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卷第2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月 Vol. 30 , No. 2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2009 从跨文化角度看日语谚语翻译 3 姜 丽 (吉首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从跨文化角度探讨日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的文化共性与文化差异,从而揭示两种文化中的谚语在翻译中 的特点。谚语翻译不同于一般语言材料的翻译,它需要译者从谚语的特点出发,把握好句意与结构的关系,形象 的对称关系和文化差异的关系等。 关键词:谚语;文化共性;文化差异;对应翻译 中图分类号:H36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4074(2009)02 - 0152 - 04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科研资助项目(07JD058) 作者简介:姜 丽(1974 - ) ,女(羌族 ) , 贵州铜仁人,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日语谚语主要诞生于江户时代(16031867)。 关于日语谚语有多种定义,岩波国语辞典(第三 版) 解释为:“諺( ) : 昔 言 伝 訓戒 風刺 内容 短 句。 ” 1 (P387) (谚语是从古代起广泛流传至今的蕴涵丰富经验教 训和讽刺意味的短句)可见谚语是由历史语言演变 而来,表述的虽是日常琐事或简单生活现象,但其 体现的寓意却具有广泛性、 概括性及普遍性。谚语 的特点是文字精炼、 节奏鲜明、 比喻生动,有些谚语 言简意赅,有些却意义含蓄,耐人寻味。 谚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 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跨文化角度探讨日语谚 语的汉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日中民族文化间的共 性与差异,并以此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一、 文化共性与日语谚语对应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又堪称语言的精华, 它源于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体现了各民族 的生活习惯,思维观念。通常,民族间相似的生活 经历和思想认识,会使一些谚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 文化特征,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同一事物或 现象所促发的相同感受和理解。这些相似之处所 表达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在意义上或形象上彼此对 应,印证了日语民族和汉语民族之间的文化共性, 从而使对应翻译成为可能。如日语谚语 “己 欲 所 人 施 勿 。 ”新編 辞 典 释为:“自分 好 人 + 。 ” 2(P218) 与之对应的汉语谚语是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 身上。表现出文化共性的日汉谚语还有: 1光陰 矢 如 、 月日 梭 如 。光阴似 箭,日月如梭。 2 事 門 出 、p事 千里 伝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3成 王、 賊。成则为王,败则为 寇。 3收稿日期:2009 - 01 - 12 4百聞 一見 。百闻不如一见。 5口 禍 門。 祸从口出。 6聞 一 L、 聞 一生 L。 问是 一时羞,不问一生耻。 7雪 豊年 瑞。瑞雪兆丰年。 8安 p。 便宜无好货。 9朱 交 赤 。 近朱者赤。 10孝行 分 親 。 子欲养,而 亲不待 日语谚语在产生过程中,全方位地吸收了中国 文化的精髓。据 日本国语大辞典 第四卷所述,广 义的谚语包括在日本本国根据日本社会生活习俗 及历史典故、 人物产生的谚语,还包括在日本社会 中被传承的中国成语、 谚语、 故事、 名言警句等。 3 因此,这种对应翻译法是一种最理想的谚语对译 法,值得重视、 研究和挖掘。 二、 处理好谚语翻译中的文化 差异 “民族间在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 风土人情、 道 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上存在的差异一方面造就了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也导致了各民族文化 的极大不同。 ” 4 (P301) 各民族文化中都有大量反映 本民族文化特点的谚语。大多数谚语只是在含义 或形象的某一点上相似,而其他方面则各具民族文 化特色。因此,“依据表面形象来翻译谚语是行不 通的,只有含义相似才能构成互译的基础。 ” 5 (P323) 即谚语价值首先在其意义。如日语谚语 “弘法 筆 誤 ” 。 “弘法” 是日本著名的书法大师。 新 編 辞典 的解释是:“ 優 人 誤 失 。 ” 2 (P301) (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人有时也会出现错 误或失败)这与汉语中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具 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日语谚语有此一句 “盆 正月 一緒 来 。 ”“盆” 和 “正月” 具有浓厚 的民族文化特征,如果对此谚语采用直译:“孟兰盆 节和新年一起来了” 。这会出现问题。因为在日本 孟兰盆节是8月15日,新年是1月1日,前后相差 半年怎么会一起来呢?原来新年和孟兰盆节是日 本的两大传统节日,学校、 公司都放假,人们可以探 亲访友,参加庆祝和祭祀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休 闲旅游。两个节日同时来到则形象地表达出喜上 加喜之意。义同汉语谚语 “双喜临门” 。可见,对这 类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谚语采用直译的话,势必会 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间的差 异,使谚语翻译正常进行,并能较为准确地表达出 译文的深层意义,可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一)将表形象、 具体、 概念化的日语谚语换成 表抽象、 笼统、 情节化的汉语谚语 “中国人在联想到事物时是一种动态的即由动 作联想到事物,是情节化地理解、 记忆的认知心理。 而日本人则相反,他们的焦点先集中在动作的对象 或状况上,由实物引发出动作,是概念化理解、 记忆 的认知心理。 ” 6中国人习惯从宏观上、 整体上看待 事物,注重抽象概括性,因此在汉语谚语中习惯用 大量含义概括指代笼统的抽象意义阐述道理。日 本人则是更注重即物性、 直观性、 实用性,在日语中 更多的是用具体形象的词汇来阐述道理,表达思 想。从下列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不同: 1雀百 踊 忘 。/江山易改,本性难 移。 2花 団子。/好看不如好吃(舍华求实)。 3鰯 頭 信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所変 品変 。/十里不同风,百里 不同俗。 5泣 面 蜂。/祸不单行。 6狐 狸 騙 。/尔虞我诈。 7蟻 思 天 届 。/有志者事竟成。 这些日语谚语都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的形象 意义,与汉语中用笼统的事物表示的抽象意义的谚 语具有同样的哲理意义。这种把表形象意义的日 语谚语译成表抽象意义的汉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是 值得借鉴的。 (二)舍弃原有的日语比喻形象,代之以具有汉 语谚语文化特色的比喻形象。 “ 谚语是人们对日常生产生活经验教训的总 结和概括,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人们总是习惯借 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指代。 ” 7 由于中日 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 生活方式、 文化背景等情 形的不同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演变过程,这就决 定了双方对相同意义的比喻在表达上有所不同。 比如: 1二階 目薬。/远水解不了近渴。(目薬: 水) 2蝦蛄 鯛 。/抛砖引玉。(蝦蛄:砖; 鯛:玉) 3陸 上 河童。/虎落平川。(河童: 虎) 351 4 、 磯 。/前不着 村,后不着店。( 磯:村店) 5山芋 鰻 。/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 (山芋:鸡;鰻:金凤凰) 6火事 後 釘拾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火事:西瓜;釘:芝麻) 7花 、 人 武士。/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武士:吕布; :马) 8他人 飯 白 。/家花不如野花香。(飯: 花;白 :香) 9腐 鯛。/瘦死的骆驼大于牛(鯛:骆 驼) 10朝顔 花一 。/昙花一现。(朝顔:昙花) (三)避开寓言、 典故及具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 词,取其喻义而达到对应的达意翻译的效果 1. 本能寺 。/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谚语出自 日本外史 中一段历史事实。明 智光秀对其主君织田信长萌发谋反之心,于是就出 其不意地袭击了住在本能寺的信长。但是在这之 前光秀从未表明其本意,说是前去进攻备中的毛利 氏。可是走在中途他却指着东方说道:“ 本能寺 。 ” 突然挥军攻入本能寺。由此引出: 真意不在此,另有所图之意。 2.飛鳥川 。/沧海桑田。 “飛鳥川” 是位于日本奈良县明日香地区的一 条河,古时河道经常改变,“ ” 是深渊,“ ” 是浅 滩。表示世上变化无常。昨天还是深渊的地方,今 天已变成了浅滩。 3.草花三年。/万丈高楼平地起。 日本流行插花艺术,初级的练习是从插一般的 草花开始的,但要插得好也要花三年的功夫。用以 强调苦练基本功的重要。 4.朝飯 汁 親不孝。/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 在日本人看来,因为儿辈睡懒觉,没有时间做 早饭,就将汤倒入饭中吃下,实为不孝。 5.2 短 、 襷 長 。/高不成低不就。 “2 ” 是和服腰带,“襷” 是绑衣袖的扎带。指一 块布料用来做腰带太短,做扎带又过长,说明毫无 用处。 6.源氏 共食 。/一山不容二虎。 “源氏” 系源氏家族,12世纪末灭平家后,掌握 国家大权,开创镰仓幕府时代,后来源赖朝和源义 经兄弟俩人闹翻,弟弟源义经被驱逐到处流浪。 三、 谚语翻译需注意的问题 某些表现出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含义和文 化色彩的日汉谚语可以互译,即对应翻译。但如果 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应而忽视了内涵意义势必会 导致谚语翻译中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日语谚语 “草 打 、 蛇 驚 。 ” 许多书中译为 “打草 惊蛇” 。而该日语谚语的解释是 “ 何 意外 結果 生 。余計 反 招 喩 。 人 、 関係 他 人 戒 喩 。 ” 2(P191) ( 无意中做的事却产生了意想 不到的结果,比喻作了多余的事反倒招灾惹祸。 比喻严惩某人而告诫其他与此有关的人)这与 “打 草惊蛇” 的意思相去甚远。 日汉谚语是受各自文化制约的。由于来源不 同、 思维方式各异,各自特有的历史演变过程等,它 们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 习惯和特征。所以 在形象比喻上、 用词搭配上、 句式结构上各民族都 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习惯。 “翻译时必需从本民族文 化的 习 惯 和 特 点 着 手,突 出 译 达 意 为 先 原 则。 ” 8(P201) 人们很难把谚语里所包含的所有成分, 从表面意义、 形象到深层内涵和文化特征,全部保 留在一个译文里。 “文化的多样性限制了谚语的可 译性。 ” 4(P423) 换言之,谚语翻译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进行,这个范围随谚语对该文化附着程度的不同而 伸缩变化。而对于那些文化传统附着密切、 民族文 化色彩浓厚的谚语,翻译中大多数就只能译义。 参考文献: 1西尾実,水谷静夫.岩波国语词典:第3版M.东京:岩 波 店株式会社発行,1985. 2佐藤務.新編 辞典 M .东京: 日新聞社, 1993. 3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编辑委员会小学馆国语辞典编 辑部.日本国语大辞典4M.东京:东京都小学馆発 行,2001. 4谷学谦,刘鸿麟.汉日成语谚语对译M.长春:吉林大 学出版社,1981. 5高烈夫.日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5. 6马心丹,李 梨.日语谚语的探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J . 2002(3) . 7王运丽.中日谚语翻译探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J . 2001(3) . 8谢天振.翻译的理论构建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 451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金丸邦三.日中 対照集 M.北京:中国俗文 学研究会出版,1983. (责任编辑:粟世来)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Proverbs from the Cross2cultural Perspective J IAN G Li (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 J ishou University , J ishou, Hunan41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culture diversity and generality between Japanese and Chinese proverbs , discussing how to translate proverbs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ng proverbs is different from translating ordinary linguistic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should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erbs into con2 sideration and fully awa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 mean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between symbolic symmetry and culture diversity. Key words :proverbs;cultural generality ;culture diversity ;translation correspondence (上接第147页) 9 Wolfram Wilss.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M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2 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0李 岫,秦林芳.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M.石家 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1李战子.话语的人际功能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2. 12马宏基,常庆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利润返租商铺合同模板(3篇)
- 艾灸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新技术企业担保合同集合
- 民航工程结算与飞行安全保障协议
- 智能家居产业人才派遣与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合同
- 体育场馆餐饮厨师招聘合同范本
- 环保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金融风险管理教学课件
- 更换钢板施工方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家政三方合同协议范本
-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技术规程
- DB32T 5079-2025城镇供水水表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
- 行业法律法规解读
-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与应对
-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的个性化调整
- 2025年半月谈材料试题及答案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 如何预防动物伤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