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全套图纸,加153893706前言1 建筑设计11.1设计任务和主要要求11.2 建筑物所处的自然条件21.3平面设计31.4立面设计41.5剖面设计41.6建筑设计的体会52结构设计62.1结构设计条件和依据62.2 荷载计算62.3 框架平面布置72.4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82.5结构分析与计算152.6 榀框架内力计算402.7 楼板计算442.8楼梯钢筋计算752.9 柱下独立基础计算803 技术经济分析863.1功能完整性和创造性空间863.2平面构思864 施工组织设计894.1 编制依据和原则894.2 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904.3 施工部署及施工准备904.4 施工进度计划944.5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944.6 工程材料的采购和进场计划1024.7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防护措施1034.8 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和减少扰民的技术措施1035结论1116致词112参考文献113附录1161 建筑设计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 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 建筑空间有外、内空间之分,作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美的享受。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除考虑上述各种要求以外,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要求建筑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方针政策,正确学习掌握建筑标准,同时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部分。1.1设计任务和主要要求1.1.1设计任务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办公楼的设计,办公楼属于行政办公建筑类。作为一个办公空间设计,要在平面规划中自始至终遵循实用、功能需求和人性化管理充分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中,既结合办公需求和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划分职能区域,也考虑员工与领导之间、职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材料运用简洁,大方,耐磨,环保的现代材料,在照明采光上使用全局照明,能满足办公的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在满足各种办公需要的同时,又简洁,大方,美观,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形象与现代感.1.1.2设计依据和要求(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本(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三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113)(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2007)建筑法规、规范和一些相应的建筑标准是对该行业行为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一些强制性规范和标准,具有法定意义。建筑设计除了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标准、规范等要求之外,原则上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2) 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4) 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内运作的可行性。1.2 建筑物所处的自然条件1.2.1气象条件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炎热地区的建筑应考虑隔热、通风、遮阳、建筑处理较为开敞;在确定建筑物间距及朝向时,应考虑当地日照情况及主要风向等因素。气象条件::沈阳地区基本风压0.55KN/m2; 基本雪压0.50KN/m2。1.2.2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基地的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平面组织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处理及建筑体型设计等。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探结果,给定地质情况如下表:地质条件表序号岩土分类土层深度(M) 厚度范围(M)地基承载力fk(kpa)桩端阻力qp(kpa)桩周摩擦 力qs(kpa)1杂填土00.50.52粉 土0.51.51.01203中 砂1.52.51.0180204砾 砂2.54.52.02402100265圆 砾4.510.56.0550400040注 1)地下稳定水位距地表 -9米,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 2)建筑地点冰冻深度为-1.20米。 3)建筑场地类别:类场地土。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做抗震计算,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尺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重点时7、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1.2.3 水文水文条件是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一般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底下水位性质确定是否在该地区建筑房屋或采用相应的防水和防腐措施。1.3平面设计1.3.1总平面设计本工程为沈阳市某学院办公楼。总建筑面积5444.6平方米,此建筑纵向长为60.2m,横向17.6m。结构共5层,各层层高均为3.6m。考虑通风和采光要求,办公楼采用了南北朝向。设计室内外高差为0.45米,设置了3级台阶作为室内外的连接。1.3.2平面设计本办公楼设计时力求布局合理,联系紧密。1.3.2.1使用部分设计(1)墙体根据墙体平面上缩处位置的不同,有内墙和外墙之分,外墙又称围护墙,内墙主要是分隔;内墙主要是分隔房间之用;凡沿建筑物段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横向外墙称山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纵墙有内纵墙和外纵墙之分;在一片墙上,窗与窗或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窗间下部的墙称为下墙又称窗肚墙。非承重的隔墙的内墙通常称为隔墙,主要功能是分隔房间。作为隔墙,要求也具有自重轻,隔声及放火等性能。砌块隔墙常采用粉煤灰及硅酸盐,加气混凝土,混凝土或水泥煤渣空心砌块等砌筑。墙厚由砌块尺寸而定,由于墙体稳定性较差,亦需对墙身进行加固处理,通常沿墙身竖向和横向配以钢筋。本工程采用陶粒空心砌块。(2)墙面装修本工程采用水刷石饰面。构造及材料配合比:15mm厚1:3水泥砂浆打成, 10mm厚1: 2水泥石渣抹面。主要特点及操作要点:材料质感粗,耐久性号,装饰效果佳。施工时,面层用铁抹子压平,待到七成干燥时,用棕刷子粘水洗去表面的水泥浆,使石渣外露骨3%左右。注:当面层用白水泥,并加入水泥量5%的颜色后,即成彩色水刷石。(3)楼板层与地面楼板层是多层建筑楼层间的水平分隔构件,它一方面承受着楼板层上的全部静、活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墙或柱;另一方面还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作用。帮助墙体抵抗由于风或地震等所产生的水平力,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作为楼板层,还应未人们提供一个美好而舒适的环境,此外,建筑物重的各种水平设备官线,也都安装载楼板层内。1)楼板层的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楼板层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楼板层的设计有如下要求:从结构上考虑,楼板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安全;同时,还应有足够的刚度,使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曲挠度不超过许可范围。刚度以挠度来控制,通常现浇混凝土的挠度fl/250l/350。设计楼板层时,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要考虑隔声,防水,防火等问题。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楼板结构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在楼板层设计时,尽量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多层建筑中,楼板层的造价约占建筑造价的20-30%,因此,在楼板层设计时,应力求经济合理。(4) 屋顶1)屋顶设计要求屋顶设计要求应从功能、结构、建筑艺术三方面考虑。 功能要求屋顶是建筑物的维护结构,应能抵抗自然界各种恶劣环境的影响。首先是能抵抗风雪雨霜的侵袭,其中雨水对雨水的威胁最大,故防水是屋顶设计的核心,本各层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房屋建筑中,屋顶漏水非常普通,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设计时要多加考虑。 结构要求屋顶不仅是房屋的维护结构,也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所以屋顶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到安全可靠,并因防止因结构变形防水开裂漏水,加以老虎窗,防止屋面变形。 建筑艺术要求屋顶的形式对建筑的造型有重要的影响。变化多样的屋顶外形,装修精美的屋顶细部,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现代建筑中,如何处理好屋顶和细部也是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便于施工,本工程采用坡屋面。(5)具体设计分布1)该建筑每层设计了普通办公室,高级办公室,中型会议室,还设计了实验室、活动室,尽量做到人性化设计。考虑到需保证有足够的采光和较好的通风要求,故将房间南北朝向,东西布置。2)门厅: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内外过渡,人流分散的交通枢纽。因此,门厅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幢建筑的形象。3)交通联系部分设计走廊连接各个办公室、楼梯和门厅各部分,以解决房屋中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过道的宽度应符合人流畅通和建筑防火的要求,本设计中走廊宽度为2.7m。楼梯是建筑中各层间的垂直联系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通道。本方案中设有一部双跑平行楼梯和两部电梯以满足需求。4)平面组合设计该办公楼采用内廊式,以及在办公室的旁边设置了与办公相关的辅助设施,如:微机室,资料室,休息室等。1.4立面设计本方案立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办公楼的对采光的要求,立面布置了很多推拉式玻璃窗,尽量拉通窗,样式新颖。通彻的玻璃窗给人一种清晰明快的感觉。在装饰方面采用混合砂浆的外墙,窗框为银白色铝合金,柱子为米白色涂料,色彩搭配和谐。为了使建筑的立面好看,特把柱子的颜色和墙的颜色错开。1.5剖面设计根据采光和通风要求,各房间均采用自然光,并满足窗地比的要求,窗台高900mm。屋面排水采用无组织内排水。1.6建筑设计的体会本建筑设计从构思方案到定稿。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交通联系的方便,达到人流疏散和防火的要求,对房间的布置及使用面积的确定,达到舒适、方便。立面的造型及周围的环境做到相互协调;整个建筑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使人,建筑和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2结构设计2.1结构设计条件和依据2.1.1设计条件:沈阳市某学院办公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层数五层,总高度为22.05米,无地下室,室内外高差0.450m,室内地面设计标高0.000.基本风压值:w0=0.55KN/.基本雪压值:w0=0.50KN/.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础形式:柱下独立基础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建筑地点冰冻深度为-1.20米。2.1.2设计依据采用设计规范及标准设计图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032001)2.2 荷载计算2.2.1 活菏载取值(1)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组合,不上人的屋面,标准值0.5KN/。(2)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办公楼、会议室,标准值2.0 KN/。2.2.2 恒菏载取值:恒荷载主要是建筑构件的自重,主要有楼面恒荷载和墙体传给梁的梁上均布恒荷载,见表2-1表2-1 恒载计算表荷载类型具体做法厚度(mm)单位重量取用荷载合计荷载取用坡屋面(不上人)块瓦0.54.955.51:3水泥砂浆卧瓦层最薄处20mm0.02200.41:3水泥砂浆找平层0.02200.4100mm厚发泡聚苯乙烯板保温层0.10.50.05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2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02200.4120mm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0.12253.0楼面(办公室、会议室)20mm厚大理石板铺实拍平,水泥浆擦缝1.164.464.530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遍0.312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253.0卫生间10mm厚铺地砖1.05.25.520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0.02200.4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0.225mm厚细石混凝土找坡0.025240.612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253.0楼梯面50mm厚磨光大理石面层1.586.847.012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253.0板底:石灰粗砂抹灰0.38踏步高:150mm,踏步宽:300mm1.88墙体内墙体200mm厚陶粒空心砌块0.25.01.01.682.9=4.8725.0双层粉刷(考虑20mm混合砂浆粉刷)20.2170.68外墙体300mm厚陶粒空心砌块0.35.01.52.582.9=7.7722.582.90.7=5.448.06.0双层粉刷(考虑20mm混合砂浆粉刷)20.2170.68考虑苯板保温0.5注:(考虑层高减梁高)有窗处考虑开洞乘以0.7折减。2.3 框架平面布置框架梁柱及板均为现浇,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图2-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2.4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2.4.1 构造要求由于影响地震作用和结构承载力的因素很复杂,在对地震破坏的机理还不十分确定的情况下,对结构的许多方面难以做出准确的计算,因此依据大量的实际工程经验及震害调查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结构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抗震能力。2.4.1.1 梁的构造(1)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最小构造截面尺寸要求;抗剪要求;受压区高度的限值。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按(1/81/12)(为梁的计算跨度)估算,且不宜大于1/4净跨,梁的高宽比较小时,混凝土抗剪能力有较大降低,同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和1/2(为柱宽),梁截面的最小尺寸还应满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要求。为防止梁发生斜压破坏,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剪承载力和箍筋能够发挥作用,梁截面应满足抗剪要求:非抗震设计 当 4时,0.25 当6时,0.20 当46时,按直线内插法取用。抗震设计 (0.20)式中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形截面取腹板净高。为便框架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梁的受压区高度应满足: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 一级 0.25 二级 0.35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而塑性转动量主要与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试验表明,当在0.250.35范围内时,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可达34。在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时,可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2)梁的纵向钢筋 非抗震设计时:1)纵向受拉筋的最小配筋度支座截面 =0.25%跨中截面 =0.20%2)在梁端至少配置212钢筋伸入支座,或与支座负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为为1.2(见表4)。3)顶层框架梁的端节点负钢筋应伸入边柱内,伸入总长度不应小于1.2,而且其中至少有50%的钢筋伸过过梁底面1.2,其它层框架梁端节点负钢筋内应省如边柱内,伸入总长度不应小于。4)梁支座截面下部至少有两根钢筋伸入柱中,伸入总长度不少于20,若需要上弯,则水平锚固段不应小于10。5)梁支座负钢筋至少字柱边起延长(为梁的净跨)方可截断。表2-2纵向受拉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表(mm)钢筋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级钢筋40d30d25d20d月牙纹级钢筋50d40d35d30d级钢筋45d40d35d冷拔低碳钢丝250 注:(1)当月牙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锚固长度按表中数值增加5采用; (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锚固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采用;(3)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5)梁支座负钢筋至少字柱边起延长(为梁的净跨)方可截断。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2.5%,也不应小于表2-3中的数值。表2-3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等级支座跨中一0.400.30二0.300.25三、四0.250.20考虑到水平力产生的剪力在框架梁总剪力中占的比例很大,且水平力往复作用下,梁中剪力反号,反弯点移动的因素,在框架梁中不采用弯起钢筋,梁中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分别配置两根贯通全跨的钢筋,一、二级框架梁其直径不小于14mm ,且不应小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积的1/4,三、四级框架梁纵筋直径不小于12mm。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梁中纵向钢筋埋入柱节点的相当长度范围内,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易发生破坏,因此,应比非抗震框架的锚固长度大。一级框架 =+10二级框架 =+5三、四级框架 =一、二级框架梁纵向钢筋应伸过边柱节点中心线。当纵向钢筋在节点水平锚固长度不够时,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支座弯折锚固的钢筋,锚固力由弯折钢筋水平段的粘结强度和垂直段的弯折锚固作用所构成。水平段的粘结,是构成锚固的主要成份,它控制了滑移和变形,在锚固中起很大作用,故不应小于0.45。垂直段只在滑移变形较大时才受力,要求垂直段不小于10,因随垂直段加长,其作用相对减小,故限制最大垂直段长度为22。纵向钢筋的接头,一级框架中应采用焊接;二级框架中宜采用焊接。梁端部纵向受压钢筋与受拉钢筋面积的比值,一级框架不应小于0.5,二、三级框架不应小于0.3。因梁端部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影响。一方面,梁底面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塑性转动能力;另一方面,防止正弯矩作用时屈服过早或破坏过重而影响负弯矩作用是强度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3) 梁的箍筋非抗震设计时:1) 当梁中配有计算所需受压筋时,箍筋应为封闭形式;当一层内纵向钢筋多于三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当梁宽400,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不应多于四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2) 箍筋配筋率0.023)箍筋的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15,在焊接骨架中不应大于20,并应满足表6要求。4)在梁中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且不应大于100;当搭接钢筋为受拉钢筋为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且不应大于200(为纵筋最小直径)。抗震设计时:表2-4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最大间距(mm) V h0.070.07150 3001502003005002003005008002503508003005001)箍筋应做135o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为箍筋直径)。2)根据试验和震害调查,发现梁端破坏主要集中杂1.52.0倍梁高的范围内。为保证梁具有足够的延性,提高塑性铰区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并防止塑性铰区最终发生斜裂缝破坏,在梁端纵筋屈服范围内,加密封闭式箍筋,对提够梁的变形能力十分有效。同时,为防止压筋过早压曲,应限制箍筋间距。试验表明,当纵向钢筋屈服区内配置箍筋间距小于68(为纵向钢筋直径)时,在压区混凝土彻底压溃前,压筋一般不会发生压曲现象,能充分发挥梁的变形能力。为此规定了梁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如表7所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及250mm3)加密区箍筋的肢距,一、二级不应大于200mm ,三、四级不宜大于200mm。纵向钢筋每排多于4根时,每隔一根宜用箍筋或拉筋固定,梁端第一箍筋距柱边一般为50mm表2-5 梁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mm)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箍筋最大间距(取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一2,500/4,6d,10010二1.5,500/4,8d,1008三1.5,500/4,8d,1508四1.5,500/4,8d,1506注:为纵筋直径,为梁高。4)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级抗震 0.035二级抗震 0.030三、四级抗震 0.0252.4.1.2 柱的构造(1)柱截面尺寸 1)现浇框架柱混凝土等级,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得低于C30;抗震等级为24级及非抗震时,不得低于C20,设防烈度8度时不宜大于C70,9度时不宜大于C60.2)框架柱截面尺寸,可根据柱支撑的楼层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设计值NV(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25),可按以下公式估算柱截面积Ac,然后再确定柱边长。非抗震设计时:N=(1.051.2)NV,Ac(N/)抗震设计时:N= NV,Ac(N/)式中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等级设计值;增大系数,框架结构外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柱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取0.70;抗震等级为二级时取0.80;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取0.90。框架柱截面尺寸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 最小构造截面尺寸要求; 轴压比的要求 抗剪要求。由构造要求,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 不应超过1.5,应尽量采用方柱。由于短柱的延性较差,容易产生剪切破坏,故柱净高与柱截面在边长之比不宜小于4。若实际工程中避免不了的短柱,应采取构造措施,提高柱的延性及抗剪能力。当轴力过大时,柱的延性减小,易产生脆性破坏,所以柱的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轴力应满足轴压比的要求:一级框架 0.7二级框架 0.8三级框架 0.9柱截面尺寸还应满足抗剪强度要求:非抗震设计 0.25抗震设计 (0.25)(2)柱的纵向钢筋 框架柱宜采用对称配筋以适应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正反两向的要求。 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包括柱中全部纵筋)在非抗震时不应大于5%,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4%,在搭接区段内不应大于5%;当柱净高与截面有效高度之比为34时(短柱),其纵向钢筋单边配筋率不宜超过1.2%,并沿柱全长采用符合箍筋。 为保证柱的延性,框架柱中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有效结脉内积之比不应小于(见表2-6)。表2-6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设计类别构 件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一二三四中柱、边柱0.40.80.70.60.5角柱0.41.00.90.80.7 框架柱中纵向钢筋间距不应过大,以便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在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5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00mm。 纵向钢筋的接头,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接头,二级框架底层应采用焊接接头,其他层宜采用焊接接头,三级框架可采用搭接接头,但底层宜采用焊接接头。纵向钢筋接头应避开柱端加密区,同一截面内的接头钢筋面积不宜大于总钢筋面积的,相邻接头间距,焊接时不小于500mm,搭接时不小于600mm,接头最低点距楼板面至少750mm,并不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 纵筋的搭接长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小于1.2;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小于1.2+10;二级不小于1.2+5;三、四级不小于1.2。 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伸入板、梁内,其锚固长度自梁底面起算为,抗震设计时,一级不小于+10;二级不小于+5;三、四级不小于;且至少有10d以上的直钩长度,非抗震设计也不小于。(3)柱的箍筋箍筋对框架柱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历次震害表明,箍筋过细,间距太大,构造不合适是框架柱破坏的重要原因。箍筋对柱的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从而增加柱的延性,柱的箍筋有以下构造要求: 柱箍筋宜采用复合箍筋,当每边纵筋大于或等于4根时,宜采用井字型箍筋,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纵筋至少每隔一根有箍筋或拉筋拉接,以固定其位置,并使纵筋在两个方向都有约束。 柱箍筋的肢距不宜大于200mm,为保证箍筋能在核心混凝土内锚固,在地震荷载下,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后钢筋仍不散开,继续约束核心混凝土。箍筋应做135o弯钩,弯钩端头直段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柱端箍筋加密区:截面高度(或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450mm三者中的较大值,对底层柱底,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一级框架角柱及任何框架中的短柱,需提高变形能力的柱,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应满足表2-7要求。表2-7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mm)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一6,100 10二8,1008三8,1508四8,1506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可采用6;角柱、短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柱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满足表10的要求(体积配箍率;为混凝土体积;为在内箍筋的体积 )。 非加密区的箍筋不应小于加密区箍筋的50%,为施工方便,宜不改变直径而将间距扩大一倍,但对一、二级抗震,间距不宜大于10d ,三级不宜大于15d(d为纵筋直径)。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处,箍筋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纵筋受拉时,不大于5d及100mm纵筋受压时,不大于10d及200mm根据以上的计算和构造要求,该框架底层梁及B柱的配筋见图结构配筋图。表2-8柱加密区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 0.40.40.60.6一普通箍、复合箍0.81.21.6螺旋箍0.81.01.2二普通箍、复合箍0.60.80.81.21.21.6螺旋箍0.60.81.01.01.2三普通箍、复合箍0.40.60.60.80.81.2螺旋箍0.40.60.8注:计算箍筋体积配箍率时,不计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2.4.2 初估梁柱截面尺寸:框架梁截面的确定:主梁:L1:bh=300mm700mm 次梁:L3:bh=300mm500mm (2)柱子:15层柱截面尺寸相同,均采用矩形截面:bh=500mm500mm底层柱高度h=3.6m+0.45m+0.5m=4.55m,其中3.6m为底层高,0.45m为室内外高差,0.5m为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的高度。其他层柱高等于层高,即为3.6m。2.5结构分析与计算2.5.1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1)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 (kN/m3): Gc=25.00 钢材容重 (kN/m3): Gs=78.00 水平力的夹角 (Rad): ARF=0.00 地下室层数: MBASE=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加荷计算方式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0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0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2.00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否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 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2)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 WO=0.55 地面粗糙程度: C 类 结构基本周期(秒): T1=0.00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5 各段体形系数: USi=1.30 (3)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12 地震烈度: NAF=7.00 场地类别: KD=2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 TG=0.3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3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3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0.70 结构的阻尼比 (%): DAMP=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否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否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0 (4)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 从第 1 到4层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不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算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 1 1.00 23 0.85 45 0.70 68 0.65 920 0.60 20 0.55 (5)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1.0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BM=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0.70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1.00 0.2Qo 调整起始层号: KQ1=0 0.2Qo 调整终止层号: KQ2=0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0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1.00 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 CPCOEF91=1.15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0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 LEV_JLQJQ=1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0 (6)配筋信息 梁主筋强度 (N/mm2): IB=300 柱主筋强度 (N/mm2): IC=300 墙主筋强度 (N/mm2): IW=210 梁箍筋强度 (N/mm2): JB=210 柱箍筋强度 (N/mm2): JC=210 墙分布筋强度 (N/mm2): JWH=210 梁箍筋最大间距 (mm): SB=100.00 柱箍筋最大间距 (mm): SC=100.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 (mm): SWH=200.00 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 RWV=0.30 (7)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1.00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 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 否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0.85 梁保护层厚度 (mm): BCB=35.00 柱保护层厚度 (mm): ACA=35.00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否 (8)荷载组合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1.20 活载分项系数: CLIVE=1.40 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1.40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1.30 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0.50 特殊荷载分项系数: CSPY=0.00 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L=0.70 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W=0.60 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CEA_L=0.50 (9)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 IWF=2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m) Z_STRENGTHEN=7.202.5.1.1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层号 塔号 质心 X 质心 Y 质心 Z 恒载质量 活载质量 (m) (m) (t) (t)5 1 35.550 20.035 18.000 1288.4 26.44 1 35.530 19.925 14.400 1163.3 101.53 1 35.530 19.925 10.800 1163.3 101.52 1 35.530 19.925 7.200 1163.3 101.51 1 35.530 19.925 3.600 1163.3 101.5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432.530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5941.783 结构的总质量 (t): 6374.313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 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隔离霜化妆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业的应用与推广分析报告
- 教育行业2025年人才流失问题与吸引机制创新策略报告
- 2024-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碇行业光伏产品市场拓展策略报告
- 第一课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 2025年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经济效益与建筑智能化发展关系报告
- 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与政策研究评价报告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4 Things we enjoy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第2课时说课稿 牛津沪教版(三起)
- 2025年中国高级电动拖把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端瑜伽服饰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 2020年全国II卷英语高考真题试题(答案+解析)
- 《林佳明经方实践录》记录
- 宅基地转让协议书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专题25 新定义综合(数列新定义、函数新定义、集合新定义及其他新定义)(教师卷)
- 酒店数字化运营概论 课件 1.1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企业运营
- 日语N2必备单词
- 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
- 抖音短视频运营直播带货KPI绩效考核指标(抖音直播运营规划方案 抖音直播部门组织架构及职责说明)
- 去极端化教育课件
- YY/T 0661-2008外科植入物用聚(L-乳酸)树脂的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