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摘 要从某方面来说独轮电动平衡车属于一种交通工具,从狭义上来说交通工具是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代步的工具,独轮电动平衡车可以用于人们做短途的代步,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独轮电动平衡车属于交通工具的范畴。独轮电动平衡车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代步工具,以其方便、环保、酷炫等一些独有的优势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是由于目前独轮电动平衡车存在一些问题,按照交通法规,独轮车被限制了在交通道路上使用。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以及不同人群的加入使用,独轮电动平衡车也暴漏了很多的问题。如果在晚上照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使用独轮电动平衡车的时候看不清路面状况是个问题,白天的时候如果使用独轮电动平衡车在公路上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独轮电动平衡车是个非常灵活的代步工具,正因为它的灵活,人们在公路上无法捉摸它的运动轨迹,如果这时候再加上使用者的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事故等等。本课题通过市场调查,针对现在独轮电动平衡车存在的问题,进行造型设计和颜色设计,选出具体方案,通过手绘和计算机建模,最后进行模型制作来直观表现设计的产品。关键词:交通工具,独轮电动平衡车,造型设计THE MODELLING OF ONE-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 DESIGNABSTRECTIn some ways one-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 belongs to a kind of means of transport, from the narrow sense transportation refers to the tool for walking, all the artificial one-wheel electric car balance can be used for people to do short walking, so from that point of view one-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he vehicle. One-wheel electric balance as in recent years developed a kind of new car transport, with its conveni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me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cool by a lot of people like it. But becaus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balance one-wheel electric cars,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laws, wheelbarrow, restricted the use in traffic on the road.With the increase of use and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people use, single 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If lighting conditions adverse circumstances in the evening, when using 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 alone cant see the road condition is a problem, during the day if you use a one-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s on the road to use also has some problems, because one-wheel balance electric car is a very flexible transport, because of its flexible, people unable to grasp its trajectory on the highway, if coupled with the users improper operation, very prone to accidents, and so on.This topic through market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balance one-wheel electric car, carries on the design and color design, choose the concrete scheme, by hand and computer modeling, finally to design model to direct performance of products.KEY WORDS:vehicle,electric balance unicycle,style design目 录前言.1第一章 绪论.31.1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依据.31.2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意义.31.3 设计方法.4第二章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市场调查和设计定位.52.1 国内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5 2.1.1 国内同类设计的设计概况.5 2.1.2 国外同类设计的设计概况.62.2 设计定位.7第三章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展开过程.93.1 构想设计方案.93.2 深入设计.163.3 最终方案的分析与确定.163.4 平面效果分析.173.5 三维建模和渲染.173.6 尺寸图和展板.18第四章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造型设计说明.20结论.21参考文献.22致谢.23外文资料原文.24外文资料译文.30前 言早些时候,人们通过步行来相互拜访,后来随着人类智慧的提高,人们通过马以及马车来代步,到了近代以及现代,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交通工具,例如天上飞的飞机,海里航行的的船只,地上奔跑的各种车子等。第一个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预示着人们开始进入了蒸汽时代,那时候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的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已经陆续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内燃机时代,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已经很多了,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交通工具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交通工具已经是数不胜数,像现代的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各种各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因为能源的问题,内燃机时代终结被淘汰,像现在的汽车等动力来源都开始向电力转型。独轮电动平衡车作为一个新立军的加入使得交通工具又添成员,独轮电动平衡车是个伟大的发明,它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期待的。独轮电动平衡车,也被称为体感平衡车或者代步工具,它是近几年新型的一种交通工具,独轮电动平衡车以其便捷、方便携带、占用空间小、环保、酷炫等一些优点被很多人喜欢,小孩子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能够代步的“高档玩具”,年轻人喜欢骑行着独轮车穿过闹市,因为那可以使他们感到酷炫,吸引眼球,喜欢晚上集体骑行着独轮车在一起玩各种花样,工作者喜欢在上班时候骑着它,因为那可以避免他们挤地铁或者公交的麻烦,轻松自在的上班,再也不用担心因为道路堵塞而上班迟到的问题等等。独轮电动平衡车是建立在一种陀螺仪自稳定的原理之上,使用这在使用之前先把脚踏板放下,打开开关,双脚放在脚踏板上,这个需要操作者的一些自我平衡能力,熟练之后可以通过身体的前倾和后倾等来前进和后退,通过侧倾来进行转弯,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短途代步的代步工具,车内的自平衡系统能够保持很高的平衡度。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安全性的。因为现在社会层次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独轮电动平衡车公司的规划问题导致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没有真正的流行起来,没有像手机等产品一样真正的流行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独轮电动平衡车首先由美国发明家Dean Kamen和他自己的团队发明设计,刚出来的时候公司对它的期望很高,但是事与愿违,独轮车本身的技术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社会层面的一些原因导致它没被流行起来,因为它存在的一些缺点导致它的流行层面很窄。相比于国外的,国内的一些公司继续国外之后陆续开始设计独轮电动平衡车,国内设计的独轮电动平衡车目前的阶段只能算是中国制造,离真正的中国创造还是有些距离的,所以国内的独轮车仍然有很多的问题。独轮电动平衡车不能再像现在这样的方式去发展了,不然其结果就是本来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科技发明,到了最后没有在人群中真正的流行起来,或者说没有真正的融入的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导致消费者人群不增反减,那样这样的产品注定是一个不被人们接受的产品,一个不被人们接受的产品注定是个失败,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而被淘汰。独轮电动平衡车必须从造型上,颜色上,价格定位上和交互体验上等各方面做些改变,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上使得独轮电动平衡车能够在个体消费者中流行起来,而不只是局限于商场、郊外等一些地方。现在的独轮电动平衡车是被限制在公路上等交通路面上的行驶,但是如果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或者说代步工具不能在正常的路面上使用,那么这样的产品会流行起来吗?答案是很明确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必须把独轮电动平衡车的使用场所以及其应该满足的条件搞清楚,我觉得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设计才是独轮电动平衡车设计的方向。我们不妨从各方面做些改变,使得独轮电动平衡车既能在公路等交通路面上行驶,又能满足人们郊外休闲散心的代步工具,那样的话独轮电动车才真正做到了与消费者的交互体验。才能真正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了这样的一个发展前景,我想那时候独轮电动车的发展和流行还会是个问题吗?第一章 绪论1.1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依据独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电力驱动为动力来源,具有很高的自我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或者说代步工具。独轮电动平衡车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是时尚潮流的发展,其占用空间小,能够缓解交通拥堵,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且便于携带。虽然独轮电动平衡车价格较贵,但有着不错的前景,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关注度和销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独轮电动平衡车的价格区间比较大,从千元到万元不等,国内外的品牌也比较多,国内主要的品牌有乐行体感车、易步车、风行者,国外最主要的是赛格威、索罗威尔,还有些山寨的牌子,设计品质上参差不齐,多数品牌产品为减少成本,在设计上显得粗糙,而降低了该产品的良好体验。就目前市场的产品来说,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有以下问题:1、 在造型的设计上显得过于生硬,没有给用户一些视觉上的美感,2、 在颜色的搭配上过于呆板,用户的选择范围小,所用的颜色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3、 有很多山寨牌子的独轮车在材料和加工工艺上显得很粗糙,降低了该产品的设计品质。4、 在产品的尺寸定位上没有充分考虑人机的尺寸设置,使用的舒适度显得不足。1.2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意义独轮电动平衡车的适用人群主要是年轻人以及一些上班族,当然也有一些小孩和年长者。本课题从独轮电动平衡车的造型上着手,在不失现有优势的情况下做一些简单的改进,使得独轮电动平衡车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使用。本课题设计的目的是让是通过对造型上的一些改良设计,使其得到更好的普及。1、 做一些辅助设计,使得独轮电动平衡车的适用人群增加。比如使得初学者在初学的时候不容易受伤,那么我们在设计上就必须做一些必要的保护设备,减少操作者因为长时间保持站姿所带来的疲惫感,减少路途劳顿等等。2、 增加智能系统和照明系统等,使得产品与人之间产生好的交互体验。设计的产品支持与手机、照相机之间的互动,使产品成为一种消费电子产品,更加注重大众的体验。要想在交通路面上行驶,灯光的加入是必须的,独轮电动车加后尾灯和前照灯,加前照灯的目的是能够满足夜间的正常使用,加后尾灯的目的是能够给路面上的其他驾驶者提供信号,告诉别人你要减速和刹车等等。3、 做一些亲情化设计,推出一套的方案,比如亲子独轮车系列,情侣独轮车系列等,通过对造型上和配色上的改变来满足不同人对于产品的需求,使得产品得到更好的推广。1.3 设计方法为确保整个设计过程的有序有效进行,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的方法有序展开:1、 通过市场调查和网络调查,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和了解产品的特点。2、 头脑风暴法:在调查分析和设计创意阶段,充分展开思路,获取更多的灵感和方向。3、 缺点列举法:通过会议的形式列举出现阶段产品的不足之处,便于在设计展开阶段找出改进的方法。4、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借助其性质和有关定力,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到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第二章 市场调查和设计定位2.1 国内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一、国内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图 2-1 风行者独轮车图2-1是由国内平衡车公司风行者所设计推出的,这款独轮车造型和颜色上的搭配都很简单,外壳上选用的是塑料,比较轻便。但是它忽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在与用户的体验上没做到位,颜色上的选择也很单调,无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造型上有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可以说它就是把一些必要的东西组合在一起的。图 2-2 易步独轮车图2-2是由易步车公司所设计的,这款车在造型上比上风行者显得更全面了点,对于在用户体验这方面做的好了点,但是它和风行者都是有一些共同的缺点,那就是这样的设计太局限,在使用场所和实用性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这款独轮车没有设计护腿的护垫,从人机工程的角度看是很不合理的。综合国内的独轮电动车概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独轮车只是实现了简单的代步,在造型上更多的是必要功能的堆砌,看起来更好点的也是在颜色的选择上多了点选择。独轮电动平衡车在国内只能作为一种生产工具,从来没有作为一种消费产品销售过,在与人的交互体验上做的不够好,没有真正建立起产品与个体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对于企业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个体消费者,没有真正的关注对于个体消费者的需求。就目前市场的产品来说,独轮电动平衡车的设计有以下特性:1、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不适合低龄儿童、高龄老人以及伤残人士使用。2、 相关法规还未对电动平衡车性质和使用方式做明确规定,但绝对不能上机动车道行驶,存在很大危险。3、 独轮电动平衡车只适用于平坦的路面等,不适宜于雨天路面以及坎坷的路面等。4、 独轮电动车不适于夜间使用,因为大多数的独轮电动平衡车没有装照明设备,所以在夜间使用时很危险的。5、 电池储存电量小,只能做一些短途代步。另外国内的独轮电动平衡车在造型的设计上给用户的选择范围很小,很多的企业急功近利,有的只不过是外边改了下涂装,其实造型设计上是一个样子,这种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二、国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与国内相似,国内的独轮电动平衡车发展正是国外电动平衡车的一个写照。独轮电动平衡车最先是由外国人发明的,它被认为是一种伟大的发明,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其出来时候的针对对象就有问题,以至于经过几年的发展,到最后却只能作为一些固定使用场所的产品,无法再大众消费者人群中流行起来。 图 2-3 索罗威尔 图 2-4 索罗威尔图2-3、2-4国外的独轮电动车设计相比较国内的还是比较全面,从外形的设计上比国内的品质要好很多,内部的质量上相比国内也是较好的,但是外国和国内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1、作为一种高科技智能机器人产品,却没有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维修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2、停车靠的是检测重心来实现的,并没有专门的摩擦刹车系统,因此减速过程中,动能并没有因为摩擦转化为热能浪费掉,而是转化成电能储存到电池中,但是这却带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安全。从开始推出第一款独轮电动车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好几个年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是个新鲜的玩意儿,它成了许多人追捧和喜欢的焦点产品,它也确实有它很多独有的优势,在今天这种交通拥堵的环境下,独轮电动车以其占地空间小,携带方便等一些独有的优势吸引了很多的白领和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独轮电动平衡车的市场却出现了无法继续发展的方向。国外的独轮电动车相对于国内还是更成熟一点,但是独轮电动车在国外和国内一样都没有真正风靡流行起来。在使用安全方面,产品定位方面以及与大众的交互体验方面还需要做很好的研究。经过了两三年的发展,平衡车卖出去不少,但是消费者还在计较平衡车的实用性,而大众认知层面几乎要认为这种产品是场地巡逻专用工具,或者是富家小孩子的高级玩具,而不是一个大众产品。未来的独轮电动车要向着消费电子产品发展。2.2 设计定位独轮电动平衡车应该是这样一款产品,它必须在满足基本代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良来扩展它的销售范围和使用场合,使其在外边上既酷炫又实用安全。一、造型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消费类产品,外形上要突出点文化特色和科技感。作为一个大众消费的产品,一定要考虑到大众用户的体验,考虑到白天的使用情况,如果是在公路上使用,那么就必须给独轮电动车加上车后尾灯等,这样能给公路上其他的驾驶者你要做出什么操作的信息,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如果是在晚上使用首要考虑的就是前照灯的加入,这样能为使用者在照明不良的情况下能够在路上正常使用。考虑到年轻消费者的使用人数比较多,在造型上应该突出点酷炫的成分,所以除了独轮车本身的拉风,我们有必要加一些酷炫的成分。考虑到生产方面的因素,我们在造型的设计上不能太复杂,要满足大批量和顺利的生产,所以要尽量削减一些不必要的成分,这样既能节约成本,也能保证了工厂化生产,在造型上要显得简单而不失美观。二、价格作为一个大众消费的产品,根据我国的人口结构以及大众的收入情况,这个产品价格定位不能太高,这样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以及让大众能消费得起。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绝不能偷工减料,所以这个价位也不能太低。这样在保证基本的安全等问题的基础上价格定位才是最合适的。独轮电动平衡车的简单成本构成是技术核心部件、电池、外壳材料和加工工艺等,我认为这个价格的区间应该定在两千到五千能满足大众的消费者。三、材质在材质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参考很多问题,从外观方面考虑,独轮电动车设计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重量来确保方便性,所以外壳的制作材料上选择塑料,从价格方面考虑,为了降低一定的成本,这里我们选择通用塑料,质量更高点的选用工程塑料。脚踏板部分以及内部的支撑结构的材料选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四、配色考虑到主要的消费人群是年轻人以及一些上班族等,它的不同场合使用,年轻人以及上班族等人群的心理需求。我们在选用颜色的时候多考虑一些比较亮丽的颜色和比较稳重的颜色。这样能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场合的颜色搭配使用。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第三章 独轮电动车的设计展开过程3.1 构想设计方案根据前面对于国内外独轮电动平衡车的概况分析,独轮电动平衡车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在大众消费者中的推广分析。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大众消费者,特别是一些使用独轮电动平衡车的主要群体,为了实现独轮电动平衡车在个体消费者中更好的用户体验,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放宽思路设想从造型、颜色、材质等方面做细致的设计。这里我就先从造型上做突破口,设计的产品一定要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或者是能显示出非常时尚的科技感等。下面是我就造型上所做的一些草图设计。1、设计方案一图 3-1 方案一图3-1设计方案外壳以简单的造型为主,外壳的设计包含了提手部分的设计,手提下面按照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增加一些凹凸感来使得提起来了时候更容易抓握,外壳的设计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的部分,它固定在脚踏板部分上面,另一部分是外设部分,用来盛装电池组部分,造型上融合了外置音响,看上去很有整体感,就像一个大音响,年轻人都喜欢听音乐,这样的设计符合了主题人群的用户体验,给人以时尚感和潮流感。2、设计方案二图 3-2 方案二图3-2设计方案以仿生设计为主线,外壳上以光滑的曲面为主,加入前照灯和小音箱,再配合上脚踏板部分,整体看上去类似于鱼儿的造型,前照灯像是鱼的眼睛,为你照亮前方的道路,小音箱部分像是鱼的嘴巴,脚踏板像是鱼鳍,这样的外形设计使得产品更有生气,符合朝气蓬勃的主题。造型以简单为主,简单的外形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低廉,低价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上的大众消费者。3、设计方案三图 3-3 方案三图3-3设计方案的灵感来源于英语单词Victory的首字母,也是年轻人在高兴得意时候经常摆出的简剪刀手,外壳的造型以剪刀手为基础,配合上必要的部分作为独轮电动平衡车的外形,提手部分是一段细长弯曲的钢管,安装在剪刀手上,显得很搭配,考虑到人机工程学,把手中间加入一段舒适的护手,鲜明的主题和个性的外观设计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共同性格特点。4、设计方案四图 3-4 方案四图3-4设计方案以设计为先,以突出时尚感和运动感为主题,颜色的选择上多种多样,以鲜明的色彩来体现其现代感,以流畅的线条来体现其时尚感和运动感,脚踏板设计上考虑人机工程学,脚踏板上带有一些小突起来起到防滑的作用,护腿部分配合整体流畅的线条,材质上选用条纹皮革纹理,增加防滑性和舒适感,前照灯设计保证了夜间行驶的充足灯光,前置小音箱的加入增加了动感的元素。5、设计方案五图 3-5 方案五图3-5设计方案以实用和安全为先,环轨造型的运动部分,中间镂空的设计突出了科技感,后方安装电池组部分和刹车部分以确保充足的动力和厚实的安全感,前方加入手扶部分连接运动部分,手扶部分上安装操作界面、电量显示、各部分运动状态显示等,当人处于运动状态时候,增加手扶部分会让人感觉到更高的安全感,这样的设计使得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工具。6、设计方案六图 3-6 方案六图3-6设计方案以舒适感为主,从人机工程学方面考虑,坐垫的加入改变了以往独轮车使用者的操作印象,减少了使用者长时间处于站立状态所带来的疲惫感,提升了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坐垫下面的连杆部分增加扶手部分,当独轮车处于运动状态的时候,人们可以把手扶在扶手部分,给人心理上带来安全感,下方的外壳上装有护腿的护垫,再一步提升舒适感。7、设计方案七图 3-7 方案七图3-7设计方案以实用为先,结合前面两个方案所设计的又一个方案。第一个是拉杆的加入,当你遇到无法骑行的路段可以直接下车拖行或者推行,拉杆的部分也可以作为一个手扶部分,增加安全感,特殊的角度设计被动的限制了使用的不当操作;第二个是辅助轮的设计,辅助轮可以实现平面转动,实现一轮多用,它既可以作为停靠轮,又可以作为拖行轮,还可以作为辅助学习轮;第三个是前照灯和后尾灯的加入,进一步保障了其实用性和安全性。8、设计方案八图 3-8 方案八图3-8设计方案以设计感和时尚感为主,外形以圆形曲线为主突出现代感,颜色搭配上多种多样,以鲜明而多样的色彩来体现其现代感,外观上选用瓷感外观,简约而时尚,它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件艺术品。中间框架的加入使得设计的外观上看不到任何的不和谐部分。提手部分设计为隐藏式,平时的时候可以隐藏到框架内,使用的时候可以把它弹出来。圆润而宽大的脚踏板设计增加舒适感和美感。机身两边加入炫彩光圈,支持与手机的互动,可以随心所欲变换灯光颜色,另外它还可以必要的时候发出警示颜色的灯光等。前端加入附件的安装孔,附件可以安装前照灯、音响、示宽灯、照相机等各种部件。9、设计方案九图 3-9 方案九图3-9设计方案以突出特色为主,外形上以仿生为主,灵感来源于运动感,想结合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龙”的形象,弯曲而流畅的线条突出了龙的运动感和飞跃感。颜色的选择上多种多样,多样而艳丽的颜色搭配更具有科技感和现代感,前后灯的加入使得安全性提升,把手独立设计,符合凹槽人机工程学的舒适感,这样一个神秘而具有现代科技感,简约而不凡的外形设计使得产品成为一个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时尚产品。10、设计方案十图 3-10 方案十图3-10设计方案是一个综合性设计方案,流畅而具有运动感的线条组成了此设计方案的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具有灵动感的精灵,双前照灯和机身融为一体,就像是这个精灵的眼睛,为你照亮前方的道路,配合上极具设计感和系统性的后尾灯,让你的骑行更加安全可靠,精致瓷感的整体外观设计具有美感和科技感,多样化的颜色搭配方案满足不同人的个性需求,颜色的选择极具现代感,宽大而圆润的脚踏板设计是骑行更具有可靠性,外形上设计专门的脚踏板放置部位,防止脚踏板对外壳的磨损,模块化的设计方案,独立而清楚的分块设计,每部分都可以拆装,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与外形具有整体性而又独立的手提设计,其他像手扶部分和附近等作为另外的添加设计。3.2 深入设计经过初步的草图分析,关于具体的设计还需要做一下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关于外形的设计,我认为作为一种大众的消费产品,外形的设计上要突出设计感和科技感,因此外形的设计上应突出简约而时尚的特点。关于手扶和辅助轮等方面的设计,为了对应产品的设计感和时尚感,另外考虑到其人群性,我认为手扶等设计不应该作为造型的设计部分,那样会降低产品的设计感,只能作为一些附件的辅助设计。关于造型上要不要加灯的造型思考,考虑到期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时尚型,产品如果在夜间使用的情况的考虑,前照灯的加入是必须要考虑的,考虑到道路上的安全性以及给其他人的警示性,后尾灯的使用也是要考虑的。关于护腿部分的护垫的使用,从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方面考虑,我认为这个部分是必须要加入,它不只是一个护垫,更是对操作者所要做出操作指令的一个感应。3.3 最终方案的分析与确定为了满足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观,在导师的指导和分析下,我选择了第八、九、十方案作为主要的设计方向。考虑到消费者和使用者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除了外形上要突出设计感,氛围灯的加入也作为考虑范围。3.4 平面效果分析在绘制草图的时候,参考了其他一些独轮电动平衡车和双轮平衡车的一些内部结构。开始使用铅笔进行草图的绘制,因为用铅笔绘制的图形容错率高,而且绘制的图形容易修改,但是一些细节的表达上会显的有些不足,最后是用的马克笔等绘图工具进行上色和效果表现,用勾线笔进行轮廓的勾画,这样可以对造型以及细节上进行进一步表现,使人一目了然,这样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最后的效果更加醒目和逼真。3.5 三维建模与渲染全部的产品建模是用的设计建模软件犀牛制作而成,用它来进行建模的模型线条和造型上感觉非常流畅,特别是像我做的这种以曲线为主的独轮车产品。所用的渲染软件是keyshot,它可以快速的表达产品的渲染效果。 图3-11 建模一 图 3-12 渲染一图3-11、3-12在材质的选择上以metal、plastic、leather为主,外壳的选择上以塑料为主要的材质,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整体重量,轮子框架以及脚踏板的材质以金属为主,支撑性能安全可靠,护腿的护垫以及轮胎等以皮革为主要材质,柔软的材质给人以舒适感。 图 3-13 建模二 图3-14 渲染二图3-13、3-14在颜色的选择上多样化进行处理,考虑到主要的消费人群,配色上主要以一些鲜明的颜色为主要的配色方案,符合主题消费人群的审美观以及个性化的需求。 图3-15 建模三 图 3-16 渲染三图3-15、3-16最后这一设计方案是我最比较中意的,具有流畅感和运动感的线条,让人开起来是那么自然,外壳与一些其他部件的融合也很恰当,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3.6 尺寸图与展板在建模之前必须确定各部分的尺寸,这样方便与进行实体模型的制作,所以我参考了很多的相关书籍以及其他产品的尺寸设计。然后再对我设计的产品进行尺寸定位。图3-17外形的尺寸设计为460*160*470。长度设计为460mm,宽度为160mm,高度为470mm。脚踏板在无负重的情况下离地高度为110mm,脚踏板长度设计为140mm,宽度为100mm,轮胎的尺寸设计为407mm。图3-17 尺寸图图3-18、3-19展板的设计必须突出产品的主题和特点,使人一目了然。在展板的设计中摒除了一些背景图片以及一些看起来比较花俏的元素,通过多角度以及细节的展示和说明向观者清楚的展示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特点。 图 3-18 展板一 图 3-19 展板二第四章 独轮电动平衡车的造型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是针对造型上所做的一些改良设计,考虑到独轮电动平衡车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年轻人以及一些上班族等,所以造型上以突出科技感、运动感、时尚感为主要设计方向。造型上线条的设计多以流畅而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线条为主;颜色的选择上以鲜明而多样化为主,这样既突出了产品的现代感,又能满足消费者追求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外壳的材料选用通用塑料或者工程塑料,加工工艺采用注塑成型,脚踏板以及支撑部件的材料主要选择铝合金等轻质而坚固的金属材料;产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技术核心部件,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加工工序,如果选用通用塑料和一般的加工工艺,价格可定到两千左右,如果选用工程塑料和多道加工工序,价格会适当的高点。整个设计过程都是按照计划有序的展开,从开始的草图思考与绘制到最后的建模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保证不失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各部分的造型应该怎样设计,例如:充电口的设计加上盖以后防止不必要的损坏;如果在外壳上设计专门的脚踏板位置,脚踏板立起来时候与外壳的磨损就能降低;脚踏板离地的距离而定出脚踏板处于机身的哪个部位;脚踏板上辅助支撑结构,这样在充电的时候可以来固定车身的稳定等。最后方案的选择要考虑到实体建模的可实现性。一些曲面怎样来改善来解决一些比较麻烦的制作问题。结 论本课题突破了原有独轮电动平衡车一些比较生硬的造型,造型上以流畅感和运动感的曲线来描绘出具有时尚感和科技感的产品,满足主题人群对于产品的个性需求和心理需求。本课题按照计划进行展开,各个阶段虽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各部分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人机尺寸的确定等。但是也算是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关于中间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但是有些问题的矛盾性,顾此失彼情况下,本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本课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手扶的设计要不要加入到产品的造型上去,如果加入了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美感和设计感,但是从实用性方面考虑,手扶部分的设计也应该是有的,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等。我的解决方案是要保证造型设计整体的感觉,一些比较实用性的东西全部作为附件和辅助部分作为考虑,不作为造型设计的部分。参考文献1 【火凤凰】求助,第一集里面雷神教安然玩的那个2轮车叫._百度贴吧./p/26688088322 供应赛格威思维车基本款智能二轮代步车 智能平衡代步._五金商机网./info/view/detail_13157376.html3 电动平衡车潮爆南昌街头- 平衡车之家./201412/1732.html4 杨正.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5 张凯、周莹. 设计心理学.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6 吴国荣、杨明朗. 产品造型设计.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7 江湘芸.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8 崔天剑、李鹏. 产品形态设计.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9 王继成. 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0 丁玉兰. 人机工程学.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1 吴士元. 色彩设计.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2 刘涛.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13 周波、林璐. 思维的再现.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4 周四新、和青芳. Pro/ENGINEER Wildfire.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5 刘美华. 产品设计原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致 谢本篇论文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写到致谢引发我很多的回忆,有好的,有不好的,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时光如梭,转眼大学的四年时光即将结束。感谢这四年来各位教导老师的倾心教导,是你们让我掌握了踏入社会所需要的一些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谢辅导员等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育我成才者老师也,关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我要感谢所有的导师,是你们得督促让我的毕业设计能按计划一步一步的有序展开,是你们的热情和倾心的指导让我发现了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指导我毕业设计的导师张辉老师,忘不了您滔滔不绝的各种灵感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忘不了您夜以继日的为我们批改设计方案,忘不了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做指导工作,忘不了您的良苦用心,您不仅是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更是我生活等方面的朋友,您是一位良师,更是我的一位益友。在这将近一年的相处里,我有很多让您不如意的地方,在这里我要向您致敬,请接受我诚挚的敬意。同时,我也要感谢工业设计11级的各位同学,你们不仅是我学习上的合作伙伴,你们更是我人生道路上风雨同舟的好朋友。外文资料原文Design and CultureNow that “design” is understood from Tokyo to Moscow, from Buenos Aires to Montreal, it is obvious that each country according to its politics, its economics, its sociology, its industry, uses “Design” in a different way; but one must add that a universal language is being constructed daily.The word “culture” is used throughout the text in its most democratic sense, that is , as a concept which embraces the ideas and values expressed by modern society as a whole, rather than one which only touches one level of human endeavor. In parallel, design is understood here as a phenomenon which affects everybody.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has to be considered within a broad context which subsumes economics, politics and technology as these are the forces which have determined the dominant cultural patterns in modern society. Design is also formed and sustained by these forces and, as a result, designed artifacts act as culture ciphers. In this book, I have set out to examine both the way in which culture has influenced design in this century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design has, in its turn, played a part in creating culture through the objects, institutions, personalities and the patterns of behaviour and thought that have accompanied it. Since 1900, design and culture, in this wide sens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will re-merge constantly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s. My main thesis is tha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which created it and continues to dominate it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ety, design is characterized by a dual alliance with both mass production and mass consumption and that these two phenomena have determined nearly all its manifestations. Like Janus, design looks in tow dir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 as a silent quality of all mass produced goods it plays a generally unacknowledged but vital in all our lives; as a named concept within the mass media, it is, however, much more visible and generally recognized. In this latter guise design becomes an extension of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The “designer-jeans” phenomenon, which persuades us to by a product because it has been designed, is, culturally speaking, totally distinct from the activity of the anonymous designers within industry wh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ost, appearance and use in consumer products. The way in which design as an adjunct of marketing has grown out of design as an aspect of mass production is a major theme within the story of modern design and the focus of this book. It is a change which directly mirrors the way in which the model of mass-production industry, as presented by Henry Ford, which dominated American ideas about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early twen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