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现代诗歌_第1页
xx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现代诗歌_第2页
xx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现代诗歌_第3页
xx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现代诗歌_第4页
xx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现代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4 XX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现代诗歌 XX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 【单元解读】 一高考目标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2 / 34 和人文精神 (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单元复习 本单元课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 “ 情 ” 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 ,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 我的保姆中对 “ 母亲 ” 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 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3 / 34 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极为发达, “ 情 ” 是诗的内核。毛诗序中说: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钟嵘诗品中说: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情性,形诸舞咏。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 ”别林斯基说: “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 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感悟力差的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诗评 家吕进说得好,诗歌内容是 “ 诗中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净、美丽的云霞。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示与享受 ” 。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再别康桥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4 / 34 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 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刘勰)说的就这是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意 ” 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 “ 象 ” 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表面看是 “ 鸡声 ”“ 茅店 ”“ 月 ”“ 人迹 ”“ 板桥 ”“ 霜 ” 六个词语的连缀,六种似乎不相干的物象的拼凑,而从诗歌艺术角度看,是六个意象的 组合,而这六个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人们所熟知的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如 “ 春草 ”“ 杨柳 ”“ 梅花 ”“ 明月 ”“ 秋风 ”等,早已不是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一看到它们,就会引发丰富的情感联想。 新诗中的意象虽然不如古诗中的意象那样集中、鲜明,意蕴丰富,广为欣赏者所关注与接受,但仍然是欣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要注意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5 / 34 如前 一首诗中的 “ 云彩 ”“ 金柳 ”“ 波光 ”“ 水草 ”“ 星辉 ”“ 夏虫 ” 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而像雨巷中的 “ 丁香 ”“ 姑娘 ” 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我们初中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 “ 土地 ”“ 黎明 ”“ 河流 ”“ 歌唱 ” 等,也属于这类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高考鉴赏诗歌的情感,可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 【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音 1.沁 园春 长沙 百舸( g)橘子洲( j)遒劲( qi) 峥嵘( zhngrng)携( xi)遏( )制 漫江( mn)寥廊( lio)挥斥( ch) 稠( chu)密辟谣( pyo) 2.诗两首 彳亍( chch)颓圮( tup)荇 (xng)彷( png)徨( hung)寂( j)寥( lio)惆( chu)怅( chng)河畔( pn)榆( y)阴青荇( xng)长篙( go)漫溯( s) 笙( shng)簘( xio)沉淀( din) 6 / 34 3.大堰河 我的保姆 瓦菲 (fi)叱骂 (ch)凌侮 (lngw)凄苦 (q)火钵 (b) 忸怩 (nin)典押 (diny)荆棘 (jngj)辉煌 (huhung) 苔 (ti)苔藓 (ti)舌苔悄 (qio)悄悄 (qio)悄然 菲 (fi)芳菲 (fi)菲薄切 (qi)一切 (qi)切磋 结 (ji)结构 (ji)结实漂 (pio)漂浮 (pio)漂白 大堰河 yn 檐头 yn 灶火 zo 荆棘 jngj 掐死 qi 凌侮 w 牌匾 bin 碾 nin 冰屑 xi 团箕 j 叱骂 ch 咒语 zhu 苔:青苔( ti)舌苔( ti)壳:贝壳 (k)地壳 (qio) 悄:悄悄 (qio)悄然无声 (qio)埋:埋葬 (mi)埋怨 (mn) 二、字形 1.沁园春 长沙 稠 chu 稠密惆 chu 惆怅绸 chu 绸缎 寒 hn 寒冬寨 zhi 寨子 2.诗两首 消 xio 消沉销 xio 销毁绡 xio 红绡 婉 wn 婉约剜 wn 剜菜惋 wn 惋惜 3.大堰河 我的保姆 尝 chng 尝试偿 chng 偿还 膝 x 膝盖漆 q 漆布 碾 nin 碾场辗 zhn 辗转 棵 k 一棵稞 k 青稞 7 / 34 己 j 自己巳 s 巳时已 y 已经 三、词语 ( 1)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 2)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 ,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 3)舸( g):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 4)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 5)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 6)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 7)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 8)苍茫:旷远迷茫。 ( 9)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同 “ 升沉 ”( 上升和 没落 )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 (“ 怅 ”) 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 10)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战友。 ( 11)峥嵘岁月稠 :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稠 :多。 ( 12)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8 / 34 一师范学校。 1918 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 动。 ( 13)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 14)挥斥方遒 (qi 求 ):挥斥,奔放。庄子 田子方: “ 挥斥八极 ” 。郭象注: “ 挥斥,犹纵放也。 ” 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挥斥:奔放。 ( 1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 16)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 如粪土。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 17)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 18)击水:作者自注: “ 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这里引用祖逖的 “ 中流击楫 ” 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 (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9 / 34 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 “ 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 ” 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 19)遏( ):阻止。 ( 20)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 2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自由竞相地生活着。 ( 22)叱骂:责骂 ( 23)辉煌:光辉灿烂。 ( 24)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以后再结婚。这样的女孩儿叫童养媳。 ( 25)典押:典当。 ( 26)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 27)荆棘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 28)漂泊: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四、名句名篇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0 / 3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链接: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11 / 34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 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12 / 34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13 / 34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五、文学常识 1.沁园 春 长沙 ( 1)沁园春 长沙押 oU( IU)韵。韵脚为:秋、头、透、14 / 34 流、由、游、稠、遒、侯、否、舟。 ( 2)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 语言学里,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起源于隋唐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起源于唐,兴盛于宋。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 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 3)【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 看万座山全都变成了红色 ,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满江秋水清澈澄碧 ,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 ,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飞 ,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 ,(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 )我要问 :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 ,由谁决定 ,主宰 ? 回到过去 ,我和我的朋友 ,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15 / 34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 ;大家踌躇满志 ,意气奔放 ,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 ,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 ,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 ,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 2.雨巷 戴望舒( 1905 1950)诗人,中国当代墨客,生于浙江杭县。重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印象望舒草我爱这土地望舒诗稿等,代表雨巷诗作雨巷入选人教版 高中语文课本。 1928 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 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3.再别康桥 16 / 34 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曾来天津求学于梁启超。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2 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 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4.大堰河 -我的保姆 艾青:( 1910-1995)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早年学于金华省立第七中学、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 192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 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 1941 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 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76 年 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17 / 34 岬上等。 【精题精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舰舸苛刻坎坷荆轲 B稠密调整凋敝雕琢 c翡翠斐然祖辈裴多菲 D佝偻苟且足够拘谨 答案: D(依次为 gu、 gu、 gu、 j)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携手并进金壁辉煌沉滓泛起 B呼哮剩菜饭羹泛起漪沦凝神屏息 c倾圮不落窠 臼大肆叫嚣漫山遍野 D桂冠暴虐无道枯稿荒芜云蒸霞蔚 答案: c( A 金碧辉煌 B 呼啸 D 枯槁荒鞠)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味贯注揣测 18 / 34 c.品味灌注揣测 D.品位贯注揣摩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答案: B(写出与 “ 激扬文字 ” 重复,不并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 “ 丁香 ” 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言地声言: “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 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 “ 风雨 ” 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 答案: D 6.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 / 34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流浪者的悲哀 穆木天 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 母亲在望儿子,弟弟在望哥哥; 可是,没有人晓得,在这个大都市中, 我一人在拖着我的流亡者的悲哀。 “ 可怜的落侣雁 ” 般地悲凄, 故园的烽火,更显得我的空虚, 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 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 在阴凄的巷中,度着虚伪的生活,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 憎恨,如烈火潜在黑煤块里, 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到海的那边,到山的那边, 流亡者的悲哀和憧憬交集着; 我也不想母亲,我也记不起弟弟, 故园的屠杀和烽火,在心中交映着。 ( 1936 年 7 月 21 日晚) 20 / 34 注: “ 九一八 ” 之后,作者因战乱流落他乡。 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是() A第一节写母亲、弟弟在家乡思念 “ 我 ” 这个因战乱流浪远方的人,可是自己内心的悲哀谁又能理解? B “ 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 ” ,在消沉中,透出一个敏感灵魂自责的痛苦。 c “ 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 ,说明诗人不安于这种 “ 虚伪的生活 ” ,自觉地意识到,无论如何的境遇,必须肩负起民族受难的十字架。 D “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 ” ,说明诗人在国难时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对前途感到渺茫,内心十分绝望。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民族的苦难、故园的烽火连在一起,为这首诗带来了个性的色彩,增加了抒情的深度。 B本诗语式整齐,读来铿锵有力,体现了诗人勇赴国难的可贵品质,这种精神与不理解哥哥的 “ 弟弟 ” ,不理解儿子的 “ 母亲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本诗是一种写实性的抒情,但读来含蓄隽永,如诗的开头与结尾都用了 “ 海的那边,山的那边 ” ,只是一处用“ 在 ” 字,一处用 “ 到 ” 字,没说明自己怎样投身赴敌的决心,心灵变化的历程却得到暗示。 D诗人的心先是 “ 悲哀 ” ,后来是 “ 悲哀与憧憬交集着 ” ,21 / 34 形象地写出了战胜自我的历程,呈现于 诗中的是一颗为民族苦难燃烧着。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 9 12 题 (一)(二) 轻轻的我走了,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像暴风雨, 像海燕。(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 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 “ 新格律诗 ” 。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 “ 自由诗 ” 。 22 / 34 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 “ai” 和 “iang” 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 “ian” 。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11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挥手作别 ” 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开头三 个 “ 轻轻的 ” 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 艳影 ” 是 “ 夕阳 ” 中的 “ 金柳 ” 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诗人心中 “ 荡漾 ” 着 “ 波光里的艳影 ” ,是诗人把魂牵梦萦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 B c D 12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诗中体现的是一 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 B c D 23 / 34 名句填空:(每空分,共 6 分) 13、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14、她是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1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的星辉,。 答案: 13.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14.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15.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单元强化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团箕( j) 悄( qio)然 发酵 ( jio) 长篙( ho) B、浮藻( zo) 创( chung)伤 屏( bng)息 百舸( g) c、遒劲( jn) 彘( zh)肩 戮( l)力 炫( xun)耀 D、慰藉( ji) 倾圮( p) 枯槁( go) 漫溯( s) 答案: D( A、长篙: go B、创( chung)伤 c 遒劲 j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咒语凌侮荆棘团脐 B.舵手湿漉跫音花辨 c.榆荫荡漾寂廖浮藻 D.艳影凄宛呕歌羯石 答案: B( A.没有错别字; B.花瓣; c.榆阴寂寥; D.凄婉讴歌碣石) 24 / 34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 “ 传续 ” 是延续的意思; B 项中 “ 沉浮 ” 是一起一落的意思; c 项中 “ 培育 ” 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换成 “ 哺育 ” ; D 项中“ 涵养 ” 是蓄积并保持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 “ 离别 ” 与 “ 相逢 ” 、两种不同的情感 “ 伤心 ” 与 “ 庆幸 ” 并列,表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B.有一个面对新闻专业学生关于 “ 范长江是谁 ” 的知识测验,有学生回答:范长江是小品演员,并且不止一个学生这么回答。看到这样的笑话,我感到悲哀。 c.春雪也叫桃花雪。一来是,桃花儿开,雪花儿也开,天花25 / 34 地花竞相开;二来呢,大朵的雪花儿平平仄仄地落下来,人们看得有些恍惚,一时分不清哪是桃花儿,哪是雪花儿。 D.冯友兰先生的 “ 人生境界说 ” 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 “ 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冯友兰论人生的境界) 答案 B 解析 冒号应管到句末,但项中 “ 并用不止一个学生这么回答 ” 不属于学生回答的内容,故 “ 小品演员 ” 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三句应分别注意破折号、分号和句外括号的 用法。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 20 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 ,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26 / 34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答案 D 解析 D 项 “ 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 因缺少介词“ 对 ” ,而造成表意不明,应在 “ 祖先 ” 前加 “ 对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 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让河流把我洗黑 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 我仰望秋天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 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27 / 34 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6、对诗句与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 。这里, “ 辉煌的屋顶 ” 比喻的是天空,这和 “ 天似穹庐 ” 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B 秋天的风光 “ 比人类存在更古老 ” 。诗句含蓄地 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永恒的主题。 c“ 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 。思想以 “ 荡漾 ” 来形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 “ 思想 ” 的活跃,也为诗篇增添了活泼的动感。 D“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 。诗人选用 “ 歌唱 ” 一词,旨在响亮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7、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篇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达意抒情,平添了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 河流歌唱 ”“ 土地召唤收割 ”“ 两岸荡漾优美思想 ” 就是典型例句。 B因为要抒发 “ 热爱 ” 之情,所以诗人选择的语言多为亮色。比如 “ 成熟 ”“ 深沉 ” “ 优美 ”“ 泛着金光 ” 。 c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执著;诗篇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 D 诗人对大地喷吐了满腔的热情 要响应土地的召唤,去28 / 34 收割,去磨练,去培育新的希望。 阅读下文,完成 8 11 题。 诗的境界(有删改)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 “ 模仿 ” 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 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 “ 不离 ” 所以有真实感;惟其 “ 不即 ” ,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 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29 / 3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 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8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 4 个字) ( 2) “ 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 ” 句中 “ 丝缕 ” 、“ 顽石 ” 指的是 , “ 锦绣 ” 、 “ 雕刻 ” 指的是 (各限 4 字以内 )。 ( 3) “ 不即不离 ” 概括了 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 “ 不即 ”在文中指诗, 30 / 34 ; “ 不离 ” 在文中指诗,(用本段中 原话作答)。 9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 答:要素一:(限 8 个字以内)。 要素二:(限 8 个字以内)。 10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 字以内) 答:特点一: 特点二: 特点三: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 “ 模仿 ” 人生世相 ,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