互校勘, ,使译文更为正使译文更为正 确。确。 第三第三, ,在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上在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上, ,这阶段也有所发现这阶段也有所发现, ,有所进步。有所进步。 第四第四, ,这一阶段南北朝两方统治者都把佛教作为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工这一阶段南北朝两方统治者都把佛教作为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工 具来加以利用具来加以利用, ,因此佛教在南北两方都得到发展。因此佛教在南北两方都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在唐朝 第三阶段在唐朝 ( (公元 公元 618-906 618-906 年年)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 ,他们除了精通他们除了精通 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 ,其译作在质量和数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 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 ,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到顶峰, ,出出 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伴随着佛经的翻译入传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伴随着佛经的翻译入传, ,印印 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的医学、天文、算术印度的医学、天文、算术 乃至语言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乃至语言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印度学者柏乐天和我国学者曾著文指出玄印度学者柏乐天和我国学者曾著文指出玄 奘运用了六种翻译技巧奘运用了六种翻译技巧: : 补充法 补充法 省略法 省略法 变位法 变位法 分合法 分合法 译名假借法 译名假借法 代词还原法 代词还原法 从晋到唐从晋到唐, ,传入中国的佛教小乘有、空两宗传入中国的佛教小乘有、空两宗, ,逐渐寂灭。在我国流行的乃是逐渐寂灭。在我国流行的乃是 佛教大佛教大乘。南北朝以后乘。南北朝以后, ,大乘的三论宗、净土宗大乘的三论宗、净土宗、禅宗、禅宗( (分北宗与南宗两分北宗与南宗两 派派) )、法相宗、密宗及律宗相继成立、法相宗、密宗及律宗相继成立, ,中国僧徒还自创天中国僧徒还自创天台宗和华严宗。台宗和华严宗。 武宗灭佛以后 武宗灭佛以后, ,译经事业日渐凋残。译经事业日渐凋残。 第四阶段在北宋第四阶段在北宋( (公元 公元 954-1111954-1111年年) ) 五代时 五代时, ,周世宗因寺院和皇族争夺劳动人口周世宗因寺院和皇族争夺劳动人口, ,曾下令废除寺院曾下令废除寺院, ,禁度僧尼禁度僧尼 , ,佛教稍受打击。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佛教稍受打击。赵匡胤黄袍加身后, ,一反周的政策一反周的政策, ,修废寺修废寺, ,造佛像造佛像, ,印大藏印大藏 经经, ,佛教又兴盛起来。佛教又兴盛起来。 从佛经翻译开始从佛经翻译开始, ,翻译家们就开始总结实践经验翻译家们就开始总结实践经验, ,探索翻译规探索翻译规律。律。 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 ,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 ;在最早的法句经序中在最早的法句经序中 已初见“信达雅”的端倪。已初见“信达雅”的端倪。 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主张直译主张直译, ,译文不增不减译文不增不减, , 只是在词序上作些调整只是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 和对译者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 和对译者 的要求“八备”的要求“八备”; ;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 ,常对原文加以改动常对原文加以改动, ,以适应中国以适应中国 的文体的文体 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 ,并为译经者进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行了十一 种详细的分工。种详细的分工。 赞宁提出译经的“六例”赞宁提出译经的“六例” 这些论述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这些论述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 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 ,指的是指的是: :鸠摩罗什、真谛鸠摩罗什、真谛 和玄奘。和玄奘。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344-413 ):( 344-413 ):东晋后秦高僧东晋后秦高僧, ,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金刚经金刚经、 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 ,三百八三百八 十四卷十四卷, ,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评论说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评论说, ,鸠摩罗什的译著鸠摩罗什的译著 “有天然西域之语趣”“有天然西域之语趣”, ,说明在译文中仍然可见原作之神情。鸠摩罗什的说明在译文中仍然可见原作之神情。鸠摩罗什的 译文为我国的文学翻译奠定了基础。译文为我国的文学翻译奠定了基础。 真谛 真谛: :南北朝时南北朝时, ,印度佛教学者真谛应梁武王之聘来到中国印度佛教学者真谛应梁武王之聘来到中国, ,译经译经达 达 49 49 部部, , 其中摄大乘论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甚大。其中摄大乘论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甚大。 玄奘 玄奘( 602-664 ):( 602-664 ):唐高僧唐高僧, ,俗称唐僧。贞观二年俗称唐僧。贞观二年( (公元 公元 826826年年), ),玄奘去印玄奘去印 度求经度求经, 17 , 17 年后回国年后回国, ,带回佛经 带回佛经 657 657 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 ,用用 19 19 年时间译经 年时间译经 75 75 部 部 1335 1335 卷。此外卷。此外, ,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 , 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唐代之后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唐代之后, ,译经在中国虽不译经在中国虽不 曾中断曾中断, ,但规模均无法与但规模均无法与 唐代的盛况相比。唐代的盛况相比。 佛经翻译的影响佛经翻译的影响: : 自佛经输入后 自佛经输入后, ,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步和中国原有老庄玄学相结步和中国原有老庄玄学相结 合合, ,到南北朝时到南北朝时, ,这种唯心主义思潮发展到极盛阶段。这种唯心主义思潮发展到极盛阶段。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书里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书里, ,对帝王相貌的对帝王相貌的描写往往是“垂手下膝描写往往是“垂手下膝, ,顾自顾自 见其耳”等见其耳”等, ,这种描写是受佛经影响这种描写是受佛经影响, ,造成神秘莫测的印造成神秘莫测的印象象, ,增加自己身份增加自己身份, , 是百姓臣服。是百姓臣服。 从语言方面说从语言方面说, ,大量佛教词汇成为汉语词大量佛教词汇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汇的一部分, ,如菩萨如菩萨, ,阎罗王阎罗王, ,世界世界, , 五体投地五体投地, ,因缘因缘, ,果报等。果报等。 如“劫” 如“劫”, ,全译音是“劫波”全译音是“劫波”, ,是印度深是印度深化里一个极长时期的名称。据说化里一个极长时期的名称。据说, , 1680 1680万年为一小劫万年为一小劫, ,合 合 20 20 小劫为一中劫小劫为一中劫, ,合合4 4 中劫为一大劫。每劫末尾中劫为一大劫。每劫末尾, , 切都要毁切都要毁灭灭, ,所以汉语里有“在劫难逃”的说法。所以汉语里有“在劫难逃”的说法。 “ 魔鬼”一词的“魔”字“ 魔鬼”一词的“魔”字, ,是佛经中的是佛经中的一个恶神的名字。据说释迦牟尼快一个恶神的名字。据说释迦牟尼快 要得道要得道的时候的时候, ,魔派遣他的女儿去引诱如来魔派遣他的女儿去引诱如来, ,如如来不为所动来不为所动, ,他又带兵来威他又带兵来威 胁胁, ,结果也失败了。“魔”原译“磨”结果也失败了。“魔”原译“磨”, ,是梁武帝把是梁武帝把“石”改为“鬼”的。石”改为“鬼”的。 “ 如是我闻”在语法解构上受了梵语的影响 “ 如是我闻”在语法解构上受了梵语的影响, ,颠倒了。颠倒了。 明末清初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明末清初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 ,主要内主要内容是基督教义、古希腊哲学以容是基督教义、古希腊哲学以 及 及 17 17 世纪自然科学的若干新发现。世纪自然科学的若干新发现。 基督教义基督教义, ,虽在唐代虽在唐代( (景教景教) )和元代和元代 ( (天主教天主教) )两次传入两次传入, ,但昙花一现但昙花一现, ,影响不大。影响不大。 明末清初明末清初, ,耶稣会士奉教廷之耶稣会士奉教廷之 命到中国来命到中国来, ,人数多人数多, ,译著丰富译著丰富, ,传播地域广阔传播地域广阔, ,都比前都比前两次强。不可避免引两次强。不可避免引 起两种文化的冲突。起两种文化的冲突。 明清两代兴起的“教案”就是证据。明清两代兴起的“教案”就是证据。排斥传教士的杨光先甚至提出“宁排斥传教士的杨光先甚至提出“宁 可使中夏无好历法可使中夏无好历法, ,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不得已不得已) )。虽然有皈依天虽然有皈依天 主教的有识之士主教的有识之士, ,但是对宗教的热情并不太高但是对宗教的热情并不太高科学家徐光启曾有意用基督科学家徐光启曾有意用基督 教义来“补儒易佛”教义来“补儒易佛”, ,但他们所热衷于学习和研究的是传教士引进的西方但他们所热衷于学习和研究的是传教士引进的西方 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论, ,目的是把科学从理学梦寐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目的是把科学从理学梦寐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来, , 并试图”以会通求超胜“并试图”以会通求超胜“, ,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 流流, ,局限在上层的少数有识之士的圈子里局限在上层的少数有识之士的圈子里, ,没有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只能只能 算一个序幕。算一个序幕。 在此次西学翻译中在此次西学翻译中, ,也有翻译家总结翻译也有翻译家总结翻译规律。规律。 徐光启“会通超胜”徐光启“会通超胜” 李之藻“真实、奥义”李之藻“真实、奥义” 古代翻译史古代翻译史 李之藻 李之藻 (15651630) ,(15651630) ,明代科学家。字振之明代科学家。字振之, ,一字我存一字我存, ,号凉庵居号凉庵居士士, ,又号又号 凉庵逸民。浙江仁和 凉庵逸民。浙江仁和 ( ( 今杭州 今杭州 ) ) 人。万历二十六年 人。万历二十六年 (1598)(1598)进士进士, ,授南京工授南京工 部员外郎。二十九年从传教士利玛窦习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三十部员外郎。二十九年从传教士利玛窦习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三十 一年任福建学政。三十三年以工部分司之职赴山东张秋治河。三十六年一年任福建学政。三十三年以工部分司之职赴山东张秋治河。三十六年 任开州 任开州 ( ( 今河北濮阳 今河北濮阳 ) ) 知州知州, ,兴水利兴水利, ,治州城。用西洋算法查核隐匿钱谷之治州城。用西洋算法查核隐匿钱谷之 弊弊, ,政绩斐然。三十八年入天主教。翌年丁父回籍。四十一年改任南京懮政绩斐然。三十八年入天主教。翌年丁父回籍。四十一年改任南京懮 太仆寺少卿。上疏请译西洋历法。四十三年迁高邮制使太仆寺少卿。上疏请译西洋历法。四十三年迁高邮制使, ,治南河治南河, ,成绩显著成绩显著。 天启元年 天启元年 (1621) (1621) 清军陷辽沈清军陷辽沈, ,以徐光启荐以徐光启荐, ,任光禄寺少卿兼工部都水清吏任光禄寺少卿兼工部都水清吏 司事司事, ,上疏力主仿制西洋铳炮上疏力主仿制西洋铳炮, ,以固防务。三年二月遭劾以固防务。三年二月遭劾, ,以太仆寺少卿调以太仆寺少卿调 任南京任南京, ,寻罢官回籍。从事译述。崇祯二年 寻罢官回籍。从事译述。崇祯二年 (1629) (1629) 新设历局以修正历新设历局以修正历 法法, ,得起复。次年六月到局视事得起复。次年六月到局视事, ,旋病卒于任所。旋病卒于任所。 李之藻学识渊博李之藻学识渊博, ,娴于历娴于历 算。“晓畅兵法算。“晓畅兵法, ,精于泰西之学”精于泰西之学”, ,与徐光启齐名。万历四十一年与利玛窦与徐光启齐名。万历四十一年与利玛窦 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 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 ( ( 八卷 八卷 ) ,) ,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的最早著作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的最早著作, ,在数在数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译名理探一书是名学中的最早译本。他还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译名理探一书是名学中的最早译本。他还 协助徐光启修订大统历协助徐光启修订大统历, ,并编撰崇祯历法。著作主要有浑盖通并编撰崇祯历法。著作主要有浑盖通 宪图说、圜容较义等宪图说、圜容较义等, ,均收在自辑的天学初函五十二卷中。均收在自辑的天学初函五十二卷中。 明末科学翻译活动启动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第二次明末科学翻译活动启动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第二次大接触。明末科大接触。明末科 学翻译是中国少数有识之士企图冲破长期封建保守与夜郎自大的氛围学翻译是中国少数有识之士企图冲破长期封建保守与夜郎自大的氛围, ,自自 觉睁眼看世界之始觉睁眼看世界之始, ,不仅与西方传教士热衷传教的翻译目的不同不仅与西方传教士热衷传教的翻译目的不同, ,还不断面还不断面 临保守官吏顽强的阻力。由于朝廷支持不够临保守官吏顽强的阻力。由于朝廷支持不够, ,译人不足译人不足, ,民间翻译出版机构民间翻译出版机构 尚未形成尚未形成, ,致使当时已传入我国的一大批西方书籍未能得到译传致使当时已传入我国的一大批西方书籍未能得到译传, ,使我国错使我国错 过了一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极好机会。过了一次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极好机会。严格地说清初的科学严格地说清初的科学 翻译活动主要是围绕康熙皇帝的个人兴趣开展的。他利用传教士翻译了翻译活动主要是围绕康熙皇帝的个人兴趣开展的。他利用传教士翻译了 少量关于天文装置、历表及地理、数学等书籍。但这些译稿仅束之内廷少量关于天文装置、历表及地理、数学等书籍。但这些译稿仅束之内廷 高阁高阁, ,对民间丝毫未产生影响。清初中国翻译唯一有影对民间丝毫未产生影响。清初中国翻译唯一有影响者是薛凤祚。他响者是薛凤祚。他 与传教士穆尼阁合作与传教士穆尼阁合作, ,翻译了一些有关对数、天文和三角方面的书籍翻译了一些有关对数、天文和三角方面的书籍, ,使这使这 些知识在民间得以及时传播。些知识在民间得以及时传播。 近代翻译史近代翻译史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 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日日使人刺开始“日日使人刺 探西事探西事, ,翻译西书”翻译西书”, ,被誉为被誉为 “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 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 翻译翻译, ,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 ,他在总结了当时译他在总结了当时译 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 ,要求译文要求译文 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甲午战争后 甲午战争后 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 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 ,其次便是梁启超。其次便是梁启超。 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晚清时期中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也情有独钟晚清时期中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也情有独钟, ,所出版的所出版的 译作主要有伊索寓言、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译作主要有伊索寓言、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 茶花女遗事、悲惨世界、安娜 茶花女遗事、悲惨世界、安娜 卡列妮娜等等。这卡列妮娜等等。这 一时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一时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 、周桂笙、徐念慈、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周桂笙、徐念慈、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 近代翻译史近代翻译史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的中西文化交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的中西文化交流, ,规模比明末清初巨大得多规模比明末清初巨大得多, ,影响深远得影响深远得 多多, ,此时的国势也不一样了。此时的国势也不一样了。 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 ,中国社会已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和保中国社会已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和保 国保种已经成为第一要务。这个时期引进的西学国保种已经成为第一要务。这个时期引进的西学, ,主要内容是随着工业革主要内容是随着工业革 命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进化论学说、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古典哲学和命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进化论学说、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古典哲学和 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 近代翻译史近代翻译史 西学的传播西学的传播,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一 从鸦片战争到亚於战争 西学输入以洋务派为主一 从鸦片战争到亚於战争 西学输入以洋务派为主, ,其范围主要限于实用其范围主要限于实用 知识、应用科学和少数社会科学部门。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师夷知识、应用科学和少数社会科学部门。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师夷 之长技以制夷”。之长技以制夷”。 二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甲午之战惨败二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甲午之战惨败, ,洋务运动破产。国势岌岌可危洋务运动破产。国势岌岌可危, , 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 ,从主张走变法维新的改良道路从主张走变法维新的改良道路, ,发展到采发展到采 取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取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特别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特别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 ),从而使这阶从而使这阶 段的输入西学运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段的输入西学运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而输入的内容而输入的内容, ,则以为当时政治则以为当时政治 服务的西方社会科学和哲学为主。服务的西方社会科学和哲学为主。 留学者以去日本的人数最多留学者以去日本的人数最多, ,日本就成了输入西学的中转站日本就成了输入西学的中转站, ,即通过日本向即通过日本向 西方学习西方学习, ,通过日文翻译引进西方科学文化。通过日文翻译引进西方科学文化。 这一阶段文学翻译 这一阶段文学翻译( (主要是外国小树的翻译主要是外国小树的翻译) )也形成了极度繁荣的局面也形成了极度繁荣的局面, , 密切配合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密切配合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 ,向全国人民宣传进步思想向全国人民宣传进步思想, ,曾其中曾其中 不可忽视的启迪民智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启迪民智的作用。 近代翻译史近代翻译史 马建忠“善译”马建忠“善译” 严复“信、达、雅” 严复“信、达、雅” 梁启超“通学、通文” 梁启超“通学、通文” 这些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 这些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 精髓精髓, ,构成了中国翻译思想的基础。构成了中国翻译思想的基础。 近代翻译史近代翻译史 特点特点: : 第一第一, ,翻译理论越发成熟翻译理论越发成熟 第二第二, ,和古代一样和古代一样, ,许多翻译为意译许多翻译为意译, ,单直译作品也开始大量出现单直译作品也开始大量出现 第三第三, ,翻译者从集体翻译发展到单个人的翻译翻译者从集体翻译发展到单个人的翻译, ,翻译受机构操控的可能性越翻译受机构操控的可能性越 来越小来越小, ,译品更趋自由译品更趋自由 第四第四, ,在译文的语言上在译文的语言上, ,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文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文, ,翻译作品逐渐走入平常翻译作品逐渐走入平常 百姓家百姓家 现代翻译史现代翻译史 五四运动以后的翻译有其特点五四运动以后的翻译有其特点: : 一 取出了过去“豪杰译”一 取出了过去“豪杰译”, ,任意增删等弊病任意增删等弊病, ,使译文更切合于原文使译文更切合于原文, ,大大提大大提 高了翻译质量高了翻译质量 二 自推行新文化运动以后二 自推行新文化运动以后, ,译文大多采用白话文译文大多采用白话文 三 从事于翻译者多属留学回国的人员三 从事于翻译者多属留学回国的人员, ,他们既通外语他们既通外语, ,又学有专长。特别又学有专长。特别 是从事外国文学翻译的人员是从事外国文学翻译的人员, ,往往又是致力于创作的作家和诗人。而外国往往又是致力于创作的作家和诗人。而外国 文学的翻译又促进中国新文学的建立和发展文学的翻译又促进中国新文学的建立和发展 四 科学翻译着重于外国科学名著的介绍四 科学翻译着重于外国科学名著的介绍 五 哲学社会科学的翻译五 哲学社会科学的翻译, ,除译介外国古典文献及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外除译介外国古典文献及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外, , 又开始有系统地译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又开始有系统地译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现代翻译史现代翻译史 “ 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以后, ,中国译坛又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中国译坛又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 家家, ,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如鲁迅、胡适、林语堂、茅盾、郭沫如鲁迅、胡适、林语堂、茅盾、郭沫 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等。这个时期翻译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有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等。这个时期翻译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有 了长足的发展。了长足的发展。 当代翻译史当代翻译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环境特殊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环境特殊, ,一边倒地大量翻译苏联著作一边倒地大量翻译苏联著作, ,在中国的文艺创在中国的文艺创 作方面和学术发展方面也产生某些不良的影响。到中苏交恶时期作方面和学术发展方面也产生某些不良的影响。到中苏交恶时期, ,受政治受政治 影响影响, ,翻译俄文书记的梳头又逐渐减缩。“ 文革”翻译俄文书记的梳头又逐渐减缩。“ 文革”, ,翻译出版领域翻译出版领域, ,基本上基本上 成为一片荒漠成为一片荒漠, ,除了后期组织翻译一些基本上没有装帧设计封面的“白皮除了后期组织翻译一些基本上没有装帧设计封面的“白皮 书”书”( (如外国史地和政治人物传记等如外国史地和政治人物传记等) )以及少量的科技著作之外。以及少量的科技著作之外。 当代翻译史当代翻译史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 ,在 在 20 20 世纪 世纪 80 80 年代和 年代和 90 90 年代年代, ,翻译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翻译出版事业蓬勃发展, ,形形 成中国翻译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然而成中国翻译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然而, ,南志刚在新时期外来文化译介南志刚在新时期外来文化译介 的巨大误区中指出 的巨大误区中指出 80 80 年代和 年代和 90 90 年代的外来文化的译介还存在许多问年代的外来文化的译介还存在许多问 题。比如题。比如, ,大量重复介绍西方文化大量重复介绍西方文化,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介绍较少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介绍较少;“;“洋文”洋文” 和“古文化”的貌端冲突等。有“直译”和“意译”之争和“古文化”的貌端冲突等。有“直译”和“意译”之争, ,也有“信与也有“信与 顺”的论战顺”的论战, ,又有形似神似的讨论当代翻译史又有形似神似的讨论当代翻译史 茅盾“意境说”茅盾“意境说”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论”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论” 钱钟书“化境论” 钱钟书“化境论” 焦菊隐“整体论” 焦菊隐“整体论” 王左良”新时期翻译观“ 王左良”新时期翻译观“ 许渊冲”新译论” 许渊冲”新译论” 叶君健“精品论” 叶君健“精品论” 当代翻译史当代翻译史 董秋斯发表了论翻译理论建设一文后董秋斯发表了论翻译理论建设一文后, ,中国译论开始了有目的的建立中国译论开始了有目的的建立 体系体系, ,开始了“转型”。期间傅雷提出“传神”、钱钟书提出“化境”开始了“转型”。期间傅雷提出“传神”、钱钟书提出“化境”, ,又又 为传统翻译理论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文革期间为传统翻译理论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文革期间, ,翻译工作基本停止。改革翻译工作基本停止。改革 开放后开放后, ,译界长期徘徊于原有的认识水平上。 译界长期徘徊于原有的认识水平上。 8080代后半期代后半期, ,谭载喜等人主谭载喜等人主 张“必须建立翻译学”的呼声目益高涨。到了 张“必须建立翻译学”的呼声目益高涨。到了 1990 1990 年年, ,刘宓庆的现代刘宓庆的现代 翻译理论出版翻译理论出版, ,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 ,传统译论传统译论 也就圆满地划上了句号也就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的现代翻译理论。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的现代翻译理论。 对中国有影响的翻译家对中国有影响的翻译家 Kuramajiva Kuramajiva 鸠摩罗什鸠摩罗什 James Legge James Legge 理雅各理雅各 Liang Shiqiu Liang Shiqiu 梁实秋梁实秋 Lin Shu Lin Shu 林纾林纾 Matteo Ricci Matteo Ricci 利马窦利马窦 Schall von Bell Schall von Bell 汤若望汤若望 Arthur Waley Arthur Waley 亚瑟 韦利亚瑟 韦利 Xuan Zang Xuan Zang 玄奘玄奘 Yan Fu Yan Fu 严复严复 Zhu Shenghao Zhu Shenghao 朱生豪朱生豪 Kuramajiva Kuramajiva 鸠摩罗什鸠摩罗什 Kuramajiva (344-413) became a monk at the age of seven, when hisKuramajiva (344-413) became a monk at the age of seven, when his mother, an Indian princess, decided to take the monastic vow. At 20,mother, an Indian princess, decided to take the monastic vow. At 20, he was a renowned teacher of the Larger Vehicle school of Buddhism.he was a renowned teacher of the Larger Vehicle school of Buddhism. Later he was assigned the task of translating Buddhist sutras, assisted byLater he was assigned the task of translating Buddhist sutras, assisted by some 800 monks, and produced over 300 volumes.some 800 monks, and produced over 300 volumes. 鸠摩罗什鸠摩罗什 后秦僧人和译经家。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秦僧人和译经家。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 ,而母亲则是公主。而母亲则是公主。 罗什 罗什 7 7 岁随母出家岁随母出家, ,开始学习小乘经典。前秦建元十八年 开始学习小乘经典。前秦建元十八年 (382) (382) 苻坚派遣苻坚派遣 吕光灭龟兹吕光灭龟兹, ,把罗什劫至凉州把罗什劫至凉州, ,在那里罗什居住长达 在那里罗什居住长达 16 17 16 17 年。后秦弘年。后秦弘始始 三年 三年 (401) (401) 姚兴亲迎罗什入长安姚兴亲迎罗什入长安, ,以国师礼待以国师礼待, ,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 译场译场, ,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在尔后的十余年间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在尔后的十余年间, ,罗什从事译经和说法罗什从事译经和说法, ,译译 出经论 出经论 35, 294 35, 294 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经 、小品卷。其中重要的有大品般若经 、小品般若经、般若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中论 、 百论 、十二门论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中论 、 百论 、十二门论 及十诵律等。他的译著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及十诵律等。他的译著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 的中观派论书的中观派论书, ,内容信实内容信实, ,文字流畅文字流畅, ,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划时代的意义。 James Legge James Legge 理雅各理雅各 James Legge (1814-1897) was a Scottish missionary. He was sent toJames Legge (1814-1897) was a Scottish missionary. He was sent to head 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in Malacca in 1939 and moved tohead 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in Malacca in 1939 and moved to Hong Kong with the college in 1843. During his 30-year stay in HongHong Kong with the college in 1843. During his 30-year stay in Hong Kong, he undertook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anonical works,Kong, he undertook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anonical works,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with the help of the Chinese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with the help of the Chinese scholar Wang Tao. The translations were published in 28 volumesscholar Wang Tao. The translations were published in 28 volumes under the collective title The Chinese Classics in the 1860s. Leggeunder the collective title The Chinese Classics in the 1860s. Legge returned to Britain in 1873, where he became Professor of Chinese atreturned to Britain in 1873, where he became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Oxford University.Oxford University. 理雅各 理雅各 (18151897)(18151897) 早期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早期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 ,同时还是一位杰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 出的汉学家。 1815 1815 年他出年他出 生于苏格兰的一 富商家庭 生于苏格兰的一 富商家庭 ,1839 ,1839 年成为牧师并于次年开始传教年成为牧师并于次年开始传教生涯。他生涯。他 从 从 1841 1841 年起从事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年起从事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 ,先后翻译大学、诗经先后翻译大学、诗经。 理雅各在香港居留达 理雅各在香港居留达 30 30 余年余年, ,致力于建立教会和培养传致力于建立教会和培养传教人员。除此之教人员。除此之 外外, ,他的主要工作及一生中主要的成就就是研究和翻译中国古代的经他的主要工作及一生中主要的成就就是研究和翻译中国古代的经典。典。 1873 1873 年理雅各回到英国年理雅各回到英国,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由于他的杰出贡献, ,牛津大学在 牛津大学在 1875 1875 年专门为年专门为 他开设了汉学讲座。从 他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儿童辅导员面试流程与模拟题详解
- 2025年公共关系专员岗位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面试资料及答案
- 课件不同步显示问题
- 2025年安全员C证考试重点题目解析
- 课件《宝葫芦的秘密》
- 2025年智能物业招聘面试题及解析
- 机电基础知识培训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运用
- 读懂彼此的心课件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说课
- 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目录(普及版)
- GB/T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
- GB/T 40565.3-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3部分:螺纹连接通用型
-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提纲
- FZ/T 01137-2016纺织品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 分镜头脚本设计-课件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 深锥沉降槽地面倒装工法
- (精选word)2019《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