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复习资料_第1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复习资料_第2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复习资料_第3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复习资料_第4页
xx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XX 高考化学二轮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复习资料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的特征与鉴别方法。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3正误判断,辨析 “ 一定 ” 与 “ 不一定 ”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2 / 24 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5)能电离出 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 (6)在酸中有几个 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 一定是非电解质 ()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 co、 H2 (2)天然气 (沼气 ):主要成分是 cH4 (3)液化石油气:以 c3H8、 c4H10 为主 (4)裂解气:以 c2H4 为主 (5)水玻璃: Na2Sio3 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 (体积比 31) (7)波尔多液: cuSo4和 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 c17H35cooNa (9)碱石灰: NaoH、 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 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 ca(clo)2 和 cacl2的混合物 题组一 概念的判断与理解 3 / 24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1)BaSo4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 BaSo4是弱电解质 () (XX天津理综, 1D) (2)So2、 Sio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XX四川理综, 2A) (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XX四川理综, 2c)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XX四 川理综, 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XX新课标全国卷 , 7D) (6)kclo3 和 So3 溶于水后能导电,故 kclo3 和 So3 为电解质 () (XX重庆理综, 2A) 题组二 理清标准,辨析类别 2 (XX四川理综,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 / 24 答案 A 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 A 项正确;漂白粉是 cacl2和 ca(clo)2 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 Al2o3、 cao、 mgo 等杂质,为混合物, B 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 c 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D 项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 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 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 D一元酸: cH3cooH、 Hclo4 答案 c 解析 A 项,盐酸属于混合物; B 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 D 项,不是酸,而是酚。 4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 选项 XyZ A 光导纤维酸性氧化物复合材料 B 纯碱碱化合物 c 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 5 / 24 D 胶体气溶胶分散系 答案 c 解析 A 项, Sio2不是复合材料; B 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D 项,分散系包括胶体,胶体包括气溶胶。 1一般采用 “ 概念对比法 ” 或 “ 反例否定法 ” 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 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 2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这样会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考点二 把握分类标准,判断物质变化 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 )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 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6 / 24 变化,如 Nacl 晶体熔化、 Sio2 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 “ 三馏 ” 、 “ 四色 ” 、 “ 五解 ” 和 “ 十九化 ” 变化 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 分馏干馏 四色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 颜色反 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潮解 分解 电解 水解 裂解 十九化 熔化 汽化 液化 酸化 升华 氢化 氧化 水化 风化 碳化 钝化 7 / 24 催化 皂化 歧化 卤化 硝化 酯化 裂化 油脂的硬化 注意 (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 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2)物理变化: 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3化学反应的分类 题组一 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 (XX重庆理综, 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答案 D 解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 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8 / 24 2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 ” 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 “ 落汤螃蟹着红袍 ” 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 ” 不包含化学变化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 水乳交融 ” 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 “ 火上浇油 ” 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 A 项正确; “ 落汤螃蟹着红袍 ”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 ), B 项正确; “ 滴水石穿 ” 伴随化学反应 caco3 co2 H2o=ca(Hco3)2,而 “ 绳锯木断 ”不包含化学反应, c 项错误; D 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3 (XX重庆理综, 1)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 B 解析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Al(oH)3胶体而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悬浮物作净水剂,涉及化学变9 / 24 化,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时吸 收大量的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不涉及化学变化,选项 B 符合题意;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反应原理为 Sio24HF=SiF4 2H2o,涉及化学变化,选项 c 不符合题意;生石灰吸水后与水发生反应: cao H2o=ca(oH)2,涉及化学反应,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4 (XX新课标全国卷 ,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 案 A 解析 A 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B 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c 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D 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10 / 24 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 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 题组二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1)制备 Fe(oH)3,既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 () (2)制备 mgo,既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备 () (3)实验室通过消石灰和 NH4cl 固体制备 NH3,属于离子反应 () (4)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 (5)So3和 H2o的反应与 So2和 H2o的反应类型完全相同 () (6)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此反应的逆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 () (7) () (8) () 6下列反应或过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H 0 的反应 11 / 24 B古人用热分解法制水银 c用明矾净水 D实验室用浓盐酸和 mno2制 cl2 答案 c 7 (XX山东理综, 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cH3cH3 cl2 光 cH3cH2cl Hcl cH2=cH2 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 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cl2 2Br =2cl Br2 Zn cu2 =Zn2 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2Na2o2 2H2o=4NaoH o2 cl2 H2o=Hcl 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A 项,乙烯与 Hcl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该选项错误; B 项,油脂属于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 (甘油 ),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该选项正确; c 项, ZnZn2 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 Zn 被氧化,该选项错误; D 项,在两个反应中 , H2o 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H2o 在两个反应中均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该选项错误。 考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胶体 12 / 24 胶体知识 “10” 提醒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 100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 丁达尔效应; 介稳性; 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 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7)在 Fe(oH)3 胶体中, Fe(oH)3 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3溶液中 Fe3的数目。 (8)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 100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 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 kAl(So4)212H2o、 Fecl36H2o 等,这13 / 24 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Al(oH)3胶体、 Fe(oH)3胶体。 题组一 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1)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XX福建理综, 8D) (2)浓氨水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3 胶体 () (XX重庆理综, 3A) (3)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XX四川理综, 2B) (4)H、 k、 S2、 Br能在 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XX安徽理综, 9c) (5) 明 矾 溶 于 水 产 生 Al(oH)3 胶体 Al3 3H2o=Al(oH)3 3H () (XX江苏, 8B) (6)向沸水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制备 Fe(oH)3 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 Fe3水解 () (7)将 L 1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14 / 24 (8)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9)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10)k2Feo4 能与水作用生成 Fe(oH)3 胶体和 o2,可用于净化自来水并杀菌消毒 () (11)“ 血液透析 ” 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12)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 (13)(微粒直径约为 10 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14)利用激光笔可以区别鸡蛋清和浓盐水 () 题组二 纳米材料的 “ 不寻常 ” 应用 2纳米是长度单位, 1nm 10 9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 “ 纳米铜 ” 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 “ 纳米铜 ”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纳米铜 ” 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 “ 纳米铜 ” 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 “ 纳米铜 ” 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 “ 纳米铜 ” 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答案 D 解 析 “ 纳米铜 ” 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15 / 24 质,故选 D。 专题突破练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BcD 浓硫酸氢氧化钠废旧灯管废旧易拉罐 答案 D 解析 A 项,浓 H2So4属于腐蚀品; B 项, NaoH不是氧化剂;c 项,废旧灯管不是厨余垃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石炭酸、石油、烧碱分别属于酸、油脂、碱 D碳酸钠、氢氧 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A 项,纯碱属于盐,错误; B 项,硫酸钡是强电解质,16 / 24 错误; c 项,石炭酸属于酚类化合物,石油属于碳氢化合物,错误。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混合物:氯水、氨水、漂白粉、水银; 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同位素: 1H、 2H、 3H; 同素异形体: c60、 c80、金刚石、石墨; 弱电解质: Fe(ScN)3、So2、 NH3、 H2o A B c D 全部正确 答案 A 解析 水银即汞单质,不是混合物, 错 误; 1H、 2H、3H是三种离子,而同位素所描述的对象是原子, 错误;So2、 NH3溶于水中生成 H2So3和 NH3H2o,是这两种物质电离可以导电,因此 H2So3和 NH3H2o 是电解质,而 So2、 NH3是非电解质, 错误; 正确,即 A 正确。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 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管其水溶液浓度的大小,它们都能完全电离 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 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 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 答案 c 17 / 24 解析 A 项,冰醋酸的稀释过程中,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错误; B 项,部分强酸只有在稀溶液中才能完全电离,错误;c 项, HF 属于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正确; D项,等浓度 Hcl和 H2co3相比较, Hcl的导电性强,错误。 5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方法,以下分类合理的是 ( ) A根据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盐酸、醋酸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D甘 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干冰不是冰 答案 D 解析 A 项, cH3cooH 属于一元酸; B 项,强、弱电解质是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完全电离区分的; c项,盐酸是混合物。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各项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 电子总数 原子总数 质子总数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所含的总能量 物质的种类 A都不变 B都变 c D 18 / 24 答案 D 解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质子守恒、质量守恒判断,电子总数、原子总数、质子总数、物质的总质 量不变,故选 D。 7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物质 答案 c 解析 生成一种新原子属于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8下列物质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的是 ( ) A coB F2c cD Fe3o4 答案 B 解析 A 项, c cuo=cu co; c 项, 2mg co2=点燃 2mgo c; D 项, 3Fe 4H2o(g)=高温 Fe3o4 4H2。 9 (XX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高三上学 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 1 100nm之间 B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c呈红褐色 D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 B 19 / 24 解析 Fecl3 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 1nm; Fecl3 溶液呈棕黄色; Fe(oH)3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0 “ 纳米材料 ” 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 是溶液 是胶体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滤纸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11中科院化学所研制的晶体材料 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核磁共振造影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其生产过程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Fecl36H2o 环丙胺 FeooHco 纳米四氧化三铁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纳米四氧化三铁可分散在水中,它与 Fecl3 溶液的分散质直径相当 B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疾20 / 24 病 c在反应 中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D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6FeooH co=2Fe3o4 3H2oco2 答案 A 解析 A 项,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的直径在 1 100nm,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错误;环丙胺具有一定的碱性,可以促进氯化铁水解,正确; D 项,有化合价的升降且得失电子守恒,正确。 12 (1)现有以下物质:晶体 b液态 So3 c液态的醋酸 d汞 e BaSo4 固体 f纯 蔗糖 g酒精 h熔化的 kN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相应的字母 ):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_;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 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 以上共价化合物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_(填写序号 )。 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21 / 24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答案 (1)dh aceh bfg bc (2) 解析 (2) 酸性氧化物也有金属氧化物,如 mn2o7,不正确; 非金属氧化物可能不是酸性氧化物,如 co,不正确; 正确; 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 mn2o7,不正确; 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硅酸,不正确; 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如 No2,与水反应 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Na2o2,故正确;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也可能不能与碱反应,如 co、 No等。 13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点 ),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 (不同点 )。 (1)请你在以下空格内填写与图中 、 、 区域相对应的适当内容 ( 处只填写一点, 、 处至少填三点 )。 _; _ 、 _、 _; 22 / 24 _ 、 _、 _。 (2)从 B 图可看出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一种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熟石灰反应,该盐为 _。 答案 (1) 都是氧化物 (或都是无色无味气体、都含碳元素等 ) 使石蕊溶液变红 与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 (或其他合理答案 )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 化物发生反应 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若其他合理答案 ) (2)Na2co3(或 NaHco3、 NH4Hco3等 ) 解析 (1)co和 co2的共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物质类型、颜色气味、组成结构等;酸与碱的不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与指示剂作用、与之反应的物质等。 (2)与酸反应的盐一般为弱酸盐,与碱反应的盐其阳离子一般可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沉淀或气体;另外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 1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填字母序号 )。 A 60周年国庆阅兵车 HQE顶级红 旗采用全铝车身,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热的纯碱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