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岭南青砖民居是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建筑20121131-1.doc_第1页
传统岭南青砖民居是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建筑20121131-1.doc_第2页
传统岭南青砖民居是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建筑20121131-1.doc_第3页
传统岭南青砖民居是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建筑20121131-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岭南青砖民居是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建筑201211311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极为丰富多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领域均可以有艺术的存在,当一种赏心悦目的物体呈现眼前的时候,的确能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磨砺,那就是艺术的魅力。建筑的艺术已被世人所接纳与承认,经典的建筑就是一件完善的艺术作品。改革开放房地产风起云涌的时候,看惯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厌倦使用传统建筑的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一窝蜂式的把外国的建筑元素生搬硬套的移植进了中国大地,千百城市千城一面,毫无城市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所幸,有识之士已开始在千楼一面的困局中开始审视中华的传统建筑之美,并付诸于现实建筑,也就开始了地产建筑形式的转化,创意与传统的结合呈现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在岭南地区,改革开放前经常可以看到青砖灰瓦的建筑,耳锅墙、陶塑排水件、在客家地区至今还保留有土楼等特有的岭南建筑。回看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建筑,传统岭南青砖民居建筑能自然适应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充沛,气温相对炎热,湿度高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条件,几乎不需要消耗能源,有的使用至今从未安装上空调、排气扇等设备,十分节能环保,称得上低技手段的可持续建筑。1987年,布兰特伦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并不危及到将来发展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时至今日,这个定义仍是对的,可以预见,能惠及后代的发展模式就是恒定正确的,换言之,这个定义本身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其过程应是健康的,健康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不论任何国家、种族或文化背景。建筑,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人类的第一功能就是“家”,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元素,与食物、衣物的基本元素一样,人类生存离不开建筑,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是否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因此,人类要健康发展,建筑就必须可持续发展。古语云:衣食住行,民之所生也。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建筑首先是生存所需。但你可能不知道,建筑是人类使用地球资源、消耗能源的主要行为之首,从兴建一刻开始就涉及到了土地使用、水源使用、材料使用和能源使用等综合问题,地球上没有比建筑更消耗资源和能源的行为了。我国的传统建筑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有三个主要原因:一、工业革命前,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因为生产力的落后,建筑就只能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二、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人天时地利人和的世界观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讲究的是和谐并存,共同发展;三、在改革开放前、房地产大繁荣时代前也因代代相传地秉承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朴素哲学思想,所以从不会有什么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因此,我国传统建筑如非天灾人祸,建筑生命周期都非常长,现在留存的都是依然非常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好建筑。就以岭南广东地区的一间传统青砖宅院为例,至今依然在使用,并且住得非常舒适,经过分析后,就能知道为何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分析对象: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龙潭镇龙潭村清白里10号地理环境:该地域属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洲平原地势西北偏高,海拔约 2米,东南稍低,海拔约0.7米。河网密布。用地状况:农耕用地,以种植土和黏土为主,土层深厚。占地面积:157平方米建筑面积:161平方米实用面积:126平方米建造年代:戊午年(1858)建筑形式:院落式(砖木结构的传统岭南民居)主要材料:黏土青砖、黏土大阶砖、陶瓦、杉木、草筋灰等。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为27.9 ?C。1月最冷,月平均温度13.1 ?C。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32.7 ?C。年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849-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日照率:年平均45-55。朝 向:坐北朝南。布 局:房屋纵横分布,二进院落组合,每进之间由院子分隔。从以上数据指标可以看到: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充沛,气温相对炎热,湿度高。只有论证建筑实际使用了可降解与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并能适应上述自然条件,却只需要消耗很少的能源,整体上就能称作可持续建筑了。建筑材料:室内地面:全部采用大阶砖铺放(主要成分是混合黏土)全部墙身:全部采用青砖(主要成分是混合黏土)房顶:铺陶瓦片(主要成分是混合黏土)承托梁:杉木(天然木材)院落地面:铺放红砂岩,留缝渗水(天然石材)粘合剂:用草筋灰(主要成分是稻秆、石灰)小 结:以上建筑材料均是可降解与可循环使用的,至今未翻修。 天然采光和遮阳:外延式屋檐遮阳,巧妙计算当地夏冬季太阳角度,夏季遮挡阳光,而冬季却让阳光射入屋内。瓦面设置明瓦和屋檐上装饰木格子结构,既能充分采光也能减少强光刺眼。小 结:非常天然的采光,白天不用电灯;聪明而技巧的遮阳,不用装窗帘。自然对流通风降温:楼高6米,有利散热,西侧墙和前墙高位开窗,利于冷热自然对流,建筑物北高南低,北向无窗,南向开门,利于夏季南风灌入,而拒冬季北方吹进。 小 结:达到自然对流通风和夏天降温冬季保暖的效果,没有安装空调,夏季电费每月15元以内。防潮吸湿:墙身采用青砖和草筋灰砌成,墙体厚度24CM,地面采用6CM沙石垫层上铺放4CM厚土大阶砖的做法。青砖、沙和大阶砖对潮湿空气有着呼吸的作用。小 结:粘土制造的青砖和大阶砖是上佳的防潮吸湿的好材料。避雨排水:院子设有贯穿走廊,穿行两进之间可以避雨。宅高院低和天井设置沙井暗沟,院内水体能“四水归堂”,院子地面的红砂岩的疏水效果很好,建筑周边设置一道环状下水道(俗称“环身渠”),用于收集和排泄屋顶外檐雨水。蓄水消防:院内有井提供生活用水,两院摆设大水缸用于收集储蓄部分雨水用作消防、清洁和浇花之用。小 结:在水处理环节上,岭南民居解决得很有效,每月水费约5-6元正如在案例现场所见,在没有电力的前提下,传统岭南民居建筑以低技手段,使用可降解与可循环使用的本土建筑材料,并能自然适应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充沛,气温相对炎热,湿度高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条件,而几乎不需要消耗能源,使用至今从未安装上空调、排气扇等设备,已使用了152年,绝对可称得上低技手段的可持续建筑。今天,现代建筑师们应认真地反思一下,低技手段在现代建筑中的合理应用,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